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电能计量装置选配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注意电能表容量与电流互感器变流比的合理匹配采用新型计量装置来计量电能,一定要注意电能表最小启动电流与电流互感器变流比适当配合,否则,会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漏计电能量;二是烧毁电能表。2采用正确的接线方式2.1将电流互感器一次侧L1处与二次侧K1处连接,利用电流回路二  相似文献   

2.
在低压电能计量装置中,三相电能表配母线式(穿芯式)电流互感器连接时,由于电能表的电压绕组承受电压为220伏或380伏,故不需另配电压互感器接入。它直接由低压电源端引接即可,其具有安装方便,接线简单的优点。但是,如果电能表的电压绕组连接引线(以下简称电压线)材料型号选择不当或安装接线方法与工艺不妥都会造成少计或漏计电量的现象。1 实例我县某厂由低压三相四线供电并装置一台低压计量箱(箱内装设一块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和三只LMK-05型,变比100/5A的电流互感器)作为计费计量。某日,我们到该厂进行计量监察,先用钳形表测量该厂负载…  相似文献   

3.
杜国良 《农村电工》2005,(12):29-29
售电能量大小是直接关系到低压线损高低的原因之一。例如:某村有用户照明电能表33只,6月份售电能量为329kW·h,总电能表计量为384kW·h,低压线损率为14.32%。那么如果售电能量增加1倍,即:329×2=658kW·h,这时的总电能量应是384 329=713kW·h,低压线损率为7.71%。由此可见,当户  相似文献   

4.
网上问答     
正关于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三相四线电能表错误接线的问题。经三只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三相四线多功能电能表,三相电压端子接线正确,相序为A-B-C,电流端子的进线端接线正确,A、B、C相电流互感器的k1分别接在电能表A、B、C相电流元件的进线端。A、B、C相电流互感器的k2接线错误:A相电流互感器的k2接在了电能表的B相元件的出线端子,B相电流互感器的k2接在了电能表的C相元件的出线端子,  相似文献   

5.
<正>1多功能电能表错误接线方式某10 kV专变客户,安装电能计量装置为:两台电压互感器V,V接线,两台电流互感器分相四线连接,三相三线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一只。运行一个月后,在现场例行检查中发现U相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即电压接入Uu,Uv,Uw,电流接入-Iu,Iw,电能表接线错误。表  相似文献   

6.
当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经电压互感器接入时,如果电压互感器所接的负载是一只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和一只三相三线无功电能表,假设各电压线圈阻抗相等,测量用电压表为高内阻表,则可简化为如图1所示的等值电路图("·"为电压线圈的同名端).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一。某台区更换为智能电能表后,10kV线路线损率明显偏高,对辖区内用电大户的用电能量分析后发现台区一高供低计客户电能量异常。该客户安装1块经3只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三相四线智能费控电能表。随即查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分析一天在不同时刻采集的分相电压、电流、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8.
3 电量退补的计算 3.1 电能表超差 电能表的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退补电量按式 (1)计算。 A0=×δ% (1) 式中 A0——退补电量, kW· h; A——抄见电量 (依据电能表指示的数值及互感器倍率计算得到的电量 ), kW· h; δ%——实际误差 (电能表快,δ%为正值,计算所得 A0为应退电量;电能表慢,δ%为负值,计算所得 A0为应补电量 )。  相似文献   

9.
电能计量装置中单相电能表只有一组电磁元件 ,接线较为简单 ,出现接线错误时容易发现。三相四线电能表可以看成由三只单相电能表所组成。采用分相法即可检查接线的正确与否。经电流互感器 (TA)、电压互感器 (TV)接入的三相三线电能表误接线的种类和几率较多 ,特别是当前农网改造中更换此类表计较多的实际情况 ,出现接线错误 ,往往不易判断 ,而且由于该类表计所计量的电量大 ,其影响和后果也严重。现以此类电能表为例浅析接线检查的方法和步骤。1 电压回路的接线检查(1 ) 测量各二次回路的线电压 :在测量 Uab、Ubc、Uca时 ,其值应接近相…  相似文献   

10.
万宏伟 《农村电工》2006,14(3):41-41
电能计量装置中单相电能表只有一组电磁元件,接线较为简单,出现接线,错误时容易发现。三相四线电能表可以看作由3只单相电能表组成,采用分相法即可:睑查接线的正确与否。经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接入的三相三线电能表误接线的概率较高,且出现接线错误往往不易判断,而且由于该类表计所计量的电能量大,其影响和后果也严重。现以此类电能表为例,浅析其接线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1.
乡镇供电所电能计量专责人在实际计量箱、配电盘和用户的计量装置安装过程中 ,经常会接触到低压三相多元件电能表配电流互感器或三相有功电能表和无功电能表的联合接线 ,由于二次线较多 ,采用“号字头”作标记接线 ,可以预防电压线接错、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烧坏计量设备 ,而造成的电能表反转、不转、计量失准等现象的发生。(1) 如三相四线制三元件电能表配三只电流互感器的情况。在接线前 ,用刻字笔在“号字头”的平面刻上二次侧三相电压和 N线的符号 (A、B、C、N)、电流互感器副边二次线的符号 (ak1、ak2、bk1、bk2、ck1、ck2 ) ,同一…  相似文献   

12.
李进昆 《农村电工》2005,(11):28-28
我单位收费人员在一次月底抄表工作中,发现某380V供电的动力用户.当月用电能量明显下降.与实际生产用电情况不符.及时通知用电检查人员现场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该用户的计量装置比较陈旧.一直没有改造过.仅在2003年对电能表和电流互感器进行过校验,结论为合格。三相电压经过熔丝供给电能表电压线圈,同时供配电柜电压表作电压指示。  相似文献   

13.
1 研制背景 在低压居民用户单相电能表带电流互感器接入的计量方式中,常用穿心式电流互感器获取二次电流,从低压母线(排)上通过穿刺导线缠绕或螺栓压接母线(排)获取二次电压.低压居民用户计量方式接线图如图1所示.穿心式低压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线圈为穿心方式,由于没有一次线圈绕组,使得该种互感器体积小巧,安装灵活,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无论电子式电能表和机械式电能表的工作原理、结构有多少不同点,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1 kW·h为"1度电".根据其共同点,我们把1 kW·h分为10等份,那么每等份为0.1 kW·h:再把1 h(60 min)分为10等份.每等份为0.1 h(6 min).  相似文献   

15.
(2)计量点2。计量方式为高供高计,接线方式为三相三线,计量点电压10 k V。电能表参数3×100 V,3×1.5(6)A。电压互感器变压比10000/100,准确度等级0.2。电流互感器变流比75/5,准确度等级0.2S。执行电价:1—10 k V大工业电价。(3)计量点3。计量方式为高供低计,接线方式为三相四线,计量点电压0.38 kV。电能表参数3×220 V/380 V,3×1.5(6)A。电压互感器变压比■准确度等级■。电流互感器变流比200/5,准确度等级0.5S。执行电价:1—10 kV一般工商业及其他。其中计量点3是计量点1和2的子计量点。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10 kV公用配电变压器0.4 kV侧计量装置广泛采用三相四线方式接线。非直接接入电流式电能表都通过电流互感器变流后接入电能计量装置,电压直接接入。如发生电流互感器极性错误,二次端子短接、虚接或部分电压线断相等情况,将形成很大的电能量差错。笔者现介绍低压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电流方式)错误接线分析和判断的一些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期必答题答案:83 在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中,一般用三相两元件有功电能表计量三相有功电能,正常情况下电能表的铝盘正转。 电能表倒转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电压线接错,例如A、C 相错接。 (2)电流互感器极性反接。这种情况有时是因为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标记不明或不正确而发生的。84 由于电能表的结构不同,或者通过互感器结线,使计数器的读数须乘以系数,才是电路真正消耗的电能数,这个系数称为电能表的倍率。 (1)电能表直接测量时的倍率: 电能表倍率=电能齿轮比/电能表常数 (2)电能表经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  相似文献   

18.
电能表的测量接线根据被测线路分为单相、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并依据被测负荷的大小和计费方式分为直接接入式、经电流互感器接入式、经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接入式、有功无功联合接线等形式.电能表的接线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电能的正确计量,还影响用电安全,因此,选择、使用标准的接线方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用电计量一般是以按电能表数码为依据来计算的,由于装用的要求与条件不同,电能的计量积算方式也有几种。1对电能表不经互感器的直读计算(计码为红窗口的是小数点以下数)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为:A=(W2—W1)·BL(kW·h)式中A──电能表计量电能W1──前次抄表指示数W2──  相似文献   

20.
现场检查电能表错接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刚 《农村电工》2008,16(1):38-38
1 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的检查 主要检查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是否与电能表的电流进出线相符,电压的相序是否为正相序,电压与电流是否同相,接头接触是否良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