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大豆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病虫害、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量与质量下降。近年来,伴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大豆无公害植保技术被广泛应用。文章对黑龙江省优质大豆无公害植保新技术进行研究,希望相关的研究能够促进农作物丰产。  相似文献   

2.
由农业部、财政部共同组织的农业科技“跨越计划”2002年项目近日启动。这批项目共19项,分别是:优质中籼稻丰优香占和南京16号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优质水稻D优13和D优527等组合生产技术及产业化开发;赣晚籼30号生产特优质无公害大米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高油大豆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及产业化示范;高脂肪大豆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高油大豆中作983试验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陕西黄土高  相似文献   

3.
发展鲜食大豆生产能够增加豆农收益,同时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近年来,黑龙江省随着鲜食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其全程机械化要求越来越紧迫。阐述了国内外及黑龙江省鲜食大豆生产机械化现状,并提出了鲜食大豆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大豆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分析了大豆作为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所具有的特色与潜力;论述了大豆生产现状及主要发展趋势;提出了黑龙江省加快发展大豆产业、促进大豆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不仅仅是适应市场需求,更是有益农业生态环保,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在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模式及原则上给出参考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豆主产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而大豆机械化程度及水平是保证大豆经济效益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我国大豆主产省区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依据各省区大豆总产量确定了我国大豆的主产省区;进而从综合农业机械化程度、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单位面积大中型拖拉机总动力、单位面积小型拖拉机总动力、单位面积联合收割机总动力、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比及小型拖拉机配套比7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大豆主产区的农业机械化现状,指出了我国大豆主产区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2年,新绛县农机局紧紧围绕无公害蔬菜生产这一主导产业的发展,以实施省局重点工程项目为龙头,积极创建了机械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引进、示范、推广农机新技术和新设施,极大地推进了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即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运城现场会和新绛现场会上的观摩亮点。  相似文献   

8.
大豆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促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大豆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在深入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大豆机械化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微观层面分析影响家庭农场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选择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对浙江省136户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对家庭农场无公害农业技术选择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人均收入、雇佣劳动力数量和农业技术推广员上门指导的频率是影响家庭农场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浙江省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机推广与安全》2005,(1):F003-F003
运城市农机推广站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根据需要,积极研究开发农机推广新项目,扩大推广领域。平陆县农机推广站实施的机械化种植优质大豆和产后豆奶加工项目:新绛县、盐湖区设施农业机械化配套工程的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和配套机具设备研制;永济、芮城的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研制;万荣、绛县的中药材、薯类机播和机收及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林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变异系数与艾肯森指数等区域差异研究方法对河南省2004-2013年近10年的农业机械动力投入进行动态差异分析,并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在Arc GIS与Deo Da095i软件的支持下,分析近10年来河南省农业机械动力投入的时空格局与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3年,河南省县域农业机械动力投入均值呈显著的增长趋势,但整体区域差异呈现出逐渐缩小的态势;2004-2013年河南省县域农业机械动力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但农业机械动力投入水平相似的县域在空间上的集聚态势会逐渐降低;局部空间集聚格局,总体呈现出东北部较高而西南与东南部较低的特征;2004-2013年整体空间分布位置变化不大,数量上有明显变化,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型县域数量总体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各县(县级市)趋向于平衡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1-2015年河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械总动力是衡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河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进行预测,将为农业机械化部门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农机企业了解未来市场需求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以1991-2010年间的河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河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3层BP神经网络,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数目分别为5,13和1。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激励函数分别为正切型与对数型Sigmoid函数。采用分步预测的思想,利用自适应学习速率训练方法对该网络进行了训练,获得了该模型中各层之间的连接权值和各层神经元的阈值。利用该模型对现有数据进行了仿真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十二五"期间的农业机械总动力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了预测数据。  相似文献   

13.
李莲秀 《农业工程》2014,4(1):69-73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是改善水资源与提高环境保障能力的基础。目前,水资源短缺、城市人口密集区地下水资源的超采以及引起的环境问题和地下水污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该文通过对“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和水资源现状的分析,指出“三化”发展过程中河南省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建议,以实现河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辅助效果越来越好,提高了河南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平稳较快发展。本文利用河南农业发展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河南省农业增加值的增长和农业机械的增长进行了经验测度。结论表明:长期内河南农业机械的总量增长对农业增加值的增长有积极的影响,农业机械总量每增长1%,农业增加值增长1.43%;短期内,上期农业机械总量每增加1%,本期农业增加值增长1.23%。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生产结构和惠农政策的变化,豫南农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宽广。主要对豫南农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政府部门可以因地适宜的制定合理的政策,以期豫南农业可以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山西省农机化事业更快与更好的发展,在对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和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稳定粮食生产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利于政府部门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万珊 《农业工程》2018,8(5):135-137
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运行绿色农业资源管理机制,维护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管理体系是河北省农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营销策略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对河北省绿色农产品消费市场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河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孙屯村的发展农机服务产业经营致富的典型经验,阐述了农机服务产业化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以及农机服务产业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机服务产业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不断发展,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多个农业生产区得到大量应用。机械化无垄栽培的理论基础源于对小麦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技术则源于机械化设备快速、均匀种植功能,让小麦种子能在适宜的环境和土层中均匀分布。该文从理论角度分析小麦生物学特性及机械化无垄栽培增产机制,并结合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县的实际种植情况,分析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和效益,另外对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对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前景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贡献率的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统计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浙江省1991~2004年农业生产函数模型。据此测得浙江省同期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的年均贡献率12.43%,并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浙江省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仍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