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发酵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固态发酵氨化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发酵培养基的不同配比对发酵产物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添加量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1),氨化玉米秸秆:麸皮与微量元素添加量间的交互作用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比为氨化玉米秸秆:麸皮为100:0,原料:水为1:4.5,微量元素添加量为4.4%,尿素添加量为5%.采用最佳发酵培养基,玉米秸秆经氨水氨化和同态发酵后真蛋白含量由2.05%提高到28.61%,比原料本身的真蛋白含量高1295.6%;粗蛋白含量由2.8%提高到32.39%,比原料本身的粗蛋白含量高1056.8%.  相似文献   

2.
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的菌株组合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固态发酵氨化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工艺中菌株组合、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最佳菌株组合为青霉和葱色串孢,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5 ℃、发酵时间5 d.在最佳菌株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下,玉米秸秆经氨水氨化和固态发酵后真蛋白含量由2.05%提高到29.66%,比原料本身的真蛋白含量提高了13倍多;粗蛋白含量由2.80%提高到35.41%,比原料本身的粗蛋白含量高提高了11倍多.  相似文献   

3.
固态发酵啤酒糟生产饲料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种固态发酵生产饲料蛋白,对种子的制备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黑曲霉和米曲霉瓷盘曲时,最适培养条件为啤酒糟与麸皮配比为3:7,料层厚度为1.5cm;在制备黑曲霉和米曲霉帘子曲时,最适培养条件为啤酒糟与麸皮配比为6:4,料层厚度为3cm;在发酵生产蛋白质时,最适发酵条件为啤酒糟与麸皮配料比为9:1,料层厚度为20cm,其发酵生产的蛋白质含量可达46.8%。  相似文献   

4.
氨化玉米秸秆饲喂高产奶牛试验张力军,马野,宋显成,王进华,任礼先(大庆市农牧渔业局163311)(大庆市机关农工商)(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在当前饲料不断涨价,饲料蛋白质缺乏情况下,如何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以补充饲草及饲料蛋白质的短缺是目前发展畜牧业的...  相似文献   

5.
6.
以玉米秸秆和麦麸为原料,利用具有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黑曲霉、地衣芽孢杆菌、酵母、植物乳酸杆菌4种菌混合发酵,降低原材料的纤维素含量,提高玉米秸秆的饲料营养价值。由单因素试验确定各种菌接种时间、发酵时间、无机水含量、温度;由正交试验确定秸秆和麦麸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6 d、秸秆与麦麸比例为2∶1、水的添加量50 mL,粗纤维降解率为26.68%。采用4种菌分批发酵,即先用黑曲霉和芽孢杆菌发酵72 h后,再添加酵母和乳酸杆菌继续发酵,粗纤维下降率为27.95%,蛋白质含量为24.67%。  相似文献   

7.
8.
以纤维素降解菌、热带假丝酵母和解脂假丝酵母为协作发酵菌种进行好氧-厌氧固态发酵,利用有机氮含量和有机氮增长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与L9(4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物料质量比、硫酸铵添加量、接菌量和培养时间均影响发酵产物中有机氮含量.所得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质量...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氨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艳 《吉林农业》2006,(11):33-33
应用化学调治法处理秸秆,分解秸秆中难于消化的部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消化率。氨化法调秸秆是实践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玉米秸秆氨化有许多优点,一是提高蛋白质含量。氨化一般提高粗蛋白质含量4%~6%,生物效价提高。二是提高家畜对秸秆的采食量,一般提高20%~40%。因为  相似文献   

10.
11.
苹果渣固态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黑曲霉为菌种,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了苹果渣发酵的适宜工艺条件:尿素添加量为7%,料水比1∶1,温度30℃,发酵时间5d,接种量1%,pH值自然。在已确定的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料层厚度为5mm、动力通风时,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达到14.09%,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聚乳酸市场的进一步推广,D-乳酸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全球D-乳酸的需求量每年以6%~8%的速度增长。以吉林农业大学生物转化与发酵工程实验室保存的左旋乳酸芽孢杆菌W-1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玉米秸秆同步糖化发酵产D-乳酸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葡萄糖质量浓度为90 g/L,含氮量5 g/L,接种量为10%,高温蒸煮玉米秸秆芯30 g/L,纤维素酶添加量300 U/L时,37℃发酵6 d,产酸量达最大值,为72 g/L,较不添加秸秆的产酸量提高142%。  相似文献   

13.
当前,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玉米,使玉米自身产生抗虫蛋白而达到抗虫目的成为可能。为了明确转基因玉米携带Bt蛋白参与微生物发酵的安全性与效应,利用乳酸菌复合系SFC-2对转Bt基因及非转基因玉米秸秆进行接种,通过对发酵过程的pH变化、纤维素降解率、分解产物定性定量分析、Bt毒蛋白含量进行全程检测,并采用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在分子水平上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遗传物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乳酸菌复合系SFC-2对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玉米进行接种并发酵后,4种玉米秸秆的气味具有甜酸香味、色泽好、质地松散,且pH符合发酵饲料的要求;发酵体系中pH变化情况没有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气质联机分析表明,转Bt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秸秆发酵过程中发酵产物种类无差异,乙醇、乙酸、乳酸及甘油产生量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玉米在发酵过程中秸秆的毒蛋白含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为转Bt基因玉米的合理利用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益生菌对发酵秸秆型全混合日粮营养成分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期的霉菌毒素含量,确定合理的发酵时间。试验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全混合日粮组)、酿酒酵母组(全混合日粮+0.5%酿酒酵母)和混合益生菌组(全混合日粮+0.5%混合益生菌),每组设定5个重复,发酵时间为28 d。结果表明:(1)试验28 d酿酒酵母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标(500μg/L),可确定有效发酵时间为21 d。(2)1~21 d,混合益生菌组pH变化最小;随发酵时间延长,铵态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21 d时,混合益生菌组的铵态氮变化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3)1~21 d,3个处理组粗蛋白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在7,14,21 d酿酒酵母组和混合益生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组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均呈下降趋势,酿酒酵母组和混合益生菌组分别下降了11.94%和14.66%,高于对照组的9.04%;各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自14 d开始,酿酒酵母组和混合益生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测定的各个时期,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呈现:混合益生菌组酿酒酵母组对照组。综上所述,酿酒酵母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作为秸秆型全混合日粮保存剂,发酵时间为21 d以内。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小型沼气发酵装置上进行了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通过改变接种物的不同比例,在35℃的条件下研究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物与玉米秸秆的比例为1∶10时产气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胶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固态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胶红酵母固态发酵底物与发酵条件,提高类胡萝卜素产量,改善发酵产物营养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方法】选用胶红酵母TZR2014作为发酵菌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的Mixture-Design设计固态发酵底物的配比,各底物原料的范围如下:麸皮50%—80%、豆粕6%—20%、玉米粉3%—15%、米糠2%—14%、玉米浆2%—10%、硫酸铵0.4%—2.5%、磷酸二氢钾0.05%—0.5%和硫酸镁0.03%—0.3%,通过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类胡萝卜素,并根据类胡萝卜素的产量来确定最优的发酵底物。确定最适发酵底物配比后,利用L16(45)正交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设计,各参数的范围如下:接种量5.0%—12.5%、发酵时间60.0—96.0 h、发酵温度26—32℃、p H4.0—7.0、含水量60.0%—75.0%,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胶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优发酵条件。研究优化的胶红酵母固态发酵工艺对发酵产物粗纤维、粗蛋白质、水分、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胶红酵母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固态发酵底物中麦麸的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r=-0.336,P=0.045),与发酵底物中玉米浆的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4,P=0.040),与发酵底物中米糠添加量为正相关(r=0.329,P=0.050)。发酵产物中胶红酵母活菌数与底物中豆粕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10,P=0.001)。接种量、发酵温度、p H、底物含水量对胶红酵母活菌数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其中发酵温度对胶红酵母菌体数影响最大,其次是底物含水量,之后依次是接种量和p 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p H均显著影响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P0.05),其中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最大,p H次之,发酵时间影响最小。经过发酵工艺的优化,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产量提高到4 535μg·kg-1,发酵产物中的活菌数为3.79×109 CFU/g;发酵后粗纤维、粗蛋白质、粗灰分、苏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发酵前(P0.05),而组氨酸、水分、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发酵前(P0.05)。【结论】胶红酵母固态发酵产类胡萝卜素底物的最佳配比为麦麸52.5%、豆粕20.0%、玉米粉3.00%、米糠14.0%、玉米浆10.0%、硫酸铵0.40%、磷酸二氢钾0.05%和硫酸镁0.04%;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液接种量5.0%、发酵时间72.0 h、发酵温度28.0℃、p H 6.0、底物含水量60.0%。经过优化胶红酵母发酵工艺,类胡萝卜素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发酵产物营养价值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绿色木霉-M1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用廉价基质生产纤维素酶,对绿色木霉-M1利用稻草和麸皮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较优条件为培养温度28℃,料液比为1∶2.5,氮源浓度1.5%,稻草和麸皮比例为7∶3;在此条件下,接种10%液态种子进行培养,酶活力在0~60 h逐渐上升,60~72 h缓慢下降,72 h后酶活重新上升,108 h酶活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白腐真菌降解玉米秸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通过对4种配方(主料为74%的玉米秸秆粉和1%石灰,加入不同配比的玉米面和麦麸,按添加比例分为处理Ⅰ:20%、5%,处理Ⅱ:15%、10%,处理Ⅲ:10%、15%和处理Ⅳ:5%、20%)生产的白腐真菌曲种发酵奶牛常用粗饲料玉米秸秆的效果研究,旨在筛选出以玉米秸秆为主料生产白腐真菌菌种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处理30d,各处理组菌种均能发酵玉米秸秆,降低粗纤维含量,提高粗蛋白(CP)含量。菌种培养基对发酵玉米秸秆CP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粗纤维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74%的玉米秸秆和1%的石灰添加5%的玉米粉、20%的麦麸配合生产的白腐真菌曲种对玉米秸秆的发酵效果最好,可降低生产成本,更适宜作为生产白腐真菌菌种的配方。  相似文献   

19.
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在好气和厌氧条件下的腐解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在好气和厌氧条件下的腐解规律。结果表明:在0~3 个月的培养时间内,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腐解较快,腐解率达55%以上。在好气培养条件下,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质量减少50%所需要的时间(t1/2)分别为59.2 d和52.9 d,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的t1/2分别为72.6 d和79.9 d。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在好气培养条件下的碳释放速率常数k(0.61耀0.6 月-1)高于其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的碳释放速率常数k(0.55耀0.57月-1)。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在好气培养条件下的氮释放速率常数k(0.25耀2.36 月-1)也高于其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的氮释放速率常数k(0.16耀2.32 月-1)。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在好气培养条件下的减少速率高于其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的减少速率。综上所述,好气培养条件有利于作物秸秆降解和营养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霉菌产酶条件,获得较可靠的酶活性测定结果,采用两种酶活性测定方法,选用黑曲霉菌株,在配料中添加磷酸二氢钾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复因素试验,选出黑曲霉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添加物组合,最后测定发酵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中加入1.8倍的水,添加磷酸二氢钾0.25%、硫酸铵1.00%~1.25%、蔗糖0.50%,可以使黑曲霉菌株产CMCase、FPase酶活性达到最高;玉米秸秆经黑曲霉菌株发酵后粗蛋白提高了1.2倍,而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分别下降了34%、19%和23%左右;利用CMCase、FPase酶活性两种方法评价黑曲霉菌株产纤维素酶的能力是可行的,整个实验中从CMCase法和FPase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且FPase法操作步骤简单,成本低,较CMCase法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