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甘肃天祝地区藜麦产量和种植效益,开展了4个藜麦品种和6个种植密度的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藜麦物候期、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4B5(蒙藜4号+6 500株/666.7 m2)、A2B6(陇藜4号+7 000株/666.7 m2)和A3B4(条藜2号+6 000株/666.7 m2)的产量位居前三名,建议在生产中优先采用。处理A1B4(陇藜1号+6 000株/666.7 m2)的产量较高(整体排名第七)可作为陇藜1号品种的增产处理。 相似文献
2.
3.
一、播栽前准备 1.品种选择各地应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种植制度并且综合性状优良的主推品种中,选择具有抗倒伏、抗裂角、抗病、株型紧凑等适合机械化作业特性的油菜品种。对于直播油菜,尽可能选择耐迟播,春天早发能力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5.
基于角果期高光谱的冬油菜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连续3 a田间氮肥水平试验为基础,研究基于高光谱估产的可行性,明确最佳光谱监测方式和有效波段,降低光谱分析维数,提高产量估测时效性。2013—2016年分别于湖北省武穴市和沙洋县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试角果期冠层光谱反射率、产量构成因子(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和成熟期产量,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分别对油菜原初光谱(RSR)和一阶微分光谱(FDR)与其产量及构成因子间构建定量分析模型并筛选有效波段。结果表明,基于全波段的FDR-PLS模型预测精度显著优于R-PLS,其最佳监测指标是冬油菜产量和角果数,验证集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和0.9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79 kg/hm2和66个/株,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3.11和3.12。基于各波段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确定冬油菜产量有效波段分别为628、753、882、935、1061、1 224 nm;角果数有效波段分别为628、758、935、1 063、1 457、1 600 nm。此后,再次构建基于上述有效波段的冬油菜产量和角果数监测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1和0.8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04 kg/hm2和82个/株,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2.34和2.52,估算精度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为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扩大良种覆盖面,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有必要在不同生态型区域进行早稻品种筛选,优选良种是促进早稻生产的有效举措。【方法】2021年,课题组以中早35为对照品种,选取9个早稻品种,开展早稻高产优质品种田间比较试验,对不同品种早稻的多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合娄底市双季稻区种植的早籼常规稻品种。【结果】1)参试品种中早57和金早香1号综合表现最好,不仅高产,生育期适宜,而且稻瘟病抗性较强。中早57亩产543 kg,全生育期109天,苗叶瘟发病级3级,穗颈瘟发病级5级,穗颈瘟损失率3级;金早香1号亩产524.3 kg,全生育期106天,苗叶瘟发病级3级,穗颈瘟发病级5级,穗颈瘟损失率1级。2)参试品种中嘉早17与中早77表现较好,亩产分别为532.7 kg与511.9 kg,全生育期均为109天,二者苗叶瘟发病级、穗颈瘟发病级与穗颈瘟损失率均分别为7级、5级与3级。【结论】中早57、中早77、中嘉早17与金早香1号田间综合表现较好,产量高于对照品种2.67%~8.90%,可作为适宜在娄底大规模推广的早稻品种,适当增加推广面积。 相似文献
8.
水氮耦合对冬油菜氮营养指数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在冬油菜蕾薹期,设置3个施氮水平0、80、160 kg/hm2(分别记为N0、N1和N2)和3个灌溉水平0、60、120 mm(分别记为I0、I1和I2),探究蕾薹期不同灌溉、施氮量对冬油菜氮营养指数(NNI)、光能利用效率(RUE)、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的影响。2 a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且施氮能明显提高冬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I1N1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量比I1N2、I2N1和I2N2分别低0.80%、9.18%和11.12%。冬油菜在I0N1、I0N2、I2N1和I2N2处理下,均会出现氮素亏缺状况,不利于油菜生长;在I1N1和I1N2处理下,不同时期的NNI均大于1,I1N1的NNI在1附近波动,I1N2的NNI则远大于1,表明氮素过剩。2 a施氮和灌水处理对RUE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I1N1无论在干旱年(2012—2013年)或降水量较多年份(2013—2014年)均能显著提高冬油菜的RUE,而过量灌溉或施氮对冬油菜RUE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有下降趋势。2 a灌溉和施氮处理对冬油菜籽粒产量、耗水量、WUE和NPFP影响的交互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2 a中灌水量为120 mm、施氮量为80 kg/hm2(I2N1)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3 385 kg/hm2,平均耗水量374 mm,平均WUE为9.1 kg/(hm2·mm),而2 a中灌水量为60 mm、施氮量为80 kg/hm2(I1N1)处理的WUE最高,其平均WUE比I2N1提高8.79%,平均耗水量减少42.5 mm,仅减产3.57%。从节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灌水60 mm、施氮80 kg/hm2为冬油菜蕾薹期较优的灌溉施氮策略。 相似文献
9.
针对冬小麦生产中的问题,试验分析了小麦晚播情况下的节水高产栽培模式及其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冬小麦适当晚播并加强田间管理和肥水管理,仍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适宜的播种时期和密度是玉米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以蠡玉37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辽西地区不同播期、密度对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宜辽西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的玉米种植技术,以实现玉米生产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
地上部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AGB)是判断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对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地上部生物量进行快速、准确、无损遥感监测对精准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西北关中地区开展田间试验,以不同水氮处理下冬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理生长指标以及产量进行分析,确定I2N3(越冬期和蕾薹期补灌,施氮量为280 kg/hm2)处理为该地适宜的水氮管理策略。使用无人机获取冬油菜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多光谱图像,采用阈值法对多光谱图像中的阴影和土壤背景进行掩膜处理,提取各波段反射率,构建植被指数。将冬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实测数据与21个光谱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各生长阶段相关系数绝对值排名前8个光谱变量作为输入量,通过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GA-SVM)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构建不同生长阶段冬油菜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模型,确定最佳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全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红光波段反射率显著性最强且稳定,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35和0.754;PSO-SVM模型更适合用于反演关中地区冬油菜不... 相似文献
12.
13.
品种选择是农作物生产的第1步,不同品种在生育期、抗病性、抗倒性、区域适应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条件的优良品种与种子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结合丹东地区的实际情况,阐述在玉米、水稻品种的优化选择上应把握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沟播冬小麦田土壤水流动系统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衡水试验场沟播冬小麦田为例,建立了土壤沟垄微地形条件下土壤剖面二维饱和—非饱和水流运移的数学模型,对冬小麦生长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揭示了人工微地形条件下典型时刻土壤水流动系统特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和模拟土壤剖面水分的运移过程和变化规律;土壤沟垄地形有利于形成局部优化的土壤水流动系统——根系汇流系统;土壤沟垄地形优化土壤水流动系统的效果受零通量面发育深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冬春鲜喂饲用油菜收获机滚刀式切碎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饲用油菜生物量大、含水率高,缺乏适用收获机械的问题,开展了冬春鲜喂饲用油菜机械化收获切碎装置设计与试验。根据物料特性、切碎及抛送等作业要求,确定了平板型滚刀式切碎装置主要结构参数和作业参数;采用单因素与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研究了喂入压辊转速与切碎器主轴转速对茎秆切碎长度合格率和功耗的影响,构建了长度合格率和功耗与喂入压辊转速和切碎器主轴转速的回归方程,优化得出了最佳作业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喂入压辊转速为400~550 r/min,切碎器主轴转速为600~800 r/min,茎秆切碎长度合格率较优。优化得出喂入压辊转速496. 17 r/min、切碎器主轴转速为709. 14 r/min时,茎秆切碎长度合格率为91. 16%。采用平板型滚刀式切碎装置开展鲜喂饲用油菜收获田间试验和饲喂试验表明:收获饲用油菜切碎茎秆长度满足饲用油菜冬春鲜喂要求。 相似文献
16.
17.
底墒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甘肃陇东旱作雨养农业区的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冬小麦夏季休闲期正值该区的降雨高峰期,降雨和无效蒸发同步且土壤保持水分不足的问题开展试验研究。通过夏季休闲期的地膜覆盖、集雨抑蒸,提高播前底墒,并对模拟底墒试验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播前底墒对该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提高底墒,对于稳定产量有较大贡献,提高生育期降水利用率,对提高产量有较大贡献。在分析多年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冬小麦产量和播前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模拟关系式以及冬小麦产量和生育期降雨量之间的模拟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以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种植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冬小麦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生育进程、形态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为确定冬小麦的节水高产灌溉制度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土壤墒情状况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水分亏缺会对冬小麦群体植株形态指标产生不良影响;低水分处理(T-50)叶面积指数、植株高度、干物质积累等性状低于适宜水分处理,土壤水分不足时,会造成叶面积指数、植株高度和干物质累积量等低于正常值;穗部性状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而减少,T-50的处理最低,无效小穗数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穗粒重和产量最高出现在适宜水分处理(T-60)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