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比4种基质育秧结果表明,营养土配1/2育秧剂能够较好地培育适龄壮秧,有利于机械浅栽早发;盖籽土选择素土盖籽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壮秧剂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机插秧软盘湿润育秧方式下,对壮秧剂用量进行试验。观察分析了不同壮秧剂用量下的机插秧苗植株形态、发根力和根系盘结力。明确了不同用量壮秧剂的促壮作用,提出了其经济适宜用量为每100kg营养土用1.0kg壮秧剂。  相似文献   

3.
水稻育秧营养土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推广是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关键程序之一,是保证统一供秧苗质量的重要措施。工厂化水稻营养土加工是对应水稻工厂化浸种催芽农艺措施的延续,它解决了水稻营养土加工全程机械化的难题,实现水稻育秧营养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土壤养分测定,根据水稻育秧营养需要,合理确定施用肥料的种类和用量,改善普通常规土壤营养状况,使秧苗获得持续稳定的营养,从而保证育秧质量的可靠性。生产的水稻育秧营养土集消毒、营养、调酸、化控、防青枯和立枯病为一体的新型无害水稻育秧专用配方土壤。水稻育秧营养土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实现了水稻育秧营养土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以及加工质量的自动配料和监控;实现了育秧营养土统一配方标准化管理。统一育秧农艺措施,从客观上有效保证了水稻育秧营养土质量,减少用工量,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壮秧率。同时结合水田育秧工厂化模式的推广及水稻营养土加工车间工厂化标准的执行,为集中育秧基地水稻育秧营养土加工车间的应用推广,特别是为统一供水稻芽种育秧模式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育秧基质进行硬地硬盘育秧,是近年机插水稻育秧的一条新途径,为探讨育秧基质在硬地硬盘育秧中的效果,通过对基质育秧和营养土育秧的效果分析,明确基质对秧苗素质、水稻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质在硬地硬盘育秧中效果明显优于营养土育秧,但是成本要略高于营养土育秧。  相似文献   

5.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产业育秧环节存在的取土难、工序繁杂、生产成本高、肥害、药害和营养不均衡造成秧苗损害严重等问题,开展水稻基质板育壮秧肥水运筹的研究与应用。研究水稻炭基基质板育秧技术,实现轻简化育秧,省去备土、筛土、拌壮秧剂、除草等技术环节,直接铺基质板摆盘浇水播种即可,省工、省时、省钱、易操作,降低病虫草害的发生,同时具有对秧苗生长所需养分可调控的特性,能够更及时调控不良天气条件对培育壮苗的影响。同时避免大量取土造成大量优质农田、山地植被等生态环境破坏,实现了农业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2种不同水稻育苗基质替代营养土在辽宁开原和东港地区进行育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凡宇基质各处理育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秧苗素质的作用;水稻基质培育秧苗的分蘖力、产量等指标与常规营养土培育秧苗相比不具优势,凡宇基质育秧在促进水稻种子出苗、提高秧苗素质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秧好半熟稻”,塑盘育秧是行之有效的育秧方法。塑盘育秧后进行抛泱.是水稻轻型栽培增产的有效途径,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十条操作规范。塑盘矮壮秧的标准是:秧龄15~18天,叶龄2.5~3叶,秧苗高门~15cm.矮壮不窜根,无病虫害。1.选择饱满、健壮、发芽率高的种子,播前用浸种灵一支或线菌清一包对水浸种6kg,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2.选用肥沃无污染的菜园土或老棉田土为营养土,切忌用喷施过绿黄隆的田土作营养土,每亩100kg左右。3.秧田一要施足基肥,二要平整,于整水平,上下不超过1cm。4.秧盘摆放时,秧板上应施一些碳铵…  相似文献   

8.
机插水稻大棚育秧技术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热点,结合双膜、软盘等育秧技术的应用,进行机插秧水稻大棚育秧技术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大棚内采用河泥、营养土、商品基质等不同育秧基质以及露地上采用商品基质育秧的秧苗素质、产量结构、节土增效等主要特点.为水稻机械化栽插实现统一品种,统一供秧、统一管理,土地集约化经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无土基质配有秧苗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能够替代传统营养土育秧,解决原来育秧过程中用土量大、取土困难等问题,有利于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不同育秧方式的比较,突出工厂化无土基质育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插硬地育苗,是利用水泥场地或土场地代替传统田间育秧,培育符合机插的壮秧,秧苗要求秧龄18~20天,苗高15~17cm,叶龄3.5~4.0叶,达到苗挺、叶绿、生长整齐和秧苗提起时不断裂。1.营养土制备(1)调酸。①酸化煤调酸剂。以粉碎后风化煤作载体,加入硫酸,调制成含腐植酸1.5%,pH=3的调酸剂。把床土调制到pH=6,效果良好。②酸化草炭为调酸剂。以粉碎草炭为载体,即干草炭50kg,加15%的稀硫酸15kg,制成pH=3的调酸剂。③糠醛渣调酸剂。糠醛渣  相似文献   

11.
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稻栽植机械化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向,也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重点阐述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与装备、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秧盘育秧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移栽的前提,重点分析了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作业自动化技术和精密播种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毯状苗机插秧和钵体苗机栽插是水稻机械化移栽的2种主要方式,移栽机械控制技术是移栽机械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械化移栽方式与装备的基础上,对毯状苗机插秧技术和钵体苗机栽插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对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加强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杂交稻、超级杂交稻、双季晚稻和连作晚稻机栽植问题是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提升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的播种均匀性、解决低播量下精密播种育秧、毯状苗插秧机纵向送秧的精准性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突破毯状苗机插秧技术的关键,研发经济高效、轻简型的钵体苗栽插装备是发展钵体苗机栽插技术的核心,加强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是栽植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PLC的自动蔬菜穴盘钵机制钵和输送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钵苗移栽技术是一项现代农业增产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钵苗移栽作业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的是人工作业的方式,这种作业方式作业效率低,并且对苗的损害较大。为了提高钵苗移栽的自动化程度,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PLC的蔬菜钵苗移栽机自动制钵和输送装置。该装置采用PLC控制系统,利用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可以实现高精度秧苗的推出和准确定位,降低了秧苗的损失。利用带传动和齿轮传动实现了转筒和栽植器的同步。最后,在实验大棚对穴盘钵苗自动输送装置的效果进行了测试,为了验证试验机的效果,将人工实验结果和试验机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基于PLC控制系统蔬菜穴盘钵苗机的移栽作业和人工方式相比,蔬菜苗损失率有所下降,成功投苗率提升,从而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东北稻区不同秸秆还田模式机具作业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增产增效的重要方式。东北稻区存在秸秆量大、收获时秸秆含水率低、切碎抛撒难等问题,既影响秸秆还田质量,又进一步影响后期耕整地和插秧作业质量,亟需研究适用于东北稻区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模式,改善秸秆还田和耕整地作业质量,支撑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本研究在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试验,共设4种模式,即:对照CK(秸秆不还田,秋翻+春搅浆)、还田处理1(秸秆还田,秋翻+春搅浆)、还田处理2(秸秆还田,秋翻、秋旋+春平地)、还田处理3(秸秆还田,秋旋埋+春平地)。试验选取不同模式各作业环节的配套机具,并监测不同模式的秸秆还田和耕整地机具作业效果。2年的试验检测表明,3种秸秆还田模式均能实现秸秆全量还田,并满足水稻插秧前的地表作业要求,能够保证正常的插秧作业和水稻返青。其中,还田处理3的综合还田效果相对最优,能实现较好的地表平整度、泥浆度和植被覆盖率;还田处理2与还田处理1相比,增加秋季旋耕作业,春季改用无动力平地作业,2年的数据尚未显示能显著改善插秧前地表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棘轮齿轮式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的可行性,分析了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的工作原理和棘轮齿轮式机构的传动特性,针对高速回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送秧机构需满足传动平稳、传动比精确、工作可靠性好、作业中没有积累误差、振动和噪声小的特点,设计棘轮齿轮式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对其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几何参数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了优化,采用CAD/CAE软件建立虚拟模型。对该机构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种传动形式的纵向送秧机构能够满足高速回转式钵苗移栽机的工作要求,为研发高速回转式钵苗移栽机纵向送秧机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夹钵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夹苗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取苗易失败,以及推秧爪推秧不充分影响钵苗直立度等问题,根据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工作要求,提出了一种夹钵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基于Visual Basic 6. 0开发了移栽机构辅助分析优化软件,分析了主要参数对移栽轨迹的影响,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得到了一组满足移栽工作要求的机构参数。根据得到的机构参数,完成移栽机构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移栽机构的虚拟仿真分析,验证了移栽机构理论设计的正确性。设计了水稻钵苗移栽试验台并进行了移栽机构取苗试验,移栽机构回转速度设定为50 r/min时,平均取苗成功率为93. 06%,当转速为80 r/min时,平均取苗成功率为88. 89%,取苗成功率随着转速的提高而降低。研究表明,该机构具有较高的取苗效率和取苗成功率,可应用于水稻钵苗移栽机。  相似文献   

16.
余冰清 《农机化研究》2021,43(3):152-157
为进一步提高智能插秧机的结构布局协调性与感染力水平,利用3DMAX应用平台进行插秧机外观优化研究。考虑土壤湿润程度对插秧刀具的影响等因素,结合插秧机分插机构传动部件与插植臂等执行部件的相互关系与约束条件,以偏心齿轮啮合传动特性,建立用于智能插秧机外观优化的数学模型,得到关键部件与机构的三维物理模型与无缝装配模型。从结构细化设计与外观造型设计两大角度分别对插秧机体、驾驶座、车轮、插秧装置等曲线参数优化,插秧作业场景与插秧特征提取及组件元素3D建模等操作进行3DMAX场景下智能插秧机的外观呈现与界面设计布局,实现了智能插秧机的3D可视化管理与动画效果展示,且动作一致性较好,设计合理可行。农机三维建模技术对准确实现结构优化有很好的预知功能,对大型农机设备结构设计搭建人机交互虚拟平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或工作效率低、振动大等问题,提出一种由1个不完全非圆齿轮、6个非圆齿轮和2个移栽臂组成的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分析了该移栽机构的工作机理,采用一种基于人机交互的参数优化方法,编制移栽机构的优化设计软件,得到一组实现水稻钵苗移栽较优工作轨迹和姿态的机构参数。建立移栽机构虚拟样机,研制移栽机构物理样机,开展虚拟样机运动仿真分析和物理样机高速摄影运动学试验,得到机构移栽臂的秧针尖点静轨迹和姿态。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得到的推秧角与取秧角角度差分别为53.52°与52.53°,误差为1.45%;仿真分析、试验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移栽机构设计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以及机构应用于实际机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谭宗文 《湖南农机》2011,38(9):20-21
为了了解水稻机插秧、人工插秧和人工抛秧3种不同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推广科学的种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本县农机局通过用3种不同插秧方式在相邻稻田种植相同水稻品种各1亩,进行相同的管理,观察其生长情况,追踪其生长过程,统计数据,同时收割,测各自产量比较分析.最终得到水稻机插秧亩产565.5kg、人工插秧亩产530.1kg、人工抛秧亩产524.1kg,水稻机插秧亩产比人工插秧亩产高出6.68%、比人工抛秧亩产高出7.9%.水稻机插秧亩产最高,应大力鼓励农民联合购置插秧机,推广科学的机械化插秧方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膜上栽植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有机水稻种植,钵苗移栽可以提高产量。为了将两种农艺相结合,提出一种膜上开孔并实现水稻钵苗栽植的移栽机构,能有效避免因破膜与水稻栽植不同步而造成的秧苗损伤。分析了移栽机构的工作机理,建立了运动学分析模型,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设计软件,并得到一组满足膜上移栽要求的结构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并利用ADAMS软件完成虚拟样机仿真。设计物理样机,进行高速摄影运动试验。样机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所得轨迹基本一致,验证了移栽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在试验台架上完成了取苗试验与膜上栽植试验,取苗成功率为92.8%,膜上栽植的合格率为90%,满足膜上移栽的作业要求,验证了水稻钵苗膜上移栽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插与其它种植方式在产量及分蘖特性上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水稻机插与直播、抛秧、人工手插的分蘖特性和产量差异,指出机插稻的高产优势源于其宽行窄距的定量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