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在急性低氧胁迫下鳃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和闭壳肌的能量代谢, 本研

究设置6 个溶解氧浓度梯度(0.5 mg/L、1.0 mg/L、1.5 mg/L、2.0 mg/L、3.0 mg/L、4.0 mg/L), 对福建牡蛎实施持续

96 h 低氧胁迫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分析低氧胁迫第6、12、24、48、72、96 小时福建牡蛎鳃组织的总抗

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闭壳肌组织的碱

性磷酸酶(AKP)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糖原含量。结果显示: (1) 6~24 h 的低氧胁迫下, T-AOC、SOD 活性

和MDA 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 CAT 活性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胁迫24 h 时全部处理组的MDA 含量和

部分处理组的T-AOC 和SOD 活性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4~96 h 的低氧胁迫下, T-AOC、SOD 活性和MDA 含量呈

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 部分处理组CAT 活性持续降低。低氧胁迫96 h, 全部处理组的T-AOC 活性和部分处理组

的MDA 含量及CAT 活性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除1.0 mg/L 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其余处理组SOD

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 在96 h 低氧胁迫过程中, 部分处理组LDH 活性在6~12 h 和24~48 h 期间显著

升高(P<0.05); 各低氧处理组的AKP 活性随胁迫时间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糖原含量随低氧胁迫时间增加发生不同

程度的下降, 当胁迫至96 h 时, 除0.5 mg/L 浓度组的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之外, 其他组糖原含量恢复到与对

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 急性低氧胁迫下, 福建牡蛎通过调整体内不同酶活性变化, 改善机体氧

化应激反应和能量代谢的收支平衡, 但极端的低氧环境胁迫仍会对福建牡蛎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在水中添加柠檬酸(citric acid, CA)对处于急性低氧胁迫下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耐低氧能力的影响, 以平均体重(18.53±0.43) g 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 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柠檬酸至终浓度分别为 0 (T0)、0.01‰ (T1)、0.05‰ (T2)和 0.10‰ (T3), 在初始溶解氧浓度(DO)为 7.5 mg/L 的水体中停止充氧, 进行 2.5 h 的急性低氧胁迫, 每 0.5 h 测定水中 DO, 对照组 DO 为(7.5±0.2) mg/L。胁迫结束后测定抗应激能力、机体损伤与死亡率。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T0 组大口黑鲈血浆中应激相关指标皮质醇(COR)与乳酸(LD)含量显著升高 (P<0.05), 表征机体氧化损伤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 肝脏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 3 (caspase-3) 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 与 T0 组相比, T3 组死亡率显著降低, 血浆中 COR、LD 与 H2O2 含量显著降低 (P<0.05), 肝脏中 caspase-3 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 急性低氧胁迫导致大口黑鲈产生氧化应激与机体损伤, 甚至大量死亡; 0.1‰ CA 可提高大口黑鲈抗急性低氧胁迫能力, 缓解急性低氧胁迫对机体的损伤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三疣梭子蟹、无齿相手蟹和中华绒螯蟹的鳃与其所处生境的关系,分别采用电镜和生化手段观察比较了3种蟹鳃丝的超微结构,并分析了其总脂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3种蟹鳃丝均具有相似的超微结构,而其鳃中线粒体个数和微绒毛结构差异显著。中华绒螯蟹前鳃的线粒体个数显著高于其他两者(P<0.05),后鳃中三疣梭子蟹的线粒体个数显著低于其它两者(P<0.05);三疣梭子蟹鳃的微绒毛较其余两者稀疏。3种蟹总脂及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三疣梭子蟹中甘油三酯(TG)含量最高,前鳃中TG含量高出其余两种蟹3倍以上(P<0.05);无齿相手蟹的胆固醇(Cho)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者(P<0.05);磷脂(PL)在3种蟹鳃中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花生四烯酸(ARA)和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在无齿相手蟹鳃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者(P<0.05)。实验结果表明,3种蟹鳃丝超微结构和脂类含量的差异与其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这更利于其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对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低氧-复氧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抗氧化、呼吸代谢能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在胁迫前(0 h)、低氧胁迫(3、6、9、12、24 h)和复氧(36 h)3个阶段的各时间点采集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测定了抗氧化酶(CAT、GSH-PX、SOD)、呼吸代谢酶(PK、PFK、SPH、HK)活力及MDA、LD含量,并对0、24、36 h时对虾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显示,低氧胁迫阶段各组织中CAT、GSH-PX、SOD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复氧阶段,上述指标活力均有所上升。各组织中的MDA含量均在低氧胁迫时期呈现下降趋势,并在低氧胁迫24 h时降到最低值,复氧后肝胰腺和鳃中的MDA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呼吸代谢方面,低氧胁迫阶段各组织中SDH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PFK、PK、HK酶活力肝胰腺和鳃中先上升后下降,而肌肉中3种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各组织中的LD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低氧胁迫下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复氧后肝胰腺结构被进一步破坏,但鳃组织结构损伤程度有所减轻。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浓度溶解氧(DO)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耐低氧新品系F5代鳃组织形态以及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将团头鲂在低氧[DO为(1.7±0.2) mg/L]和高氧[DO为(19.3±0.5) mg/L]条件下分别处理0、4和7 d,恢复常氧[DO为(7.8±0.3) mg/L] 7 d后,通过石蜡切片观察鳃组织的形态,并测定了鳃、肝胰腺、肠道、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石蜡切片结果显示,随着低氧处理时间的延长,团头鲂新品系鳃丝的层间细胞团体积减小,鳃小片表面积增加,恢复常氧7 d后又有所恢复。高氧条件下,层间细胞团体积增大,鳃小片表面积减小,恢复常氧7 d后也会恢复。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在低氧和高氧2种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CAT活性和MDA含量在各组织中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但均有显著差异(P0.05)。低氧条件下,LDH活性显著增高,SDH活性显著降低(P0.05)。高氧条件下,LDH活性显著降低,SDH活性显著增高(P0.05)。本研究可为溶解氧对团头鲂的鳃组织以及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团头鲂新品系的养殖与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 设置了水温对照组(20±0.5) ℃和高温组(30±0.5) ℃, 溶氧浓度(6.5±0.5) mg/L, 分别在高温胁迫 0 h、12 h、24 h、36 h、48 h 测定了日本沼虾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热休克蛋白 21 (heat shock protein 21, HSP21)、热休克蛋白 60 (heat shock protein 60, HSP60)、热休克同源蛋白 70-3 (heat shock protein cognate 70-3, HSC70-3)和热休克蛋白 90 (heat shock protein 90, HSP90)基因的表达, 相关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 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以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下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 4 个热休克蛋白基因均被诱导表达上升, 其中 HSC70-3 基因表达上升最为显著; 同时, 肝胰腺中的基因表达上升趋势比鳃中的基因表达趋势更为明显。高温胁迫下相关抗氧化酶活力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肝胰腺中 SOD、GST 和 CAT 酶活力均有显著上升趋势, 而 GPX 酶活力仅有轻微变化; 鳃组织中的 SOD 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GST、GPX 和 CAT 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均发生变化, 肝胰腺组织中分泌细胞及内部转运泡体积增大, 鳃组织结构层状上皮轻微弯曲, 血细胞排列紊乱等。综上所述, 高温胁迫激活了日本沼虾抗氧化系统, 并诱导了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上升, 其中 HSC70-3 基因可能在日本沼虾的耐热性中起重要作用。高温胁迫下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可能对于避免氧化损伤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日本沼虾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从而为日本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蛋氨酸锌(添加水平分别为0、50、150 mg Zn/kg)并饲喂凡纳滨对虾,养殖14 d后,取样测定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mRNA和溶菌酶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肝胰腺、肌肉和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SZ)活性,并进行溶藻弧菌人工急性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及肌肉中锌蓄积水平随饲料锌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肝胰腺中锌蓄积更明显。添加50 mg Zn/kg组(锌含量为73.25 mg Zn/kg饲料)对虾鳃组织中的Toll受体mRNA和溶菌酶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未添加锌组和添加150 mg Zn/kg组(P<0.05)。添加50 mg Zn/kg组对虾肌肉、肝胰腺和血淋巴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锌组(P<0.05)。添加50 mg Zn/kg组对虾肝胰腺和血淋巴中的SOD活性也显著高于未添加锌组,但与添加150 mg Zn/kg组无显著差异。而肌肉中SOD活性在添加150 mg Zn/kg组中最高。经溶藻弧菌人工急性感染后,添加50 mg Zn/kg组对虾半致死时间和全致死时间大于未添加锌组和添加150 mg Zn/kg组。本研究表明,相比摄食未添加锌组饲料和添加150 mg Zn/kg组饲料,凡纳滨对虾的免疫抗菌机能在摄取添加50 mg Zn/kg(锌含量为73.25 mg Zn/kg饲料)饲料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许氏平鲉低氧耐受能力及低氧胁迫过程中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鳃组织形态结构变化,本研究分析了许氏平鲉临界氧分压(Pcrit)和失去平衡点(LOE)时溶解氧含量,观察了低氧胁迫和恢复溶解氧过程中呼吸行为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分析了血液生理[红细胞数目(RBC),白细胞数目(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积压(HCT)]、生化[葡萄糖、皮质醇]指标以及鳃组织形态学和鳃组织气体交换率(PAGE)变化。结果显示,在温度18 ℃、盐度30,pH值7.85的条件下,许氏平鲉[(88.01±5.34) g] Pcrit和LOE溶解氧含量分别为(3.96±0.11)和(2.60±0.21) mg/L。随着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血浆皮质醇和葡萄糖分别在LOE和Pcrit达到最高。许氏平鲉血液RBC、Hb和HCT在LOE达到最高。低氧过程中,许氏平鲉呼吸频率和PAGE分别于Pcrit和LOE达到最高,且低氧导致许氏平鲉鳃小片长度(SLL)、间距(ID)、周长显著增加;鳃小片宽度(SLW)则随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而变窄,在LOE处达到最小值。许氏平鲉鳃小片末端膨大、基质肥大、增生比例在低氧过程中显著增加。恢复正常溶解氧24 h后,上述各项检测指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中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许氏平鲉对水体低溶解氧变化反应敏感,低氧应激导致其血液生理生化相关指标和鳃小片形态发生显著改变,恢复正常溶解氧24 h后可以显著缓解低氧胁迫应激。相关结果为研究许氏平鲉低氧耐受生理调控机制和高效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选用960尾初始体重为(0.43?0.01) g 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8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7种添加核苷酸混合物(mix-NT)的试验饲料,5种核苷酸(5′-腺苷酸∶5′-胞苷酸∶5′-尿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按照质量比为1∶1∶1∶1∶1(W/W)混合,添加量分别为0.1、0.2、0.4、0.6、0.8、1.0和1.2 g/kg 饲料,试验周期为5周。结果显示,当mixNT添加量为0.4 g/kg饲料时,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量(F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比对照组降低5.5%(P>0.05)。0.6和1.0 g/kg mix-NT添加组的蛋白质沉积率(PD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虾存活率(SR)和肝胰指数(HSI)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mix-NT对全虾粗脂肪、灰分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各mix-NT添加组的全虾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肝胰腺RNA含量和总蛋白(TP)含量均随饲料中mix-NT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0.2~1.0 g/kg组的肝胰腺R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P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mixNT添加组的肠道T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和0.6 g/kg组的肠道RNA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源mix-NT显著降低血清尿酸(UA)含量(P<0.05),但对TP、谷丙转氨酶(GPT)、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当mix-NT添加量为1.2 g/kg 饲料时,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鳃和肌肉酚氧化酶(PO)活性均在0.4 g/kg组达到最大,其中0.1~0.6 g/kg 组的鳃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肌肉PO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血清中溶菌酶(LZM)活性随饲料中mix-NT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5种核苷酸混合物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蛋白质沉积率、全虾粗脂肪和灰分含量,一定程度提高全虾粗蛋白和肝胰腺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肝胰腺RNA、肠道总蛋白和RNA含量,提高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氯化三丁基锡对黑鲷鳃和肝组织SOD、MDA和GPx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观察和比较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在不同浓度的氯化三丁基锡(tri-n-butyltin chloride,TBTCl)溶液中暴露后,其鳃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TBTCl对黑鲷鳃SOD活性有抑制作用,对肝脏SOD活性表现出促进作用;暴露TBTCl溶液中24 h后,黑鲷鳃和肝脏MDA含量均有升高,且随浓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暴露48 h后,2组织中MDA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均降低.TBTCl对黑鲷鳃GPx活性的影响先是表现出显著性抑制,之后随时间延长呈显著的促进效应,肝脏则呈现随浓度增加GPx活性被显著性地促进的趋势.黑鲷体内鳃和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系统对TBTCl的毒理学敏感性,表明其可以作为监测有机锡污染程度的效应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肝细胞在高糖负荷下的代谢特征, 本研究在正常糖(5 mmol/L, 对照组)与高糖(40 mmol/L, 高糖组)条件下培养花鲈肝脏细胞系, 在培养 48 h 后, 收集细胞及细胞培养基上清液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高糖组细胞糖原含量显著升高(P<0.05), 且细胞己糖激酶、柠檬酸合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 表明高糖负荷增强了肝细胞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此外, 高糖培养提高了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的活性(P<0.05), 表明高糖培养诱导肝细胞损伤。高糖负荷下, 细胞活性氧(ROS)含量显著升高, ATP 含量显著降低(P<0.05), 并且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线粒体肿胀与嵴损伤, 表明高糖诱导线粒体损伤。对线粒体自噬和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发现, 高糖培养显著上调了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 pinkatg5mul1 的表达, 并下调线粒体生成相关基因 nrf-1pgc-1αpgc-1β 的表达 (P<0.05)。线粒体基因组测序表明, 高糖培养肝细胞的线粒体 D-Loop 区基因发生了突变。综上所述, 花鲈肝细胞通过增强糖酵解与三羧酸循环, 促进线粒体自噬, 抑制线粒体生成, 诱导线粒体 DNA 突变以应对高糖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测定了急性和慢性低氧胁迫后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氧化应激和生理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23±0.7)℃下,体质量(31.59±3.01)g的鱼在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的个体成活率为100%,在慢性低氧胁迫条件下的成活率则不断下降,第11天时降为实验初始时的50%。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随低氧胁迫时间延长鳃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第3小时最低,随后升高,第24小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低氧持续先上升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慢性低氧胁迫下鳃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MDA、GSH含量和SOD活性则均显著升高(P0.05)。肝糖原(LG)在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随低氧呈先下降后恢复的趋势,第12小时降至最低,第24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慢性胁迫后LG下降。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随低氧先升后降,第3小时达最大值,第24小时下降为对照组水平,慢低氧胁迫后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3.
除草剂污染对海洋环境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为探究异丙甲草胺污染对黄河三角洲滩涂贝类养殖的影响, 本研究以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为实验对象, 探讨不同质量浓度异丙甲草胺胁迫对四角蛤蜊鳃和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测定胁迫阶段和净水消除阶段不同时间点各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变化, 观察其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 不同浓度的异丙甲草胺胁迫对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诱导或抑制作用, 0.5 μg/L、2.5 μg/L 异丙甲草胺可对鳃 SOD 活性、CAT 活性造成不可逆的抑制, 而 10 μg/L 质量浓度组鳃 SOD、CAT 活性在净水消除阶段可恢复至对照组水平。3 个浓度组的肝胰腺 SOD、CAT 活性和 MDA 含量在净水消除阶段可恢复至(或接近)对照组水平。同时异丙甲草胺胁迫造成了鳃丝肿大、纤毛脱落、上皮细胞受损以及消化管破损。 结论认为, 异丙甲草胺对四角蛤蜊的肝胰腺和鳃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选育群体肌肉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罗氏沼虾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肌肉中粗灰分含量与非选育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肌肉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非选育群体(P<0.05);“南太湖2号”和非选育群体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测定出含有17种氨基酸,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南太湖2号”的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计算结果,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异亮氨酸;“南太湖2号”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分别为41.34%?0.54%和28.09%?0.45%,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ω3PUFA含量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而ω6P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说明,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的营养品质明显优于非选育群体。  相似文献   

15.
低氧和复氧对日本沼虾抗氧化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低氧胁迫及恢复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抗氧化酶活力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将体重(2.0±0.2) g的日本沼虾暴露于(2.0±0.2) mg/L低氧环境中24 h,设定溶解氧(6.0±0.2) mg/L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于低氧胁迫0 h、6 h、12 h、24 h及复氧1 h、6 h、12 h、24 h分别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鳃、肝胰腺及肌肉组织,测定这些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期间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先升高后下降, 3种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肌肉组织中SOD、CAT酶活力呈波动性变化,GPX酶活力在复氧24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鳃组织中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GPX酶活力在复氧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低氧胁迫期间肝胰腺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6 h均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3种酶活力均呈现波动性变化,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氧及复氧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氧胁迫及恢复并未对肌肉组织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鳃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支柱细胞排列发生紊乱,次级层片发生肥大的现象且有红细胞流入,泌氯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且细胞数目有所增加,但复氧后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肝胰腺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B细胞数量逐渐降低,胞内运转泡体积减小,复氧阶段B细胞数量及体积恢复明显。结果表明急性低氧胁迫能够导致日本沼虾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损伤并引起抗氧化酶活力发生显著变化,且24 h恢复期不足以让日本沼虾在低氧胁迫中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6.
臭氧对条石鲷幼鱼鳃组织结构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O3)在工厂化养殖水处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解臭氧对条石鲷幼鱼的影响,采用自制的臭氧毒性试验装置(授权利号:ZL 200920122441.3),对条石鲷幼鱼进行了不同质量浓度(0、0.08、0.13、0.17、0.22、0.28和0.32 mg/L)和不同时间(0.5、1、6、12、18和24 h)的急性胁迫试验,并分析了臭氧对条石鲷幼鱼的行为响应、半致死浓度、幼鱼鳃的组织形态学、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臭氧胁迫浓度的升高,条石鲷幼鱼在水层中的分布位置逐渐上移,呼吸频率逐渐加快,受惊反应逐渐迟缓;条石鲷幼鱼的开始死亡时间与臭氧浓度负相关,12 h的半致死方程为Y=16.815 8+20.340 5X(r=0.998 7),半致死浓度为0.262 5 mg/L。24 h的半致死方程为Y=17.614 1+17.898 3X(r=0.950 0),半致死浓度为0.197 4 mg/L;条石鲷幼鱼鳃SOD和GPX活性与臭氧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负相关,并都在胁迫24 h、质量浓度0.32 mg/L时降至谷值;MDA含量与臭氧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正相关,并在胁迫24 h、质量浓度0.32 mg/L时达到峰值;在臭氧胁迫下,条石鲷幼鱼的鳃小片细胞排列不规则并萎缩,鳃小片上皮细胞脱落或粘滞于鳃小片间,鳃小片末端膨大,鳃丝血管固缩无腔或变空腔,管壁粗糙、干缩,血细胞固缩、坏死,零散分布或紧贴血管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锌源以及锌水平与维生素 D3 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胴体微量元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选取体重为(25.86±0.13) g 的草鱼 600 尾, 实验分为 8 个处理(每个处理 3 个重复, 每个重复 25 尾), 随机分到 24 个 900 L 的水族箱中。本实验采用双因素设计, 添加了 2 个水平(1000 IU/kg 和 2000 IU/kg)的维生素 D3, 每个维生素 D3 的水平下, 添加 3 个水平的(0、25 和 50 mg/kg)蛋氨酸锌, 另外在 2 个维生素 D3 的水平下, 添加了 25 mg/kg 的七水硫酸锌, 配制 8 种等氮、等脂实验饲料, 投喂 8 周。8 个处理组依次命名为 1000D/Zn0 (1000IU/kg VD3+0 mg/kg 锌)、1000D/ZnS25 (1000 IU/kg VD3+25 mg/kg 七水硫酸锌)、1000D/ZnM25 (1000 IU/kg VD3+ 25 mg/kg 蛋氨酸锌)、1000D/ZnM50 (1000 IU/kg VD3+50 mg/kg 蛋氨酸锌)、2000D/Zn0 (2000 IU/kg VD3+0 mg/kg 锌)、2000D/ZnS25 (2000 IU/kg VD3+25 mg/kg 七水硫酸锌)、2000D/ZnM25 (2000 IU/kg VD3+25 mg/kg 蛋氨酸锌) 和 2000D/ZnM50 (2000 IU/kg VD3+50 mg/kg 蛋氨酸锌)。结果显示: (1) 饲料锌水平与维生素 D3 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草鱼增重率(WG)、饲料系数(FCR)和蛋白质效率(PER)(P<0.05)。1000D/ZnM50 组 FCR 最低, PER 最高, 1000D/ZnM25 组相比于 1000D/ZnS25 组, FCR 显著降低, PER 显著提高(P<0.05)。2000D/ZnM25 组的 WG 显著提高 (P<0.05), 2000D/ZnM25 组 PER 显著高于 2000D/ZnS25 组, FCR 显著低于 2000D/ZnS25 组(P<0.05); (2) 饲料锌与维生素 D3 对草鱼胴体微量元素铜、铁、锰、锌和钙均无交互作用(P>0.05)。2000 IU/kg 维生素 D3 组草鱼胴体铁和钙的含量显著高于 1000 IU/kg 维生素 D3 组, ZnM25 和 ZnM50 组草鱼胴体铁含量显著高于 Zn0 组, 锌的含量随着蛋氨酸锌的水平增加而增加, ZnM50 组草鱼胴体锰含量显著低于 Zn0 和 ZnM25 组(P<0.05); (3) 饲料锌水平与维生素 D3 对草鱼肝脏 CAT、SOD、AKP 和 LZM 活性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 锌源与维生素 D3 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 LZM (P<0.05)。2000D/ZnM25 组草鱼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 活性显著高于除 2000D/ZnM50 组外的其他组, MDA 含量显著降低, 2000D/ZnM25 组相比于 2000D/ZnS25 组, CAT、 AKP 和 LZM 活性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 饲料中锌与维生素 D3 的交互作用显著改善草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本研究条件下, 添加 25 mg/kg 的蛋氨酸锌和 2000 IU/kg 的维生素 D3 更有利于草鱼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 且蛋氨酸锌在生长、饲料利用、胴体微量元素含量和抗氧化方面要优于硫酸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光强和光谱对鳜(Sinioerca chautsi)行为、摄食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对不同光强和光谱条件下养殖 8 周的鳜的摄食、生长进行观测,并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对鳜摄食的影响研究发现, 光强在 10、25 和 50 lx 下时鳜的摄食比例较高, 显著高于 5、300 和 500 lx 组(P<0.05); 不同光谱下, 在绿光条件下摄食比例最高(P<0.05)。 光强和光谱条件对鳜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 10 lx 的光强可以极大地改善鳜的生长, 该组中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同时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 200 和 500 lx 条件下生长性能提升不显著(P>0.05)。另外, 10 lx 光强下生长相关基因 igf1 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 同时促食欲基因 npyagrp 显著上调(P<0.05), 抑食欲基因 cartpomc 下调; 而在 200 和 500 lx 条件下, npyagrp 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不显著(P>0.05), 500 lx 条件下 pomc 表达显著高于 10 和 200 lx 组(P<0.05)。绿光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 观察到生长性能的改善。在红光条件下观察到了相反的结果, 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肝体比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此外, 红光和绿光组 igf1 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蓝光组(P<0.05)。促食欲基因 npy 表达在绿光组中显著升高(P<0.05), agrp 在红光、绿光和蓝光组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白光组(P<0.05)。综上所述, 鳜更加偏好低光强和短波长的光, 并且在这种光照条件下摄食行为更加活跃且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9.
向常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9±0.23) mg/L]水中充入氮气或空气对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F3进行低氧[溶解氧质量浓度(1.04±0.12) mg/L]及复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6±0.20) mg/L]处理,取常氧、低氧12 h、低氧24 h、低氧72 h及复氧24 h的鲂鲌杂交种F3鳃组织,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阿利新蓝-过碘酸染色、抗氧化酶活性测定、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探究鲂鲌杂交种F3鳃组织对低氧的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低氧处理72 h后,鲂鲌杂交种F3的鳃组织层间细胞团宽度和鳃小片长度分别为(42.42±4.76)μm、(109.09±8.96)μm,鳃组织与水的接触面积较常氧显著增加;低氧胁迫显著降低了鲂鲌杂交种F3鳃组织黏液细胞的密度,鳃组织分泌黏液减少;低氧胁迫下,鲂鲌杂交种F3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在处理72 h时最大,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处理24 h时活性最大;低氧胁迫显著改变了鳃组织中caspa...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大水面养殖与池塘养殖模式下鱼类肌肉品质可能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 以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为研究对象, 采集并观测湖北省网湖(网湖放养组)和周边养殖池塘(池塘养殖组)两组鳙的背部肌肉的表观、 质构、营养和风味等特征, 并对两者的水质条件与饵料生物组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 (1) 网湖放养鳙的腹脂比(IPF)、肝体比(HSI)显著低于池塘养殖组(P<0.05), 而两者的肥满度(CF)和脏体比(VSI)无显著差异(P>0.05); 网湖放养鳙的背部鱼皮和背部鱼肉的亮度值(L* )和白度值(W)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组(P<0.05); (2) 网湖放养鳙肌肉的弹性、内聚性高于池塘养殖组(P>0.05), 硬度显著低于池塘养殖组(P<0.05); (3) 网湖放养鳙的水分、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养殖组(P<0.05), 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组(P<0.05); 网湖放养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其评分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组(P<0.05); 网湖放养组和池塘养殖组的 EAA/TAA 比值分别为 41.24%、40.84%, EAA/NEAA 的比值分别为 84.18%、83.03%, 均符合 FAO/WHO 理想模式标准; 网湖放养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组(P<0.05); 网湖放养鳙肌肉中 Ca、Zn 的含量高于池塘养殖组(P>0.05); (4) 网湖放养组的鲜味氨基酸占比更高, 苦味氨基酸占比更低; 网湖放养组和池塘养殖组的最高气味活度值分别是呈青草味的己醛和油脂味的 1-辛醛, 对气味呈负面影响的 1-己醇、3-戊酮等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及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在网湖放养组更低。研究结果表明, 网湖放养鳙相对于池塘养殖组具有更好的形态特征、肌肉营养和风味品质, 这与其养殖环境和天然饵料的差异有关。本研究可为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