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淮海夏玉米 收获籽粒含水量高严重影响了玉米籽粒机械化的直收。本文从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收技术、玉米 籽粒直收机机具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相关评价以及玉米籽粒直收的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详细 阐述,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提高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水平,探索完善的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形成适合南阳市乃至河南省推广的机械化生产模式,示范带动周边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河南省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全面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技术在全国逐步推广,在宁夏石嘴山市也只是起步阶段。而玉米作为石嘴山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解决玉米籽粒直接入仓问题显得极为紧迫。为了降低玉米收获劳动强度,保证玉米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切实提升,技术人员对适宜机械化直接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将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对适宜机械化直接收获的玉米品种筛选方式进行明确,期望能够为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技术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可大大节省劳动成本,对于提高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适合机械化收获籽粒的品种报道较少。本研究以耐密、多抗、宜机械化籽粒直收为选育目标,通过多年多生态区域筛选和鉴定,选育出适合山东、河南区域种植的宜机械籽粒直收新品种‘浚单1668’,并分别于2019、2020年通过山东省、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较对照品种,平均产量增产5%以上,且抗倒伏、脱水快、宜机械籽粒收获,为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降低劳动成本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5.
玉米籽粒直收技术是将收割、摘穗、脱粒等环节一次性完成,具有省时、省力、节本、增效等特点的一项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介绍了宁夏当前玉米种植现状及机械化情况,从农机农艺融合的角度阐述了当前籽粒型玉米直收的重要性,对当前宁夏生产上籽粒型玉米直收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刻分析探讨,并结合宁夏区情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对宁夏籽粒型玉米直收技术能够迎头赶上国内同行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玉米籽粒直收,分析影响机械化直收的因素,筛选出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并在冀西北地区推广应用,为冀西北地区玉米籽粒直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难度及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特点的阐述,对培育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提出一些育种方面的建议,以期加速玉米机械化粒收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难度的阐述,以及对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特点的研究,对培育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提出一些育种方面的建议,以期加速玉米机械化粒收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鲁中地区属于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主要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目前玉米收获以机械收穗为主,在空地或路边晾晒后再脱粒,玉米籽粒直收是本地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个环节。为筛选适合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确定合适的收获日期,在2019年夏播9个玉米品种、2020年夏播8个玉米品种,开展籽粒直收试验。通过分析灌浆程度、籽粒含水量、收获后籽粒破碎率、产量等指标,发现在本地区以种植中熟品种为主改为种植早熟品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从目前的9月20日左右收获改为10月10日左右收获,可在产量提高的同时实现籽粒直收。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玉米农机农艺融合籽粒型收获示范园区的基本建设情况及各生产环节的技术路线。设置了三种对比试验,确定适合惠农区土壤种植并适合籽粒型收获机械重点推广机械化植保技术和机械化籽粒直收,形成标准化机械作业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轮作区,生产上小麦早播晚收、玉米晚播早收和缺乏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不利于黄淮海区实现玉米机收籽粒的问题。全国农技中心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于2016年开始在河南开展了小麦玉米双机收模式试验,以筛选适宜的小麦玉米品种、确定合理的小麦玉米茬口、优化集成配套技术,为黄淮海区实现大面积玉米机收籽粒和小麦玉米轮作全程机械化提供依据。试验表明,通过培育选用早熟、籽粒脱水快、站秆能力强、抗逆、高产的玉米品种和早熟、耐晚播、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配套小麦晚播早收、玉米早播晚收的"双早双晚技术",能够在黄淮海区实现大面积玉米机收籽粒和小麦玉米轮作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2.
玉米机收是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是实现玉米机收的前提和基础。为促进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实现粒收和构建节本增效栽培模式,本研究以松嫩平原中南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出苗质量、植株和籽粒宜机收特性。结果表明:京农科728与和育187的粒收产量、机收籽粒破损率、籽粒含水量等机械化粒收相关性状最为合理,更利于直接进行机械化籽粒收获。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经、饲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超过水稻和小麦,位居第一。而且玉米是C4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干物质少,光合效率高,对粮食增产有很大意义。近年来,玉米机械化粒收是玉米生产发展的方向,是目前我国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玉米机械粒收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国内外研究表明,玉米籽粒含水率显著影响籽粒收获质量,含水率越高,籽粒的破碎率就越大,且籽粒破碎  相似文献   

14.
针对西辽河温热区现有玉米品种生育期偏长、抗逆性差、成熟时籽粒含水量高、脱水慢、抗倒伏性差等不适宜机械化籽粒直收的问题,依据宜机收玉米品种选择标准,进行早熟、抗逆、宜机收玉米品种鉴选试验。通过试验鉴选出该生态区宜籽粒机机械收获品种三个:迪卡159、TK601、LH501,同时确立了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西辽河流域春玉米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作业提供了重要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15.
玉米机械化粒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玉米机械化粒收的最大瓶颈是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量偏高,导致籽粒破碎率偏高及收获质量差等问题。为推广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机械化粒收,以该地区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新品种新单58为材料,郑单958为对照,在25个生态区开展机械化粒收试验,调查产量、籽粒含水量、杂质率、籽粒破碎率、生育期等。结果表明,新单58的籽粒破碎率平均值为4.8%,杂质率平均值为2.7%,均符合GB/T 21962—2008《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要求;收获期新单58和郑单958的籽粒含水量与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新单58在15个生态区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低于28%且产量高于对照产量平均值,适宜粒收;在7个生态区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低于28%而产量低于对照平均值,较适宜粒收;在卫辉市、永年县、嘉祥县3个生态区建议适当推迟收获时期,使其在机械化粒收时籽粒含水量低于28%,以利于开展玉米新品种新单58机械化粒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深松深翻、精细整地、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管理、中耕除草、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籽粒直收等方面,介绍了科尔沁区以“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标准”为基础,以“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重点的玉米标准化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玉米籽粒机收质量的关键因素,解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的问题,总结与分析了国内外玉米籽粒脱水相关研究,笔者提出未来玉米籽粒机收推广过程中,选用适宜籽粒机械化直收优良品种,不断改进种植模式、优化养分和水分施用方式,研发高效促脱水化学调控产品等关键栽培技术途径,是推动中国玉米籽粒机收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玉米生产实际,提出了加快籽粒机收推广的建议:加快早熟、籽粒脱水快、适宜机收品种的选育;明确各生态区域影响籽粒脱水动态的因素和机制;综合运用粒收品种选育、品种熟期配置、延迟收获期、栽培技术配套。同时,应加强农艺措施相配套的轻简化农机装备的有效研制,农艺农机有机融合,推动玉米籽粒机收技术应用,提升玉米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广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结合实践,对该技术的优势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了该技术实施的注意事项,最后提出3点发展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5年攻关,甘肃省农科院国家"旱地集雨高效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科研人员研究成功"旱作地膜玉米密植增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有望使旱作地膜玉米从种植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被称为旱作农业技术的一场革命,为全省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项技术机械化作业率整体较低,农民一直期盼玉米籽粒直收技术和配套设施的问世。  相似文献   

20.
正一、机收型玉米新品种的推广现状为了降低玉米种植成本,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等到玉米含水率降到25—30%时,用玉米收割机直接收获籽粒,不需烘干,直接入仓,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从效益来看,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节省了玉米剥皮、拉运、晾晒、存储、脱粒等作业环节和成本,亩可节约成本100元左右,省工节本增效明显。盐山县自2013年开始试验机收脱粒型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