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蔗糖》2004,(1):53-53
早期对于糖的新陈代谢机能的研究结果产生了对下列情况的关注,即葡萄糖没有转换成动物淀粉,而是转化成脂肪酸及甘油三酸脂,并且含碳水化合物食物摄取量的增加造成脂肪摄取量的减少,从而形成血液中甘油三酸脂含量的提高。但是,目前已经明确碳水化合物并没有在人体内转换成脂肪,多数人食谱中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摄取量成反比关系,而且没有显示因为蔬菜、水果及经适当处理的麦片长期消费量的增加而造成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上升会使甘油三酸脂含量大幅度提高。专家咨询会得出结论,没有显示蔗糖与冠心病源有因果关系糖不会造成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
低升糖指数水稻是食用后使人体血糖缓慢上升并能减少胰岛素负荷、易感饱腹以及减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血脂症等症状的水稻。综述了功能性稻米、稻米升糖指数、国内外低升糖指数水稻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旨在对中国低升糖指数水稻品种的选育及其产业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茯砖茶水提物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功效。结果表明,茯茶水提取物干预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症状,降低空腹血糖浓度,提高机体对糖负荷的耐受性,提升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同时,q RT-PCR分析发现,茯茶水提物通过增强PPAR-α、GLUT2和GLUT4基因表达,促进了葡萄糖转运和肝脏内脂质代谢,从而改善糖尿病小鼠体内糖代谢紊乱。综上所述,茯茶能显著改善Ⅱ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紊乱症状,其中中、高剂量茯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糖脂代谢紊乱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能够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和脂肪细胞分化、促进葡萄糖吸收与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改善饮食诱导引起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没食子酸通过AMPK途径、IR-Akt途径以及PPAR-γ受体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吸收,从而维持糖脂代谢稳态。本文综述了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及其改善饮食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研究茶多糖、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SD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方法:饲喂SD大鼠茶多糖、茶多酚3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胰岛素以及小肠糖降解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变化。结果:茶多糖、茶多酚都有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茶多糖组大鼠血胰岛素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组的血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小肠各降解酶活力也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有显著的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茶多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小肠糖降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朱辉 《广西蔗糖》1998,(1):61-63
自然界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麦芽糖)和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人们日常生活中消费的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冰糖、片糖等统称食糖,其主要成份就是双糖中的蔗糖。日常生活中消费的大米、面粉、玉米等粮食,其主要成份就是多糖中的淀粉。碳水化合物经在人体中消化,最后分解成为葡萄糖,由血液送到人体各部分细胞吸收利用,产生热能,供人生长、活动、工作。所以食糖也象粮食一样,是人们的主要生活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生产过程时可简单地认为,白天形成的全部碳水化合物都用于生长和维持昼夜的呼吸。这一假说对玉米生育初期的30~40天是正确的。进一步发现,没有全部用于植株的营养和能量所需要的光合产物在茎中形成碳水化合物贮存。一般将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总含量看作是贮存的碳水化合物(尽管这并不完全合理),这些物质中某些部分常常不能被再利用。雌穗开花后2~3周内,非结构碳水化合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防治糖尿病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艳艳  王岳飞 《茶叶》2007,33(1):7-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对正常动物和糖尿病动物的血糖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具有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茶多酚防治糖尿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小肠内葡萄糖运转载体以及相关酶类的活性,抗氧化等作用机理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人参降糖胶囊的药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慢性血糖过高导致的综合症。原发或继发性糖尿病患者均有胰岛素活性绝对或相对不足,依赖型糖尿病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了生产胰岛素的B细胞,引起机体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目前治疗糖尿病的理想中成药较少,为筛选出较为理想的中成药,我们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组方设计,并吸取了国内外治疗糠尿病研究的新进展情况,对人参降糖胶囊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表明,该药品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家兔。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并对四氧嘧啶性小鼠糖尿病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降糖胶囊无毒副作用。现将实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参玉汤对糖尿病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敏  谷巍 《人参研究》2000,12(4):27-28
运用人参、玉米须等制成参玉汤,配合甲磺丁脲(D860)等西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血糖维持在7mmol/L,尿糖转阴,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表明中医药与西药相结合,对糖尿病的治疗的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淡豆豉提取物对NO/NOS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大鼠大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尿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药56 d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放免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水平,RT-PCR法检测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结果显示:淡豆豉提取物能显著降低T2DM大鼠FBG、FIN、TNF-α、NO水平,显著提高ISI,显著降低iNOS mRNA表达,对eNOS mRNA表达则无明显影响。淡豆豉提取物可影响2型糖尿病大鼠NO/NOS系统,并可能通过此途径对2型糖尿病大鼠大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米是典型的淀粉丰富的食物,是全世界大多数人口尤其是亚洲人口每日主要的卡路里来源。目前水稻品种大多数属高升糖指数(全称为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 GI)水稻,会诱发由于高热量摄入而致血糖失调的健康问题。已有大量研究者在探索降低大米血糖指数的方法。本文重点对稻米升糖指数的影响因素、筛选方法、遗传基础以及遗传改良等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选取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致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普洱茶水提物与吡格列酮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以明确普洱茶水提物是否对降糖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在控制血糖前提下能否减少降糖药用量。根据血糖水平按照普洱茶水提物与吡格列酮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的方式将动物分成不同的组别,包括对照、模型、吡高、吡低、吡高+PTE低、吡高+PTE高、吡低+PTE低、吡低+PTE高各实验组,每天灌胃给药2次,连续给药4周。在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状态,每周大鼠尾部静脉针刺取血,测定动物的空腹血糖值;于给药第4周测定大鼠葡萄糖耐量并检测血清中糖化血清蛋白(Glucosylated serum proteins,GSP)和胰岛素(Insulin,INS)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发现普洱茶水提物与吡格列酮混合用药能显著抑制空腹血糖的升高,下调灌胃葡萄糖后30、60、120βmin血糖的升高,显著抑制葡萄糖负荷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给药各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GSP含量。在服用吡格列酮的同时辅助饮用普洱茶水提物,可以减少服用吡格列酮的用药量而不减弱吡格列酮的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外源糖可以缓解盐害,提高植物耐盐性。为探究外源糖对盐胁迫下小黑麦幼苗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理,以小黑麦品种东农8809为材料,通过施加0.5mmol·L~(-1)葡萄糖和0.5mmol·L~(-1)蔗糖,探讨了100mmol·L~(-1) NaCl胁迫下外源糖处理的小黑麦幼苗相对电导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与未经外源糖处理(CK)相比,外源葡萄糖、蔗糖预处理的小黑麦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果糖-6-磷酸激酶和己糖激酶活性提高,尤其是己糖激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酮酸激酶活性降低。说明盐胁迫下,施加外源糖可以促进蔗糖和葡萄糖进入蔗糖合成途径和糖酵解途径,促进淀粉向可溶性糖转化,从而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渗透势,提高细胞吸水能力,以缓解盐胁迫对小黑麦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2008,(5):42-42
给糖尿病大鼠口服蔗糖或淀粉和绿茶提取物后,观察糖尿病大鼠糖耐量及血胰岛素的变化,并用比色法测定对α-葡萄糖苷酶(EC 3.2.1,20)和α-淀粉酶(EC 3.2.1.1)的抑制活性,用快速过滤法观察对兔小肠刷状缘囊泡葡萄糖转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提取物能明显改善蔗糖或淀粉负荷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6.
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颜色形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着色较差的妃子笑(LitchichinensisSonn.cv.Feizixiao)和着色较好的白糖罂(LitchichinensisSonn.cv.Baitangying)果实为材料,研究了二者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滴定酸、pH和糖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这些指标与果实着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发育中后期,白糖罂果实的着色指数一直高于同期的妃子笑果实。白糖罂花色素苷含量增加早且含量高,叶绿素含量下降快且含量低,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比值高。果实发育过程中,2个品种果皮的可滴定酸、可溶性糖、还原性糖、葡萄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pH、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果实发育后期,白糖罂可溶性糖、蔗糖含量比妃子笑低。可滴定酸和pH与果皮着色指数极显著相关,果糖、葡萄糖及还原性糖分别与妃子笑果皮色素的1种或几种及着色指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但糖的变化与白糖罂色素含量及着色指数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般情况下 ,棉花含糖可以引起纤维粘着 ,糖份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CHO) ,氢和氧的比例为 2∶1。含糖有两种情况 ,一是生理糖 ,二是昆虫蜜露糖。生理糖是棉株本身的糖份 ,可分别来自未成熟纤维或棉叶蜜腺所分泌。陆地棉品种大多为棉叶有蜜腺 ,所分泌的糖份不能很快被吸收而在吐絮棉铃上粘着 ,因此 ,避免纤维粘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培育棉叶无蜜腺品种。 90 %以上的纤维由纤维素组成 ,而纤维素正是由棉株的生理糖份合成。在光合作用下 ,生理糖份以蔗糖的形式转入棉叶蜜腺和纤维。在酶化作用下 ,蔗糖转为葡萄糖和果糖分子 ,之后果糖分子再转为葡…  相似文献   

18.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糖(所有糖类)的摄取量与肥胖症和脂肪摄取量成反比关系”。事实上,一些富裕国家常见病统计数据显示,吃糖多的人比吃糖少的人更不容易得肥胖症。而且没有确实的证据表明糖的甜度导致食欲增加,事实正相反——人体通常对碳水化合物和糖比脂肪类食品有更强的食欲减低反应。  任何形式的能量过分摄取均会导致肥胖症,保持能量平衡是预防的关键。糖及淀粉是人体总能量摄取的一部分,而且他们与脂肪相比有较低的能量密度,加之有证据显示糖及淀粉一般不会转化成脂肪,所以说糖本身导致肥胖的说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是不正确的。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降低肝脏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含量从而对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健康SD大鼠分为6组:健康组、模型组、TP组、二甲双胍组、FL组和FL+TP组。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时测量体重、血清甘油三酯、肝脏中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等指标。TP组和二甲双胍组较模型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FL+TP组、TP组较FL组、模型组肝脏中甘油三酯含量下降。茶多酚可显著降低肝脏中的甘油三酯含量,调节脂代谢紊乱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降糖功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整体动物模型研究比较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以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将遗传性糖尿病(KKAy)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二者的药效作用;以SD雄性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糖尿病大鼠,根据初始空腹血糖值随机进行分组,连续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和空腹血清胰岛素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普洱茶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对KKAy小鼠和STZ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均有降低作用,同时均能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但是不同的是普洱茶提取物在降低动物空腹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方面要优于绿茶提取物,同时普洱茶提取物能够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而绿茶提取物在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比较了两种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体外靶酶糖醛还原酶和PTP1B的抑制作用,发现普洱茶提取物对PTP1B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88.0%,绿茶提取物对该酶无抑制作用。综合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优于绿茶提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