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开颖机理的探讨:II.CO2对水稻开颖的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忠  顾蕴洁 《作物学报》1989,15(1):59-66
  相似文献   

2.
将稻穗浸于0~10℃冷水后置室温(25~30℃)或用35~45℃温水浸穗均能促进开颖。在42~43℃水中浸穗0.5~1分钟,10分钟后开颖,裂药良好,花粉活力正常。开颖时,小穗呼吸增强,ATP 含量增高,颖内 CO_2浓度上升至5%。CO_2气体或其水溶液能显著诱导开颖。增温和增 CO_2等促进开颖技术可应用于水稻杂交。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是优质品种推广的关键,制种是种子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制种产量受到环境、父母本花期和花时等因素的影响。在适宜环境和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前提下,花时则是影响制种产量的关键。为了研究以茉莉酸甲酯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新型开颖促进剂在杂交水稻大田制种应用中的效果,以 4 种制种杂交稻不育系母本为试验材料,根据亲本特点,前期喷施赤霉素结合抽穗期喷施开颖促进剂,对不育系花时、开颖数量、结实率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开颖促进剂在籼稻两系不育系和三系不育系以及粳稻三系不育系的制种中,能够有效提前花时,提高颖花开放数量,促进集中开花,在不影响 杂交种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不育系的结实率,显著提升制种产量,采用无人机进行大规模商业制种,其产量提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一个水稻开颖不育突变体ohs1(t)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明恢86的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水稻花器官发育突变体,暂命名为开颖不育(open hull sterile 1,ohs1(t)))突变体.ohs1(t)突变体表现颖花开裂,内外稃片变细,内稃微弯向外稃,有雌雄蕊分化,但雌雄蕊较野生犁株的小,大多数花药没有花粉,少数花药中含有不育花粉,雌雄配子均不育.突变体ohs1(t)分别与明恢86、R527、93-11和中花16号杂交后代遗传分析表明,ohs1(t)是一个隐性基因控制的突变体.以ohs1(t)和93-11杂交F2群体中突变个体作为初步定位群体,采用已报道的SSR标记将OHS1(t)初步定位在1号染色体的长臂端RM493和RM5638两个标记间.随后利用已公布的水稻基因组序列(http://rgp.dna.affrc.go.jp/E/index.html)及93-11和日本晴间SSR标记数据库(http://www.gramene.org/),新开发和筛选了SSR和InDel标记,并以ohs1(t))和中花16号杂交F2群体中突变个体作为新定位群体,将OHS1(t)基因进一步定位在NSSR0115和InDel010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 cM和0.3 cM,物理距离约66 kb.  相似文献   

5.
不同小麦不育类型开颖特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花粉的传播与受精是在开颖以后进行的,因而在杂交小麦制种中开颖性能对制种效益具有很重要的影响[1,2 ] 。目前在杂交小麦研究领域中,国内外广泛应用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ytoplasmMaleSterility ,CMS)和化学杂交剂(Chemi calHybridizingAgents ,CHA)诱导雄性不育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忠  顾蕴洁  高煜珠 《作物学报》1992,18(5):331-336
来自小枝梗的1条大维管束和3—6条小维管束进入小穗轴后分校出23—27条小维管束,它们其中2条通向护颖,5条通向外颖,3条通向内颖,4—8条通向浆片,3条通向子房和柱头,6条通向花丝。小穗轴中的小维管束大多被具有多孔的,相互间联络密切的厚壁细胞所包围。通向内外颖的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木质部与初皮部分开。而通向浆片、  相似文献   

7.
水稻开颖机理的探讨:Ⅲ.浆片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忠  顾蕴洁 《作物学报》1991,17(2):96-101
  相似文献   

8.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是高温胁迫导致其制种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阐明其机理并探究提高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耐热性的途径,对于减轻其高温伤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雌蕊受精以及影响抽穗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并综述了激素与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的内在关系及其对高温胁迫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的调控作用,展望了进一步探究高温胁迫导致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机理的研究方向,为提高两系杂交稻制种产量和指导水稻抗高温育种和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忠  顾蕴洁  高煜珠 《作物学报》1991,17(2):96-101
着生在小穗轴上的一对浆片是由许多大型薄壁细胞和分布均匀的若干条与小穗轴维管束相连的小维管束组成。每一浆片中小维管束数目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含有15—20条。每一小维管束中具有1—5列导管,2—4列筛管和10个左右的小型薄壁细胞。小型薄壁细胞的细胞质浓,细胞器多,富含线粒体。不管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薄壁细胞之间的胞间  相似文献   

10.
选用3个因素,各因素取3个水平,正交设计,对水稻整颖测交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颖测交结实正常,不同恢复系间结实差异显著,因素重要排序为恢复系、不育系和授粉次数;选用恢复系、不育系和授粉次数因素的第1水平方案每穗估计结实优值为40.5粒,其真值范围在36.94~44.06之间。  相似文献   

11.
任万军  刘喜传  杨文钰  樊高琼 《种子》2006,25(10):53-54
通过培养不同基因型品种(组合)的颖壳去除种子,观察颖壳去除对种子发芽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颖壳去除严重影响了种子的成苗率,去壳处理平均比对照低26.1%,且不同杂交稻组合间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组合的颖壳去除处理的根长、根数、根重和苗重与对照相比有高有低,根长、根数多数品种(组合)比对照低,而根重和苗重则多数品种(组合)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2.
前言稻米品质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特性,同时也受气候地理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的影响。近年来各地水稻病虫害发生较重,严重降低了水稻产量及其品质。而通过药剂处理可以改善这一情况。药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有用药品种、用药量以及用药时期。例如一些粉剂农药施用会附在水稻叶片的表面从而阻碍正常的生理活动,降低营养物质的积累;另外粉剂药会附在水稻种子上面,使种子形成褐色斑点从而影响水稻颖壳的色泽。因此适时适量药剂处理可以改善稻米的品质。针对上述原因安排了田间试验,主要研究以药剂调控改良水稻种子色泽和稻米品质的可能性。从…  相似文献   

13.
利用3个在四川生产应用比较普遍的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将试验种子做裂颖、去壳处理,以正常颖壳种子为对照,研究颖壳对种子萌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速度、物质运转效率和贮藏物质消耗率为:去壳>裂颖>完整;随萌发时间的延长,α-淀粉酶活性下降速率为:去壳>裂颖>完整;根冠比为:去壳<裂颖<完整;叶绿素含量为:完整处理为最高,裂颖与去壳偏低.表明颖壳对水稻种子正常萌芽至关重要,是水稻幼苗健康生长的保障,是培育优质稻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组合的测配是水稻育种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选育杂种优势强的组合,要对不育系做大量的剪颖测交试验,然而测交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且结实率时常不高,或完全失败。为了提高剪颖测交结实率,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  相似文献   

15.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育系珍汕97A与保持系珍汕97B的浆片和花丝的超微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发现开颖前浆片和花丝细胞的质体中含有淀粉粒,临开颖时,淀粉粒消失.浆片和花丝的薄壁细胞吸水后,内膜系统破裂.释放出水解酶,细胞开始自溶,解体物通过导管等质外体向小穗轴撤离.另外还发现:不育系的浆片中的维管束数目少,缺少导管,花丝中无导管,细胞自溶慢.这可能是不育系开颖迟、闭颖慢,花丝伸长少及不易萎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水稻花发育基因对于水稻相关性状的分子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报道一个水稻颖壳和浆片异常突变体ahl (abnormal hull and lodicule),来源于优良恢复系缙恢10号的EMS诱变群体。该突变体内外稃变小并发生严重扭曲,浆片顶端伸长。内外稃异常导致灌浆后米粒变小、畸形,千粒重下降。该性状遗传稳定,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将AHL基因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14153与RM1416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19 cM和1.34 cM,物理距离为226 kb。研究结果为AHL基因的图位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大蒜汁为原料,研究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大蒜素的因素,包括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量等。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大蒜素的工艺参数:萃取压力为15 MPa,萃取温度为30℃,CO_2流量为30 m~3/h,大蒜素萃取率达0.35%,其中大蒜素含量为46%。  相似文献   

18.
水稻(Oryza sativaL.)花器官的发育直接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报道了一个水稻颖壳退化突变体,来源于恢复系缙恢10号的ethyl methane sulfonate (EMS)诱变群体,命名为degenerated hull 3 (dh3)。该突变体表现为内外稃退化变窄,且不能正常闭合。在一些突变严重的小花中,外稃甚至退化成芒状,内稃边缘和浆片退化变窄且融合。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调控。利用不育系西农1A与dh3杂交构建的356株F2突变群体,将DH3基因精细定位在第12染色体的SSR标记RM27706和RM27709之间,物理距离为44.72 kb,该区段内未见已知功能基因的报道。本研究的结果为以后DH3基因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鉴定和克隆水稻花器官突变体新基因,对了解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遗传机制和分子信号调控途径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报道了1个水稻颖壳异常突变体,来源于EMS (ethyl methane sulfonate)处理的缙恢10号(Oryza sativa)诱变群体,暂被命名为degraded hull 2 (dh2)。表型分析发现突变体小花第一轮内稃或外稃横向细胞数目减少,导致内稃或外稃变窄而不能正常勾合,从而呈现开裂现象,其内三轮花器官均无明显变化。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个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 BSA),将DH2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的IND-5和IND-1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99 cM和1.49 cM。该研究结果为DH2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对水稻花发育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忠  顾蕴洁 《作物学报》1994,20(1):13-17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育系珍汕97A与保持系珍汕97B的浆片和花丝的超微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发现开颖前浆片和花丝细胞的质体中含有淀粉粒,临开颖时,淀粉粒消失。浆片和共丝的薄壁细胞吸水后,内膜系统破裂,释放出水解酶,细胞开始自溶,解体物通过导管等质外体向小穗轴撤离。另外还发现:不育系的浆片中的维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