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1 g/L的壳聚糖分别在"银帝"甜瓜开花前1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对植株进行1、2、3、4次喷洒.结果表明:采前壳聚糖处理可有效降低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真菌潜伏侵染率、Alternaria alternata和Fusariumspp.的潜伏侵染率.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潜伏侵染率依次降低,其中以4次处理效果最好.此外,采前壳聚糖3次和4次处理还可有效抑制采后果实损伤接种A.alternata和F.semitectum病斑面积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拮抗菌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拮抗菌的种类、分离筛选方法、防治机理及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拮抗菌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金乡蒜薹和苍山蒜薹为试材,研究蒜薹采后病原菌种类、侵染和发病规律。结果表明:导致蒜薹采后贮藏过程中腐烂的病原真菌分为9个属14个种,其中主要是交链格孢属(Alternaria)占28.5%,并且,交链格孢属中,链格孢霉(A.alternate(Fr.)Keissler)最多,占17.9%;其次是葱紫斑交链孢霉(A.porri(Elliott)Cif.),占6.6%,侵染链格孢霉(A.infectoriaSimmons)占4.0%;葡萄孢属(Botrytis),占17.0%,主要是葱鳞葡萄孢霉(B.squamosaWalker)和葱腐葡萄孢霉(B.alliiMunn),占15.6%,灰葡萄孢霉(B.cinereaPers)仅为1.4%;而青霉属(Penicillium)、匐柄霉属(Stemphylium)、镰孢属(Fusarium)、芽枝霉属(Cladosporium)、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和聚端孢霉属(Trichothecium)依次占15.7%、12.6%、7.8%、6.5%、4.9%、3.8%和3.3%。其发病规律是:除青霉属外,其它12种病原菌初期主要侵染蒜薹的薹梢部位,之后再逐渐向薹梗、薹基部位蔓延。  相似文献   

4.
拮抗菌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闰良 《农牧情报研究》1993,(4):46-48,F003
  相似文献   

5.
6.
辣椒果柄表面附生菌与贮藏期病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辣椒贮期病害的发生部位调查结果表明,贮期病害以果柄发病率最高,且发病早;并是辣椒果蒂病害的主要诱因;辣椒贮期不同病组织病原菌分离结果和辣椒果柄潜伏侵染菌与表面附生菌的分离结果表明,辣椒果柄表面附生性镰刀菌(Fusarium sp.)是辣椒贮期病害的主要病原菌;辣椒剪把贮藏1个月后的好果率为78.9%,而留把贮藏为25.7%。  相似文献   

7.
采前Harpin处理对“银帝”甜瓜潜伏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50mg/L Harpin分别对“银帝”甜瓜开花前1周、幼果期、果实迅速膨大期、网纹形成期的植株进行1、2、3、4次喷洒。结果表明:Harpin可明显控制甜瓜果实的潜伏侵染。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果实的潜伏侵染率依次降低,其中以4次处理效果最好。采前Harpin处理对潜伏于果实体内的两种优势病原菌交链孢(Alternariaalternata)和镰刀菌(Fusarrium sp.)的控制效果存在差异,对Fusarium sp.的控制效果优于A.alternata。  相似文献   

8.
广东香蕉采后病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潜伏侵染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应用森林病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病区和非病区不同时期健康株针叶、芽、梢、枝、果等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分离培养、接种和套袋隔离试验,测定樟子松估梢病在病区和非病区健康株上的潜伏侵染带菌率,并对照病区和非病区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健康组织的分离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得以樟子松枯梢病的潜伏侵染规律,为此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酵母拮抗菌(Crytococcus laurentii)与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NaHCO3)配合使用对番茄果实采后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和绵腐病(Pythium aphanidermatum)的防治效果,以及碳酸氢钠对酵母菌和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 laurentii与碳酸氢钠配合使用对番茄果实灰霉病和绵腐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C. laurentii与5% NaHCO3合用的效果最好。在含有不同浓度碳酸氢钠的PDA培养基上病原菌B. cinerea和P. aphanidermatum的生长都受到了显著抑制,其中碳酸氢钠对B. cinerea的抑制作用较强于对P. aphanidermatum的抑制。同样,酵母菌在含有碳酸氢钠的NYDB培养基和番茄果实伤口上的生长也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1.
以亚华15品种甜椒为试材,对甜椒贮藏过程中病原菌的种类、存在部位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椒贮藏前的主要潜伏侵染菌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辣椒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和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果蒂带菌率最高;贮藏期引起果蒂和果柄腐烂的主要致腐菌为镰刀菌(Fusarium sp.)和辣椒软腐病菌,主要引起果肉和果蒂发病,同时盘长孢状刺盘孢也能够引起果蒂和果肉腐烂;贮藏前的表面消毒处理可以降低贮藏期的病害发生率和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2.
草莓采后病原菌分离及天然物对其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玉溪市所产草莓为材料,研究草莓在贮藏中的主要病害及病原真菌,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用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目的在于找到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质。通过试验,分离、鉴定出黑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Ehrenb.ex Fr.)Vuill.、青霉属Penicilliumsp.、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Pers.ex Fr.、草芽枝霉Cladosporium herbarum(Pers.)Link ex Gray 4种病原真菌,找到了对4种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植物提取液,并确定了最低抑制浓度(MIC)。  相似文献   

13.
1997- 1998年在福州对虾养殖病害区的调查和采样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病害主要为暴发性白斑病 .显微镜观察、抑菌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 ,病害的致病病原为病毒 .现已分离到其主要致病病毒——一种具囊膜的子弹状的病毒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灵武所产灵武长枣为材料,分离并鉴定贮藏过程中引起腐烂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同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用22种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以筛选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质。结果表明,从贮藏中的灵武长枣上分离、鉴定出微孢毛霉(Mucor microsporus Namysl)、粉红聚端孢(Trichoderma roseum(Pers.)Link)、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4种病原真菌。对微孢毛霉有抑制作用的提取液有25 g/L的连翘乙醇提取液、50 g/L的高良姜水提取液5、0 g/L的大黄水提取液和100 g/L的桑叶水提取液;对粉红聚端孢有抑制作用的有12.5 g/L丁香乙醇提取液、50 g/L高良姜水提取液和100 g/L百部乙醇提取液;对青霉属有抑制作用的有6.25 g/L丁香乙醇提取液、25 g/L连翘乙醇提取液5、0 g/L按叶乙醇提取液和100 g/L广霍香水提取液;对链格孢菌有抑制作用的有50 g/L连翘乙醇提取液和100 g/L黄连水提取液。  相似文献   

15.
1-MCP对粉红女士苹果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粉红女士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00nL/L浓度的1-MCP(1-甲基环丙稀)对粉红女士苹果在贮藏期和室温条件下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50d时,处理果实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由入贮时的9.2kg/cm2,6.709g/L和14.0%下降到8.6kg/cm2,5.194g/L和13.5%,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果实。由此可见,500nL/L的1-MCP处理可显著抑制粉红女士苹果在贮藏期和室温条件下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其抑制作用与呼吸速率下降和乙烯产生减少有关。粉红女士苹果在0℃下可以贮藏5个月,1-MCP处理可显著改善其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6.
开展罗汉松叶部真菌性病害的调查与鉴定,为罗汉松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从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采集罗汉松病叶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菌。通过结合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最终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将罗汉松的这3种病害分别鉴定为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叶尖枯病(Pestalotiopsis virgatula)及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由A.alternata引起的叶枯病和P.virgatula引起的叶尖枯病为首次报道的罗汉松病害。  相似文献   

17.
辣椒炭疽病3病原核糖体基因ITS区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炭疽病(pepper anthracnose)是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通用引物对辣椒炭疽病3病原进行扩增,分别获得其rDNA-ITS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病菌的5.8S rDNA序列高度保守,而ITS区的可变性则相对较高,其中ITS1区的差异大于ITS2区的差异,说明ITS1区的变异较丰富,可考虑将该区域作为病原鉴定的PCR检测特异引物的靶序列,为今后各病菌的特异性分子鉴定提供可靠的靶标。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从陕西咸阳、兴平、杨凌、柔谷、眉县、岐山、凤翔等地采集辣椒病毒病标样126份,在室内通过单斑分离及回接验证得到5种分离物,采用鉴别寄主的生物学反应和DA S-EL ISA法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陕西辣椒病毒病的毒原有黄瓜花叶病毒(CM V)、烟草花叶病毒(TM V)、烟草蚀纹病毒(TEV)、马铃薯Y病毒(PVY)和蚕豆萎蔫病毒(BBW V),其中CM V和TM V是优势毒原种群,分别占检测样品的60.31%和30.94%。在室内分别以CM V和TM V的枯斑寄主苋色藜和心叶烟为测试寄主,采用半叶法对接种叶片分别于接种前和接种后涂施病毒抑制剂,测试了7种病毒抑制剂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前后涂施3.85%病毒必克水乳剂500倍液,均对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接种前涂施的防治效果较接种后涂施的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波紫外线(UV-C)采后处理对牛角椒果实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牛角椒的短期贮运保鲜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牛角椒"大果99"为试材,以波长254 nm普通紫外杀菌灯为辐射源,分别照射350,450,500 s,即辐射剂量分别为0.7,0.9,1.0 kJ/m2辐照牛角椒果实,以不照射为对照(CK),室温下(25℃左右)贮藏21 d,筛选最佳辐射剂量;在此基础上,采用最佳剂量对牛角椒果实进行辐射处理,测定贮藏过程中牛角椒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叶绿素含量、呼吸速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结果】控制牛角椒果实腐烂和失重的最佳UV-C处理剂量为0.9 kJ/m2,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0.9 kJ/m2UV-C处理的牛角椒果实在贮藏15 d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Vc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0.9 kJ/m2UV-C处理可有效保持牛角椒果实叶绿素含量,抑制呼吸速率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大,减少MDA的积累;贮藏期内0.9 kJ/m2UV-C处理果实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明显升高。【结论】0.9 kJ/m2UV-C处理可以有效地延缓牛角椒果实的采后衰老进程,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0.
大枣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鲜枣采后生理包括外观及重量的变化、软化机理、营养成分、呼吸类型及内源激素、呼吸途径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鲜枣贮藏保鲜技术包括品种耐藏性、采收成熟度、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包装、贮藏条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