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自2011年起,农业部结合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在北京、黑龙江、江苏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在天津、上海、安徽组织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比较成熟的软硬件产品和应用模式。经各地农业部门和有关企业推荐,农业部农业物联网专家组筛选出310项成果,这批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成熟度较高,有一定推广价值,包括148个传感设备、80个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农业部在上海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年度总结,交流各地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阶段性成果和好经验好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强调,当前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突破性成果,各级农业部门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再接再厉,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全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自2011年起,农业部结合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在北京市、黑龙江省、江苏省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在天津市、上海市、安徽省组织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比较成熟的软硬件产品和应用模式。这些成果在大田种植、设施大棚、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电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农业部将定于9月7-9日在重庆市荣昌区召开"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作交流会",总结交流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和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成效与经验,推介发布一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的重点工作。中央网信办、农业部领导出席,各有关省(区、市)农业厅(委、局)分管农业物联网工作的业务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部农业物联网专家组日前筛选并向社会发布了310项成果,这批成果包括了传感设备、软件系统、应用模式、市场化解决方案与典型案例,对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紧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农业部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协同推进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信息化为主线,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抓手,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度融合,有力引领和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生产信息化迈出坚实步伐。农业部继续支持天津、上海、安徽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加强对北京、黑龙江农垦、江苏、内蒙古、新疆等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施指导,今年新增吉林、江苏2个省份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总结推广了426项  相似文献   

7.
2013年,农业部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并出台《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工作方案》,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天津、上海及安徽3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积极推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设,系统开展了区域试验与模式探索,为加速我国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以天津为例,在理论研究和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对天津农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基础、试验工程、技术标准、产业主体等方面进行逐层剖析,找出了产业发展的不足,提出天津农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并从核心技术突破、工程示范应用、重点产业培育及支撑平台构建等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农业部在重庆召开的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作交流会上推出了《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推介汇编2015》,集中发布了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综合5大类共116项可复制、可推广的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其中综合性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24项。这些模式重点围绕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一体化监测和管控,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感知技术、通信传输技术、云计算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监测预警系统、网络传输  相似文献   

10.
<正>为加快农业物联网成熟应用模式的推广应用,近期农业部在重庆召开的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作交流会上推出了《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推介汇编2015》,集中发布了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综合5大类共116项可复制、可推广的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其中包括大田种植类14项。此次发布的14项大田种植类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囊括作物种类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果树、菌类等,应用模式包括智能灌溉、土壤墒情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农业部确定安徽省为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在工作开展的进程中,大田生产物联网省级平台体系初步建成,该系统包括7个部分。一是建设省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二是建设省农业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初步实现农业生产指挥调度远程化、可视化、网络化;三是建设农作物"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监测调度系统(同时作为农业部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综合服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黑龙江)》2013,(24):I0003-I0003
用手机就可以给大棚控温控光 今年,天津市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验区(天津、上海和安徽)之一,正式启动实施了天津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近日,笔者与天津市设施农业气象技术研发中心的技术人员一起,走进坐落在武清区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亲眼鉴证了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和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智能农业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各地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生产智能化初见成效。例如,电子商务交易的农产品[-0.63%资金研报]主要是地方名特优、"三品一标"等,如大枣、小米、茶叶、木耳等干货及加工品占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不断创新,不断推广。这当中一个重要的驱动主体就是农业部及各级农业部门。尤其是近些年由农业部着力推动的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现代农业博览会等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报道我国在农业信息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让广大农民、涉农干部及涉农企业更加明确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本刊《农业信息化》编辑记者对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博士进行了专访。以下为访谈详情。  相似文献   

15.
<正>物联网——可以简单理解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向现实世界的扩展和延伸,即任何两件物品之间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例如,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能医疗等,都是物联网技术在对应领域里的应用。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也有不少的应用探索。2011年农业部就结合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和区域试验。在大田种植方面,通过综合运用3S技术、智能化农机装备、作物生产管理专家决策系统等,实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了可喜成果。国家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区域试验工程深入实施,426项农业物联网产品、技术和应用模式已经辐射应用到农业各行业、各领域和产销的全过程。201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农业电子商务正在形成跨区域电商平台与本地电商平台共同发展、东中西部竞相迸发、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互动的发展格局。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安徽农垦龙亢农场是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安徽省农业物联网培训基地。近年来,农场充分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科研和农业产业化,推动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和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发展,初步探索出了  相似文献   

18.
新闻集萃     
<正>农产品电子商务去年交易额超500亿元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青岛举行的2014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说,信息化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陈晓华介绍,我国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目前我国涉农网站已达4万多家,12316服务热线已覆盖全国1/3以上的农户,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正在10个省(市)22个县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取得突破,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和区域试验工程在北京等8省(区、市)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将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信息技术条件,一年来,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发展前景十分光明。生产信息化迈出坚实步伐。2017年,农业部继续支持天津、上海、安徽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加强了对北京、黑龙江农垦、江苏、内  相似文献   

20.
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地处皖北平原的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龙亢农场占地36平方公里,耕地3.5万亩,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蚌埠龙亢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财政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单位、农业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近年来,龙亢农场通过深耕"农"字、铸造"优"字、开拓"闯"字,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逐步建设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