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航天育种优良水稻品种华航一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华航一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航天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其原种为特籼占13。1996年将特籼占13套袋单株种子搭载我国返回式卫星于空间运行15天后 ,经地面种植 ,从两百多株突变单株中 ,经多代筛选 ,于1998年晚季将其中一个株型、丰产性、粒型等综合性状稳定、表现优良且产量比对照种 (粳籼89和特籼占13)显著增产的株系定名为华航一号。1999年和2000年早季参加广东省优质稻组区试 ,产量表现突出 ,名列第一和第四 ,2001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2002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区试和生产试验 ,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一、产量表现19…  相似文献   

2.
特籼占25     
特籼占25由广东省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亲本组合为特青2号/粳籼89。1998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编号:国审稻2001021。  相似文献   

3.
特籼占25是用特青2号/粳籼89杂交育成的感温型优质、高产、多抗籼稻品种。1998年和1999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和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设想和选育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育成优质高产新品种粳籼89。该品种抗稻瘟病 ,中抗白叶枯病 ,高抗褐稻飞虱。后期熟色好 ,适应性广。缺点是倒三叶角大 ,叶长 ,叶披。特青2号是广东省20世纪80年代突出的高产品种 ,株型好 ,抗倒性强 ,丰产潜力大 ,但米质稍差。因此选择这两个品种作亲本 ,以期达到优势互补。在分离世代中选择具…  相似文献   

4.
野籼占6号是广东省惠州市农科所近年用桂野占2号/特籼占13//IR24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熟期适中、抗病、抗倒伏、稳产、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 ,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品种 ,2001年广东省累计种植面积4386.67hm2,2002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参加当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一、主要特征特性1.丰产性突出野籼占6号于1999年参加广东省晚季常规稻品种区试 ,平均单产416.41kg/667m2,比对照三二矮增产12.7% ,达极显著水平 ,名列5个参…  相似文献   

5.
K优402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粳质籼核新资源不育系K17A与湖南省安江农技育成的早熟恢复系402配组育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1996年4月已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温州市于1994年引进观察,1995、1996两年参加市杂交早稻区域试验,并进行生产示范,1996年全市共示范600Ohm’,表现高产、抗病、米质及综合性状优良,是目前较好的具有发展前途的早杂组八qo(-)产量表现1994年本市观察试验平均产量7.99t/hm’,比对照汕优48-2增产15.9%;1995、1996两年温州市区试平均产量6.88和6.56t/hm’,比对照汕优48-2增产IO.2…  相似文献   

6.
2016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及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16年我国水稻品种的审定情况及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92个次(有13个品种通过两个及以上省份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36个、籼型两系杂交稻137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66个、粳型常规稻87个、粳型杂交稻25个(其中19个为籼粳杂交稻)、 不育系41个.区试平均产量籼型常规稻为501.3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3.86%;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92.5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46%;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52.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16%;粳型常规稻为624.9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7.48%;粳型杂交稻为651.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8.91%.品种品质表现是粳稻好于籼稻,常规稻好于杂交稻,优质达标率粳稻为51.79%、籼稻为43.95%,常规稻为56.91%、杂交水稻为41.77%.并列举了一些对单个病害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辽盐9号系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水稻育种二室从M147品系田中经系选而育成的中晚熟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参加辽宁省1992、1993两年区试和1994、1995两年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病,于1997年10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和鉴定。工产量表现该品种经1993、1994两年区试,平均产稻谷8499kg/hm’,比对照辽粳5号增产2.8%;1994、1995两年省内生产试验,16个点次试验面积10Lin’,平均产稻谷9942kg/hm’,比对照辽粳5号增产143%。高产田达10425kg/hm’。2特征特性在辽宁省生育期为157天左右,属于中晚熟品种。秧苗健壮…  相似文献   

8.
琼香两优2号原名琼香两优05,系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该所育成的优质新资源籼型香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琼香-1S为母本,以广东省选育的优质常规稻品种特籼占25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2005、2006年连续2 a参加海南省优质香稻组省区试,均表现高产、稳产,于2006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琼审稻2006015号)。1产量表现2005年首次参加海南省早造普通A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达516·4 kg/667m2,比对照种Ⅱ优128增产0·35%,未达显著水平;2006年早造转入优质香稻组续试,平均产量516·83 kg/667m2,比对照种特籼占25增产9·39%,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辽粳244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1987年春在海南以生育期较早、株形好、米质优、半矮秆的79-227为母本,以株形理想、高产、耐肥、抗倒、适应性强的83-326为父本,采用多元亲本复合杂交育成,其显著特点是株形好,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米质优良。1992~1993年参加北方中早粳中熟组区试,同期参加辽宁省区试,1993~1994年参加生产试验,1995年10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3~1996年累计种植58600hm2。(一)主要特征特性辽粳244在辽宁全生育期153~155天,属于中熟品种,苗期抗寒性强,生长健壮,插秧后还苗快,分美…  相似文献   

10.
培杂茂三是我们利用培矮64S与优质常规稻粳籼89杂交选育的优良变异单株 ,于1995年测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 ,2000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同年12月通过广西区品种认定 ,2001年8月通过全国审定。一、产量表现1998年早季参加广东省杂交水稻区试 ,平均产量6.6t/hm2,比汕优63减产1.60 % ,减产不显著 ;1999年早季复试 ,平均产量7.2t/hm2,比汕优63增产1.55% ,不显著。1998年晚季参加广西水稻品种中熟组区试 ,桂中4个试点 ,平…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28~29日,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了11种作物的16个品种,其中认定通过了1个水稻新品种和1个水稻不育系。1.春江03粳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晚粳新品种,由孝南区农科所引进。该品种中熟偏迟,分繁力强,成穗率高,抗倒能力强,中抗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轻,综合抗性好。1995年参加省区试,平均单产6753kg/hm‘,比对照品种鄂宜105增产4.28%,增产极显著,居参试组合首位。1995年孝感试种13hm‘多,平均单产6921kg/hm’,1996年孝南区农科所1.2hm‘示范田,单产7635kg/hm‘。适宜湖北省双季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辽粳454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1985年以高产、直立穗型、综合抗性好的辽粳326为母本,以别一24O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过6代系统选育,于1989年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粳稻新品种。1996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997年被列为辽宁省科委推广项目。1990和1991年进入品比试验,平均单产分别为9073.5和93O3.0kg/hm’,比对照辽粳5号分别增11,3%和13.9%;1992和1993年参加辽宁省区试中晚熟组,平均单产分别为8812.5和8758.5kg/hm‘,比对照辽粳5号分别增5%和76%;1992和1993年参加北方区试,两年15个试验点平均单产7749.Okg/…  相似文献   

13.
茉莉新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早晚兼用优质新品种。1999、2000年两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 ,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较广等特性 ,2001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2001年早造参加南方稻区优质稻区试。该品种在华南双季稻区可早、晚造兼用 ,华东、华中一带可作晚季稻利用。一、产量表现1998年早造本研究室品比试验产量391.2kg/667m2,比对照粤香占增产5.3% ;晚造本所品比试验产量517.5kg/667m2,比对照粳籼89增产15.0 %。1999年早造海南省区试 ,茉莉新占产量427.7…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全国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组织了华南早籼组、早籼早中熟组、中籼迟熟(A、B)组、晚籼早熟组、晚籼中迟熟组、双季晚粳组7个熟组的区试以及华南早籼组、早籼早中熟组、中籼迟熟A组、双季晚粳组4个熟组的生产试验。供试品种(组合)67个,试验点次127个。经对试验资料的总结分析,有11个品种(组合)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并推荐全国品种审定,现介绍如下:(1)优优8821: 三系杂交组合,广东农科院水稻所选育。1997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华南早籼组区试,平均产量6655.5kg/hm2,分别比对照七山占(CK1)、汕优桂99(CK2)增产10.3%、7.3%,达显著…  相似文献   

15.
高产高收获指数型水稻新品种粤香占的主要特性及其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粤香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高产、多抗、优质水稻新品种。1996、1997年,粤香占参加广东省早季优质稻区试,产量均名列第一,平均单产分别为6583.5和6646.5kg/hm~2,分别比对照七山占增产13.00%和14·22%,均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单产为6615km/hm’。其产量之高,增产幅度之大,年份间增产幅度差异之小,是近年来本省优质稻区试中罕见的。1997年,该品种参加南方稻区华南早融组区试(4个省10个试点),平均单产为6628.3kg/hm’,比对照汕优桂99增产690%,名列常规稻首位,且早熟3.3天。粤香占在大田生产上表现为高产、…  相似文献   

16.
一、选育经过冈优906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针对汕优63抗性逐渐衰退、剑叶早衰、产量下降等性状的改进为核心,选用丰产性好,熟期较早,性状优良的中籼品种特青早为父本与明恢63配组,按“密、小、满”的原则,采用集团选择和单株选择,结合海南加代,选育出的中籼迟熟新组合。1997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二、产量表现1994年冈优906参加四川省市(地、州)农科所水稻联试,平均产量867t/hm2,比汕优63增产7.2%,1995—1996年参加四川省水稻区试,两年平均产量8.48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4.28%。同期在四川内江、自…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粤广丝苗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粤广丝苗是一个高产、稳产,且高抗稻瘟病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好,叶姿挺直,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后期熟色好。在2005、2006年晚季广东省区试中产量都比对照粳籼89增产,其中2006年达显著水平。广东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75.56kg/667m^2列参试圃第一位。米质主要指标达国家优质米标准,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较强。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归纳分析了2020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2020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1 936个次(574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籼型常规稻、籼型三系杂交稻、籼型两系杂交稻、粳型常规稻、籼粳交杂交稻和不育系分别为144、670、582、424、45和71个,其中,国审品种数比2019年增加54.30%,非国审品种数比2019年增加43.07%。2020年通过审定的籼型常规稻、籼型两系杂交稻、籼型三系杂产稻、粳型常规稻和粳型杂交稻区试产量分别为519.59、609.99、589.82、610.00和685.30 kg/667 m2,除粳型常规稻外,其他类型品种的区试产量相比2015—2019年均有一定程度提升。2020年国审品种优质达标率为78.57%,非国审水稻品种优质达标率为60.61%,均比2019年有提高,表现好。2020年通过审定的品种综合抗性表现总体仍不够好,国审品种中仅13.59%的品种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仅5.11%的品种对白叶枯病表现为中抗,非国审品种中仅34.08%的品种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仅20.09%的品种对白叶枯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水平,但有部分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表现出高抗。  相似文献   

19.
谷优527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优质、抗病、配合力强的不育系谷丰A与蜀恢527配组而成的优质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年参加福建省晚籼优质稻组区试,平均单产6.71t/h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8.24%,13个试点有12个增产,增产点数达到92.31%.2003年续试,平均单产7.25t/h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9.25%,14个试点都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数达到100%.2a区试,平均单产均居该熟组所有参试组合之首,增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破格参加2003年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组合)生产试验,8个试点平均单产7.12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92%.参加2a福建省区试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MR).于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得福建省第二届优质稻评选三等奖.2004年闽侯县尧沙引进试种,表现生育期理想、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抗性强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优质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白粳占是以五百粒与粳籼89杂交的中间材料为母本,与广东省优质丰产地方品系抗白粳籼占杂交选育而成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该品种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V型菌(1~3级)兼抗稻瘟病,产量与区试对照品种玉香油占相当,米质达到省标优质3级。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季、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晚季种植,特别适合广东省珠江口以西,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系V型菌主要发病稻作区江门、阳江、湛江及雷州半岛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