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国50a来,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中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面上治理程度差,整体治理水平低,治理速度慢,治理绩效主要集中在重点治理区和典型流域;(2)黄土高原人口密度远远超过该区合理的人口容量,人、地、林、粮矛盾突出,黄土高原的治理一直以解决粮食问题(温饱问题)为主线,这是其治理难以深入和取得应有效益的关键所在;(3)单纯的政府行为和无偿的投资方式不利于综合治理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黄土高原治理方针和设施方略未能切实地与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融为一体来考虑,即未能把治理变为当地群众的自觉行动,因而,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和贫困依然是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为迅速改变黄土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必须调整治理思路,重新构建新的治理模式,其中最根本的战略是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70年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锐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6):298-301
[目的]总结新中国成立70 a(1949—2019年)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在长期的野外考察和科学研究基础上,研究了大量有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文献资料。[结果]按照水土保持的主要目标和措施,将过去70 a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概括为因害设防阶段(1949—1980)、综合治理阶段(1980—2000)和生态修复阶段(2000以后)。建议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应该重视以下4个方面。①科学理性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现实状况;②坚持努力提高水土流失区社会经济实力和生产水平,改善群众生活条件。③关注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环境效应。④研发应对在治理度较高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结论]经过70 a的水土流失治理,黄土高原在植被恢复重建、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坡面土壤侵蚀控制、减少入黄泥沙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该区水土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地致力于提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为全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流域综合管理对农村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综合管理是解决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评估流域综合管理对当地社区和农民生产生活影响一直是流域综合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我国黄土高原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区中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为研究对象,从项目区总体社会经济发展和微观层面的农户收入2个方面对流域综合管理项目的实施效果做了相应分析。结果表明治理项目促进了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从微观层面的农户收入影响分析表明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中需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六五"开始,国家设立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项目,使举世瞩目的中国黄土高原如何治理这一重大难题取得重大突破.但黄土高原地形复杂,生态退化,各区环境条件差异很大,治理问题非短期能够解决.西部大开发为治理黄土高原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继续深入研究诸如治理途径选择、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粮食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困扰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推动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加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办法,从1980年起国家拨出专款,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类型区开展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本文主要就其中的9条小流域在试点治理期间的投资效益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对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理论,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和计算显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效地增加了当地和下游引黄灌区的生态承载力。以2000年为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增加的生态承载力达1444.24万hm2,其中黄土高原当地约占77.74%,黄河下游灌区约占22.26%,说明水土保持对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人口)承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黄土高原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吴楚庄园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当地水土保持部门为技术指导,以个体商户为治理主体,以个人投资为主要资金来源,建设高标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加快推进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综合治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恶化了当地生态环境,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导致黄河中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是造成黄河中下游诸多灾害的症结所在。新中国建立以来,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和综合治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研究在系统回顾50多年来研究工作的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提出了近期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综合治理迫切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及优先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四十年来,陕西省的水土保持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本文在收集整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大量事实和数据,较详细地论述了陕西省在黄土高原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基本农田建设、沙漠治理、打坝淤地、荒山荒坡绿化、资源开发利用、旱作农业技术、技术标准制定和科研推广等十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其主要地貌类型区之一的黄土高塬沟壑区,其农业发展有着比黄土高原其他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该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塬面径流下沟导致沟头不断前进,塬面逐年萎缩。由于沟坡坡度大而导致重力侵蚀异常活跃,侵蚀强度逐渐加强。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人口压力以及经济发展需求的条件下,探索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成为水土保持领域科技人员和当地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解析黄土高塬沟壑区自然地理特征、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现有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进行梳理,结合范式的概念,提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11.
Severe soil and water loss has lead to widespread land degradation in China's loess plateau.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a great deal of effort was made 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o reduce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loess plateau. However, due to water shortage the efficiency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was not as satisfactory as expected. As part of a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roject, we conducted research aiming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pattern and soil water dynamics. The goal was to find vegetation types appropriate for the loess plateau with scarce water resources. In 1986, fifteen plots of land were planted with five vegetation types: pine woodland, shrubland, sloping cropland, alfalfa and semi-natural grassland. Soil water content, runoff, soil erosion were measured for each plo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uch as rainfall, evaporation and temperature, were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by an automated meteorological st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over pattern and soil water dynamic was evaluated by using statistical models. We found that: (1) soil water loss occurre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and it reached the maximum in the second half of July; (2) soil water was not fully replenished from rainfall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3) pine woodland induced the largest water loss to surface runoff, followed by sloping cropland, alfalfa, semi-natural grassland and shrubland; the poor capability of pine woodland for water conservation may be attributed to soil compaction and poor ground coverage under the tree; (4) in most cases, soil water of the five vegetation types was low except for shrubland and semi-natural grassland where it was moderate-high during a few periods. These conditions inhibit sustainable vegetation growth in the semi-arid loess hi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据统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高达43万km2,年输入黄河泥沙量16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低下,土壤质地变粗,团粒结构遭到坡坏,加剧了土壤缺水,改变了土壤成立过程。根据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特征,探讨了水土流失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集水深蓄耕作技术,被改梯及打坝淤地工程措施及人工林草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沟壑区高产高效农业综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长武王东沟小流域试验示范区围绕高原沟壑区区域特点 ,探索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模式 ,进行深层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由历史上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现在的粮、果、工副三元产业结构阶段 ;根据不同降水年型旱作生产力的特性 ,提高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旱作产量潜势的高实现率 ,15 a平均粮食单产达到 4 10 0 kg/km2 ,在人均旱作粮田仅为 733m2 的条件下 ,做到粮食基本自给 ;根据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建设 ,高标准地完成了塬、坡、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林草覆盖率达 4 3% ,水保治理度达 92 % ,土壤侵蚀模数降至 5 0 4 t/(km2·a) ,控制水土流失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基本概况与建设成就之后,详细剖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文中还着重分析了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农林牧副各业生产潜力,提出了资源合理利用与综合经营的具体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5个地带25个区域的分区综合治理方案.为了保证这个方案的实施,本文在最后一部分提出了10条必需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水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环境背景特征,主人为黄土高原雨水环境差;人工林草地土壤水分长期处在亏缺状态,高产农田、林草、坡地生产力受水分环境制约严重;径流水可利用程度低。生态环境的改善必须借助于水土保持的生物、工程等措施,首先改善水环境。水土保持措施对在水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在地块尺度上,可以汇集雨水、增加入渗、满足作物、植物生长的水分需求平衡。但高耗水的林草地、水分亏缺严重,在植被建造中还应因地制宜。水土保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与组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 4条典型小流域的调查和治理模式的分析评价与系统研究 ,提出了适应于该地区的治理开发模式 ,初步确定了小流域不同单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及其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整治对策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本文以雨土和雨尘等泥质“细粒团”的形成和细小矿粒楔入粗粒等现象,作为只有经过风力吹扬搬运才能形成的“专一”特征,来检查250万年以来黄土高原各期黄土后,发现黄土确系西来黄尘在黄土高原上空与东来湿气相遇不断降落、堆积增厚所成。这样堆积以颗粒支架式接触为主的黄土层,本来就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后来因植被的繁生,尤其是禾本科草本植物根系的作用,而更加提高和巩固。这是在自然环境下,黄土高原堆积厚达100m以上完整的黄土——古土壤系列的唯一背景和根源。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剧烈进行,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为活动对天然植被的无情破坏,从根本上破坏了土壤的入渗和抗冲性能。当前黄土高原整治的对策也只有按照“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为战略目标,采取“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并与社会经济需求紧密结合,来安排土地合理利用和具体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五华河中游的乌陂河流域水上流失严重,人为恢复植被的速度仍赶不上自然水土流失的速度。本文在分析植被的作用,植被工程的特征与作用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植被工程的三条基本原则和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最后讨论了植被工程的开发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黄河流域(片)国家级防治区中部分县级行政区2020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及对应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建立了不同县级行政区县域面积、各侵蚀强度等级面积与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推算不同区域的土壤流失量。结果表明,临界土壤侵蚀模数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根据建立的拟合关系,推算出不同时期黄土高原多沙区土壤流失量,1990—2019年黄土高原多沙区累积保土量为213.44亿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