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玲 《植物医生》2002,15(6):6-7
1 小麦锈病1.1 发生规律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包括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小麦锈病是一种高空远距离传播、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其流行程度决定于菌源和气候条件。病菌借风力传播。阴雨、雾气、露水大的天气及地势低洼 ,田间湿度大 ,均有利于发病。1.2 防治方法1.2 .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底肥 ,及早追肥 ,严防迟施或偏施。及时清沟排渍和叶面喷施钾肥。1.2 .2 早期预防 使用包衣种子或用 0 .5kg种子1g粉锈宁拌种播种。1.2 .3 适时用药 当小麦地发现有中心病株时 ,立即进…  相似文献   

2.
近10年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2016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近三年均超过753万hm2,种植制度调整、观赏型油菜与高产型油菜间隔种植、病虫害抗药性增强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导致我国油菜病虫害总体处于重发状态,防控压力大。近10年油菜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721.18万~881.74万hm2次,防治面积在686.18万~982.28万hm2次,通过防治年均挽回油菜损失98.34万t,占全国油菜总产的7.25%;年均实际损失28.09万t,占全国油菜总产的2.07%。影响全国油菜生产的最为重要的10种病虫害依次为油菜菌核病、油菜蚜虫、油菜霜霉病、小菜蛾、油菜甲虫(叶甲科和露尾甲科甲虫,下同)、油菜茎象甲、油菜病毒病、地下害虫、菜粉蝶和油菜白锈病,以总损失计,比例分别为55.60%、23.44%、9.51%、2.87%、2.43%、1.69%、1.58%、1.53%、0.86%和0.50%。对油菜生产威胁最大的病虫害是油菜菌核病和油菜蚜虫。本文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油菜主要病虫害造成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为油菜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6-2015年,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4.603 5亿~5.075 3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9 684.6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7.35%;年均实际损失粮食1 965.4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53%。五大粮食作物中每年通过防治挽回损失的比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分别占55.18%、21.29%、18.97%、1.88%和2.68%,实际造成损失的比例分别占33.67%、23.31%、35.13%、2.11%和5.79%。影响全国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10种(类)病虫害依次为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蚜虫、二化螟、稻瘟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某一个病虫暴发危害时最高可实际造成2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总损失可达2 200万t,占某类粮食总产的12%左右,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巨大。最具暴发和流行危害特点的种类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和黏虫等6种。本文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4.
于2015—2016年,在陕西汉中市开展了小麦病虫害自然危害损失率测定。试验研究表明,2015、2016年汉中小麦病虫害综合自然危害损失率分别为20.19%、20.56%;其中,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自然危害损失比重及危害损失率较高。专业化防治区病虫害综合防效在各试验区中最高,2015、2016年的病虫综合防效分别为85.30%和83.51%。  相似文献   

5.
6.
我国2012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预测预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娟 《植物保护》2013,39(6):78-85
2012年我国小麦病虫害重发种类多、涉及区域广、危害程度重。本文全面总结了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蜘蛛、吸浆虫等小麦7大病虫的发生面积、范围、分布区域、发展动态、危害程度等发生特点。分析近年来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重发威胁长期存在、暴发规律更难掌握,小环境特异化导致分布差异大和人为防治因素显著影响发生程度等方面。提出应加深认识、提高警惕、加强监测,综合考虑小环境特异化因素和人为防治因素,以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指导性、精确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枣阳市2021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主要发生病虫害有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及红蜘蛛等.并结合气象因子、栽培模式、病源基数等因素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8.
依据山东省烟台市小麦病虫植保统计资料,将1980—2019年按每10年1个阶段依次均分为第Ⅰ、Ⅱ、Ⅲ、Ⅳ阶段。总体上,第Ⅰ、Ⅱ、Ⅳ阶段虫害重于病害,第Ⅲ阶段病害重于虫害;病虫由较重到最重又逐渐显著减轻,发生程度由中等发生降至中等偏轻发生。11种病害中,小麦白粉病始终发生最为严重,前两个阶段感病品种面积大,且第Ⅱ阶段期间降雨增多,病害加重达高峰,随后推广抗病品种,病害连续下降;其次是纹枯病,开始较轻,因温度升高,降雨增多,小麦-玉米轮作为主的一年两熟制及秸秆还田持续推进,随后显著加重,第Ⅲ阶段达高峰。6种害虫中,蚜虫在各阶段中发生最严重,第Ⅰ阶段末期开始单一药剂化防,导致第Ⅱ阶段猖獗为害,第Ⅲ、Ⅳ阶段气候条件不太适宜麦长管蚜繁衍,加上当地果树面积迅猛扩大,其花粉培育了大量天敌昆虫,对麦田蚜虫起到明显控制作用,致使蚜虫发生程度显著减轻;其次是麦蜘蛛,第Ⅰ阶段因春旱明显而导致其重于其他阶段;一代黏虫第Ⅰ阶段发生较重,从第Ⅱ阶段始,由于迁入虫源量显著减少,为害明显减轻。小麦品种、病虫源基数、气象因素、种植结构、种植制度和化学防治水平是各阶段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当地实施作物多样化种植,...  相似文献   

9.
1994年小麦主要病虫发生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万才 《植物保护》1994,20(6):31-32
1994年小麦主要病虫发生概况刘万才(北京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100026)据豫、鲁、冀、苏、鄂、皖、川、甘、陕、晋、浙、沪等省市初步统计,1994年小麦主要病虫共发生6.5亿亩次,属中度发生年。其中小麦穗蚜在黄淮大部分麦区,小麦赤霉病在长江流域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是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较重的一年,据气象部门预测2005年3-5月雨水偏少。6~9月雨水偏多,蔬菜主要病虫害病原菌多,虫口基数大,给2005年蔬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3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越冬基数、国家气候中心冬、春季全国气候预测、农作物品种抗性布局和种植方式等因素,做出了2014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预计2014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重发态势,发生程度将重于2013年。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全国三大谷类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小麦、水稻、玉米三大谷类作物重大病虫越冬基数、品种抗性布局和种植方式以及冬、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等因素,判断2015年全国三大谷类作物重大病虫害仍呈偏重发生态势。  相似文献   

13.
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万权 《植物保护》2013,39(5):16-24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其稳产、高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本文综述了自“七五”以来,我国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主要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与策略、基本思路以及不同麦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基本模式,并对现有综合防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17年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刘万才  姜玉英 《植物保护》2019,45(3):152-157
本文总结了2017年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重点分析了亚洲玉米螟、二点委夜蛾、黏虫、棉铃虫以及大斑病、南方锈病等近年玉米上发生为害明显的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分析讨论了虫源基数、天气条件、种植制度以及品种抗性和防控水平等因素对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其病虫害的发生。重点分析2000—2010年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防治程度、挽回损失、实际损失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小麦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均高于病害。2000—2010年小麦病害和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2974.18和3560.06万hm2。到2010年,防治小麦病害和虫害的面积分别高达3500.42万hm2和4048.35万hm2。防治后小麦的挽回损失量由2000年410.8万t增加到2010年的727.0万t(增加77.0%),虫害防治挽回损失量由701.2万t增加到870.8万t(增长24.2%),表明小麦病虫害防控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小麦病害造成的实际损失量由2000年132.0万t增加到2010年241.2万t,虫害造成的实际损失量由155.4万t增加到174.4万t(增加12.2%);小麦病害实际损失率从2000年1.33%增加到2010年的2.09%(增加58.1%),而虫害实际损失率则从1.56%下降到1.51%(下降2.9%)。这说明小麦病虫害尤其是病害的防治责任很大。小麦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的小麦主产区,而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应根据不同的生态区特征,开展区域性小麦病虫害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的农作物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大多在15%~45%之间,客观证实了不同病虫发生级别相同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存在差异。一方面病虫发生量与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理论上为逻辑斯蒂曲线关系,另一方面病虫发生级别的判定存在着人为的经验感知比较,加之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一般低于50%,为统一简化关系且便于计算,我们将病虫1~5级相邻发生级别间自然危害损失率近似确定为倍率指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7.
病虫害是威胁我国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从宏观上研究其发生与为害特征的报告不多。基于我国植物保护统计数据、水稻产量数据和农田土地覆盖类型遥感数据,重点分析2000年至2010年11年期间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水稻病害、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2.85亿亩次和7.26亿亩次,其年均防治面积分别为7.28亿亩次和14.72亿亩次;11年期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面积和防治程度均波动增加。防治水稻病害、虫害后,分别挽回稻谷为1114.49万t、2288.27万t,其挽回损失量在11年期间分别增加了38.34%、37.51%,表明水稻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但由于气候变化等诸多因子,导致2000年到2010年我国水稻病害、虫害年均造成的实际稻谷损失量仍分别为206.52万t与291.35万t,说明水稻病虫害的防控还有提升的空间。从全国各省分布来看,水稻病虫害发生分布较广的省份有东北区域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华东区域的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华中区域的河南、湖北、湖南;华南区域的广西、海南;西南区域的四川。为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损失,应加强全球变化下区域性稻田生态系统病虫害生态调控研究,建立相应的防控新对策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主要害虫的发生动态及可持续控制的策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中国近10年来小麦主要害虫的发生为害动态,重点综述了国内小麦主要害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发展、实施可持续控制技术攻关的研究思路和重要进展,探讨了小麦害虫防治技术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辽宁花生病虫发生危害及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辽宁花生产业迅猛发展,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2011年对辽宁花生主产区系统调查发现病虫害共27种,其中病害10种,虫害17种.危害较严重的病虫害分别是花生网斑病、褐斑病、疮痂病、蛴螬、双斑长跗萤叶甲、尺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