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半干旱低山丘陵区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不但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其服务功能的发挥。根据对内蒙半干旱低山丘陵区(武川县东坡林区)的人工及天然林研究表明:(1)当地林下植物一般以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种占绝对优势,3项合计占到所有植物种数的72~100%;(2)各种林地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都很低,分别为0~5.02%和1.94~17.56%;林下植物(灌木层+草本层)的总盖度大小顺序为:云杉林(55.02%)>小叶杨林(17.56%)>白桦林、白榆林和山杨林(5.45~8.40%)>荒草地对照(4.63%)>油松林、落叶松林和油松+落叶松林(2.10~4.09%);(3)各种林地林下优势植物种类差异不大,灌木层优势种类以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蒙古荚蒾(Viburnum mongoli-cum)为主,草本层优势种类以羊胡子草(Carex rigescens)为主,其次有各种蒿类(Artem isi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灰藜(Chenopodium album)、苦菜(Mulgedium tataricum)和红芪(Hedysarum polybotrys)等;(4)林下灌木既少且物种多样性极低,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也不大。各林地林下植物(灌木层+草本层)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之和)大小顺序为:小叶杨林(5.83)>白榆林、油松林、油松+落叶松林(5.03~5.50)>白桦林、荒草地对照(4.48)>山杨林(3.28)>落叶松(2.89)>云杉林(1.13)。  相似文献   

2.
半干旱低山丘陵区的乡村道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道路的布局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价值,合理的布局使交通运输顺畅,可减少道路遭受流水侵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文中以阴山北麓四子王旗的农耕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图像,在ARCGIS软件下处理,结合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内道路的分布、道路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研究区道路分布与居民点和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研究区居民点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集中性;2)由于地形和土地利用的特点,研究区的道路分布有沿谷型、放射状和格子状三种;3)沿谷型、放射状和格子状三种农村道路格局也间接反映了道路所在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它是人类与自然长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耕地和建设用地区域协调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日益减少的耕地资源和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从1997年开始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减少的趋势仍在加快。本文基于陕西省省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视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分析,通过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和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相对百分比等模型分析陕西省各市(区)耕地、建设用地统计面积变化情况,以及和标准分配面积的时空差异状况,并据此提出了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和实现陕西省区域土地利用协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参与式方法,就安塞县大南沟流域的土地利用、社会文化教育以及居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进行调查,然后以调查结果为基础,就不同退耕方案对农户收益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参与式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流域中不同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②受欢迎的经济林树种序列和生态环境建设适宜树草种序列;③提高土壤肥力和防止土壤板结的施肥方法;④基于效益原则的水土保持措施评价;⑤生态环境建设方案(">25°退耕方案"和">15°退耕方案")以及将引起农户经济收入变化的预测和评价等.调查发现在生活出路上选择能力更大的农民有可能真正拥护退耕还林政策,政府部门在规划时应切实考虑该地是否具有改善经济结构的可能性,规避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乡村聚落是乡村人口居住和生产生活的场所,是乡村地域空间的人口聚居点,其形成和发展受自然条件和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对历史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秦安县域乡村聚落的数量增长与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乡村聚落的分裂演变进行了理论假设与分析;运用GIS方法,对乡村聚落的区位演变和空间扩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扩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和植物标本资料,对乌鲁木齐市生态屏障的东南部"荒山"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种子植物共有42科180属261种,植物区系特点是:区系组成丰富,优势科明显,科属比例高,种相对偏少;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特有种贫乏,区系起源年轻;群落优势种和建群种的生活型、生态型都是旱生、超旱生半灌木以及多年生草本,属于温带荒漠性质.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关注了民族自治区域的民族民俗旅游开发的特殊性。本文认为民族自治区域的民俗旅游开发具有旅游资源丰厚,多以一个或两个民族民俗旅游资源为主,地域空间相对较大,政府在民俗旅游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旅游投入不足等特点。在对其特殊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民族自治区域的开发模式。并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实证,对其开发层次、景区类型、地域特色等进行了研究。这对其他民族自治区域的民俗旅游开发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是发展区域旅游的基础 ,开发的定位研究有助于为一地旅游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本文从区域角度和空间经济一体化思想出发 ,以赤峰市为例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定量与定性研究 ,得到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图式 ,结合区际分析归纳出赤峰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层次。从而为区域旅游开发的定位研究进行了一般理论的探讨及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相关研究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文中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包括旅游发展基础、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的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十二省区旅游发展潜力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重庆、四川、陕西和广西四省在西部地区高于平均值,发展潜力较大。评价结果符合常识判断且与发展现状相符,证明区域旅游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准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延安丘陵沟壑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在对本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区出现的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探索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村级单元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对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能值分析方法是惯用的评价生态系统能量输入输出的方法之一.本文以位于陕西省黄土丘陵区的安塞县为例,通过分析该区域退耕还林(草)前后生态系统投入产出的能值动态变化,定量评价了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受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安塞县生态系统年总投入能值和总输出能值均呈先下降后上扬的发展趋势,其中有机能和不可更新环境资源投入量表现出递减的趋势,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对于减少表土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总能值产出中,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能值产出占绝对优势,但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林业的能值产出表现出快速的增长势头,系统的结构日趋多元化;在系统主要能值指标中,能值投资宰、环境负载率呈现先增后降再增长的趋势,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持续性指数均呈先降低再增长的趋势,系统稳定性呈现增加的趋势.说明退耕还林后系统的生态环境压力趋于减小,持续性增强,系统结构趋于稳定,系统功能协调,基本可以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