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疆农业热量资源时空变化及其对熟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2年北疆48个代表站的年平均气温、无霜冻期和≥10℃积温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和Arc GIS中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北疆各县市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熟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2年北疆年平均气温、无霜冻期和≥10℃积温分别以0.36℃·10a-1、4.7 d·10a-1和80.66℃·d·10 a-1的倾向率呈增加及延长趋势,其中塔城地区、伊犁河谷和阿勒泰地区较其它地区增温明显。各气象要素均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生突变,突变年后农业热量资源增加明显,作物熟制从仅满足一年一熟逐渐向多熟制发展,表现为,突变后一年三熟的地区较之前以吐鲁番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大,一年二熟的地区扩大到精河县-克拉玛依市沿线以东,克拉玛依-奇台-鄯善沿线以南天山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和伊犁河谷西部以及哈密市周边地区,而二年三熟地区增加较小,一年一熟的县市呈继续向高纬度地区减少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青海省44个气象站1960~201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IDW)方法,对青海省近56 a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积温、持续天数、初日、终日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6 a青海省≥0℃的积温和持续天数分别以64.38℃·10a-1和3.25 d·10a-1的倾向率呈显著增加趋势,二者分别于1998年、1997年发生了突变。二者主要受初日提前和终日推迟的共同影响。(2)≥0℃积温和持续天数大体上均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的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区西部。(3)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21世纪青海省≥0℃积温段Ⅱ(500~1 500℃)面积减小了14.06%;≥0℃积温段Ⅳ(2 000~3 000℃)面积增加了16.34%。(4)随着气候变暖,1 500℃等值线呈现出整体向高海拔扩张和向低纬度南移的趋势,且呈显著向西向南的移动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51 a伊犁河谷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伊犁河谷10个气象站1960-2010年年平均气温、≥0 ℃和≥10 ℃积温及无霜冻期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WTBX]t-检验、[WTBZ]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伊犁河谷近51 a的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平原地区多山区少的特点;② 近51 a伊犁河谷的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0 ℃和≥10 ℃积温及持续日数、无霜冻期分别以0.43 ℃·(10a)-1、89.9 ℃·d·(10a)-1、88.0 ℃·d·(10a)-1、4.0 d·(10a)-1、3.2 d·(10a)-1和5.4 d·(10a)-1的倾向率上升,51 a来分别增加了2.2 ℃、458.5 ℃·d、448.8 ℃·d、20.4 d、16.3 d和27.5 d。并且各热量资源要素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气温、≥0 ℃持续日数和无霜冻期在平原地区增幅最大,在山间盆地增幅较小。≥0 ℃与≥10 ℃积温在丘陵地区增加最明显,在山间盆地增加最少。而≥10 ℃持续日数在山间盆地增加最多,在平原地区增加最少。  相似文献   

4.
关中近40a冬小麦生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关中10个代表站点1971-2010年气象资料和1986-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冬小麦生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及其影响。结果表明:近40a关中热量资源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90年代增温较为明显。≥0℃初日呈明显提前趋势,终日略有推后,冬小麦越冬期推后。80年代开始14℃终日推后,18℃终日提前,冬小麦适宜播种期延长。≥0℃积温及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越冬期负积温及日数均呈减少趋势。1986-2010年小麦生育期≥0℃积温平均增加180(℃·d)·10a-1,生育期天数减少6d·10a-1。冬前积温≥500℃·d且≤700℃·d保证率达80%的适宜播期为9月28日~10月11日。随着热量资源的增加,冬小麦适宜播期应比传统播期延迟3~5d,利于防止小麦旺长受冻。但实际播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依据实际气候特点播种,提高热量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背景下鲁西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鲁西南地区1961-2010气象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分析了该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及年际的光、热、水等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气温、≥0℃积温、≥10℃积温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6℃/10a、53.8(℃·d)/10a、83.5(℃·d)/10a,其中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其次是春季,并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发生突变,无霜期以1.9 d/10a的速率延长,表明自突变后热量资源处于丰富阶段;光照资源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尤其以夏、秋、冬季的减少趋势最为显著,光照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发生突变,其中太阳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减少的倾向率分别为208.4MJ/(m2·10a)、112.1 h/10a;年降水量总体变化不明显,呈略微增加趋势,年际和季节间分布不均,春季和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夏季和冬季呈增加趋势,年内降水分布不均,暴雨日数增多.鲁西南地区总体的农业气候变化存在以“热量资源丰富,光照资源欠缺、水资源不充足”为主要特点的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暖对阿勒泰地区春玉米播种期和种植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t检验并基于Kriging插值法,分析近5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春玉米播种期及种植布局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近50年≥10℃积温呈现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现象,其倾向率分别为0.3、1.3、1.6 d·10a-1和57.1℃·10a-1,且突变年份均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县市春玉米播种期提前3~8 d,生长季延长6~11 d。突变前青河东部不能种植春玉米,晚熟品种不能种植或种植风险较大。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春玉米不同熟性品种可种植区逐渐东扩,各县市春玉米在品种熟性上均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由不能种植到种植早熟、早熟向中(晚)熟、中晚熟向晚熟品种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天水市1961-2010年积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天水市7个国家基本(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温度资料,借助于气候变化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该地近50年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0℃的积温及≥0℃的日数、≥5℃的积温及≥5℃的日数、≥10℃的积温及≥10℃日数均有明显增加趋势;<0℃的积温及<0℃的日数呈减少趋势。气温升高、正积温及其天数增加和负积温及其天数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建议根据气候变化,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农业气候热量资源。  相似文献   

8.
近49年乌鲁木齐地区农业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疆乌鲁木齐地区9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Kriging空间插值技术,对近49年该地区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无霜期、≥0℃、≥10℃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冬季负积温以及作物主要生长期的夏半年(4~9月)气温日较差等农业气候热量条件的时空变化规律进...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市近57年积温变化趋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河子市57年的地面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7年石河子市≥0℃、日均温≥10℃积温变化趋势,并探讨了积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近57年来,石河子市≥0℃日均温初日提前不明显,终日延迟10d,持续日数延长约13d,≥0℃积温增加538.1℃;≥10℃初日提前10d,终日推后21d,持续日数延长30d,≥10℃积温增加626.4℃;后20年平均值与前20年相比,≥0℃、≥10℃持续日数分别延长8d、15d,≥0℃、≥10℃积温分别平均增加376.6℃、427.27℃。总体而言,石河子市近57年≥0℃和≥10℃积温变化均为增加趋势,且近20年二者增加的趋势较前20年更为明显。该研究可为当地掌握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调整农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北坡气温的垂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OBO Onset自动温度记录仪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长白山北坡6个海拔梯度的气温,间隔30min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长白山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3℃/100m。平均最高气温及全年日平均气温沿着海拔梯度成二次曲线性变化,而月平均最低气温与海拔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极端温度沿海拔高度变化不明显。月平均日较差沿着海拔高度显著降低,中低海拔月平均日较差值较大。日平均气温≥0℃、≥5℃和≥10℃的积温沿海拔高度呈二次曲线性变化,且这些积温天数都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变化速率约为4d/100m。  相似文献   

11.
植物区系地理研究中的重要参数——相似性系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相似性系数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对植物区系地理学中的植物区系分区,过渡区的植物区系地理属性及植物区系起源演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相似性系数,种相似性系数,属相似性系数和科相似性系数等术语的阐述,提出了“区系相性系数(coefficientofsimilarityofflora)”概念,简要介绍了属或种(或科)相似性系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并建议:在植物区系地理化比较研究中,采取  相似文献   

12.
草原土壤胀缩运动的发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调查草原地裂缝的空间静态分布及时间动态分布,并调查土壤及植被状况,研究草原土壤胀缩运动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土壤的开裂主要与土壤粘粒(<0.001mm)含量有关,土壤粘粒含量越高,土壤胀缩程度越大。认为土壤胀缩运动主要决定于土壤粘粒的含量,同时季节性冻融作用与干湿交替作用是导致土壤胀缩运动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全面客观评价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生态质量,在实地测定大量样方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物种数、草地质量指数、优良牧草比例等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制定了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生态质量的评价四级指标值。选择各级别典型生态区域实例,通过对现状和指标值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反映了植被生态的量化指标,具有易获得性和实用性,符合当地生态质量现状,可以科学、客观地评价区域生态质量,研究成果对于该区域生态保护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点观测及调查等方法对沙区土壤沙化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沙区有沙漠化土地210 496 hm2,占沙区总面积(540 950 hm2)的38.91%,沙漠化平均每年沙线从西北向东推进0.54 km。特定的地质构造和毛乌素沙地为沙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及外部来源,干旱多风、风蚀水侵等自然灾害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当地农业造成了严重危害。防治土壤沙化的对策:治沙先种草,草灌结合;建立草—灌—乔“山型”体系和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控制沙线南移;在荒芜的沙地大量种植耐牧的灌木,沙打旺等牧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沙区人民的防沙、治沙意识;通过人大立法,迅速制止无限度的垦荒;放宽政策,鼓励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促进沙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白绢病是苹果苗期和幼树期的重要病害,可导致死树和死苗。为了筛选有效的杀菌剂,提供有效的病害防控技术,通过花盆土壤施药、撒施药土等方法测试了9种杀菌剂和生石灰对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95%甲基立枯磷TC和99%噁霉灵TC两种药剂能有效抑制白绢病菌的生长和菌核的形成,抑制率在80%以上;25 g/L咯菌腈FSC和45%抑菌脲SC对白绢病菌的生长和菌核形成也有抑制效果,但其抑制率不足50%。9种杀菌剂都不能杀死菌核中的病菌。生石灰能有效抑制白绢病菌生长扩展,其抑菌范围超过5 cm,但不能抑制病菌形成菌核。将生石灰撒于根围或土表,或混入育苗基质、锯末或土壤中,可预防苹果苗期和幼树期的白绢病。甲基立枯磷和噁霉灵可用于苗木消毒、浇施、地面喷雾或随滴灌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经济区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干旱区绿洲及其城镇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建立绿洲城镇群经济区及其开发的基本思路。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例,划分该带为四个绿洲群城镇经济区,并论述了它们的开发模式、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及开发对策与举措。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渠道防渗效益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经济学原理,对混凝土渠道在经济静态和动态条件下,防渗性能随运行时间呈等差衰减、等比衰减及不随运行时间衰减时的防渗效益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三种状态下防渗、维修或改建的判定原则及经济模型。结合算例,对渠道防渗效益进行了经济分析。通过渠道测验后的必要性判定,避免渠道防渗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西部有机特色小杂粮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西部地区是小杂粮的主产区和优势产区,西部发展有机特色小杂粮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生产优势、品质优势和市场优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有机小杂粮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西部发展有机特色小杂粮产业的思路和对策,以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百合疫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具典型症状的新鲜百合疫病植株茎基部病组织中分离到百合疫霉菌,根据其病原菌菌丝的形态、菌落特征,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态和大小,以及病原菌致病性测定,该病原菌鉴定为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e de Haan.供试的16种培养基中,病原菌在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A)和辣椒琼脂培养基(PeA)上生长最好,生长速率分别为1.771和1.770mm/h.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病原菌不易产生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在低温、皮氏溶液和土壤浸出液中分别诱导产生出大量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  相似文献   

20.
玉米灰斑病抗性鉴定技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产生、病菌接种和寄主抗病性测定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和玉米叶粉琼脂两种培养基,温度24~25℃,培养5天,病菌可大量产生分生孢子;于植株喇叭口期,用注射器将病菌孢子悬浮液注射于植株喇叭口中,获得了理想的发病效果;对20个玉米自交系注射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但未发现免疫自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