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户采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6省25县5864个农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表明,农户所在地区以及家庭人均收入是影响农户采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因素;农户文化程度和种稻规模基本没有影响。建议今后应该加强对地区间特征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2.
水稻直播对育秧移栽的逐步替代是中国水稻生产史上的重大变化。本文对国内外水稻直播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在农户调查数据基础上,对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的水稻直播采用现状、农户采用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块一级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几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稻直播极大地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投入及其他相关成本,提高了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但也面临新的技术需求和风险。  相似文献   

3.
采用亚有限型品种辽豆16和有限型品种辽豆17,研究了应用S·B技术处理种子、在4叶期进行掐尖等处理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B"种子处理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经济系数影响不显著.掐尖处理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影响较大,且作用方向不同.掐尖处理可减少亚有限型品种辽豆16经济产量5.3%,增加生物产量9.1%;增加有限型品种辽豆17经济产量10.6%、生物产量36.6%."S·B"+ 掐尖处理共同作用于辽豆16和辽豆17时,掐尖处理是主要影响因子,"S·B"处理所起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4.
品种改良与新品种推广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新品种能否被农民选用受制于许多因素.为明确中国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农民采用大豆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于2008-2010年,在上述三个大豆主产区共22个省份,对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务农时间长短、家庭人口数量等社会经济特征以及他们对大豆新品种性状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大豆品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受访农户的新品种采用率分别是99.45%、93.40%和37.55%;在北方春大豆区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农民对改良品种的高产、稳产、抗倒和抗病性等特点的认可程度超过地方品种,而在南方地区,农民对地方品种的稳产、抗病、抗逆、加工品质、熟期、株高等品种特点认可度更高;在北方春大豆区,从事农业生产年限和非农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而在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除了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高产目标外,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早熟和抗倒性.研究结果可为分区制定区域品种选育和推广策略,推动中国大豆生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及推动我国农业进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形势下,这种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高邮市周巷镇195户农户水稻新技术采用行为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内部环境因素有户主文化程度、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及土地面积等,其中户主文化程度和土地面积对农户决策的影响较大;影响农户决策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新技术成本与效益、政策、市场、意见领袖作用和推广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河北山前平原区农户小麦生产制约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给农户间小麦种植均衡增产提供依据,对影响河北山前平原区小麦增产的多个因素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要想实现农户间小麦均衡增产,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的稳产抗冻品种;其次是必须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小麦产量构成中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整地播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出苗率,进而影响到穗数;在土壤性状方面,土壤有机质及速效磷含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有机质及速效磷含量都高时,小麦能取得较高产量;农户现有的施肥量对产量差异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两种类型水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行向对水稻分蘖数、维管束和穗部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行向对群体分蘖数的影响较小,分蘖数主要由品种决定;不同行向处理对不同穗型水稻的维管束影响较小,但对穗部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展  张运波 《作物研究》2023,(2):161-166
基于湖南和湖北两省344个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OLS模型分析方法,预估影响两湖地区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因素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和教育水平低下对我国水稻生产存在负向影响;扩大种植规模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迫切需要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水稻品种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无明显贡献;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有正效应;抽穗扬花期温度对水稻产量造成显著影响,持续高温天气不利于产量形成。建议少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追施氮肥和磷钾肥,保证水稻生产所需养分;通过深施肥和新型肥料等途径提高肥料利用率;选用耐高温品种,适当调整播期;进一步倡导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  相似文献   

9.
镉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的镉胁迫抗性差异,为早期预测镉污染,选育镉低积累水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50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系)种子,研究了0(蒸馏水,对照)、0.5、1.0、2.0 mmol/L等4种不同镉浓度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胚根长、胚芽鲜质量与胚芽干质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镉胁迫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逐渐加强。0.5 mmol/L Cd~(2+)胁迫浓度对各水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而对其种子活力指数、胚根与胚芽生长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镉胁迫浓度对水稻种子胚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胚芽;1.0mmol/L和2.0 mmol/L Cd~(2+)两种胁迫浓度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期的各性状指标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水稻品种对不同镉胁迫浓度的耐性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根据不同水稻品种萌发期不同镉胁迫浓度处理的各性状指标与对照的相对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50个供试水稻品种(系)分为镉胁迫敏感型、中间型和耐受型等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鲁南地区水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鲁南地区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1个中晚熟中粳稻品种的10项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水稻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全生育期成穗率结实率有效穗数株高最高苗数穗长实粒数总粒数。在鲁南地区水稻品种改良和应用的过程中,应重点选择千粒重适中、生育期适中、成穗率高的品种,这是提高鲁南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