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因势利导增施硒肥,可以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改善稻米品质,增强水稻抗逆性,减轻重金属铭、镉、铅等对水稻的毒害作用。在贫硒地区施以一定浓度的硒肥可提高水稻产量,结实率将提高3.172%~12.107%,水稻产量将提高2.105%-9.167%。水稻喷施富硒肥具有抗病、抗旱、抗寒、解霜冻、解药害等功能。适量硒能增强水稻的抗逆性及抗氧化性,可提高机体抵御逆境伤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曾昶 《河北农机》2024,(1):145-147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富硒水稻栽培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备受关注和研究。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富硒水稻栽培技术通过优化土壤环境、改良种植方式等手段,使水稻吸收土壤中的硒元素,从而提高水稻的硒含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硒补充方式。首先,本文分析了富硒水稻的营养价值,其次,本文探究了富硒水稻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地的选择、种子的选择和处理、适时播种。最后对富硒水稻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包括培育壮秧技术、科学移栽技术、水肥管理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收割贮藏技术。通过对富硒水稻栽培技术的运用实践的探究,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富硒水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和饮食选择。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天然富硒土壤硒的吸收效果,以及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通过外源硒的根施及叶面喷施处理后对硒的吸收转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水稻品种对天然富硒土壤中硒的吸收转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外源硒的增施可以普遍提高不同水稻品种硒的含量,有机硒含量均达85%以上;叶面喷施外源硒的效果比根施外源硒的效果更优,且用量小,适合缺硒地区和低硒区生产富硒大米。   相似文献   

4.
邓健 《南方农机》2023,(24):65-67+80
【目的】探究富硒稻米与普通稻米在理化性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方面的差异。【方法】笔者对比了富硒稻米与普通稻米的米粒大小、糊化特性、淀粉含量等理化特性和外观、口感和香气等蒸煮食味品质。【结果】二者在理化性质方面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富含硒元素的稻米具有更高的硒含量、抗氧化能力和营养价值;而在蒸煮食味品质方面,富硒稻米也表现出更好的风味和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结论】富硒稻米比普通稻米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米粒更加饱满且容易煮熟,更加香糯。因此,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加入富硒稻米,以提高人体对硒元素的摄取量。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水平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采用科学合理的水稻栽培技术对提高水稻种植的总产量和品质等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介绍了水稻栽培技术、水稻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有效对策,有助于提高水稻种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辽宁水稻品质性状改良进程,以全省2006年区域试验的12个水稻新品系为试材,对水稻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及品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性状相对稳定,碾磨品质较好,整体提高难度大;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极为复杂;类群间品质性状总体差异相对较小,可以通过改进外观品质性状达到改善碾磨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性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土壤基施富硒有机肥以及叶面喷施富硒源肥的技术途径,利用金花菜自身生物转化能力,在缺硒土壤中种植富硒金花菜.试验结果表明,2项农艺技术富硒效果比对照处理,平均增加14.90倍,提高了金花菜营养品质,且使用方便,成本较低,适宜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水稻分段收获,是当今一种先进的水稻收获方式,它具有延长水稻收获期,提高水稻品质,降低水稻水分,减轻晒场负担等优点。经过近几年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分  相似文献   

9.
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稻米生产重视产量而忽视品质的倾向,提出从高产向优质安全转变的观点.阐述稻米品质的概念、构成要素与优质标准,介绍目前水稻品种品质的现状,探讨品种遗传特性、环境、栽培条件等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稻米品质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提高水稻的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的适时收获,是提高稻米品质、减少粮食损失、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应用半喂入水稻收获机进行水稻收获,与全喂入水稻收获机相比,有以下8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研讨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探索适宜大田推广的耕地生产障碍修复治理方法,提高受污染耕地质量,实现“边生产,边修复”的目的。在贵州省麻江县开展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吸收重金属强度影响的试验,选用楚戈土壤调理剂、富力邦土壤调理剂、土沃宝土壤调理剂、改性天然矿物材料等4种土壤调理剂,采用空白作对照。试验检测结果为:土壤调理剂处理后,土壤pH值提升率达0.65%~12.03%,土壤中有效镉含量降低10.64%~14.83%,土壤重金属砷含量降低0.4~1.8mg/kg;稻谷中镉含量降低了7.80%~44.07%,硒含量增加为0.004~0.017mg/kg;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明显。试验说明在受污染的酸性耕地中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砷含量和重金属有效镉的含量,也能减少稻谷对重金属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达到节水、改土和增产的目的,通过研究灌溉方式对耗水量、灌溉定额、灌水次数和特种优质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水文年型和品种对耗水量的影响,优选出了特种优质水稻最适宜的田间水分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经济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也随之提高。其中,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水稻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要保证水稻的质量。本文就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及推进方式展开研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上海地区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经验,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跃进农场现存的几种主要种植形式,探索近阶段及未来适合跃进农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模式。机直播与人工撒播的对比试验表明,该模式改善了水稻生长的小环境,促进了水稻分蘖生长,提高了水稻成穗率和抗病性,有利于人工清除恶性杂草,提高了水稻单产;穗粒数比撒播方式显著提高是机直播增产的主要原因,可增产5.44%。跃进农场近3年来水稻机直播与机插秧的产量表明,水稻机直播的产量总体要略高于机插秧,主要原因在于水稻直播形式较容易拿到穗苗,而机插秧形式穗苗不稳定。分析水稻种植环节的8项成本构成,机直播比机插秧可节约成本近20%,选用机直播的种植形式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实践研究表明,在跃进农场机插秧主要优势不在于提高水稻单产,而在于提高了水稻灌浆的整齐度和饱满度,有利于提高水稻种子扩繁质量和纯度,也有利于控制恶性杂草的危害。综上所述,近阶段来说,机直播和机插秧将全面替代人工撒播,机直播为主要推广的水稻机械种植形式,机插秧为辅助的种植形式,主要用于育种;随着水稻穴播机的不断研制成熟,机穴播将成为主要的种植形式,可以解决水稻种子扩繁的需要和种子品质的要求,同时还能实现稳定产量和降本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增加仓壁倾斜度、安装仓壁振动器等方法对原稻壳储存仓加以改造,达到防止稻壳粘壁、结拱及下料不畅等问题。同时在入仓口配置了稻壳分配器,解决了稻壳入仓后出现的自动分级现象。改造后的稻壳仓有效解决了由于稻壳密度小、表面质地粗糙、多毛刺而造成的物料间摩擦力较大、出入库输送困难、通道堵塞、产能降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以及自动分级造成的诸多弊端,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自动化及机械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穴盘水稻秧苗拔秧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育秧穴盘中拔秧时,秧苗状况和营养土含水率是影响秧苗脱离穴盘的重要因素。在适宜的营养土钵含水率范围内的机械手拔起穴盘水稻秧苗所需的拔秧力试验表明,1穴秧苗所需的拔秧力为0.4~0.8N,小于1穴1株秧苗茎部所能承受的拔断力(平均为3.732N);同一穴中秧苗株数对拔秧力基本无影响;多穴秧苗的拔秧力随穴数的增加而增大。营养土含水率越低,拔秧力越大,拔秧效果越差,达到过饱和时,拔秧力也会增加。拔秧时,适宜的营养土含水率为27%~29%(湿基)。  相似文献   

17.
稻米品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稻米的市场定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贸易对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由于不同的用途对稻米品质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目前尚未统一。为此,试从稻米的干燥贮藏品质、稻米的理化指标、碾米的加工品质、烹调与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5个方面对稻米品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侧深施肥插秧机施肥量对水稻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生产满足人们对稻米的需求,应合理使用化肥,归还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的作用,因此试验研究了侧深施肥插秧机的施肥量对水稻栽培的影响。试验于2016年在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阿城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以龙粳46为试验品种,试验处理共分为常量侧深施肥、减10%侧深施肥、减20%侧深施肥、减30%侧深施肥和全量侧深施肥5个水平,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进行试验,探讨了水稻侧深平衡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特性、光合作用、产量和水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水稻合理施肥、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的安全生产及节本增效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水稻温室立体育秧夜间补光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工厂化立体育秧已成为节省秧田、培育机插优质秧苗的重要方式。工厂化立体育秧能够有效提高育秧棚的效率,并保证秧苗质量,但温室内光环境却成为了影响秧苗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改善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的光照环境和探索杂交稻不同播种量对立体育秧的适用性,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杂交稻播种量、光照度及夜间补光时长3个因素的温室立体育秧试验,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获得秧苗茎基直径、壮苗指数以及根系土壤盘结力与3个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一定的夜间补光对提高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秧苗素质有积极影响,综合分析得到在杂交稻播种量0.05kg/盘、光照度1.5~3klx、夜间补光时长3~5h的条件下,秧苗素质与自然光对照接近,秧苗质量符合机插标准,适用于田间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