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牛黄 牛黄为黄牛食百草之精华,或偶尔误食有毒物与不消化物造成肠胃雍滞等原因凝结成牛黄。有牛黄的黄牛一般出现食欲逐减,日渐消瘦,时有喀咳吼唤,眼红充血,夜视毛皮有发光现象。牛黄因存在不同部位而有不同称谓:生于胆或肝中的大如蛋黄,小如谷粒,称为“蛋黄”;生于胆管或开管中的结石呈块状或管状,称为“管黄”;喀咳吼鸣的牛在喝水时,吐的牛黄堕落水盆  相似文献   

2.
本文证明培育牛黄对乙酰胆硷与氯化钡所引起的小白鼠离体小肠痉挛有解痉作用。培育牛黄的成份中去氧胆酸具有较强的抗乙酰胆硷与氯化钡作用,其浓度与效应呈直线相关。其成分中的胆酸仅有较弱的抗乙酰胆硷作用,且浓度与效应不呈直线相关,也无抗氯化钡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牛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牛黄形成规律或方法、时间、产量、质量等角度,综述了近20a来天然牛黄、人工牛黄、培植牛黄、腹腔内模拟胆囊快速培植牛黄、注射法牛体培育牛黄、体外模拟胆囊工厂化生产牛黄、体外培养牛黄的研究进展。对牛黄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人工培育天然牛黄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黄CalculusBoris)为牛的胆结石。牛黄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很多贵重中成药的成分中皆含有牛黄(如牛黄安宫丸、六神丸等)、牛黄在临床医疗中是重要而不可少的药物,但天然牛黄药源紧缺,不能满足需要,国内于1956年参照天然牛黄的主要成分搞成功人工牛黄,从1974年以来,国内吉林、广东等一些单位用异物植入牛胆囊内进行人工培育天然牛黄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主要是探讨内蒙地区特别是商都所产人工培育天然牛黄的药理作用及所含主要成分,并与天然牛黄及人工牛黄的作用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用人工方法在牛胆囊内培植牛黄已获成功。牛黄形成机制的研究,得到人工培植牛黄工作者的热忱关注,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牛黄培植研究小组,对此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分析测定,牛黄培植牛胆囊胆汁中,胆汁酸、胆固醇和胆红素,在牛黄形成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了胆囊胆汁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力。二、分析测定,牛黄培植牛血清中胆固醇及胆红素,在牛黄形成过程中含量的变化。试图探讨这些物质含量变化与牛黄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牛黄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是牛科动物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的结石。本文报道了简便易行、适宜于农村推广的育黄技术育黄,22个月平均产黄10.57克/头,最高32.0克/头。并对培育牛黄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除胆红素略低于天然牛黄外,其他各项指标均与天然牛黄相似。药效学试验及毒力试验均表明,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相似。  相似文献   

7.
<正> 天然牛黄获得的机率极低。自五十年代以来,相继研制出人工合成牛黄和人培牛体牛黄。目前医药界中,天然牛黄、人工合成牛黄、人培牛体牛黄都已被承认和应用。牛黄的鉴定方法很多,有化学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薄层层析法,基质结构分类鉴定法,色谱仪鉴定法,电镜扫描法等。上述方法适用于药物检验部门,而基层科技人员和群众是难以办到的。为此,介绍几种比较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的方法,根据条件采用。一、性状鉴定法1.天然牛黄:其主要成分有胆红素,胆酸类,胆固醇类。卵磷脂,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等。天然牛黄可分蛋黄和管黄。  相似文献   

8.
《天然产物分离》2004,2(4):22-23
牛黄是稀有的名贵中药材,千百年来一直通过天然获得。我国所需牛黄大部分依靠进口,近年来国际天然牛黄价格居高不下,1kg牛黄价格在16万~20万元之间。昂贵的价格制约了我国以牛黄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10头本地黄牛和2头夏(洛来)本(地)杂交牛,进行人工培植牛黄手术实验与跟踪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牛的使役和母牛的繁殖能力不受影响;牛黄培植时间的长短与牛黄的形成大小成正比;牛黄菌种的应用和术部的确定是牛黄培植的关键环节.探讨了牛黄培植的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在新疆福海县解特阿热勒乡进行了100头牛人工培植牛黄试验,经一年半后抽查,试验牛生长、发育、繁殖、泌乳,使役与同群未做牛黄培植的牛相比均无变化,抽样取黄试验牛54头,其中产牛黄者41头,成黄率为76%;在这41头产黄牛中,产牛黄最高者11.2g,最低者0.85g,平均每头3.75g。此人工培植牛黄经自治区药检所化验鉴定,其胆红素含量为32.92%,胆酸为11%,总胆酸为20.46%,与天然牛黄成分相同,据兄弟省区材料报道,人工培植牛黄的超微结构,药理作用、毒性试验与天然牛黄相比,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牛黄为贵重药材,除国产外,尚有进口品。在商品中发现伪品牛黄不少,为了合理应用牛黄,达到有效治疗目的,预防错用,现将牛黄的正品与伪品的鉴别要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院培育牛黄研究始于1979年。1980至1988年先后承担了内蒙古科委下述的《工培育天然牛黄研究》和《培育牛黄开发》两个课题。截至1988年底,已在内蒙42个旗县推广该项技术。787人参加了培训班,其中412亲自手术操作,前后施行培植牛黄手术6853例。植黄手术对牛的生长、发育、繁殖、使等均无影响。感染死亡率0.15%。统计表明、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培植时间的延长、牛黄的平均产量相应增加: 埋植异物半年左右,平均每头牛可产牛黄干纯品3.89克。埋植异物一年左右,平均每头牛可产牛黄干纯品5.73克。埋植异物二年左右,平均每头牛可产牛黄干纯品7.6克。埋植异物三年左右,平均每头牛可产牛黄干纯品13.1克。  相似文献   

13.
用日本OLYMPUS S-4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5枚天然牛黄的表面、剖面和核心,以及16枚牛体培育牛黄的表面和剖面进行了500 ̄1000倍连续扫描观察,发现天然牛黄的层次结构比牛体培育牛黄的层次多而且明显;两种牛黄均具有梅花状、蜂巢状、珊瑚石状和树根状的结构特征,与人的胆红素型结石十分类似。在天然牛黄的核心均未见到异物。  相似文献   

14.
<正>牛黄,是黄牛、水牛、野牛的胆结石、胆管结石、肝管结石、属于贵重药材,由于市场紧缺,价格昂贵,特别是在天然牛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开展人工植黄,不仅可缓和牛黄供应紧张,而且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之道。每克牛黄销售价达350元左右,如人工植黄,一般每头牛可产牛黄3~15克,高的达26克以上,植黄三年可产牛黄30~40克,最高达126克以上,可收入44000多元,相当于出栏5头300千克以上肉牛的收  相似文献   

15.
用日本OLYMPUSS-4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5枚天然牛黄的表面、剖面和核心,以及16枚牛体培育牛黄的表面和剖面进行了500~10000倍连续扫描观察,发现天然牛黄的层次结构比牛体培育牛黄的层次多而且明显;两种牛黄均具有梅花状、蜂巢状、珊瑚石状和树根状的结构特征,与人的胆红素型结石十分类似。在天然牛黄的核心均未见到异物。  相似文献   

16.
采用活动记数法,热板法、电刺激法和扭体法,电惊厥法和化学惊厥法,观察胆红素含量不同的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的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经实验研究证明,胆红素含量不同的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具有相近的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中、低胆红素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均能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次数,延长戊巴比妥钠的作用时间;显著降低醋酸所致小鼠的疼痛反应,但对电、热物理因素所致小鼠疼痛反应无明显抑制作用。此外,这3种药物对小鼠由电及苯甲酸钠咖啡因所致惊厥具有保护作用。因而表明,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的镇静,镇痛及对惊厥的保护作用与其胆红素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牛黄为牛科动物胆囊中的结石或其肝、胆中的结石。牛黄又名犀黄,具有利胆、保肝、清热解毒、化痰开窍、定惊止痛、安神定气的医药功能,是目前生产人参再造丸、安宫牛黄丸等中成药不可缺少的纯天然动物药材原料。怎样才能发现所饲养的牛体内有牛黄呢?体内有牛黄的牛多表现为吃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活动记数法,热板法,电刺激法和扭体法,电惊厥法和化学惊厥法,观察胆红素含量不同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的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经实验研究证明,胆红素含量不同的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具有相近的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中、低胆红素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均能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次数,延长戊巴比妥钠的作用时间,显著降低醋酸所致小鼠的疼痛反应,但对电,热物理因素所致小鼠疼痛反应无明显抑制作用。此外,这3种药物对小鼠  相似文献   

19.
<正> 牛黄是一种极其名贵的中药材。它是牛的胆囊、胆管、肝管内进入异物而形成的一种胆结石。其外形,一般多呈卵园形,也有呈三角形、梯形等,少数呈管状,颗粒状或破碎的小片。大小不同,有的大如鸡蛋,有的小如黄豆粒。表面粗糙,又微具光泽,呈黄绿色,质地细腻。体轻易碎,断面色浅,可见到紧密细腻的同心层  相似文献   

20.
牛黄是中药中重要的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用。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糜烂、痈疽疖疮等症的牛黄方剂数以十计,如六神丸便是著名的方剂之一。近五十年来,国内外对牛黄作过多方面的药理学研究,1968年木村正康等从事六神丸药理研究时,报道过天然牛黄(Calculus bovis)的抗炎作用,但至今尚未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