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请看文中这帧摄于1986年10月的照片:广州西苑盆景技师苏伦正在为他亲手培育的大型九里香盆景精心修剪。这是一盆不寻常的盆景,它充分体现了岭南派盆景创始人之一——孔泰初(苏伦的师父)那“苍郁浑厚”的艺术风格。这一作品已作为广东人民的礼物,由叶选平省长赠给到广州访问的英女王伊莉莎白。苏伦之父苏卧农乃岭南画派祖师高剑父的入门弟子,擅长花鸟、人物、山水画,后专攻花卉画,并酷爱古树盆景;解放前在广州花地置有“馥林园”。苏伦自幼受父绘画与盆景艺术的熏陶,勤于盆景制作。1958年始,他到广州越秀公园花卉馆搞盆景创作,师从孔泰初深造,后转到广州西苑,拓展岭南盆景栽培基地。五六十年代,每年春季,苏伦必下乡收集树胚,并先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卉盆景》2014,(6):54-55
5月28日,北京北海公园举办了一个国内高水平的盆景展——“岭南盆景名家精品展”。吴成发(见封面)、陈昌、黄就伟三位岭南盆景名家的200盆精品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让观者一饱眼福。  相似文献   

3.
岭南盆景艺术造型讲究“功”。什么叫“功”?说来抽象,不好理解:其实所谓“功”就是功力、功底,丰富的艺术修养。没有功力的盆景失去韵味,平淡,不耐看,是不合格的,笔着理解如下,试述之。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山水盆景起源这个学术问题,国内一直处于争鸣之中。归纳起来有4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晋代。《盆景》一书认为《南齐书》中曾记有‘会稽剡县刻石山,相传为名’,这可以算是盆景假山的滥觞”。另一说起源于夏朝,《岭南盆景》一书载:“盆景起源……有近40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李伟钊,当今岭南盆景界的“红人”。60年代初,他脱下军装回穗看见邻居在摆弄花木,萌发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天天在自己60多平方米的天台上,精心修剪。慢慢地,他的天台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盆景园。盆景摆弄得多,灵感也多。他曾长时间担任荔湾区委的新闻秘书,创下一年见报稿件300篇的罕见纪录。他告诉笔者,写文章与种盆景的道理一样,就是要抓住“灵性”的一面,进行衬托、剪裁,文章就能写得好。这位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特邀理事、广州市科普作家  相似文献   

6.
夏暑微露,朗日和风。2014年5月28到6月8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国际盆景协会(BCI)、世界盆景友好联盟(WBFF)共同主办的“岭南盆景名家吴成发、陈昌、黄就伟精品展”,在北京北海公园阐福寺盛装开幕。  相似文献   

7.
一句话消息     
1.为完成甘肃省“八五”计划,甘肃省将投资3500万元建立大型省级植物园——兰州植物园。[铁军] 2.广东园林学会盆景专业委员会九月份在珠海市召开第二届岭南盆景学术研讨会,主题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岭南盆景如何去适应并取得优势”。[陈金璞] 3.兰州兰花公司与日资合作的兰雅花卉有  相似文献   

8.
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陆志伟,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中最年轻的常务理事,从事岭南盆景创作已近30年。陆志伟是盆景岂术大师陆学明的次子,自幼接受父亲严格的专业训练。儿时父亲给他的玩具是小品盆景,学龄时在课余长年累月参与家中盆景园的栽培管理。近三十年来,经他制作的盆景有数万盆。父亲的悉心指导加上自身的刻苦勤奋,使他很快就成为岭南盆景创作的好手。岭南盆景要求枝位要长得恰到好处,这要用嫁接的办法解决问题。以往用的是靠接法,但成活后伤口必留卜不能消除的“脐带”,直接破坏了盆景的美观。针对这一情况,陆志伟与父亲共同研究,摸索出“丁”字枝嫁接法:他们选用有一横枝(分叉枝)的枝条,  相似文献   

9.
去年,盆景艺术家潘仲连先生提出了研究盆景的优美与壮美问题,这对我们深入认识盆景艺术本质、开拓我们视野很有意义。关于“优美与壮美”的提出,这已超越了以往多年来对盆景艺术分为“海派”、“岭南”等多种派别的区域性认识,为我们从盆景本身的特性上认识一盆一景的艺术风格开启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笔者喜爱岭南盆景的表现手法,尝试把“截干畜枝”法运用到微型盆景的创作中去,摆脱以往制作中侧枝多用金属丝弯成,呈弧形曲线,显得柔韧有余,刚劲不足的缺陷。经过对各种树种的制作实践,觉得雀梅是最适宜的树种之一。其具体制作方法是:  相似文献   

11.
岭南盆景名家吴成发、陈昌、黄就伟先生为了促进南北盆景交流,推动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联袂在首都北海公园举办个人盆景展。  相似文献   

12.
郭君作品选     
雀梅是岭南盆景的传统树种,由于其枝线硬朗,极尽岭南枝法中剪蓄的艺术效果,近年几乎成为每次大型盆景展览中数一数二的夺魁树种,故深为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3.
盆景之对比     
顺德陈村“花卉世界”附近,有座名为《岭南盆景之家》的盆景园.园内散发出一股花木的清香。我穿梭在整然有序的绿树丛中,发现每一盆景都有题名.或从古典诗词中取单句.或匠心独运地亲自创作,这些音节响亮,内容含蓄高雅的题名,使人感受到浓烈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14.
厦门盆景     
厦门盆景,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就有盆栽出现。清末时,不论是富绅巨贵的庭院,或是平民百姓的住宅,都种有七里香、紫薇、石榴和榕树盆栽。其造型仿苏州“造片”手法,但已脱“六台三托”气味,多数系立式盆栽。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厦门盆景爱好者吸收日本美术盆栽的经验,结合岭南孔泰初的整形艺术,初探技艺革新,增加了悬崖、斜干等造型。一九六二年,岭南盆栽革新成功,创立“蓄枝截干”技法,称“岭南盆栽”。在广州组织了全国性  相似文献   

15.
在1998年10月1日揭幕、10月10日结束的“第一届省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上,广东省的中山、广州等十多个城市盆协,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盆景艺术界以及应邀前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的盆景朋友,共携来约600盆岭南盆景艺术精品参加了展出。多角度、多手法地展示了岭南盆景艺术的精华,使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获得了海内外参观者的崇高评价。在植物材料的采用上,大量出现的是传统品种,诸如榆树、九里香、朴树(盆景界相思)、榕树、雀梅(盆景界称酸味)、福建茶(盆景  相似文献   

16.
观松感     
是日,我观看了2006年顺德陈村世界盆景展及收藏家展,细心品味,笔者对岭南山松盆景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7.
我非常喜爱岭南盆景的艺术风格和造型技法,因为它源于自然,尊重自然,且又高于自然。 10年前,我曾拜读过刘仲明,刘小翎父女俩编著的《岭南盆景艺术与技法》,当时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讲清了岭南盆景的发展概况,讲清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了什么是岭南盆景的艺术特色以及它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广东中山市东凤镇地势平坦,水网交错,民风淳朴,素有“中山市北大门”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东凤镇的盆景艺术创作活动得到蓬勃发展。岭南盆景艺术扎根于此,欣欣向荣。本届盆景展是东凤镇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市东凤镇花乌龟鳖园艺协会以盆景展的方式,表达了中山盆景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对人民生产劳动的讴歌,为祖国65周年华诞献礼。  相似文献   

19.
岭南树桩盆景,群众素来都称为古树。自然界的古树必然是形体高大的,故“大树形”就成为岭南桩景的主要特色。岭南地区的常见大树以榕树和红棉为代表,这类树遍布于村前村后,因此榕树和红棉树的古木形态就明显地从岭南桩景艺术形象中反映出来。常见的“大树形”岭南桩景,无论它是什么型式,也无论它的形象千变万化,但多少都带有古榕树的风姿。如描绘桩景的雄伟、浑厚情态,多取法于红棉的形象,故“大树形”有“古榕格”和“木棉  相似文献   

20.
孔泰初被公认为岭南盆景的一代宗师,这光荣称号于他是当之无愧的。他的部分盆景作品登录在《中国岭南盆景》的先辈遗作的篇章内。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这些作品,无论在构图造型或枝法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每一件作品的艺术内涵,都具备了独特的个性,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孔泰初先生从三十年代初便致力于岭南盆景的创作研究。当时,虽然岭南盆景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先生已经把自然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