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生物技术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史上应用推广最迅速的技术,并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然而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品种选育仍停留在以表型选择为主的传统育种模式。这种经验育种不仅周期长而且品种改良进度缓慢,难以满足我国强劲的经济发展需求。而生物育种技术突破了传统育种技术的种种局限,使农作物育种变得更精确、更高效、更可控且可预见,可促进实现中国主要作物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的战略性转变,有利于加速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广适的作物新品种。着重介绍了转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设计和智能不育这四种生物技术在水稻和玉米两大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为我国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生物技术工作者、育种家和种业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南繁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并在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给南繁工作带来冲击的基础上,建议政府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中,一并考虑海南南繁--这一中国农业科技硅谷的建设;通过立法对全国各科研单位现有的南繁基地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同时加强国家级的南繁基地建设、增加科研育种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以确保南繁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中国农业科技硅谷”的健康发展,进而确保农业科技实力的提升和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巩固。  相似文献   

3.
进入冬季,河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77岁的郑天存研究员如"候鸟"一样迁徙到海南的育种基地进行小麦繁育.每年,从全国各地到海南育种的科研人员不计其数,南繁育种基地也就成了育种人心中的硅谷.有7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与高等院校活跃在南繁基地,近70%的农作物新品种都经过南繁.南繁这个天然的温室,为育种缩短了培育时间.  相似文献   

4.
在大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中首次提出“品种商品性育种”理念,以“矮秆为基础,穗重为中心,抗病为前提,调整株叶型,提高穗粒数”的育种策略为指导,育成绵阳30号、绵阳33号和绵阳35号三个大穗型品种,达到“田间植株有看相,收后籽粒有卖相”的商品性要求,通过品种审定,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推广面积186.47万hm2,新增产值9.87亿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本文重点介绍了大穗型品种的选育方法与技术,以及品种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物种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钧镒  刘康  赵晋铭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03-3315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国内外种业的发展推动了种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种业科学是围绕“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产业发展而形成的科学技术学科类群,作物遗传育种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和种子生产的理论与技术、种子示范和营销的理论与技术构成了种业科学技术的主体,在相应的遗传、生理、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等学科知识的配合下成为相对集中的学科体系。中国的种业科学技术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文章在回顾作物育种科学技术进展包括传统的作物育种科学技术和现时分子生物育种研究热点的基础上,归纳出现时重要的8个育种理论和技术问题,继而回顾了作物种子生产和示范推广科学技术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种业科学技术发展的策略和建议。提出要围绕种业发展的需求,建成相对完整的种业科学技术学科体系;要顶层设计,建设成企业种业科技和公益性种业科技两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种业科学技术研发力量;要优先研究和解决种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其中包括规模化育种技术,资源富集、遗传解析与创新,常规育种的分子辅助技术,转基因育种与安全技术,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制度与品种审定制度的完善,配齐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并确立种子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强作物杂优化研发使杂种化成为中国未来种业的特色等。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九五”期间对农业科技的总体部署,在“八五”后期对水稻、棉花新品种选育试行“后补助”成功的基础上,“九五”国家科技关对18种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全面实行“后补助”。本文简要概述了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的实施背景、主要内涵、操作方式、实施效果、实践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南繁是指秋冬季节到海南省从事农作物品种加代选育、应急种子生产、制种繁种和种子纯度田间种植鉴定等活动的总称。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缩短育种周期,加快种子更新换代,是农业科研的"加速器";二是种业安全的"避雷针",每年冬季在海南进行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种子的田间纯度鉴定,确保合格种子进入市场,防止假劣种子下地,保障了农业用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及其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解析黄淮海地区大豆育成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及其品种与环境的互作,鉴定代表性品种高产与稳产性,为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在生产及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能够直观分析农作物双向数据的GGE(genotype + 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双标图,根据GGE中的“环境之间的关系”(“environmental vector” view)、“哪个赢在哪里”(“which-won-where” view)及“高产性和稳产性”(“mean VS stability” view)分析参试品种的高产特性与不同年份试验的代表性,解析黄淮海区域有代表性的94个夏大豆品种在2008—2010年份的产量与产量组成因子。【结果】不同年份相同区域的试验品种表现差异很大,品种与环境存在互作。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是产量的主要贡献性状,其中,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单株粒重。三年中,受不同年度环境影响较小、稳产性较好且高产的品种有冀9号-3L-2、冀豆17、徐豆10号、中作00-484和7651-1。【结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影响的最重要因子是单株粒重,其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相同区域不同年份间品种产量差异较大,品种与环境之间存在互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九五”期间农作物育种取得的成就,主要有:新品种在产量上有显著提高,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品质改良取得突破,推动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新品种产业化开发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五年来,该项研究共培育新品种411个,累计推广面积2.66亿hm^2,创社会经济效益1358亿元。  相似文献   

10.
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和高空气球先后进行了21次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的空间搭载试验,共涉及70多种植物的1 000多个品种。经过多年的地面种植筛选,已育成60多个农作物优异新品种(系),包括水稻15个、小麦4个和番茄、青椒、芝麻各2个,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罕见突变材料。特别是国家"十五"期间"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航天育种在新品种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以及航天育种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航天育种技术已成为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要加强作物空间环境诱变的响应机理研究,破解航天诱变育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旱藕品种,对3个旱藕(Canna edulis Ker)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对其抗病性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旱藕从7月中下旬开始逐渐开花;从抗病性方面看,南藕一号旱藕的抗病性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品种;从品种间的平均产量看,南藕一号的产量最高,达到4501.78kg/667m2,比当地马山常规种植品种增产76.05%,比百色凌云常规品种增产62.72%;南藕一号旱藕新品种可增产增收,适合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和TOPSIS的作物育种材料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基于经验的作物育种材料评价方法,难以适应大规模、程序化、数据化的商业化育种需求,迫切需要一种科学、快速、高效的育种材料评价方法。提出了一种灰色关联度与TOPSIS相结合的作物育种材料评价方法,可根据育种材料的性状表现快速作出综合评价。首先,通过对作物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与育种目标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以此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组合运用熵权法与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基于TOPSIS方法计算每个材料的综合评分,并按评分高低对材料进行排序。选取2015年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黄淮粳稻A组试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品种区域试验年会审议意见趋于一致,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识别出优良品种。该方法已集成到大型商业化育种软件“金种子育种平台”,并在国内两家大型种业企业成功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13.
化学诱变育种是通过化学诱变育成农作物品种的新方法.概述了化学诱变的原理及其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育种多目标性状优化方案,利用7个主推水稻品种的22个农艺性状值和NSGA-II遗传算法、熵权综合评价法,对适宜的育种目标性状参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育种各优化参数值为:食味品质分值90.9~94.5分,较供试品种均值增加8.5~13.0分;产量9 916.3~10 959.8kg/hm2,较供试品种均值增加799.0~1 842.5kg/hm2。本研究提出的育种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可统筹设计不容易兼顾的育种多目标性状,以便获得更加合理的育种方案。综上,遗传算法和熵权评价法结合是一种可用于不同生态区水稻新品种育种多目标科学量化并高效设计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物化感品种资源的评价利用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具有抗草性能的化感特性广泛存在于众多的作物品种中 ,作物的化感作用与作物品种显著相关 ,作物品种间化感潜力的差异是不同品种产生和释放化感作用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差异造成的 ,作物化感品种资源的评价利用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作物众多品种资源中评价筛选少数具有化感特性材料是作物抗草新品种取得突破的关键 ,建立快速有效的作物品种及单植株化感潜力的评价方法 ,尤其是利用现代色谱技术 ,以作物产生的特征化感分子为标记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价作物品种和单植株的化感潜力。进一步利用传统杂交和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将作物化感特性导入相应的商业品种中 ,培育具有抗草和高产优质及相关优良农艺特征作物新品种。最近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化感商业品种的选育已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6.
广西粮食作物育种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广西近十余年粮食作物育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指出粮食作物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广西粮食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提出广匿今后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的目标定位、战略措施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策略。目标定位应以提高品质和抗性等性状、高产稳产为主攻目标,培育专用型优良新品种和具有特别重要用途(功能)的优良品种。战略措施主要是加强育种材料的引进与创新,加强高产稳产、食用优质、专用型和特别功能用途等方面的新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策略一要创新推广理念,二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推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豇豆是一种重要蔬菜作物,营养成分丰富,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目前,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尚有待开展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从种质资源研究、主要性状关联研究、育种途径研究、新品种育成等方面对矮生豇豆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制、多元化育种目标以及分子育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矮生豇豆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就作物区试品种性状的综合评估,提出了多目标关联分析法.该方法不仅客观实际的反映了作物品种的应用价值,而且较好的解决了以往对区试综合评估这一有较大难度的问题,为育种、科研、推广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和手段,也为生物系统的优势因素分析、单因素试验综合评述等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对玉米品种的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为农作物新品种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2008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数据,利用决策分析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运用综合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确定各性状的客观权重,然后对玉米品种进行评价。【结果】玉米品种HM-2的综合评价值最大,其次是哈宝7号,最小的是XQ-9;玉米品种HM-13产量最高,其次为联玉19,产量最低的是KY116。【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只考虑产量这一单一性状来选育新品种,应尽量选择对产量和环境的互作有影响的几个重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可有效减少某些人为的设定因素,使新品种的选育、评价和鉴定更科学、客观、符合实际。在玉米的育种实践工作中,其可作为辅助工具,以选育出高产、稳产、低风险、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番茄不同品种抗青枯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南昌市郊区蔬菜技术推广站育成的两个新品种(F_1)洪番1,2号及对照早丰、郑州853、西粉三号等品种(系)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番茄不同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有很大差异,其中洪番2号和1号抗病性较强,其病情指数分别为14.2和20.0.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LSD测验,洪番1号与2号之间的差异性显著;洪番1号和2号与早丰、郑州853和西粉三号的病情指数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