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提高配方肥在云南植胶区的覆盖率和到位率,打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坚冰”,在云垦江城橡胶公司建立橡胶树配方施肥示范区7 220 hm2,通过3年的示范,干胶净增产率达22.5%,单位面积净增产干胶326.6 kg/hm2,示范区增产干胶2 133.8 t,产生经济效益2 546.0万元。在云南主要植胶区的11个橡胶农场推广施用橡胶树配方肥8.61万hm2,橡胶干胶产量平均提高9.74%,增产干胶9 756.07 t,共新增产值1.46亿元,提高了橡胶树对症施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热带作物学报》2009,(12):22-23
云南是我国少数几个适宜种植橡胶的省区之一,也是我国引种橡胶最早的地区。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云南已经成为我国唯一的大面积平均亩产达100 kg以上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2008年全省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达43.5万hm2,投产16.7万hm2,2007年产干胶28.2万t,平均亩产达114 kg。2009年,农垦橡胶种植面积16.6万hm2,开割8.57万hm2,截止9月底,生产经营干胶12.13万t,增长11.48%。橡胶产业公司1-9月销售干胶16.65万 t,销售收入23.54亿元,全年预计实现销售干胶19.5万 t 。  相似文献   

3.
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对海南省儋州市l980~2003年的天然橡胶干胶产量情况进行分析,以此建立并验证儋州市天然橡胶干胶产量预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2004~2010年的橡胶干胶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基本反映儋州橡胶产量的基本规律;但是随着预测时间的推移,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随之下降,因此必须将新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建立新模型,以确保得到最佳的预测效果。通过该预测法为橡胶生产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为橡胶产业决策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东平场4年来累计在197万多株中幼龄割株上应用橡胶死皮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生产型试验,其结果表明,对不同割制、割龄、品系的橡胶树施用“保01”结合科学割胶,科学栽培管理综合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橡胶死皮病的发生和发展,对3级以下病株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干胶含量比对照高1~3个百分点,对减少和控制胶乳长流有明显效果,4年挽回干胶损失和增产干胶共353.441吨,新增产值达320多万元。  相似文献   

5.
对海南岛种植的6个橡胶树品系所产胶乳中干胶含量和干胶比重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当干胶含量在17~45%时,干胶比重范围为0.915~0.909。即干胶含量愈高则干胶比重愈小。取样10克,制成新鲜胶片的厚度≤2毫米时,在水中浸泡1.5小时,以提取非橡胶可溶成分。将本方法的测定条件和准确度与重量法作了比较。方法特点:在水中测定新鲜胶片的浮力,和已知重量干胶浮力相比较,即可求出其中的干胶重量。不需电力及烘箱,任何基层生产单位都能使用。采样后2.5小时内可得结果,测定误差约0.5%。  相似文献   

6.
概述云南农垦勐腊橡胶分公司历年来的产胶趋势及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橡胶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干胶产量的可能性及解决的途径,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概述海南垦区历年产胶趋势及发展现状,剖析海南垦区橡胶单产、株产较低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海南垦区干胶总产量的可能性及途径,对指导海南垦区今后的橡胶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海南农垦国有农场的橡胶开割株数和胶工干胶年产量为变量,基于1998-2007年86个橡胶农场的面板数据,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橡胶生产规模。结果表明:海南农垦橡胶生产存在非线性规模效益;当前海南农垦橡胶农场的最佳规模是橡胶开割面积达到2 363.64 hm2。  相似文献   

9.
橡胶无性系PR107胶乳生理参数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结果表明,橡胶无性系PR107的胶乳干胶含量、每株割次干胶产量、胶乳蔗糖含量、总酸性磷酸酶活性、胶乳硫酸、无机磷、镁含量和乳管堵塞指数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PR107经过冬季休割后重新割胶初期,胶乳干胶含量、镁含量下降,而干胶产量、胶乳蔗糖含量、总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堵塞指数逐渐上升。在5月份有一个产胶小高峰。第2次抽叶对胶乳的干胶含量影响不大,但此期胶乳的镁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乳管堵塞指数最高,橡胶产量降至峰谷。抽叶后橡胶树的乳管堵塞指数下降,产胶量上升,至10月达到全年最高峰。到冬季胶乳干含、产胶量及总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下降,而胶乳硫酸和无机磷含量显著上升,其它生理参数保持在较低值。胶乳蔗糖含量保持上升趋势至11月份,胶乳硫酸和无机磷含量与气温变化里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省农业局农垦局最近在省热作科研所召开了热作科研项目计划会议。到会同志交流情况,组织协作,认真落实热作科研项目。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龙溪地区农垦局,厦门、莆田、晋江农业局搞热作的同志,各有关农场技术人员,省热作科研所科技人员,并邀请厦门大学和省热作气象站搞教学、搞科研的同志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传达了国家农垦总局召开的热作科研项目计划座谈会的情况和任务。在讨论中,大家交流了科研情况。建设农场选育了一个橡胶较高产的品系,并已引到两广垦区参入系比,去年这个场涌现出橡胶实生树株产1.5公斤干胶的有46个树位,株产2公斤干胶的有41个树位,其中株产2.5公斤干胶以上的有8个树位。安厚农场选育了两个有较好苗头的橡胶品系。红星农场创造了改造胶园创高产的新经验,胶工黄才能创造了平均株产4.08公斤干胶新纪录。在剑麻科研方面,凤南农场总结了快速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1.
双季超级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0个超级早、晚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双季超级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结果表明,超级早、晚稻均具有明显的干物质生产优势,稻谷产量随生物产量的增加而提高,与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抽穗前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相关不显著,与抽穗后的LAI也呈极显著正相关.早发度与成穗率和产量密切相关,可作为水稻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期的群体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陇东塬区玉米不同发育期生长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陇东塬区玉米单株生长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在7叶以前单株干物重和单株叶面积与营养器官的生长主要呈正相关,与产量构成因素以负相关为主;7叶以后不同器官的干物重对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不同,叶、叶鞘、茎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表现为慢-快-慢,对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表现为高-低-高。穗的干物重和单株叶面积对产量构成因素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钼肥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钼肥干拌种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节期(V5)到完熟期(R8)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总量随施钼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都以B2(1.0g/kg)处理最高;V5期到盛花期(R2)干物质主要分配在茎秆和叶片中,钼肥处理降低了干物质在茎秆中的分配率,而增加了叶片的分配比例;R8期时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最高,且随施钼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向茎秆和叶片的分配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施钼肥能够提高茎叶中的干物质向荚果的转移率及其对荚果的贡献率和产量,且均以B2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4.
对7个早籼稻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产量高于常规稻,平均较常规稻高10.0%。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总颖花数和有效穗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正效应,其中,总颖花数贡献最大,结实率次之,千粒重作用最小。随生育期的推进,干物质积累量品种间差异逐渐减小,完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陵两优106表现最高,金早47表现最低。干物质总积累量和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与总颖花数和产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相关度高于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综上所述,台州地区早稻生产宜选用两系杂交早籼稻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生产中注重提高单位面积穗粒数,促进干物质积累量,更有利于早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以黑龙江省育成的4个超高产水稻品种东农423、龙稻5、松粳3和松粳9为试验材料,以松粳6为对照,系统研究超高产水稻品种的干物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孕穗期以前干物质积累速率无明显差异,孕穗期到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差异明显加大;不同品种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量不同,差异显著;品种间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总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4;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7、0.928,说明高产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的优势在生育中、后期。  相似文献   

16.
High-level cutting without stubble shaving has been recommend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forage sugarcane, KRFo93-1. Howe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is management practice is appropriate for the more recently developed variety Shimanoushie.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ry matter yield of both varieties to high-level cutting. The study included five ratoon crops (RC1–RC5). In KRFo93-1, dry matter yield was higher in HC plots (high-level cutting without stubble shaving plots) than in Control plots (stubble shaving after high-level cutting plot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for the first three ratoon crops. A similar trend was observed in Shimanoushie; however, the dry matter yield of HC plots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Control plots in RC4 and RC5 owing to a lower stem number. Although the sum of dry matter yield of five ratoon cro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C plots of both varieties, the influence of high-level cutting was more effective in KRFo93-1 than in Shimanoushie.  相似文献   

17.
减施氮肥对不同密度夏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玉米品种郑单1002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施肥(N1,复合肥225 kg/hm2;N2,复合肥180 kghm2;N3,控释肥180 kg/hm2;N4,复合肥180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和两个密度(D1,6万株/hm2;D2,7.5万株/hm2)处理,研究减施氮肥对不同高密植夏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24.74%,两个密植条件下N3和N4处理均未造成显著减产。D2处理显著提高吐丝期和成熟期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降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子粒的贡献率,减氮处理对干物质积累特征均无显著影响。N2、N3和N4处理显著提高两个密植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16.00%~22.90%,仅D2N4处理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效率16.32%。夏玉米在75 000株/hm2高密植水平,施氮180 kg/hm2(减氮20%)配施有机肥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农华101、先玉335及郑单958为材料,通过空间布局及种植密度塑造不同的冠层结构,分析其对玉米物质生产、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叶面积指数(LAI)及冠层透光率(DIFN)差异显著,以郑单958表现较好,常规种植与簇生种植的LAI差异不显著,冠层透光率以常规种植较好;随着密度增加LAI升高,冠层透光率随之降低。不同品种成熟期干物质生产以先玉335较高,空间布局差异不显著,随密度增加干物质生产能力提高;花后物质生产以先玉335较高,簇生种植高于常规种植,随密度增加花后物质生产能力升高;叶茎转运量以郑单958较大,常规种植转运量较多,随密度增加叶茎转运量提高。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郑单958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常规种植与簇生种植产量无显著差异;各密度处理产量差异显著,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处理。  相似文献   

19.
南粳5055机插高产栽培特性及农艺性状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早熟晚粳品种南粳5055机插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粳5055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性强。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高产超高产栽培中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及成熟期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和抽穗期至成熟期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高。并探索了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相应的超高产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20.
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91,自引:6,他引:91  
 以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 在福建龙海和云南涛源研究分析了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高产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品种积累了高额的生物量。 稻谷产量随干物质积累总量的增加而提高,产量主要取决于生物产量的高低,而收获指数对稻谷产量的贡献较小。超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优势在中期和后期,产量随中期和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的增加而提高。中期和后期的群体生长率(CGR)与产量呈高度正相关,而前期CGR与产量的关系不密切。茎叶干物质输出量构成籽粒产量平均为24%(福建龙海)和33%(云南涛源),茎叶干物质输出量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均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同一地点,对干物质积累的作用,CGR显著大于生长日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