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更多适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对22%氰氟虫腙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等9种农药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氰氟虫腙悬浮剂、30%虱脲·毒死蜱乳油、60 g/L乙基多杀霉素的防效好,且持效期长,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20%甲维·吡丙醚悬浮剂防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利用不同药剂对灰飞虱进行控制,起到对条纹叶枯病的控制作用。从效果上来说,5%锐劲特悬浮剂、35%异·吡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25%吡蚜酮对麦田灰飞虱防效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吡蚜酮防治麦田灰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对麦田灰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效,每667 m2用25%吡蚜酮WP 20~40 g,药后15 d对成虫防效达92%以上;每667 m2用25%吡蚜酮20 g以上,药后31 d对1代若虫防效达78.50%以上,药后41 d防效仍保持在76.90%以上.因此可作为麦田灰飞虱防治的首选药剂,并将20 g/667 m2作为生产上防治麦田灰飞虱推荐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4.
2002年以来,由于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及晚粳迟熟品种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加之冬季气温偏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句容市麦田灰飞虱数量呈阶梯式迅速上升。2006年部分稻田后期因灰飞虱直接危害,造成稻穗发霉变黑,千粒重下降,空瘪率增加;2007年重发麦田,麦穗上密布灰飞虱,麦穗受害明显。同时,由于其转移到秧苗并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造成部分秧田和大田发病严重,病株率达80%以上,导致毁苗重播。为了筛选出防治麦田灰飞虱的高效药剂,减轻水稻秧田防治压力,笔者于2006-2007年在小麦田对灰飞虱进行了不同药剂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及其与化学农药混配进行了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试验。结果表明:短稳杆菌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优于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短稳杆菌悬浮剂与1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22%氰氟虫腙悬浮剂、150 g/L茚虫威悬浮剂的混配剂以及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与1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22%氰氟虫腙悬浮剂的混配剂较好,可作为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6.
吡蚜酮等药剂防治褐飞虱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水稻后期褐飞虱大暴发,根据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专家测定,褐飞虱对吡虫啉也产生较强抗性。为寻求防治褐飞虱较好的药剂,丹阳市植保植检站于2006年进行了吡蚜酮等药剂防治褐飞虱的药效试验,旨在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昆虫图像处理领域,往往只对图像中的目标昆虫感兴趣,但从田间收集到的图像中,难免会有杂虫、杂物以及背景的干扰。文章主要对黄色诱虫板上烟粉虱图像的目标分割方法进行研究。提取图像中烟粉虱、主要杂虫以及背景的颜色特征,深入分析,最终选择R、G、B三原色中的B分量为60作为最佳阈值,用RGB彩色图像分割的方法,有效的将烟粉虱目标与诱虫板背景、杂虫分离开来。对分割过程中产生的局部小连通区域进行了相应消除,提升烟粉虱目标分割的准确性。分割准确率可以达到97.8%。  相似文献   

8.
5%锐劲特和25%噻嗪酮混配剂对褐飞虱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实验目的近年来褐飞虱在水稻后期不断爆发,由于突发性和药剂储备不足,再加上一些药剂品种抗性的产生,防治上往往措手不及,造成较大危害。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药剂对褐飞虱的防效筛选试验,以希望在对褐飞虱的防治上找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防治稻曲病较好的药剂,选用生产上常用3种药剂与18%噻呋·嘧苷素悬浮剂进行比较,以不施药做空白对照。结果表明,18%噻呋·嘧苷素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0%井冈·丙环唑微乳剂和24%井冈霉素水剂对水稻稻曲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18%噻呋·嘧苷素悬浮剂35 m L/667m2防治效果最好,病穗率防效达到93.79%,病粒率防效为88%,在水稻生产中4种药剂可以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25%吡蚜酮悬浮剂(24mL佑67m2)与常规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g/667m2)防治早稻稻飞虱进行药效试验.评价25%吡蚜酮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吡蚜酮悬浮剂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可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施药用工,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