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两个阶段的随机抽样检测,结合问卷调查,获得大连市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及感染风险因素,初步了解了当地养羊场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实践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羊布鲁氏菌病场群血清流行率为8.89%(95%CI:6.14%~11.63%)。从饲养模式看,调查的6个种羊场均无布鲁氏菌病感染,而商品代饲养场和散养村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分别为13.33%(95%CI:5.64%~21.03%)和8.21%(95%CI:5.24%~11.17%),差异不显著(X~2=1.93,p=0.170.05)。从饲养品种看,不同品种羊群之间的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差异也不显著(X~2=0.15,p=0.93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种公羊""产后胎衣丢弃和喂狗""流产物喂狗""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交通工具""近一年羊贩子进羊圈""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等行为是羊群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风险因素,而"购入前检测布鲁氏疾病"是显著的保护性因素。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OR=4.91,95%CI:1.57%~15.35%)"流产物处理不当"(OR=1.87,95%CI:1.06%~3.30%)是主要的羊群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因素。"知信行"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市养羊从业者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较好,说明兽医部门的宣传工作有成效。但从行为实践角度来看,仍有部分养羊场户存有侥幸心理,在日常养殖和生活中不采取降低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肉牛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因素,采用匹配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76个检出肉牛布鲁氏菌感染抗体阳性的养殖场户,按照肉牛养殖场户同在一个行政村,和/或相似养殖规模以及养牛时间差异在±3年内的原则,以1:2比例匹配肉牛布鲁氏菌感染抗体阴性场户,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肉牛经纪人买牛的场户,其肉牛的布鲁氏菌感染风险增大(OR = 5.05,95%CI = 1.50~17.01);养牛场同时养羊且母羊近两年有流产史的场户,所养肉牛感染布鲁氏菌风险增大(OR = 1.86,95%CI = 0.92~3.75)。由此可见,彭阳县肉牛交易方式与当地肉牛布鲁氏菌感染存在密切关联。建议加强牛经纪人管理,提高其布病防控意识,进一步调查当地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本研究为当地肉牛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河南省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以及羊养殖场感染风险因素,按照两阶段抽样检测方法,采集某县羊养殖场和散养村的羊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垂直试验进行布鲁氏菌检测。结果显示,该县散养村的羊布鲁氏菌病表观群体流行率为16.35%,真实群流行率为18.17%(95%CI:12.14%~24.20%),养殖场的表观群体流行率为22.22%,真实群流行率为25.60%(95%CI:13.87%~37.33%)。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羊贩随意进出养殖场(OR=18.50,95%CI:1.82~188.39)”和“共用种公羊(OR=12.00,95%CI:1.11~129.42)”是该县羊养殖场感染布鲁氏菌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该县羊布鲁氏菌病流行较为严重,提示该县需要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高养羊场户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散养村内种公羊的布鲁氏菌监测与净化,及时淘汰阳性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山东省威海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基线,分析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查找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因素,为该地区布鲁氏菌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两级采样策略,选择牛羊群和选定群体中的个体,采集血清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档案查阅等方式,分析人畜布鲁氏菌病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因素。[结果] 在牛群中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羊群布鲁氏菌病表观群体流行率为0.48%(95%CI:0.10%~0.86%),个体表观流行率为0.41%(95%CI:0.33%~0.49%)。[结论] 威海市家畜布鲁氏菌病净化效果较好,疫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羊饲养户跨地区调入活羊时不申报落地检疫,未隔离就混群饲养,是导致布鲁氏菌病传入的主要风险因素;多途径接触发病动物、产品及污染物是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主要原因。需持续通过定期监测、禁止免疫、控制流通、强化监督等综合防控策略来净化和根除该病;应继续加强有关布鲁氏菌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牛羊屠宰加工人员等风险人群的风险防患和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布鲁氏菌病传入以及感染人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云南省曲靖市羊布鲁氏菌病传播风险因素,以2021年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曲靖市8个县(市、区)181个羊养殖场开展问卷调查,并对养殖场饲养管理状况、生物安全措施等方面的18个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方程,计算模型的预测概率,建立ROC曲线。结果显示:共回收有效问卷155份,涉及54个阳性场、101个阴性场;经单因素分析,从18项风险因素中选出13项P <0.05的因素;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外购混养”(OR=9.006,95%CI:2.844~28.524)、“养殖场门口不消毒”(OR=7.835,95%CI:1.303~47.110)、“与邻居共用运输工具”(OR=13.087,95%CI:1.774~96.535)、“交通工具不消毒”(OR=4.263,95%CI:1.294~14.043)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 <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0.743~0.887),模型预测性尚好。结果表明,“外购混养”“养殖场门口不消毒”“与邻居共用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四川省达州市山羊场布鲁氏菌病传播的风险因素,根据阳性养殖场分布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全市6个区(县)的58个阳性场(病例)和387个阴性场(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对养殖场基本情况、饲养管理状况、生物安全措施等方面的25项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构建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模型的预测概率并建立ROC曲线。结果显示:该市羊场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因素为:"养殖场存栏量在50头以上"(OR=9.08,95%CI:2.91~28.39,P0.01);"养殖场启用年限在2012年前"(OR=12.57,95%CI:3.69~42.85,P0.01);"养殖场近1年内引入过羊只"(OR=9.11,95%CI:1.08~77.29,P=0.04);"从达州市以外地区引羊"(OR=19.30,95%CI:1.94~192.41,P=0.01);"新购入羊只不隔离直接混群"(OR=6.78,95%CI:1.33~34.45,P=0.02);"临产母羊不隔离饲养"(OR=5.63,95%CI:1.61~19.72,P=0.01)。拟合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2.6%(95%CI:88.9%~96.4%),说明该模型预测羊场是否感染布鲁氏菌的能力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达州市山羊场感染布鲁氏菌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对外引羊,以及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意识和布鲁氏菌病认知度较差。这提示相关部门应重点加强羊只移动的检疫监管,积极对养殖场户开展布鲁氏菌病宣传干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州省羊群布鲁氏菌感染情况,采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方法,对既往已发表文献的感染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共纳入24篇中文文献进行定量分析,涉及506 843份样品。结果显示:贵州省羊群布鲁氏菌个体阳性率为2.0%(95%CI:1.5%~2.6%),群阳性率为6.0%(95%CI:3.0%~9.0%)。从地区看,黔东南州个体阳性率最高,为4.7%(95%CI:2.4%~6.9%),其次是毕节和铜仁;以5年为1个阶段,2001—2005年个体阳性率为2.2%(95%CI:0~6.2%),2005年后有所下降,2016—2020年维持在1.6%;从养殖场类型来看,商品场个体阳性率最高,其次是散养户和种畜场。研究表明,贵州省羊群布病防控情况不容乐观。建议开展“检疫、监测、消毒、扑杀、宣传”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稳步推进当地布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陕西省西安市牛羊养殖场职业暴露人群布鲁氏菌感染风险因素,做好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2019年对西安市39个布鲁氏菌病阳性养殖场及346位职业暴露高危人群进行流行学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养殖场高危人群感染风险因素。结果显示:畜间布鲁氏菌病在养殖方式上主要发生于散养场(27/39),时间上发生于4月、7—8月、10月,在畜种上以羊群为主(28/39)。对从业人员主观潜在风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从业人员与未感染高危人员在挤奶、喝生牛羊乳、接生、免疫、接触流产畜(流产物及粪便)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发现,挤奶(OR=2.435,95%CI=1.137~5.071)、喝生牛羊乳(OR=2.893,95%CI=1.218~7.569)、接生(OR=3.217,95%CI=1.382~8.036)、接触流产畜(流产物及粪便,OR=2.439,95%CI=1.175~5.209)是从业人员感染的风险因素。同时,对养殖场客观潜在风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显示,场区消毒(OR=0.694,95%CI=0.307~1.043)、流产病死畜无害化处理(OR=0.549,95%CI=0.325~1.105)也是从业人员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表明,挤奶、喝生牛羊乳、接生、接触流产畜(流产物及粪便)是从业人员感染的主观性风险因素,场区消毒、流产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是从业人员感染的客观风险因素。结果提示,牛羊养殖场及从业人员应加强对上述感染风险因素的控制,降低暴露风险。同时,相关机构应开展牛羊养殖场职业暴露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提升其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湖南省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对奶羊养殖场(户)和种羊场采用普查策略,对其他羊养殖场(户)采用两阶抽样策略,选择羊群并选定群体中个体,采集血样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分析布鲁氏菌病感染和传播风险。结果显示:全市羊布鲁氏菌病表观场群流行率为1.54%(95%CI:0.42%~3.91%),表观个体流行率为0.60%(95%CI:0.43%~0.80%);4个阳性群集中分布于长沙县和宁乡县;和以往监测数据相比,长沙市的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和人间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前期的防治策略取得积极成效。总体来说,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低,疫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因而可以分区域逐步实现全市布鲁氏菌病净化。  相似文献   

10.
为估算河南省平顶山市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率,分析可能的场间传播风险因素,对该地区68个奶牛养殖场(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垂直检测方法,估计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群体表观流行率(AP)为11.76%,个体AP为2.22%(95%CI,1.97%~2.49%),真实表观流行率(TP)为0.28%(95%CI,0.12%~0.5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场区没有有效隔离、不能自繁自养、调入奶牛没有隔离栏舍是奶牛布鲁氏菌病场间传播的潜在风险因素。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面积为0.871(95%CI,0.817~0.964),预测概率较好。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奶牛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低,整体控制效果良好,但存在一些潜在场间传播风险因素,需要加强防范,并应持续开展净化工作。本研究可为该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改进及净化示范区工作推进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