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目的]摸索庐江县庐城镇双季早稻主栽品种全程机械化最佳栽插密度。[方法 ]设置了3个栽培密度水平,比较不同栽培密度水稻茎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结果]栽培密度越大茎蘖苗峰值越高。栽插密度25 cm×12 cm水稻产量最高,达8 358.0 kg/hm2。[结论]在高肥力田块双季早稻主栽品种全程机械化最佳栽插密度为25 cm×12 cm,而肥力水平较低的田块栽插密度以25 cm×10 cm为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浙江省双季食用稻米优质化和栽培轻型化技术的应用,我们主持开展了水稻双优双抛双千斤(即双季水稻优质品种抛秧15t/hm~2)技术的研究(属浙江省971102164号攻关项目)。从浙江省不同稻区的实际需要出发,1997年在本所试验区试验筛选出了以优质早舢嘉早935搭配特早熟晚粳丙93-390、翻秋早杂K优402和早舢嘉早935等3种模式产量均超过15t/hm’,分别为16.08、15.52和15.29t/hm’,每公顷分别比嘉育293搭配秀水11的手插对照增收3670.5元、1864.5元和1519.5元,实现了早晚稻优质、短龄、省力、高产和高效目标。1998年,为了…  相似文献   

3.
玉米在湖南春夏秋三季都可播种,除高寒山区外,夏播玉米常因病虫严重和夏秋长期干旱导致减产。春玉米 秋玉米 冬作,可以充分利用地力,提高产量。双季玉米对光热要求比双季水稻低,凡能种双季稻的地区都可种双季玉米,种水稻光热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也可通过品种搭配和育苗移栽种好双季玉米。其种植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如果种粮大户早晚稻双季都采用机插栽培,大大加剧了前后季品种搭配矛盾。通过试验筛选出7个适合永康作连作晚稻机插栽培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并确定了适宜的播种期,以指导种粮大户夺取晚稻丰收。  相似文献   

5.
淮北地区麦收后焚烧秸秆的不良习惯有碍环境质量,育秧、耕整和栽插不利省工、节本、节能,小麦后水直播水稻存在品种、季节和气候对结实、产量形成的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探讨麦稻双季套播技术,形成小麦、水稻双季套播全免耕栽培配套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区域环境,有效培肥地力和改良土壤,有效规避不良种植方式的产量风险,实现节约增收。小麦水稻双季套播技术是一项环保、节约、安全和可持续的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2004年选用广东省水稻研究所提供的华南双季稻品种,通过比较广州早稻栽培与湘西北张家界中稻试种的产量与米质变化,以探索华南双季优质稻与广适性超级稻对不同气候生态条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各品种在两地生育期表现相近;张家界水稻生育前期和中期气温较高,因而有效穗数比广州增加,但每穗总粒数显著减少;由于张家界8月上旬水稻抽穗开花期常出现过高温时段,因而结实率下降,但水稻灌浆结实期气温比广州低,故千粒重比广州高;两地各品种产量水平相当,大多在7.50~8.25t/hm^2;在稻米品质方面,张家界稻区的糙米率和精米率下降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大多高于广州。张家界低海拔地区引进华南双季稻品种作中熟中稻栽培。表现出良好的气候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和田地区是新疆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但单产普遍较低,其关键制约因素在于栽培技术落后(多采用撒播)。本研究选择新疆主推水稻品种新稻36号和新稻4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机械旱条播种植技术进行了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机械旱条播种植技术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撒播技术的水稻,新稻36号表现尤其显著,较撒播增产28.0%。基于此,本文就机械旱条播种植模式在和田地区应用的具体生产技术要求进行了总结,以为和田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机械穴播种植方式对华南双季稻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4):34-36
为了研究机械穴播技术对华南双季水稻的适应性,分析机械穴播种植方式产量的稳定性,2010—2011年,在华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采用玉香油占和培杂泰丰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人工插秧、机械插秧、人工撒播和机械穴播4种种植方式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机械穴播的水稻产量与机械插秧和人工插秧相当或增产,且明显高于人工撒播方式;机械穴播方式的收获指数最高;机械穴播方式下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有一定优势。通过不同季别和不同品种开展的不同种植方式比较研究,表明机械化穴播种植方式高产稳产,在华南双季稻生产中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早季采用早、中熟品种分厢撒播,晚季搭配中、迟熟杂交组合。是实现全年亩产过吨粮的一种新形式,其关键是充分发挥中迟熟组合的增产优势,技术关键是适时播种早栽,秧田施用多效唑和采用两段育秧,宽行窄株插足基本苗,早追分蘖肥及适时控苗。  相似文献   

10.
以新稻11号、新稻36号、新稻4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栽培模式,对3个品种在新疆和田地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3个供试水稻品种在插秧条件下的产量水平均显著高于撒播,其中新稻11号的产量最高,新稻44的整精米率明显偏低,因此,建议当地在采用插秧栽培模式时,选择新稻11号或新稻36号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