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微生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如何发挥学生的探索性、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农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将理论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鼓励学生较早的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但目前我国农林院校在通识课的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严重制约了通识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农林院校的通识课程应当兼顾"通"和"专",以充分体现农林院校的办学特点,并符合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要求。目前在农林院校开设"农业法律和政策"这一通识课程不仅是依法治国方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可以优化我国高校农业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机制,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农业法律和政策"通识课在农林院校的开设,应在课程方案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对课程性质、教学任务和要求、所占学分、教学具体内容和环节以及教学方法等加以精心设计,从而有效实现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4):190-192
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是新时期高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普遍流于形式的问题,对"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建设"的内涵、动力和内容构成进行探讨,以山西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职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学是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的重点建设课程,2006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学做合一”的目的在于培养“手脑双挥”的人,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构建《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新模式,加强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对当前的高职教育教学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林专业微生物学课程面临教学内容多、课时不断减少、专业针对性不强、实践教学不足等诸多问题。为适应农林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应进行微生物课程改革。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联系生活实例、增加问题式教学、加强课堂互动、抽象问题与常见物品类比等教学改革对策,以期为促进农林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育部提出"金课"理念以来,对高校课程教育教学和教师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课程教育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普通植物病理学》作为高校农林专业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的骨干课程之一,在传统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课程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课程教学理念方式、课程配套内容、考核方法及学生学习课程积极性等问题的思考、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举措,从而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农林专业微生物学课程面临教学内容丰富、课时不断减少、专业针对性不强、实践教学不足等诸多问题。为适应农林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我们从优化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问题式教学加强课堂互动,与常见物品类比使抽象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总结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以期促进农林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高等农林院校法学专业存在着模仿和照搬法学专门院校和综合型大学的做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都缺乏特色。高等农林院校法学专业目标应定位为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将法学专业和农林院校特色专业相融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服务农村的实用型法律人才。构建以"农"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是彰显农林院校特色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林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年来国内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素养、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相关方面的研究,阐述了目前应用型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潍坊科技学院办学特色,提出了该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方向,以期能为同类院校人...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专业课中有效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目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育种学"课程为例,从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存在问题、应用途径、应用效果等方面阐述了网络教学平台在农林专业课中的探索与实践,同时指出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把网络教学平台与农林专业课程特点、优质资源整合利用和其它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涉农高校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懂两爱”新型农林人才,以及结合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精神,本文以农林专业核心课程植物生理学为例,探讨提出农林专业的课程思政要以培养专业认同感、生态文明使命感、科学创新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为着力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采取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和实验教学多种途径,找准切入点和兴趣点,通过案例显性引导、理论隐性融入等方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程,并建立教师与学生双主体、过程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多元化评价体系反馈课程思政效果。实践结果表明上述策略显著促进了具“农志”、识“农趣”、有“农技”的农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赵小虎  刘震  胡承孝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366-368,371
针对农林院校开设分子生态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农林院校学科结构和作者的教学体会,从教学目标定位、教材编订、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初步探索了该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考了以该课程学习为契机的人才创新素质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农业大学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文章阐述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对高校教学的要求,介绍了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教学改革措施。实施教学改革后,逐步构建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本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稳步提升。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疆农业大学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阐述了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内涵、基本特征和培养的紧迫性,探讨了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素质要求及培养路径.对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实践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明确提出了德育教育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等农业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办学必须有准确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农业和农村经管人才.坚持"农林为本、经管相融"的理念,四川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索: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准确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教学和管理平台;加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7.
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保障,"卓越农林人才计划"也是卓越人才计划培养的中心目标,培养一大批有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责任感、有献身国家农林事业志向、有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使得拥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高等院校必须要深化教育课程的改革,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发展对农林卓越人才的需要。本文以百色学院为例,将重点对新时代国家注重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背景之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学是许多生命科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且与许多其他相关专业课有交叉渗透,针对这一特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完成系统的微生物课程知识体系的教学,又体现专业教学的特色,是从事微生物课程教学设计的关键。本文以信阳农林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纲领,从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培养能够适应生物制药相关行业的综合技能和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改革实践背景下,课堂教育创新改革已经成为农林院校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个性化教学理念在农林院校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培养出能够服务地方建设,促进农林业发展的地方“特色”人才。优化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培养课程设置,以健全教学制度与组织体系,逐步完善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个性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0.
农林院校需基于海洋教育课程实施,形成符合现代海权观的农林海权思维,创生有利于农林院校发展的涉海学科,培养涉海人才,提升"涉海发展自觉",响应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农林院校应从课程内容、课程师资和课程管理等维度确立海洋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体系,努力夯实海洋教育课程建设基础。在强调农林院校创建校际课程建设协作机制并合力建设海洋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同时,也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引入政府和市场力量,形成海洋教育课程建设的"三角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