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水稻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因子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部分产量构成因子明显地影响着稻米品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与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粒数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实粒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栽培过程中以提高有效穗数为重点,可使稻米品质实现优化,达到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播期及环境因子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推迟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沈农265、丰优2000为材料,分析推迟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探讨水稻灌浆结实期的温湿度与稻米的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推迟播期对两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均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产量降低,而两个品种的食味品质均有所改善。稻米品质差的品种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大于品质优的品种。水稻灌浆结实期的日均温与蛋白质含量呈最大显著正相关,与食味值呈最大显著负相关,日均最高温与直链淀粉含量的负相关最大,各温度因子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很小,日均相对湿度与水稻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相对较小。[结论]针对不同水稻的品种,适当地推迟播期和移栽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水稻施肥量、施肥配比引起的稻谷产量、秸秆产量、秆/籽比的差异,为水稻减肥增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8个水稻种植试验,设计配方施肥、常规施肥、空白不施肥3个处理,分析稻谷产量、肥料偏生产力、秸秆产量,秆/籽比值数据。[结果]配方施肥在减施氮、磷肥,增施钾肥,比常规施肥产量增加,支出减少。[结论]在本试验区域,减施氮、磷肥符合实际生产情况,试验施肥配比平均为1:0.4:0.8,施肥量为氮(N)177 kg/hm2、磷(P2O5)70.5 kg/hm2、钾(K2O)142.5 kg/hm2  相似文献   

4.
以22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和产量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壁厚、抗折力、节间粗和单位节间干重与倒伏指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节的抗折力与节间粗、壁厚和单位节间干重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秆长和节间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基部3个伸长节间的节间长度、壁厚、粗度和单位节间干重与千粒重多呈正相关,多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秆壁粗壮厚实可以孕育大穗,并适当控制株高,对高产抗倒品种的培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10份水稻品种抽穗期的叶型特性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水稻品种叶片长度和宽度之间差异较大;(2)不同水稻品种之间叶片角度的差异明显;(3)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加叶角有所增加,叶长先增后减,叶宽也随之增加;(4)结实率与叶角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千粒重和每穗颖花数与叶角之间呈线性负相关;(5)千粒重和叶长之间呈线性正相关,结实率和每穗颖花数与叶长之间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LAI)和株高都有较大的影响,影响的严重程度与水分胁迫水平相一致。处理组水稻平均分蘖数、LAI、株高分别比对照低28%、26.6%、14.4%。由于分蘖期水分胁迫抑制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了水稻分蘖的发生与生长,最终导致单位面积的有效穗不足、穗粒数低而严重影响产量,处理组平均产量比对照低29.5%。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态区糜子保苗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9个试点糜子不同保苗密度与产量的分析,确定了甘肃省四大生态区域适宜的糜子保苗密度为中部干旱区67.5万~112.5万株/hm2,高寒阴湿区45.0万株/hm2,陇东半湿润干旱区67.5万株/hm2,陇东半湿润偏旱区112.5万~135.0万株/hm2,河西灌区13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产量因子在两种种植方式中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个杂交水稻组合在测交12株种植和小区6.67m2测产种植两种条件下,分别对其产量构成因子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进行考查,方差分析表明,单株有效穗数是两种种植方式中最大的变异,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余的产量因子则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只有千粒重因子在两种种植条件下相关。据此育种者可根据测交量估测组合的大田实际产量,节省人力与物力。  相似文献   

9.
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稻米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结果表明,大部分产量构成因子显著地影响着稻米品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与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粒数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实粒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栽培过程中以提高有效穗数为重点,可达到优化稻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江西农业学报》2022,(2):29-31
结果表明,大部分产量构成因子显著地影响着稻米品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与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粒数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实粒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栽培过程中以提高有效穗数为重点,可达到优化稻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桃源为试验观测点,对江汉—洞庭平原早稻和晚稻的主要当家品种与栽培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即气象条件的关系作了多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因素中的温度、光照和降雨等因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並通过影响水稻生育期、株高、分蘖动态、出叶速度、叶面积系数,幼穗分化,干物质积累而最终影响产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
水稻分蘖期的温度条件与适宜栽培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帮明温度对水稻分蘖的影响,1991年进行了分蘖期不同温度条件与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超稀植栽培在分蘖期遇低温年分蘖受到抑制,造成有效穗数不足而降低产量;对于一般肥力地块,即使在分蘖期遇温度正常年,也应保持每平方米18~25穴,每穴3~4株,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六枝特区气象因子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六枝特区1988-2008年逐日的日照时数、降水、气温与水稻产量资料,采用对比、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六枝特区的水稻产量在1988-1999年这一阶段与灌浆成熟期的日照时数成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9;2000-2008年水稻产量则是与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积温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72.结果表明,六枝水稻产量在第一阶段主要取决于灌浆成熟期的日照时数,而第二阶段主要取决于拔节孕穗期与抽穗开花期积温.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种植,确保拔节孕穗、抽穗开花处在气候高积温期.  相似文献   

14.
影响水稻产量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多年水稻(早稻和晚稻)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和有关试验点气象资料,分析了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年间变化趋势、各试点平均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产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等,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水稻产量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水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值在年度间相对稳定(早稻0.31,晚稻0.19)。试点平均产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水稻生长季节(3-10月)的总积温(0.326 87)和总辐射(0.268 86)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与总雨量(-0.432 32)呈较大的负相关。影响产量的主成分因子分别是热量、粒重、生育期和粒数;利用各主成分进行逐步回归建立的产量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达0.949 83*。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和旱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生龙  贾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10-17412,17418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和旱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方法]以宁粳16号和旱稻297为试验材料,进行淹水、干湿交替和旱作灌溉处理,观察水稻和旱稻的生长动态变化,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其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经济系数等的影响。[结果]与淹水灌溉相比,旱作灌溉使水稻和旱稻分蘖期后移,生育期推迟,生长发育缓慢,株高降低,产量降低,穗长变短,穗数不足,穗粒数下降,千粒重降低,结实率下降,经济系数提高;旱稻与水稻相比,旱作灌溉处理对旱稻的影响较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库尔勒垦区的水稻4月上旬开始播种,5月上旬陆续出苗,6,7,8月间的气温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唯5月中旬正值水稻3叶期,稻苗常受低温侵袭。据1966—1985年水稻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5月份平均气温<20.5℃为歉收年,>20.5℃为丰收年,相关系数为0.5791。8月上旬抽穗扬花后10日内日平均气温≤20℃也影响其授粉而导致减产,≤20℃天数每增加1天,不实率提高1%。  相似文献   

17.
18.
李静 《现代农业科技》2012,(13):25-26,31
温度与光照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2个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总结了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认为水稻产量构成与温度、光照等生态因子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水稻高产应该是品种、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9.
以盆钵和大田栽培相结合,研究了抽穗灌浆期模拟阴天条件下和模拟阴天处理结束后恢复期的群体光质环境变化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天使水稻群体的入射和吸收光谱中的光合有效辐射及蓝光(400-510nm)和红光(610-720nm)辐射能大幅度减少,且各自在总辐射中所占的均显著小于晴天,以蓝光减少较多,在恢复生长期,也有类似趋势,其中红光占总辐射的比例减少幅度更大,从而使水稻群体干物质生产下降,分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杂种一代及其亲本分蘖期根系基因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汕优63组合为材料,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了亲本与杂种一代分蘖期根系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与苗期相比,分蘖期根系基因的表达在质和量上都有显著的改变。质的改变有:F1特异表达的基因,F1特异表达的基因,F1减弱表达的基因,F1表现沉默(含父强母弱和父弱母强)和F1增强表达;量的改变有:F1弱势表达,F1强势表达2种类型。目前已回收了部分差异的cDNA条带,其中差异条带RT1的Nor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