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谈谈优质高产饲料新品种--墨西哥玉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天然草场、林场已远远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草场、林场过度放牧,导致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盐碱化)日趋严重,据有关资料记载有些地区“三化”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80%;森林植被遭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大幅度降低,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推广墨西哥玉米解决舍饲圈养牲畜的饲料问题,是保护生态环境、解决林畜矛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民勤荒漠生态退化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样方,调查研究了民勤荒漠生态退化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区地下水位正在急剧下降,天然植被面积逐年减少,盖度正在明显下降,随着水资源退化和植被退化,沙漠化土地面积正在扩大,沙漠化程度正在增强。荒漠区水资源退化引起植被退化,植被退化进而导致沙漠化过程加强。随着植物的大面积死亡和稀疏化,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植被退化加之开垦使得极重度、重度沙化土地面积扩大,中轻度沙化土地面积相对减少。目前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大,二是上游入境水量逐年减少。实践证明,在干旱沙漠中造林,尤其是打井提取地下水造林,只能加速沙漠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广西南丹县城周围正在退化的生态系统,利用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和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对土地利用影响较大的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水域、土地覆盖类型6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对研究区内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单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生态敏感性区面积比分别为极度敏感区(14.73%)、高度敏感区(53.90%)、中度敏感区(24.36%)、低度敏感区(2.87%)、不敏感区(4.14%),前三者占总面积的92.99%,这表明研究区内容易出现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黄河首曲是黄河全境最主要的产流区、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也是世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但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该区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破坏、草场严重退化及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草地沙化问题已相当突出,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搜集国内外文献,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历史时期玛曲高寒草甸的沙化情况,以及近几十年以来该区域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了自然因素对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玛曲高寒草甸沙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莉  李峰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7):87-91
草地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生态问题。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草地退化、荒漠化治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2000—2010年MODIS的MODl3Q1数据产品,根据草地退化的研究需要,把草地植被覆盖度作为遥感监测指标,对四川省阿坝、甘孜、凉州地区10多年来草地退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2001年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滑动平均值做"基准",得出2002—2010年阿坝、凉州、甘孜三州草地共退化约698718.75 hm2。且近十年来草地整体退化面积呈上升趋势,草地退化情况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6.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黄河玛曲是黄河全境最主要的产流区、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也是世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但自20 世纪60、70 年代以来,该区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破坏、草场严重退化及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草地沙化问题已相当突出,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搜集国内外文献,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生物因素对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的影响,探讨了沙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提出了高寒草原沙化治理、持续利用和保护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以及有效治理该区高寒草甸沙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改善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水资源、耕地资源紧缺,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自身污染、农村生活污染还相当严重,工业污染、城市污染继续向农业地区转移;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农业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状况还在发展。为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发展节水农业,控制农业自身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区域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8.
粮食主产区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起着关键作用,其生态安全问题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以聊城市为例,初步调查和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指出区域内土地退化有增无减、地表水环境不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乡镇工业布局混乱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剖析了聊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而提出只有加强管理和宣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退化土地治理,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推进循环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建立科技推广网络,才能恢复与重建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贾利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352-352
黑土资源是世界的稀缺资源,黑土带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地流转、土地退化问题成为黑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根据实地调研结合资料,分析了东北黑土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即:加强农业发展规划;保护黑土区耕地,农耕技术上改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黑土资源是世界的稀缺资源,黑土带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地流转、土地退化问题成为黑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根据实地调研结合资料,分析了东北黑土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即:加强农业发展规划;保护黑土区耕地,农耕技术上改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石漠化敏感性的动态演变与模拟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漠化可以定义为: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1]。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是为了识别容易发生石漠化的区域,评价石漠化对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应根据石漠化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石漠化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石漠化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本文从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1962年和2000年的贵州省的石漠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土壤侵蚀是重要的环境公害,侵蚀造成土壤有机碳的大量迁移、转化和流失,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相关机理研究尚不清楚。本文阐述了水蚀和风蚀两种主要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侵蚀和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介绍了林地转为农田、草地以及草地转为农田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免耕提高土壤固碳能力。提出了控制侵蚀,减少土壤碳流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妍  毕如田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113-117
为了更加直观性和科学性地解决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土地利用所产生的生态问题,笔者以山西省襄垣县为例,在对农用地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农用地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0年来,耕地、园地和牧草地虽然减少,但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措施,林地面积增加,在农业生产总值增加7.9×109元的同时,农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也增加了0.11×108元,说明研究区通过结构调整,农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并未影响生态环境。在土地需求量日益增加的今天,研究区农用地自身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之中,农用地的资源、环境状态满足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三化”统筹背景下,基于因子分析法,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粮食土地生产率、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单位耕地用电量、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这六项指标为研究因子,对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现状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得出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应用线性回归确定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西古交原平川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反映和评价山西土地整理项目开展情况,找出土地整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山西土地整理事业的持续发展,选取山西古交原平川区土地整理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项目进行后评价。结果表明,古交原平川区土地整理项目的总体效果较好,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能、减少土地纠纷、减轻当地贫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景观生态环境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如项目的工期偏移率过大,农田抗旱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可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定量化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沂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强度和规律,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功能,从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4个方面,对沂河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土壤侵蚀总体以中度侵蚀为主,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2)侵蚀主要发生在600 m以下区域,其中高程位于200~400 m之间的区域侵蚀面积最大;(3)5°以下以及8°~15°坡度级土壤侵蚀面积较大,土壤侵蚀随坡度的增加总体都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4)土壤总面积越大,侵蚀面积也越大。石质土、粗骨土的土壤侵蚀率较高,潮土和砂姜黑土的土壤侵蚀率较低;(5)耕地、草地和林地侵蚀面积最大,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土壤侵蚀率较大,水域土壤侵蚀率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