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离体消化法和茚三酮法研究了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胃、肝胰脏及肠道粗酶液对鱼粉、豆粕、菜粕和花生粕的离体消化率和酶解动力学。结果表明:①在离体状态下,南美白对虾消化道不同部位对干物质消化率为:胃>肝胰脏>肠道,且鱼粉在胃部的消化率显著高于肝胰脏和肠道(P<0.01),花生粕在肠道的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胃和肝胰脏(P<0.01);对蛋白质消化率为肝胰脏>胃>肠道,且菜粕和花生粕在肠道的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胃和肝胰脏。鱼粉差异显著(P<0.05)。②粗酶液对4种原料干物质的总消化率高低依次为:豆粕50.78%、菜粕42.02%、花生粕39%、鱼粉36.50%;对粗蛋白总消化率高低依次为:花生粕60.40%、豆粕56.45%、鱼粉46.28%、菜粕43.28%。③粗酶液对4种蛋白原料酶解时所产生氨基酸的生成量随着酶解时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在0~4h内在酶解过程中所产生氨基酸的总量为肝胰脏(96.72mg)>胃(31.28mg)>肠道(27.58mg);酶解时氨基酸生成总速度为花生粕(3.9154mg/h)>鱼粉(3.4774mg/h)>豆粕(2.8316mg/h)>菜粕(2.7404mg/h)。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不同比例组合的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及乳酸菌(Lactobacillus B 和Lactobacillus W),经固态发酵筛选发酵麸皮的最优条件,并通过提取草鱼肠道不同部位的消化酶液对最优发酵麸皮进行离体消化研究。以未发酵麸皮作为对照组,依据接种菌种及其比例设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固态发酵,测定发酵麸皮的酸度、菌落数及粗蛋白质含量,筛选出最优发酵组;利用草鱼肠道提取消化酶液,对未发酵麸皮和最优发酵麸皮进行离体消化,测定干物质、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及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3组发酵麸皮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3.67%,与未发酵组相比提高了56.56%;且菌落数在96 h达到7.8×108 CFU/g,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而酸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故筛选出试验3组为最优发酵组。未发酵麸皮组和最优发酵麸皮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消化率及氨基酸含量均以前肠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且最优发酵麸皮组体外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未发酵麸皮组(P<0.05)。经营养成分分析和离体消化研究发现,发酵麸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可部分替代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3.
白燕  叶元土 《饲料工业》2006,27(10):33-36
采用离体消化方法测定了鲫鱼肠道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的体外消化率和氨基酸的生成效率。同时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和肠道离体灌流模型分别测定了鲫鱼离体肠道对4种蛋白质饲料体外酶解液中氨基酸的吸收速度。结果表明:鲫鱼肠道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的体外消化率分别为48.51%、85.52%、60.64%、67.22%,其中以花生粕最高,鱼粉最低,消化率彼此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在酶解过程中氨基酸的生成量逐渐增加,以生成的氨基酸量占饲料量的百分比表示氨基酸的生成效率,在酶解7h时以鱼粉最高为12.23%,其次是花生粕为12.14%、棉籽粕为11.23%、菜粕为6.78%。鲫鱼肠道(每克)对4种蛋白质饲料酶解液中氨基酸的吸收转运速度,以鱼粉最高,在灌流40min时,速度为1.058mg/min,其次为花生粕0.782mg/min、棉籽粕0.679mg/min、最低为菜粕0.451mg/min,差异显著(P<0.05)。如果以单位时间内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转运量占流过肠道的氨基酸总量的比例表示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效率,结果为鲫鱼肠道对4种蛋白质饲料酶解液氨基酸的吸收转运效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效率可能并不受饲料种类的影响。量。采用凯氏定氮法对烘干的饲料样品和消化滤渣进行粗蛋白质含量测定,按照公式计算饲料样品的离体消化率:蛋白质离体消化率(%)=(消化前饲料重量×饲料粗蛋白质含量-消化后滤渣质量×滤渣粗蛋白质含量)/(消化前饲料质量×饲料粗蛋白质含量)。1.3酶解液氨基酸总量测定及计算方法按照1.2.2的方法分别对饲料样品进行酶解,于0、1、3、5、7h分别取酶解液0.2ml(同时补充等体积的磷酸缓冲液),加入10%的三氯醋酸0.2ml,待蛋白质沉淀后以6000r/min离心20min后,取上清液0.1ml采用茚三酮法测定OD570值,用亮氨酸作标准曲线计算酶溶液氨基酸的总量,再按照酶解的氨基酸总量(扣除饲料酶解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占饲料量的百分比计算氨基酸的消化生成效率。1.4用于肠道灌注的酶解液制备方法按照1.2.2的方法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进行酶解7h后,取酶解液以10000r/min离心25min,收集上清液为酶解液,于冰箱冷冻保存备用。定量取此酶解液0.2ml加入10%三氯醋酸0.2ml,待蛋白质沉淀后以6000r/min离心20min,采用茚三酮定量测定酶解液氨基酸浓度。1.5灌注试验方法采用叶元土等利用的肠道灌注系统进行蛋白质饲料酶解液的灌注试验。整个灌注系统置于生化培养箱中,控制环境温度在28℃,恒流泵控制灌注液的流量在2.00ml/min,由氧气瓶从灌流开始前5min就向培养液中充入医用氧气以保持肠道组织活性。1.6离体肠道的制备将鲫鱼捣毁脊髓处死,立即解剖取出肠道,在生理盐溶液浸渍下剔除肠道外壁上的脂肪、血污等,在灌流系统中用生理盐溶液冲洗干净肠道内容物,置于生理盐溶液中待用。每次灌注试验用一尾鲫鱼的肠道,每次试验至少重复3遍。用于解剖获取肠道的鲫鱼平均体重为126g,试验前养殖于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环境温度为25℃左右,投喂粗蛋白质为30%的颗粒配合饲料2周以上。1.7肠道对氨基酸平均转运速度计算方法在灌注液中加入放射性酪氨酸(L-[4,5-3H]-tyr,放射性浓度为0.5毫居里/毫升),从灌注开始(0min)每10min取肠道外培养液0.1ml,持续40min,并取开始时肠道外培养液样品。每次取样品液100μl,取3个平行样品,并补充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溶液以保持肠道外培养液总体积恒定。取肠道内灌流液100μl于闪烁瓶内,设3个平行样品,样品液均置于闪烁瓶内,加入闪烁液5ml放置半小时后,在SN-6930液体闪烁计数器中计数(cpm值)。因灌流液的氨基酸浓度是已测知的,所以根据灌流液cpm值和肠道外培养液cpm值,就可计算出肠道外培养液的氨基酸浓度,再根据培养液体积(40ml)计算经过肠道转运到培养液中的氨基酸总量,最后根据吸收转运的时间计算单位质量肠道对氨基酸的平均转运速度。1.8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由于鱼体大小差异使肠道长度和质量有一定的差异,为减小试验误差,统一比较标准,我们把鲫鱼肠道对试验氨基酸的跨壁运输量表示为单位肠道组织重量(g)对试验氨基酸的跨壁运输量,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氨基酸吸收转运速度,计算公式如下:转运到肠道外培养液中氨基酸的浓度=灌流液氨基酸浓度×(肠道外培养液cpm值-空白培养液cpm值)/灌流液cpm值;跨壁运输量=(培养液cpm值-空白培养液cpm值)×灌流试验氨基酸浓度×培养液体积/(灌流液cpm值×肠道质量);氨基酸平均转运速度=(培养液cpm值-前10min时培养液cpm值)×灌流试验氨基酸浓度×培养液体积/(灌流液cpm值×肠道质量×10)。在肠道灌注系统中用恒流泵控制肠道酶解液的流过速度为2.00ml/min,通过酶解液中氨基酸的浓度计算单位时间(min)流过肠道的氨基酸量。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转运效率(%)=每分钟氨基酸的平均吸收转运量/每分钟流过肠道内的氨基酸量。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3作统计处理,采用多重比较的最小显著极差法(LSR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2试验结果2.1离体消化率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4种蛋白质饲料在消化前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9.13%、55.06%、44.25%、50.58%。在离体条件下,通过肠道消化酶水解7h,得到鲫鱼对鱼粉、花生粕、菜粕、棉籽粕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分别为48.51%、85.52%、60.64%、67.22%,花生粕消化率最高,鱼粉最低,消化率彼此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2.2酶解蛋白质饲料氨基酸生成效率  相似文献   

4.
铜鱼对4种饲料原料的离体酶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铜鱼对4种常用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的离体消化和酶解能力.选用体重146.81g左右的野生铜鱼200尾,暂养24 h排出其消化道内容物后解剖,取出其肠道和肝胰脏制备成消化酶液,在离体条件下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进行消化酶解.试验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铜龟对饲料原料中蛋白质的酶解能力为肝胰脏强于肠道,而在肠道中则以中肠最大,后肠最小.在0~4 h铜鱼肠道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酶解时的氨基酸生成速度以鱼粉最大,为8.551 mg/h(P<0.05);胰脏酶解液的氨基酸生成速度则以豆粕最大,为13.110 mg/h(P<0.05);铜鱼对4种饲料原料酶解的平均速度分别为:鱼粉10.75 mg/h、豆粕10.03 mg/h、菜粕9.05 mg/h、棉粕7.36 mg/h.由此可知,铜鱼对鱼粉和豆粕具有较好的消化酶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欧洲鳗粗酶液对鱼粉、发酵豆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啤酒酵母、蝇蛆粉、膨化大豆、豆粕、花生粕、红虫粉等10种单一蛋白源以及另外5种复合蛋白源酶解7 h的体外消化率以及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生成量,以期筛选出最有可能替代鱼粉的蛋白原料.结果表明:(1)最有望部分或全部取代鱼粉的植物性蛋白源为啤酒酵母、发酵豆粕和花生粕,其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分别为62.75%、55.15%、49.45%和78.50%、70.70%、85.70%;动物性蛋白源中红虫粉和蝇蛆粉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与鱼粉差别不大,粗蛋白质消化率红虫粉>蝇蛆粉>鱼粉.(2)在0~7h,各种蛋白源酶解氨基酸生成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对植物性蛋白源来说,啤酒酵母氨基酸生成量明显高于其他植物性蛋白源,其次是发酵豆粕、玉米蛋白粉和花生粕,较低的为菜籽粕、膨化大豆、豆粕.对于动物性蛋白源来说,红虫粉体外消化生成氨基酸的量明显高于鱼粉和蝇蛆粉.这一结果说明红虫粉和啤酒酵母是优质的蛋白源,很容易被鳗鱼消化吸收利用.(3)对于混合蛋白源混1、混2、混3、混4、混5来说,其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分别为:混1>混2>混5>混4>混3;混2>混1>混5>混4>混3,而原料中粗蛋白含量为混3>混4>混5,其鱼粉添加量分别为80%、70%、60%,混1、混2均不含鱼粉,这说明鳗鱼对几种植物性蛋白源的粗蛋白体外消化率均高于鱼粉,这也与之前单一蛋白源的粗蛋白体外消化率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利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欧洲鳗粗酶液对鱼粉、发酵豆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啤酒酵母、蝇蛆粉、膨化大豆、豆粕、花生粕、红虫粉等10种单一蛋白源以及另外5种复合蛋白源酶解7 h的体外消化率以及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生成量,以期筛选出最有可能替代鱼粉的蛋白原料。结果表明:(1)最有望部分或全部取代鱼粉的植物性蛋白源为啤酒酵母、发酵豆粕和花生粕,其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分别为62.75%、55.15%、49.45%和78.50%、70.70%、85.70%;动物性蛋白源中红虫粉和蝇蛆粉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与鱼粉差别不大,粗蛋白质消化率红虫粉蝇蛆粉鱼粉。(2)在0~7h,各种蛋白源酶解氨基酸生成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对植物性蛋白源来说,啤酒酵母氨基酸生成量明显高于其他植物性蛋白源,其次是发酵豆粕、玉米蛋白粉和花生粕,较低的为菜籽粕、膨化大豆、豆粕。对于动物性蛋白源来说,红虫粉体外消化生成氨基酸的量明显高于鱼粉和蝇蛆粉。这一结果说明红虫粉和啤酒酵母是优质的蛋白源,很容易被鳗鱼消化吸收利用。(3)对于混合蛋白源混1、混2、混3、混4、混5来说,其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分别为:混1混2混5混4混3;混2混1混5混4混3,而原料中粗蛋白含量为混3混4混5,其鱼粉添加量分别为80%、70%、60%,混1、混2均不含鱼粉,这说明鳗鱼对几种植物性蛋白源的粗蛋白体外消化率均高于鱼粉,这也与之前单一蛋白源的粗蛋白体外消化率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开发利用卤蝇蛹壳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可行性,采用离体消化法进行了卤蝇蛹壳消化率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卤蝇蜗壳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纤维舍量分别为32.31%、7.49%和19.45%.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法与鲤鱼肠道粗酶液离体消化法对卤蝇蛹壳消化后得出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49.84%和47.99%,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36.49%和41.61%.初步认为卤蝇蛹壳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其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其几丁质含量较高有关,需进一步研究如何降解几丁质以提高其粗蛋白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水产饲料离体消化率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基本原理离体消化率测定的基本原理是模拟试验动物的消化生理条件,以动物消化道内酶液或人工酶液为消化酶,利用酶催化反应的作用原理,在试管、三角瓶等容器内对饲料物质进行离体消化水解作用,对水解后饲料进行过滤或离心处理,以得到其残渣。将溶解于水体的饲料物质或饲料成分视为已经被消化了的产物,分析消化前饲料和消化后残渣的量或营养成分量,以此计算饲料或饲料成分的消化率:消化率(%)=[(饲料量或饲料某营养成分量-残渣量或残渣某营养成分量)/饲料量或饲料某营养成分量]×100离体消化率计算方法类似于全收粪消化率测定方法,是以消化前…  相似文献   

9.
固态发酵豆渣、葡萄渣和苹果渣复合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豆渣、苹果渣和葡萄渣为发酵原料,利用酿酒酵母菌和植物乳酸杆菌为发酵菌种,对微生物发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渣、苹果渣和豆渣配比为2∶3∶5;发酵菌剂组合为酿酒酵母,乳酸杆菌和纤维素酶;发酵时间为72 h,发酵温度为32.5℃,接种量为5%;通过体外消化试验得到粗蛋白的消化率随时间成梯度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确定酵母菌体蛋白是饲料总蛋白含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对发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发酵饲料p H为6.2,粗蛋白质含量11.25%,酸性洗涤纤维素含量为28.43%,中性洗涤纤维素含量为24.68%,达到优质蛋白饲料标准。  相似文献   

10.
康宁木霉固态发酵改善茶渣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康宁木霉固态发酵茶渣,提高茶渣营养价值,并筛选出最佳的发酵条件。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茶渣的基质比例(茶渣∶玉米粉=6∶4、7∶3、8∶2、9∶1)、料液比(3∶7、4∶6、5∶5、6∶4、7∶3)、接种量(2%、4%、6%、8%、10%)、发酵温度(25、28、31、34、37 ℃)和发酵时间(0、2、4、6、8、10、14、22 d)。以基质比例、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茶渣最优发酵条件。测定各组发酵产物粗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黄酮、皂苷和咖啡因含量,计算各组合的综合评分。确定最优条件后进行对比试验,比较了发酵前后茶渣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单因素试验中,以下条件的综合评分最高:基质比例为7∶3,料液比为5∶5,接种量为8%,发酵温度为31 ℃,发酵时间为6 d。2)正交试验表明,康宁木霉发酵茶渣(料液比为5∶5)的最佳条件是:基质比例为7.0∶2.5,发酵温度为31 ℃,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为6或7 d。3)与未发酵茶渣相比,最优条件下发酵茶渣的粗蛋白质、还原糖、黄酮、咖啡因、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风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均显著提高(P<0.05),皂苷含量显著降低(P<0.001),粗脂肪含量与未发酵茶渣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6和7 d的茶渣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康宁木霉发酵茶渣能够改善茶渣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膨化对饲料原料鱼体离体消化率的影响,本试验选取菜籽、菜麦(菜籽∶小麦,1∶1)、豆麦(大豆∶小麦,1∶1)3种饲料原料。试验结果表明,草鱼对膨化饲料原料干物质离体消化率高于未膨化饲料原料离体消化率,即膨化菜籽(23.46%)>未膨化菜籽(22.21%),膨化菜麦(26.95%)>未膨化菜麦(15.74%),膨化豆麦(32.79%)>未膨化豆麦(19.36%);对粗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为:未膨化菜籽(46.36%)>膨化菜籽(38.51%)、膨化菜麦(39.24%)>未膨化菜麦(28.34%)、膨化豆麦(52.43%)>未膨化豆麦(46.16%);对粗脂肪的离体消化率为:膨化菜籽(44.71%)>未膨化菜籽(44.24%)、膨化菜麦(36.59%)>未膨化菜麦(29.00%)、膨化豆麦(43.54%)>未膨化豆麦为(30.04%)。这表明,草鱼对膨化饲料原料的消化要好于未膨化饲料原料,尤其是淀粉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离体消化法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糖蜜酵母、血球蛋白粉、鱼粉和肉骨粉的消化能力。草鱼对4种高蛋白饲料原料干物质的离体消化率为血球蛋白粉(36.80%)>糖蜜酵母(31.14%)>鱼粉(26.10%)>肉骨粉(9.40%);对4种高蛋白饲料原料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为糖蜜酵母(56.12%)>血球蛋白粉(43.63%)>肉骨粉(30.38%)>鱼粉(26.62%);氨基酸生成量为糖蜜酵母的水溶氨基酸生成率明显高于其它3种,差异极显著,鱼粉的水溶氨基酸生成量略高于血球蛋白粉和肉骨粉,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在水产饲料中这4种高蛋白饲料原料部分替代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苹果渣对鲤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均重为(20.72±2.68)g的鲤(Cyrinus carpio)270尾,随机分为3个处理,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4%、8%的苹果渣,在半封闭的循环水养殖系统饲养51 d,分析比较苹果渣对鲤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添加苹果渣对鲤生长性能、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0.41%、69.78%、74.13%.组问无显著差异(P>0.05);8%苹果渣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苹果渣组(P<0.05),8%和4%苹果渣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间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苹果渣对鲤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影响.研究表明,在鲤鱼饲料中添加4%、8%苹果渣对生长性能无影响,且能够强化脂质代谢,但较高水平添加可能对肝胰脏造成损伤.建议鲤饲料中苹果渣添加量在4%以下.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离体研究方法,以草鱼肠道的粗酶液为酶源,测定了膨化和非膨化的7种原料:即鱼粉、豆粕、菜粕、棉粕、肉骨粉、次粉、玉米,在4.5h内氨基酸生成量随反映时间的关系和氨基酸的生成速度。用氨基酸生成速度表示蛋白质酶解速度。结果表明,1)豆粕、鱼粉、肉骨粉膨化后蛋白质酶解速度下降;玉米、菜粕、次粉膨化后蛋白质酶解速度上升,特别是玉米膨化后效果尤为明显;棉粕膨化后蛋白质酶解速度差异不显著;2)对非膨化饲料,蛋白质酶解速度表现为:鱼粉>肉骨粉>豆粕>棉粕>菜粕>次粉>玉米;3)对膨化饲料,蛋白质酶解速度为:膨化鱼粉>膨化玉米>膨化菜粕>膨化肉骨粉>膨化棉粕>膨化次粉>膨化豆粕。  相似文献   

15.
尹玉港  黄海涛 《饲料广角》2013,(23):27-28,37
本研究旨在评定不同生产厂家发酵豆粕的质量,测定发酵豆粕的感官品质,并以体外仿生法为基础,测定发酵粗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消化率,酶水解代谢能值以及能值利用效率,旨在为评估发酵豆粕质量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1)不同发酵条件的发酵豆粕颜色、pH值、粗蛋白质含量、总能不同;2)不同发酵条件的发酵豆粕粗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消化率,酶水解能值不同.  相似文献   

16.
柑桔皮渣发酵高蛋白饲料菌种筛选与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柑桔皮渣为原料,研究微生物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的菌种、辅料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混合菌种发酵的产品粗蛋白含量优于单一菌种发酵,添加氮源的产品粗蛋白含量比不添加氮源的高;当黑曲霉、米曲霉和扣囊腹膜胞酵母的混合比例为2∶3∶1,培养基中柑桔皮渣85 %,麸皮15 %,含水率达70 %,接种量为0.4 mL/g,自然pH,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4 d时,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可从10.37 %提高到34.40 %.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苹果渣为原料,以酸碱水浴法提取苹果渣纤维素,再以酸水解法处理苹果渣纤维素制备微晶纤维素。选取盐酸质量分数、料液比、酸解时间为单因素,微晶纤维素的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盐酸质量分数6%和酸解时间50min。在此条件下,微晶纤维素得率为69.5%。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蛋白酶和干酪乳杆菌协同发酵对棉籽粕的营养价值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一:以蛋白降解度和小肽含量的指标归一值(OD)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的BBD-RSM试验设计,考察酶解温度、时间、酶添加量、料液比和pH对蛋白酶酶解棉籽粕效果的影响;试验二:将植物乳杆菌和蛋白酶协同发酵48 h,分为3个处理组,即不加植物乳杆菌和酶的棉籽粕(对照组)、酶解棉籽粕、菌酶协同发酵棉籽粕,评定3组棉籽粕的营养成分及进行猪胃肠道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1%、温度40℃、时间8 h、料液比1:4 g/mL、pH 9.0;经过菌酶协同发酵预消化处理之后的棉籽粕与原棉籽粕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有显著提高,粗蛋白质消化率以及干物质消化率也有显著增加。总的来说,蛋白酶与植物乳杆菌协同使用可以更大程度地降解棉籽粕中大分子蛋白,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提高非常规蛋白原料棉籽粕在饲料中添加比例,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益生菌菌种和组合酶共同作用酶解发酵菜籽粕,比较菜籽粕处理前后硫甙、恶唑烷硫酮、异硫氰酸酯、无机磷和酸溶蛋白质等含量及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菜籽粕经酶解发酵后硫苷降解率达83.32%(P0.05),异硫氰酸酯含量下降60.85%(P0.05),恶唑烷硫酮含量下降45.86%(P0.05);菜籽粕经酶解发酵后酸溶蛋白质含量提高234.11%(P0.05),93.85%的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无机磷含量增幅达到98.15%(P0.05),更有利于动物机体对磷的消化吸收;粗纤维经酶解发酵处理后含量下降32.17%(P0.05)。体外消化率,酶解发酵后菜籽粕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可以提高16%以上(P0.05);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提高23%(P0.05)。酶解发酵生物工艺改善了菜籽粕的营养品质,有利于提高其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选出最佳单一菌株且确定其混合菌比例和发酵路线,再运用正交试验对混合菌固态发酵红薯渣工艺进行条件优化,以达到提高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的目的。首先采用4株酵母菌,4株黑曲霉菌,5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乳酸菌,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固态发酵红薯渣,以产物粗蛋白质含量为主要衡量目标,进行单一菌株的筛选;再利用筛选出的4株最佳单菌进行发酵路线选择;最后对选出的发酵工艺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氮源添加量和菌液接种量4个因素为变量进行L16(44)正交试验,通过测定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41126、枯草芽孢杆菌Y111、乳酸菌为最佳单一菌株;混合菌比例为(黑曲霉41126∶产朊假丝酵母=2∶1)+(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1∶1∶1)的二次发酵路线产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5.11%;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28℃,氮源添加量1%,菌液接种量3%。此发酵条件下,产物粗蛋白质含量达12.35%,较同等氮源添加量原料发酵前提升了85.99%,且产物能量值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