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回顾人们对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阐述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并分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得知中国食用菌产业趋势将是生产方式规模化,从业人员专业化,产品向北方及西部扩展,产品种类增加等。  相似文献   

2.
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我国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结果,指出现已育成的籼型超级杂交稻在我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一季稻种植产量达到12t/hm2,表现出根系旺盛、分蘖力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以及前期能早发和后期抗早衰的潜在高产优势。有关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显示,超级杂交稻在保持较高经济系数的同时,通过增加生物产量是超高产栽培主要途径。还指出进一步研究超级杂交稻的产量稳定性、产量形成机理、适宜种植区域,群体诊断指标、优质与高产相协调的关键栽培技术等,对于建立超级杂交稻的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熊昌明 《耕作与栽培》2009,(3):30-31,43
试验以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材料,设不同施氮量处理(135、180、225kg/hm^2),研究了施肥量对一季超级杂交稻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抽穗期稻穗、叶片和茎秆的干物质积累分配比例为1:1.5:3~3.5,干物质积累主要在茎秆;成熟期籽粒的干物质重迅速增加,是稻草干物质重的1倍以上。准两优527前期叶面积指数和后期干物质积累均高于两优293;不同施肥量对一季超级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其中两优293的有效穗、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3种施肥水平处理间连续两年产量差异不大,说明施氮量在135~225kg/hm^2范围内,能满足超级杂交稻生长对氮素养分的需要;不同施肥量处理间植株氮素含量和氮素吸收量差异不大,但品种间略有差异,准两优527成熟期植株氮素吸收量为165.8~188.7kg/hm^2,抽穗期达到总吸收量的72.4%~80.3%,两优293植株氮素吸收量为154.3~170.8kg/hm^2,抽穗期达到82.0%~89.0%,说明准两优527后期仍有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磷素和钾素的测定结果与氮素相似。  相似文献   

4.
王昕 《种子科技》2019,(1):12-14
主要介绍了五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利用不同土壤类型的3个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8~2006年的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选取前一旬气温、降水、蒸发量和土壤水分四个因子,建立了呼伦贝尔市5月上旬~8月下旬0~40cm土壤水分动态预测模型,68.8%的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相对误差小于±10%的为77.8%,小于±15%的为84.3%;利用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表明,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在20%左右,可用于预测呼伦贝尔市植物生长季各旬0~40cm各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烟台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烟台市把食用菌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加大扶持力  相似文献   

7.
播种期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米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的气候生态因子对一季超级杂交晚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湘中地区,两优培九等生育期较长的超级杂交稻适宜播种期是5月20日左右,湘北可适当提前,湘南可适当推迟.适时播种,既可避开播种至苗期低温、大雨的危害,也可避开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和寒露风的危害,产量较高,米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川西北地区生态特点,概述了该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原玉米育种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超级杂交稻模式株型的光合优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三系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比较研究表明,具有超级杂交稻模式株型的培矮64S/E32有以下生理优势。(1)叶面积指数前期较小,中期稳健,后期衰减缓慢、维持较高水平;(2)抽穗后剑叶和倒2叶的比叶重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3)后期上3叶叶绿素含量衰减缓慢,变化平稳;(4)上3叶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比对照多19.2%,达极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杂交稻单产稻800kg/667m^2的田块,提出其适宜的性状指标为ALI最大8.2,始穗期6.9,腊熟期保持在5左右,分蘖增长曲线平稳,分蘖高峰值为24-25万/667m^2,全生育期净生产量为24759g/m,平均CGR在15g/m^2以上,始穗期潜在光合能力22196g/d.667m^2,有效穗19 万/667m^2以上,穗实粒数160粒以上,结实率95%,千粒重28g,要达到以上指标,选择气候较凉爽,土壤肥沃区域,品种生育期165d以上的优良杂交组合,采用旱育和温室育秧提早播种期,东西向宽窄行栽插,重施有机肥和选用高磷钾优化配方,搞好纹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兼具营养及药用价值,被公认为"现代保健食品",已成为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外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食用菌含水量高、组织脆嫩,在采收和贮运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引起褐变、变质或腐烂等,严重影响其食用性和商品价值,因此食用菌保鲜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影响食用菌采后保鲜效果的因素,对近年来国内外食用菌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食用菌生物保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模式剖析——以成都市金堂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玲  姜庆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94-99
为了优化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拓宽食用菌菌渣的利用渠道和区域,笔者基于对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处理现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循环利模式归纳为配料循环、饲料循环、肥料循环、燃料循环等4种模式;总结出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总模式,并指出其存在农业科技力量薄弱、集约化处理力度不强、处理不当引起二次污染、栽培农户循环意识淡薄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菌渣循环利用宣传、提供科技后勤保障、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扶持龙头企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玉米种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诸多种子企业生存的主要利润来源。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玉米种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玉米种子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对河南省种子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给种子企业未来的经营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多糖的分离、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与开发食用菌多糖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氧化资源,通过对已有文献所报道的食用菌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理化结构特性及其生物活性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后续食用菌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宋冬灵  陈恒雷  毛培宏 《种子》2007,26(4):27-29
通过对白金针菇F3的固体培养基碳、氮源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淀粉、小麦粉、赤砂糖都是白金针菇F3固体培养基较好的碳源,酵母浸粉、蛋白胨和牛肉膏都是较佳的氮源。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得出固体培养基配方中添加蛋白胨、MgSO4·7H2O、KH2PO4、赤砂糖的最佳配比浓度分别为0.10%、0.10%、0.20%、2.0%,此时白金针菇F3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菌丝浓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汇川区2011年以来杨梅产业发展情况、取得成效、以及杨梅产业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对汇川去杨梅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食葵生产和品种应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目前中国食用向日葵生产种植状况、生产上使用品种及种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国内食葵品种和种子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探讨。目前全国食葵种植面积90万~110万hm^2,其中内蒙古是最大的种植省区,占全国的40%以上,黑龙江是第二大种植区,占全国的25%以上。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在内蒙古60%~70%已为杂交种,常规种不到40%,另外在新疆、山西、宁夏等地也有少量杂交种,其他产区主要是常规种。杂交种主要是从关国、以色列等国进口,常规种主要是各地自留自繁的三道眉等,国外杂交种会很快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澹台思鑫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443-445,455
利用农民工返乡过春节的机会,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00名返乡农民工进行了直接访谈和自填式问卷调查。根据调查资料,阐述了目前农民的基本生活状况,分析了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平菇作为一种食用菌,由于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介绍了平菇的营养、药用价值、平菇的深加工及未来发展状况等。  相似文献   

20.
食用植物油标准是衡量食用植物油品质优劣的依据,由于对食用植物油品质要求不同,使得国内现存的食用植物油标准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通过对现行有效的各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绿色食品标准之间的品质指标及其限量,以及安全卫生指标及其限量进行系统比较,寻找不同标准的差异,并以此来对不同标准的严格程度加以比较,从而为我国食用植物油相关标准的制定及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