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 关于我国棉花黄萎病菌“种”的鉴定,许多学者认为是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黄萎轮枝菌(V.albe-atrum)。这二种轮枝菌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大丽轮枝菌是引起棉花黄萎病的主要致病种。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已发现棉花黄萎病菌的不同菌株存在着致病力的差异。以后王清和、邓先明、姚耀文分别报道了山东、四川省和其它八个省(区)的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他们所述的强、中、弱不  相似文献   

2.
棉花在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属于一种产量较大的植物,棉花可用于衣物、棉被等的制作中,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在经过古人长时间的探索与发现之后,棉花可以用来取暖,制作衣物等,目前,在我国已经有大面积的棉花种植地区,形成了产业化的生产流程。在我国,棉花的种植地区主要集中于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华北平原、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然而,同所有的植物一样,棉花也会产生大量的病虫害,其中,黄萎病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植物黄萎病是危害较为严重的维管束病害,其病原菌主要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和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为半知菌亚门、淡色孢科、轮枝菌属。本文针对棉花种质资源黄萎病抗性剖秆鉴定进行了探究,旨在帮助农户克服棉花的黄萎病,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棉花黄萎病菌ITS序列的获得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从河南安阳棉区分离的棉花黄萎病菌的系统进化关系,利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来自安阳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得到542bp大小的片段,经过克隆、测序和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分析,证明了该片段来自大丽轮枝菌的ITS区,也进一步证明该棉花黄萎病菌是大丽轮枝菌。同时,对该序列在NCBI的GenBank进行了登记,登记号为EU835817。利用该ITS序列与GenBank中搜索到的黄萎病菌ITS序列一起构建了相应黄萎病菌的系统进化树,在进化树上所搜索到的13个大丽轮枝菌都聚类到一个进化枝上,而且中国报道的植物黄萎病菌,包括安阳地区黄萎病菌在内的3个大丽轮枝菌在进化树上处于相邻的位置,表明:这3个菌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棉花黄萎病安阳菌株的进化地位,该ITS序列还可以应用于棉花黄萎病安阳菌株的特异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编辑王雯慧)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头号生产病害,也是世界性难题,严重威胁棉花生产安全。生产上一直缺乏抗黄萎病棉花品种,根本原因是对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模式及抗病机制等缺乏系统研究和科学认知,制约了棉花抗黄萎病种质材料的筛选、创制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5.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vasinfecfum(Atk)synder et Hasen)和黄萎病(Verficillium albo—afrum Reinke et Berth)是由镰刀菌和轮枝菌侵染棉花输导组织所引起的凋萎病害,并能在同一棉田内进行混生扩展。对于这一类土壤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措施。现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探讨这方面的体会和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分离自棉花的轮枝菌“种”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已知引起植物萎蔫病的轮枝菌有5个“种”,本研究旨在澄清在中国引起棉花黄萎病的轮枝菌的“种”类。【方法】从中国12个省84个县分离获得310个轮枝菌菌株,采用生物学性状观察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种”的鉴定。【结果】298株均产生黑色微菌核和轮枝状分生孢子梗,为典型的大丽轮枝菌,另有12个菌株培养性状较为特殊(不产生微菌核,出现黑色菌丝或厚壁孢子),经温度敏感试验、PCR特异扩增及ITS序列进一步鉴定,2株被确定为变黑轮枝菌,其它10株被确定为大丽轮枝菌,没有出现黑白轮枝菌。【结论】在中国三大棉区,棉花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但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均分离到1株变黑轮枝菌,其在棉花黄萎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大丽轮枝菌的互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丽轮枝菌是土传真菌,在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土地中均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该真菌能够在多种树木、蔬菜、草本植物、粮食以及各种经济产物中寄生,并大量繁殖,对所寄植物造成严重伤害。棉花黄萎病即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重要病害之一,使棉花产量锐减,对棉花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探讨生物有机肥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编辑:王雯慧)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戴小枫团队在棉花黄萎病抗病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从海岛棉中鉴定到1个参与大丽轮枝菌2号生理型的抗病基因,揭示了抗病基因突变与主栽品种陆地棉易感黄萎病的遗传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10月20日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病理学(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上。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头号生产病害,也是世界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黄萎病是由对寄主有强致病力和优势适应性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土传性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生物防治在防治土传病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减轻病害发生,而且对环境安全、无污染。该研究将从植物提取物、抗生素、细胞壁降解酶、拮抗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几个方面论述黄萎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指出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茄子黄萎病发生在门茄坐果后,是危害茄子生产的重要病害.茄子黄萎病由大丽轮枝菌引起,为深入研究吉林省大丽轮枝菌的群体遗传变异,对分离自吉林省的36株大丽轮枝菌进行培养性状观察、遗传特性分析和致病性鉴定.大丽轮枝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4 d后形成菌核型、中间型2种菌落形态,其中83.3%的为菌核型,16.7%为中间型,未分离得到菌丝型菌株.利用PCR技术检测大丽轮枝菌的Ave1无毒基因、致病类型、交配型.结果表明,36株大丽轮枝菌均不含Ave1无毒基因,致病类型均为非落叶型,交配型均为MAT1-2.选取6株大丽轮枝菌进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6株大丽轮枝菌均可不同程度引起茄子黄萎病,其中2号大丽轮枝菌菌株致病力最强,4号菌株致病力最弱.研究结果可为茄子抗黄萎病育种和针对性制定茄子黄萎病防控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棉花黄萎病PCR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大丽轮枝菌引起数十种作物病害,为重要的土传病原.在世界各国棉花产区,引起棉花黄萎病,造成蕾铃脱落和叶片枯死,严重地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201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试验田的白菜上出现了一种叶片黄化,根茎部维管束变色的病害,查明其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的ITS序列(登录号KC156636.1)相似性达98.0;,故将其鉴定为V.dahliae.[结论]明确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白菜黄萎病的病原种类.由于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黄萎病重病田轮作倒茬时不要种植白菜,以免引起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世界性难以防治的病害,筛选有效的生防微生物资源成为解决棉花黄萎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分离一株高效拮抗细菌,并明确其防治机理,为生物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葡甘聚糖作为碳源筛选一株能够降解β-1,4糖苷键的棉花内生细菌YUPP-10,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平板对扣培养和悬滴法等测定YUPP-10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用YUPP-10无菌滤液培养大丽轮枝菌微菌核,检测其对微菌核萌发的影响;利用基质接种法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通过胚根、叶片接种病原菌,木质化和活性氧爆发研究YUPP-10诱导抗病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取一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YUPP-10,其整体代谢产物在7 d时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带宽为0.73 cm,挥发性代谢产物在10 d时对大丽轮枝菌菌落的抑制率为77.03%;YUPP-10无菌培养液对大丽轮枝菌孢子和菌核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17.22%—71.25%和10.69%—26.62%,且抑制率与无菌滤液的浓度呈正相关。在用YUPP-10玉米蛭石培养物拌土处理的盆栽试验中,其对棉花黄萎病的最高防效达到80.60%。诱导抗性试验发现YUPP-10诱导了胚根和叶片抗大丽轮枝菌的侵染,诱导了细胞木质化和活性氧的爆发。qRT-PCR检测结果显示YUPP-10成功激活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I)和病程相关基因(PR10)的表达,对大丽轮枝菌在棉花体内的扩散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结论】YUPP-10通过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诱导植物防御反应来抵抗病原菌的侵染和扩展,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由镰刀菌和大丽轮枝菌感染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对这两种病害目前还没有高效的防治药剂,而且土壤一旦染病很难根治,被称为"棉花的癌症"。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是以选择抗病品种为基础,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及诱导棉株抗病性相结合控制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危害,对环境友好、叮持续的新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部分棉区大丽轮枝菌营养体亲和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致病力分化,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自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发现棉花落叶型黄萎病以来,致病力强的落叶型菌系一直为广大植物保护工作者所关注[1~3]。Puhalla利用颜色突变体将世界范围的96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划分为16个营养体亲和群(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roups,VCGs),其中落叶型菌系为一单独的VCG,并初步证明用营养体亲和群进行种内归类有其遗传基础,可以反映菌株间的亲缘关系[1,2]。其后研究者又用硝酸还原酶缺陷型突变体(nit)技术测定大丽轮枝菌的营养体亲和群[4,5]。  相似文献   

16.
<正>1早防枯萎病黄萎病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镰刀菌和轮枝菌,侵入植株后引发的。该病菌长期生长在土壤里,可随种子肥料传播,加之多年连作,更加大了棉田土壤菌源积累,环境一旦适合病害发生,棉株极易感病,且发病逐年加重,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新疆向日葵黄萎病病原菌种类,分析病害规律,研究防病关键技术.[方法]采用形态分类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的鉴定,采用一般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重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病原菌种的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向日葵黄萎病主要致病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um dahliae)和硫色轮枝菌(Verticillum sulphurellum);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两种病原菌的生长周期及温度适应性基本一致,生长周期约为10 d,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 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52C;大丽轮枝菌较适宜的酸碱范围为pH5.1~11.1;硫色轮枝菌在pH4.1 ~11.1均可生长;在多种常用培养基中,燕麦培养基是大丽轮枝菌的最适培养基;而玉米片培养基是硫色轮枝菌的最适培养基.致病性研究表明:自然条件下,病菌自苗期开始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人工接种条件下,高湿及有伤接种有利于侵染和发病.[结论]新疆向日葵黄萎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和硫色轮枝菌,两种病原菌对向日葵均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是世界棉区的重要病害.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对病原大丽轮枝菌作了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了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12-51,通过对其进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最终鉴定此菌株为Bacillus velezensis,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74%.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盐析法对发酵产物进行了提取,初步断定拮抗物质为蛋白类.通过对粗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60%组分活性较高,并且对热及酸碱敏感性较小.试验结果为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丽轮枝菌引起数十种作物枯萎病害,是最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之一.近年来,我国由该病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日趋严重,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