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鞍山市耕地土壤pH值、有机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鞍山市耕地土壤pH值和有机质状况,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和科学施肥水平,通过对鞍山市30 362个耕地土壤样品pH值、有机质进行检测与调查,系统分析了自1980年第2次土壤普查至2012年近32年来全市耕地土壤pH、有机质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1980年至2012年,鞍山市耕地土壤pH值已出现较明显的下降,土壤酸化趋势比较明显,有机质含量总体水平下降,趋于向较缺乏水平集中。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近三十年耕地地力等级及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湖北省26个县(市、区)近三十年来耕地地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耕地总面积减少了17.43%;不同耕地类型和各地形耕地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减少;优质耕地面积减少,劣质耕地面积增加,耕地整体质量呈严重下降趋势;土壤中氮、磷养分含量大幅度提高,钾含量、p H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趋于均一。基于耕地质量现状,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耕地质量建设投入,推广普及耕地质量新技术、新措施,加强耕地质量评价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掌握新民市耕地土壤状况,提高耕地建设管理和科学施肥水平及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对辽宁省新民市1 746个耕地土壤样品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5项指标进行检测与调查,系统分析了从1982年第2次土壤普查到2012年近30年来全市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1982年至2012年,新民市耕地土壤pH已出现明显的下降,有机质含量总体水平下降,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总体水平显著提高,此结果为提高耕地建设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实施县域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现“藏粮于地”,以平阳县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耕地地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平阳县耕地地力总体上处于中高水平,质量较好。近30 a来,有机质和速效磷都呈增加趋势,但土壤酸化趋势明显,速效钾有所下降。土壤酸化、耕作层较薄和排水不畅或水土流失已成为影响该县地力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建议进一步采取分区耕地整治等措施,健全耕地质量动态管理与服务体系,从科技、工程、资金配套等方面加大耕地质量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无锡市2015—2019年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对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无锡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0.67 g/kg,且大部分有机质含量处于"丰富"(30~40 g/kg)和"中等"(20~30 g/kg)区间;2015—2019年无锡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分析认为,这与近年来无锡市优质耕地资源流失、种植制度变化及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6,(3):128-129
绩溪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定了大量的土壤样本。对土样有机质化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绩溪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近30年来绩溪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其西北部增长迅速,中部增长缓慢;从空间上看,东北部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南部和西北部含量低。通过分析当前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潜力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绩溪县土壤有机质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合肥市2017—2019年耕地质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全市耕地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19年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较2018年均有所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稳中略降,土壤p H有所降低,土壤呈现酸化趋势,南方地区耕地土壤酸化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与中国新疆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及原因,为该国土壤培肥提供对策,保障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及相关文献资料方法,分析研究吉国7个州22~ 35 a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和中国新疆30 a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结果]吉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近30年呈不断下降趋势;新疆耕地土壤有机质近30年来多趋于上升,个别地区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结论]新疆氮磷钾长期配合施用并配施有机肥的施肥方式有利于保持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吉国在有限施用有机肥情况下,很少或不施化肥的施肥方式造成长期消耗土壤肥力,有机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2015年,重庆市潼南区一、二等地面积有221.646 k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0%,三、四、五等地面积有517.861 k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0%,耕地质量状况处于较低水平。2015年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1.土壤p H值有所改善;2.耕层有机质含量呈略升趋势;3.耕层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提出应对措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耕制改革;有机无机肥结合,减少化肥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变农民传统施肥习惯;搞好污染治理工作,确保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严格实施耕地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完善监测机制;大力宣传,增强全民保护耕地意识;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增强法律对耕地保护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0.
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30年演变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扬州市1984、1994、2005、2014年4个时期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成土母质、土壤质地以及各时期的耕作制度、施用化肥品种和数量,参照第2次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将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为5级,研究扬州市近30年肥料用量、有机物料投入、秸秆还田等对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4、1994、2005、2014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1.62、16.15、28.39和27.63 g·kg~(-1); 1984~2014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圩区、丘陵地区、通南高沙土区呈递减趋势。1984、1994年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以Ⅲ、Ⅳ级为主,占总面积的85%以上; 2005、2014年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以Ⅱ、Ⅲ级为主,占总面积的85%以上。30年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30年间成土母质、土壤质地的有机质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30年间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与有机物料投入呈正相关关系,其中1984~1994年有机物料投入量大幅度下降是导致前10年土壤有机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后20年合理施肥及秸秆还田量增加是土壤有机质大幅度大面积上升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合理施肥、有机物料投入、秸秆还田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1.
耕地土壤监测是科学利用耕地资源,建设可持续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展耕地土壤监测不仅能及时了解耕地质量动态变化趋势,还可以为评价耕地质量,制定耕地质量管理的政策措施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目的在于查清昭阳区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土壤肥力、土壤环境状况和土壤障碍因素,分析研究耕地退化原因,为国家粮食安全发展规划、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异特征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自2005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测定了大量的土壤样本。通过对土样有机质化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石家庄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近30a来石家庄地区耕地有机质含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中西部增长迅速、东部增长缓慢;从空间上看,中南部(高邑、栾城等)褐土类耕地有机质含量较高,东部(晋州、辛集)潮土类耕地有机质含量较低,西部和北部山区丘陵地耕地有机质含量居中;粮食高产县(市、区)耕地有机质含量较中低产县(市、区)耕地有机质含量高。通过分析耕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规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石家庄地区耕地有机质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10年来扬州市162个长期定位耕地质量监测点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年来扬州市耕地层土壤养分有机质、有效磷、有效硼含量呈稳定上升趋势,速效钾、有效锌含量呈稳定趋势;耕地质量指数呈稳定上升趋势,2012年比2003年提高了0.57,平均达1.92,属于中等水平;与近几年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有密切关系。10年来稻麦基础地力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除了作物品种、栽培方式等更新外,与耕地质量不断提升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10年来扬州市162个长期定位耕地质量监测点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年来扬州市耕地层土壤养分有机质、有效磷、有效硼含量呈稳定上升趋势,速效钾、有效锌含量呈稳定趋势;耕地质量指数呈稳定上升趋势,2012年比2003年提高了0.57,平均达1.92,属于中等水平;与近几年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有密切关系。10年来稻麦基础地力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除了作物品种、栽培方式等更新外,与耕地质量不断提升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30年演变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调查分析扬州市耕地土壤30年间4个时期(1984、1994、2005、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成土母质和土壤质地以及各时期的施用化肥品种和数量、秸秆还田等,研究耕地土壤有效磷长期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扬州市1984、1994、2005和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42、6.60、14.39和13.88 mg·kg~(-1), 1984—199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相对稳定, 1994—2005年上升较快, 2005—2014年呈高态稳定;②30年间,耕地土壤有效磷均呈递增趋势,里下河地区和沿江圩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通南高沙土区和丘陵地区;③1984和199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分布以Ⅳ、Ⅴ级为主,占总面积的85%以上; 2005和2014年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分布以Ⅱ、Ⅲ级为主,占总面积的80%以上;④30年间,不同成土母质和质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磷肥投入及秸秆还田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综合而言, 30年间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前后稳定、中间倍增的变化特征,磷肥投入、秸秆还田是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6.
建德市耕地土壤养分的历史演变与施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德市1981-2012年的耕地土壤肥力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建德市耕地土壤p H明显下降,土壤有机质呈现轻微下降趋势,而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明显积累,这与当地肥料结构与种植制度的变化有关。目前,建德市耕地中部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偏低,多数土壤缺钾,而缺磷土壤又与磷过量土壤共存。据此建议当地重视测土施肥技术的推广,加强有机肥的投入,适当增加钾肥用量,严格依据土壤磷素水平施用磷肥,以协调土壤养分,保障农业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临安市近30年农田土壤地力演变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安市近30年随着种植业结构、耕作制度、施肥习惯和作物产量等变化,引起农田土壤地力演变。据20世纪80年代初期第2次土壤普查和2008—2010年耕地地力调查数据前后比较,临安市农田土壤肥力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变化结果表明,土壤pH呈下降趋势,耕层厚度变浅,有机质、全氮含量下降,碱解氮含量基本稳定,速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钾含量缺乏。为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地力,农田土壤应积极推广使用秸秆还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技术措施,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地力长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扬州市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30年演变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扬州市1984、1994、2005、2014年4个年份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成土母质、土壤质地以及各年份的耕作制度、施用化肥品种和数量,参照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将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分为6级,研究扬州市近30年来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84、1994、2005、2014年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8、63、116和99 mg·kg~(-1); 1984~2014年土壤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圩区、丘陵地区、通南高沙土区呈递减趋势。1984、2005年速效钾空间分布以Ⅱ、Ⅲ、Ⅳ级为主,占总面积95%以上; 1994年速效钾空间分布以Ⅳ级为主,占总面积的87.27%; 2014年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以Ⅲ、Ⅳ级水平为主,占总面积的90%以上。30年间土壤速效钾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30年间成土母质的速效钾含量整体呈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30年间不同土壤质地的速效钾含量变化整体趋于一致。1994~2005年间钾肥投入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2005~2014年间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30年间秸秆还田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因素主要为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影响土壤速效钾时间分布因子主要为施用钾肥、秸秆还田,其中施用钾肥、秸秆还田是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9.
禹城市耕地养分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贝尔  黄标  张晓光  赵永存  孙维侠  胡文友  杨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75-21177,21190
[目的]为了解禹城市区域耕地养分现状和变化情况,掌握中低产田改造结果,进一步提升土地生产力,稳定粮食产量。[方法]比较了山东省禹城市1980和2008年耕地养分的时空变化。[结果]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的含量均提高1倍以上,而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的含量也得到较大提高。空间上,2008年各种土壤养分缺乏区面积均大面积下降,1980年盐渍化土壤大面积分布情况得到极大改善,仅1%左右的面积存在轻度盐渍化威胁。[结论]近30年的中低产田改造和盐碱地治理,禹城市耕地土壤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2008-2017年日照市耕地质量进行定位监测,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稳中有升,结合频率分布情况来看,2008-2017年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10,15] g/kg区间比例增加,小于10 g/kg的比例减少;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变化趋势类似,2008年以来呈逐渐上升趋势,2017年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0.5 mg/kg、127.7 mg/kg,各区县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东港区含量最高,五莲县含量最低;土壤全氮总体变化不大,小于0.75 g/kg区间监测点百分比近两年明显上升,(0.75,1.00] g/kg区间监测点百分比下降。总体来看,日照市耕地质量缓慢提高,总体趋势向好,但从土壤pH变化趋势来看,全市的土壤一直处于偏酸状态,从2015年到2017年全市土壤pH小幅快速下降。在接下来的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土壤pH的监控,逐步改变土壤pH偏酸的趋势,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市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