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山地的主要针叶用材和采脂树种。本文研究产脂性状在产地间和产地内的遗传变异及与其他经济性状的关系,为培育高产优质的马尾松无性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34年生不同产地马尾松的无性系试验林来估计生长、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在产地间和产地内无性系间遗传变异的相对大小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共检出26种松脂组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在产地间和产地内无性系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产地内无性系间的变异是其变异的主要来源,占总变异的30.93%~80.89%。生长性状中除冠幅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产地间,占总变异的40.13%~52.89%。胸径(DBH)与产脂力呈显著正相关(r_G=0.67)。松脂组分中,发现有6种组分与产脂力呈中度相关。松脂组分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存在于同一萜类内,尤其是倍半萜类内。聚类结果显示单萜与二萜距离更近,与倍半萜相对较远。最后,兼顾产脂力、生长和松脂品质,选出11个高蒎烯和9个高枞酸型树脂酸含量的优良无性系。【结论】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变异主要来自产地内的无性系间,因此在松脂性状改良过程中更应注重产地内优树的选择。胸径和6种松脂组分可用于间接选择产脂力。松脂化学组分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存在于同一类萜类组分间。选出11个高蒎烯和9个高枞酸型树脂酸含量且生长好、松脂产量高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正> 松脂是多萜混合物,主要组成是固体树脂酸溶解在萜烯类中所形成的溶液。它在松树体内形成机理极其复杂,据现代生物科学的成就,按生源学说,初步认为是从叶中光合作用生成的糖,经生物酶的催化,生成萜类(松脂)。所以,它不仅涉及到不同类型松树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的差异,而且还牵涉到树木内含物的树脂酸、萜烯化学组份的性质和遗传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松脂产量及松节油化学组分,分析其在无性系间的变异,结果表明:各成分在无性系皆差异极显著,且无性系遗传力为0.53~0.96,说明这些化学组分受较强遗传因素控制,选择育种潜力大,选择特定松节油化学组分无性系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产脂量与α-蒎烯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松香主要由各种树脂酸、脂肪酸、中性物质和少量的高沸点萜烯化合物组成.而树脂酸含量占80—85%.天然马尾松的各树脂酸组成为:海松酸8.8—9.2%;未知酸2.8—3.2%;长叶松酸22.1—25.6%;异海松酸3.4—3.6%;脱氢枞酸5.2—21.6%;枞酸38.4—43.1%;新枞酸14—16.1%.为了扩大松香用途,将松香改为聚合松香.松香聚合系枞酸型树脂酸的二聚.其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5.
十九种松树树脂化学组成与树种、松干蚧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与归纳了十九种松树松脂、枝条中的树脂酸,以及数种松树松节油中萜烯的化学组成;探讨了马尾松、湿地松、华山松、南亚松、思茅松、云南松等的树脂化学组成与树种之间的关系,为上述松树化学分类再次提供数据。发现枝条树脂酸中含有大量去氢枞酸和少量的枞酸型酸,在松脂中此二类酸含量关系恰好相反,认为在生理上可能存在一个去氢枞酸与枞酸型酸,特别是长叶松酸之间的转化过程。枝条中树脂含量、树脂酸组成与遭受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危害的程度存在一种明显的关系,树脂含量愈高,树脂酸中枞酸型酸含量愈高,愈易遭受危害。同时还考察了马尾松松脂中单萜、倍半萜烯、树脂酸组成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6.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表型特征的湿地松松脂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松脂松节油主要的单萜化合物、倍半萜、二萜在高产脂湿地松不同表型松脂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A类型含油量最高,而B类型含油量的变异最大,含油量随凝结度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单萜和双萜化合物分别是B类型和D类型占比例最大;主要单萜化合物中α-蒎烯含量A类型最高,β-蒎烯含量B类型最高;倍半萜含量仅有D类型为0.1%,其余类型均为痕量;二萜树脂酸占总化合物含量随凝结度增加呈先降后升变化;海松酸型树脂酸含量随凝结度增加而增加,枞酸型树脂酸含量则先降后升;松脂不同表型的差异主要来自于高组分单萜α-蒎烯、β-蒎烯以及二萜树脂酸中的异海松酸和左旋海松酸。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生理树脂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松脂是一种很复杂的混合物,其化学组成范围从单萜烯、单萜醇、倍半萜烯和其它萜烯衍生物、二萜类、到树脂酸以及脂肪酸等,因此它具有沸程广的特点(即使酸性物甲脂化后,沸点依然很高。),这些都对气相色谱分析松脂带来一定的难度。松脂中主要化学组成的色谱分析,过去多用碱、酸处理方法或水蒸汽蒸馏法,也  相似文献   

8.
杂种松松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种松是湿地松×加勒比松杂交的后代。采用GC/MS仪DB-5毛细管柱对湿地松、加勒比松、杂种松三种松脂及其松香、松节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杂种松松脂中枞酸型树脂酸及蒎烯含量较双亲湿地松和加勒比松低。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3代杂交子代幼林松脂化学组分的GCA/SC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效应,促进优质脂用马尾松的遗传改良。[方法]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5年生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马尾松3代种质幼林,通过调查各单株生长性状以及测定松脂化学组分,揭示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的遗传变异规律及遗传控制方式和它们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试验材料共检测出23种松脂组分,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组分含量分别占松脂含量的7.29%、1.50%和91.17%。13种平均含量高于松脂总量0.1%且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的马尾松松脂主要组分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GCA效应,而SCA效应较不显著。除去氢枞酸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8,12-枞二烯酸加/显性效应相当外,其余主要组分均是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各松脂主要组分家系遗传力为0.655 0.949,受中度或高度的遗传控制。研究还发现,马尾松松脂单萜主要组分中α-蒎烯、莰烯、β-蒎烯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其中一种组分的选择可能会带来其它单萜组分的同增或同减。而二萜组分中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与单萜、倍半萜、二萜组分呈较普遍负相关,与长叶烯、海松醛、去氢枞酸、8,12-枞二烯酸、枞酸和新枞酸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的选择将会对大部分松脂组分产生抑制作用。此外,马尾松多数松脂主要组分与树高、地径相关性并不明显,松脂化学组分与生长似受不同的遗传机制控制,两种性状可能相互独立。[结论]幼龄期马尾松松脂大部分组分具有显著的GCA效应,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受中度或高度遗传控制。树高和地径与松脂各组分含量不相关,但部分松脂组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为马尾松脂用性状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混凝土结构松脂贮池是松脂加工厂不可缺少的设备。几十年来,由于不大重视池内壁松脂的贮存保护,使大量的壁面松脂变质,松节油渗漏。以致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混凝土结构松脂池主要有以下弊病: 1.普通水泥层中一般均含有少量的铁或氧化铁,对松脂的颜色影响颇大,这主要是: a、松脂中的树脂酸与铁或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树脂酸铁盐Fe(C_(19)H_(20)C _(00))_3或生成比树脂酸饮盐更复杂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种源松脂组分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
采用SC—7型气相色谱仪探讨马尾松木材经脱脂处理后松脂各化学成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木材含脂量的降低,松脂中树脂酸的百分比含量大幅度减少,因而大体上可以将树脂酸随处理液的排出视为脱脂反应过程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松树增脂剂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树增脂剂在福建省马尾松主产区推广应用结果表明:施用增脂剂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达13 3%~36 1%,增脂剂对于低产马尾松树脂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增脂剂增产后效作用明显,施用增脂剂后,全年可增加30d采脂时间,并可延长采割年限2~3a,节约和保护采脂资源,提高采脂效率。  相似文献   

14.
松树高产脂力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脂是重要的林产品,我国松脂产品无论在生产和贸易上都占全球40%以上的份额,在世界松脂产品贸易中占重要的地位,经营好松脂产业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高产树脂树木进行遗传改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产优质松脂基地是实现可持续经营松脂产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回顾和介绍了国内外松树高产脂力遗传改良研究的历程和成果,并提出迫切需要对我国主要采脂树种开展高产脂力遗传的改良工作。以建立优质高产采脂林基地,确保我国松脂产业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采用新型XAD-2010极性大孔树脂和LX脱色树脂对林可霉素进行连续分离的方法,中间杂质可以得到有效分离。对新型XAD-2010极性大孔树脂和LX脱色树脂柱的吸附参数、解析参数进行了考察,进一步对树脂的再生方法和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连续树脂法分离林可霉素各项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极性大孔树脂XAD-2010的理论最大吸附量92~79.6 g/L,上柱吸附近饱容量在53~43 g/L,平均洗脱率98.5%。LX3#脱色树脂在酸性条件下,对酸解液的最大处理能力达到40BV以上,对浓缩液的处理能力更高。该工艺大孔树脂洗脱收率95%,脱色后收率92%,一次结晶总收率87.4%。新工艺采用活性炭、新型极性大孔树脂XAD-2010、LX弱碱性阴离子脱色树脂连续分离法可以有效分离林可霉素,有望完全替代生产上的正丁醇萃取法。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省松香产业及其产品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东松香产业的发展策略:自主创新,加快松林资源培育,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规模经济,培养人才,加快松香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与广西产脂松树资源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与广西的产脂树种、林分资源、产脂林分中的用材林资源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产脂用材林的起源、权属以及松脂贮量的构成,这对指导云南松香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产脂湿地松引种评价及优树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选择高产脂、高产材的湿地松优良品系,对从美国引进的10个湿地松高产脂品系的生长与产脂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评定,结果表明品系间生长指标及产脂量表现差异显著,其中表现最优的品系是204和215。另外,还从湿地松高产脂试验林中选择出生长与产脂均佳的15株优树,其单株材积比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大20%以上,单株产脂量比林分平均值大200%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杨木和辐射松树脂浸渍材的机械加工性能,参照LY/T 2054—2012《锯材机械加工性能评价方法》,分别对杨木和辐射松的素材与树脂浸渍材及其经过真空热处理的树脂浸渍材的刨削、铣削、钻削、开榫和车削5种机械加工性能进行测试评价。结果表明:1)本试验范围内,在综合评分满分40分情况下,杨木素材、树脂浸渍材和真空热处理树脂浸渍材的总评分分别为20分、30分和25分;辐射松素材、树脂浸渍材和真空热处理树脂浸渍材的总评分分别为24分、33分和29分;树脂浸渍材机械加工综合性能最佳,热处理树脂浸渍材次之;2)杨木和辐射松的树脂浸渍材及其真空热处理树脂浸渍材的刨削、铣削性能均为优秀,车削性能均为良好;杨木和辐射松的树脂浸渍材及辐射松真空热处理树脂材开榫性能良好;钻削性能仅辐射松树脂浸渍材达到优秀;3)辐射松素材与改性处理材的机械加工性能均优于杨木,综合比较,辐射松树脂浸渍材具有较佳的机械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20.
From four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orchards, 60 clones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he fatty acid and amino acid components of the seeds to reveal the variations and correlations of the seed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clonal source orchards and clones. The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seeds of the P. koraiensis trees exhibited rich genetic variation;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fatty acids was 2.24–66.83 %, while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amino acids was 14.70–38.88 %. Relatively high genetic-improvement potential exists for the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seeds. The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of the fatty acid and amino acid components reveals that variation within the population (85.18 %) was the primary source for the variation of the fatty acid components; variation among the orchards (63.08 %) was the primary source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amino acid components. Data drawn from various clonal source orchards all showed that the seed characteristics were highly controlled by heritability (h2 > 80 %), and the se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 koraiensis trees exhibited a similar genetic gain tren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to obtain the comprehensive principal component value for each clonal seed orchard. Twelve clone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a clonal selection rate of 20 %.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considering different location conditions, to reveal the stabl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eed characteristics to facilitate improvements of the seed yield of P. koraiensis trees and the clonal selection. Species of real characteristics in P. koraiensis were controlled by higher heritability. Genetic gain was obtained by selecting of superior cl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