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锌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规律、生理特性及块茎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生育期,施锌处理(Zn)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的SPAD值均高于CK处理,花期(出苗后44d、54d)喷施锌肥后,叶绿素含量差异,上叶部达1%显著水平,下叶部达5%显著水平.上、中、下叶部SPAD值Zn处理比CK处理分别增加5.7%、7.6%,6.3%、9.2%,4.5%、6.7%;2)出苗后30d马铃薯根系活力差异出现变化,在此前,CK处理>Zn处理,此后CK处理<Zn处理;3)产量、淀粉含量和块茎中的锌含量,Zn处理分别比CK处理高17.93%、18.81%、244.58%,其中产量、淀粉含量和块茎中的锌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VC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水平对旱地覆膜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氮肥施用过量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0、50、100、150、200、250 kg·hm~(-2),分别对应T1、T2、T3、T4、T5、T6处理)对旱地覆膜马铃薯"陇薯3号"的生育进程及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推迟了马铃薯的生育进程,随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的生育期延后,各施氮处理的干重平衡期比不施氮肥的对照处理(T1)推迟了2~16 d;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全株和块茎干物质快速积累的持续时间(Δt),随施氮量的增加,与T1相比,全株Δt增加了2~14 d,块茎Δt增加2~10 d;马铃薯整株和块茎干物质积累均表现出明显的"S"曲线特征。不同氮水平对成熟期马铃薯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也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成熟期茎和叶所占干物质比例明显增加,块茎所占干物质比例呈单峰趋势变化;不同氮水平也显著影响马铃薯块茎产量,与对照处理(T1)相比,T2处理增产17.86%,T3、T4、T5和T6分别减产6.88%、21.06%、27.05%和38.63%,说明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马铃薯减产,其本质是马铃薯库源关系的失调(施氮量超过50 kg·hm~(-2)时)。在本试验条件下,当目标产量为1.65 t·667m-2时,50 kg·hm~(-2)为经济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3.
选用冀张薯8号、夏波蒂2个马铃薯品种,对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全株干物质积累呈现S型曲线,马铃薯生育期间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中心依次为叶片和根、地上茎、块茎;冀张薯8号和夏波蒂相比,叶片和地上茎的干物质积累峰值前者比后者来得晚,根和块茎的干物质积累峰值在同一时期出现,在整个生育期叶片、地上茎、根、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前者均大于后者,就产量而言,前者高于后者,且增幅为23.9%。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期灌溉对冬小麦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物质积累和分配的角度研究了灌溉高产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底墒水充足时,雌雄蕊分化前期灌水,有利于开花前的物质积累;在籽粒形成期,随干旱程度的加剧,籽粒形成对花前贮存物质的调运量增加,开花前植株越繁茂并且花后水分亏缺越严重,物质的转运量越高。  相似文献   

5.
陇中半干旱区集雨限灌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有限补充灌溉对旱作马铃薯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经济系数也得到相应提高,与对照(不灌水)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1%~21.21%之间,苗期补灌45 mm与90 mm对马铃薯产量的补偿效应显著;补灌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花后干物质的分配运转,苗期补灌处理比对照移动量大,转换率高,有利于花后薯块营养物质的积累;薯块膨大期补灌45 mm和90 mm,在干物质积累和花后干物质转化方面均低于对照,增产效果也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于2019―2020年在黄土高原延安地区选择典型新造耕地,开展不同栽培措施和品种下马铃薯氮、磷和钾元素吸收量及其分配规律的研究.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克新1号+NPK(氮磷钾无机肥)+平作(CK)、克新1号+NPK+起垄(T1)、克新1号+NPKM(氮磷钾无机肥+有机肥)+平作(T2)、克新1号+NPKM+起垄(T3)...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陇亚杂1号为材料,设置不灌水(CK)、分茎水80 mm(T1)、分茎水60 mm+盛花水40 mm(T2)、分茎水80 mm+盛花水40 mm(T3)、分茎水60 mm+现蕾水40 mm+盛花水40 mm(T4)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灌水处理显著提高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T2处理最高,分别增加了91.37%、45.09%;灌水量过多显著减少光合产量向籽粒的分配,使籽粒产量降低;随灌水量增加,胡麻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增大,籽粒产量先升高后降低,灌水利用效率显著降低;T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CK增加了40.72%、11.71%。综合考虑胡麻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T2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水处理。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钾营养液对烟草苗期矿质营养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烟草苗期在不同浓度钾营养液中对几种矿质养分的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养分形态与浓度一致条件下,随钾浓度从75 mg/L提高到900 mg/L,烟草生长量呈抛物线型变化,在供钾浓度为300 mg/L时积累量最大.烟株中钾、锌含量随供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当供钾水平为900 mg/L时,钾、锌含量达到最大;钙、镁、铜含量随着钾浓度的提高均减少;氮、磷、锰的含量呈抛物线型变化,但是氮、磷含量在钾浓度为300 mg/L时达到最大,而锰含量在供钾水平为450 mg/L达到最大.随供钾水平从75 mg/L增加到900 mg/L,烟株内氮、磷、钙、锰、钾积累量均呈抛物线型变化,当钾浓度为300 mg/L时,氮、磷、钙、锰积累量达到最大,而钾积累量在钾浓度为450 mg/L时达到最大;镁、铜在烟株内积累量持续下降;而锌积累量则持续上升.烟草叶片中各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变化趋势与整株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进行分层盆栽试验,模拟田间土壤剖面上下层水分不均匀分布条件,研究表层土壤施锌对玉米植株吸收Ca、Fe、Mn和Cu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层土壤干旱抑制了苗期玉米植株生长,降低了地上部Ca、Fe、Mn分配比例。上层土壤干旱情况下,增加下层土壤水分供应,并没有提高植株生长和养分元素的吸收量。施锌明显促进了玉米地上部生长,在土壤水分充足时,施锌对植株生长效果更明显。不论土壤水分状况如何,施锌显著降低了植株中Ca、Fe、Mn、Cu浓度,对植株吸收积累Fe有拮抗作用;上层土壤干旱条件下,施锌还降低了地上部和整株中Mn以及根部Cu的积累量。施锌对植株体内Ca、Fe、Mn、Cu向上运输没有显著性影响。研究表明土壤表层干旱条件下,即使增加土壤水分,尚不能提高玉米植株生长和对Ca、Fe、Mn、Cu等养分的吸收利用。施用锌肥可以提高作物对土壤水分利用,但要注意对作物吸收Fe与Mn的拮抗作用,适当配合铁锰等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10.
磷钾肥对云南旱作马铃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曲靖地区的低肥力和中高肥力试验地分别开展旱作马铃薯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磷钾施用量对马铃薯生物量、养分利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量的条件下,中高肥力试验地的东山组马铃薯产量远高于低肥力的越州组,产量相差10305.00~20140.20 kg·hm-2;越州组NP2K3(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405 kg·hm-2)处理产量产值最高,NP2K1(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135 kg·hm-2)处理净收益最高;东山组NP2K2(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270 kg·hm-2)处理产量、产值及净收益均是最高;两组试验的马铃薯干重变化趋势相似,NP2K2处理的干重积累量较多,无钾无磷处理干重积累少;马铃薯体内累积K最多,其次为N ,最后为P ,NPK养分吸收积累的高峰期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到淀粉积累期;东山组的马铃薯PK利用效率明显高于越州组。NP1K2(N ,150 kg·hm-2;P2O5,45 kg·hm-2;K2O ,270 kg·hm-2)处理的P肥利用率和P素农学效率较高,P肥利用率和P素农学效率都有随施P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NP2K1处理的K肥利用率和K素农学效率最高,K肥利用率和K素农学效率均有随施K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不同增施微肥方式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和Zn、Fe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土施和喷施两种增施微肥方式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和Zn、Fe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定薯1号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设13个处理,依次为: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锰分别作基肥施入(D1、D2、D3),在现蕾期、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喷施0.2%水溶液(A1、A2、A3、B1、B2、B3、C1、C2、C3),不喷施为对照(CK)。结果表明:增施微肥能使株高降低0.9~3.9 cm,茎粗增粗0.02~0.13 cm,单株结薯数增加0.13~0.86个,也能使单株产量增加0.002~0.18 kg,平均单薯重增加7.48~12.04 g,使生育期延长1~8 d,在现蕾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喷施硫酸锌和现蕾期喷施硫酸锰能使产量增加18.4%~25.7%;现蕾期喷施硫酸锌可提高块茎Zn含量(提高2.2 mg·kg~(-1)),而在现蕾期喷施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锰,开花期喷施硫酸亚铁,硫酸锰作基肥施入可提高块茎Fe含量(提高2.0~9.0 mg·kg~(-1))。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中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通过4a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硝态氮(NO3--N)在土壤中累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施用氮肥,会造成土壤NO3--N的累积,且土体NO3--N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在土壤空间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NO3--N在400cm土体中的分布呈一定的规律性,分别在60cm和200cm左右存在累积峰;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可以降低土壤剖面NO3--N的含量,尤其是钾肥可显著降低土壤上层NO3--N的含量,但作物无法吸收的NO3--N却有整体下移的趋势。提出华北山前平原高水肥投入地区NPK合理施用量为:N肥200kg/(hm2·a),P肥32.5kg/(hm2·a),K肥150kg/(hm2·a)。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及有机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1PKM处理(氮300 kg·hm-2,磷200 kg· hm-2,钾200 kg·hm-2,有机肥17.5 t·hm-2)的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比对照处理的叶片叶绿素a、b、总量分别高出15.12%、18.18%和36.37%。施用磷肥有效促进了叶面积的增加,N1PKM、N1P、N1PK、P处理的叶面积比对照分别高出27.78%,24.57%,20.26%和20.16%。其中施用磷肥促进马铃薯根系生长的效果最明显,而单施钾肥、有机肥对根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氮、磷、钾、有机肥配比施用可以促进马铃薯地上及地下部的生长,采用氮磷钾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时,马铃薯干物质累积总量N1PKM> N1PK> N1K>N1P。N1PKM处理的马铃薯生物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了117.1%,可以作为旱地马铃薯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生物有机肥 GSJ -1对连作马铃薯土壤疮痂病病原菌分布影响及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本试验进行了土壤疮痂病病原菌含量测定、马铃薯疮痂病病情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连作土壤疮痂病病原菌在盛花期之前向根际富集,盛花期之后向匍匐茎和薯块富集。施用生物有机肥 GSJ -1显著降低了土壤疮痂病病原菌含量,比对照下降了19.6%~74.9%,且改变了土壤中疮痂病病原菌原有的分布规律:从连作处理的根际多于非根际改变为生物有机肥 GSJ -1处理的根际少于非根际,且对疮痂病的防效达到47.2%。  相似文献   

15.
不同钾肥品种对甘肃中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确定甘肃中部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产过程合理施用钾肥品种及其用量,于2009年在甘肃省漳县进行了硫酸钾和氯化钾两种钾肥的不同用量试验,测定了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株高、分枝数以及经济性状和薯块产量,分析了不同用量下马铃薯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有效提高马铃薯地上部分株高、分枝以及薯块产量和品质;同一钾肥下K2O施用量105 kg·hm-2时单株薯块、大中薯率、产量以及干物质、粗淀粉、Vc最高,而烂薯率和薯块还原糖含量最低,K2O 60 kg·hm-2时马铃薯粗蛋白含量最高;同一钾水平下施用硫酸钾马铃薯植株分枝数以及烂薯率明显低于施用氯化钾,单株结薯个数、大中薯鲜重、大中薯率及产量明显高于氯化钾,同时薯块干物质、粗淀粉、Vc、粗蛋白含量高于氯化钾,还原糖含量低于氯化钾,而株高差异不明显。研究得知,甘肃中部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施用硫酸钾优于氯化钾,在施纯N120 kg·hm-2、P2O5 60 kg·hm-2条件下,K2O施用量105 kg·hm-2时可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纯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对氮肥与锌铁肥配施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为材料,采用田间再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0,105 kg N/hm2)与锌铁用量(Zn:0,6.8 kg/hm2;Fe:0,12.1 kg/hm2)对冬小麦幼苗(返青期)生长及锌铁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10种基因型冬小麦的生物量、分蘖数和叶绿素SPAD值均有显著影响,增幅分别达到15.8%,14.7%,4.6%;施用锌铁肥后生物量增加8.0%,但分蘖数减少5.8%,而对叶绿素SPAD值几乎无影响;10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植株的长势有较大差异.施用氮肥后,显著提高了各基因型小麦植株的锌含量与锌携出量,平均提高7.6%和22.9%,而小麦植株铁的含量降低6.4%,但携出量提高7.2%;施用锌铁肥显著增加了小麦的锌含量和携出量,增幅分别11.9%和19.2%,但对铁的含量和携出量影响不显著.10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植株锌铁携出量存在一定差异,吸收值较高的三种基因型分别为绵阳31、陕优225、陕优253.  相似文献   

17.
以22年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氮磷化肥(NP)下不同种植体系土壤交换性钙在剖面上分布与累积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为石灰性土壤,交换性钙含量较高;不同种植体系交换性钙在土壤剖面上发生淋溶累积现象,在140~180 cm土层产生累积峰,累积峰值:玉米-小麦(2a)+糜子轮作为13 180mg/kg、豌豆-小麦(2a)+糜子轮作为12597mg/kg、红豆草-小麦(2a)轮作为11 960mg/kg、豌豆-小麦(2a)+玉米轮为11 778mg/kg、小麦连作为11 590mg/kg、小麦(2a)+糜子-玉米轮作为11 290mg/kg;不同种植体系0~200cm土壤交换性钙的总累积量以玉米-小麦(2a)+糜子轮作最高,为269.67 t/hm2,小麦连作最低,为218.78 t/hm2。不同种植体系交换性钙在土壤剖面上分布不同主要是由作物和种植方式不同引起,不同种植体系0~200 cm土壤交换性钙的总累积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