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桥环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蚂蚁驱避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β-蒎烯合成了诺卜醇、诺卜甲基醚、诺卜乙基醚、诺卜丙基醚、甲酸诺卜酯、乙酸诺卜酯、丙酸诺卜酯,测试以上7个桥环类萜类化合物对小黄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的驱避活性,结果显示它们对小黄家蚁具有很强的驱避活性,在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驱避率分别为80%、100%、80%、100%、100%、100%和86%,并对驱避率较高的诺卜甲基醚、诺卜丙基醚、甲酸诺卜酯、乙酸诺卜酯进行了剂量-活性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新的高活性杀虫化合物。【方法】以松油烯-4-醇为原料,对其4位羟基进行修饰,设计合成了6种松油烯-4-醇酯类衍生物Z1~Z6和2种松油烯-4-醇醚类衍生物M1~M2,其中Z3、Z5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等方法确证;并分别测定了合成衍生物对家蝇的杀虫作用。【结果】目标化合物普遍对家蝇具有一定的熏蒸和触杀活性,其中熏蒸活性均弱于松油烯-4-醇;丙酸酯衍生物的触杀活性明显提高,其LD50为0.038 7mg/头,触杀毒力是松油烯-4-醇的3.42倍;苯甲酸酯、苯磺酸酯和对甲苯磺酸酯衍生物的触杀活性也有所提高;而丙烯酸酯、甲醚、乙醚衍生物的活性大幅下降。【结论】4位羟基的改变对衍生物的杀虫活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松油烯-4-醇的杀虫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松油烯-4-醇及其6种酯类衍生物乙酸酯(Z1)、丙酸酯(Z2)、丙烯酸酯(Z3)、苯甲酸酯(Z4)、苯磺酸酯(Z5)、对甲苯磺酸酯(Z6)对家蝇成虫的触杀活性及对其体内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松油烯-4-醇及其酯类衍生物对家蝇均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除丙烯酸酯外,其它酯类衍生物的触杀毒力均高于或相当于松油烯-4-醇;活体条件下,7种化合物均对Na+,K+-ATPase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中毒症状的加剧,对该酶的抑制作用增强;离体条件下,松油烯-4-醇及其乙酸酯、丙酸酯、苯甲酸酯、苯磺酸酯、对甲苯磺酸酯衍生物对家蝇Na+,K+-ATPase的IC50分别为155.89、197.98、96.02、121.36、124.85、153.74μg•ml-1;分析发现松油烯-4-醇及其酯类衍生物对家蝇24 h的触杀LD50与对Na+,K+-ATPase的IC50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Na+,K+-ATPase可能是松油烯-4-醇类化合物的主要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4.
七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提取物水解产物中的1β,2β,4α,6α,8β,9α,12-七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为起始原料,经丙酮保护,甲磺酰化,四氢铝锂还原,脱丙酮保护4步反应得到了1β,2β,4α,6α,8α,9α,12-七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并以此设计合成了11个新的二氢沉香呋喃醚类衍生物(5.1~5.11),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鉴定。初步的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5.1~5.11)对3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均具有一定的胃毒和拒食活性,其中化合物5.1在1%浓度下的拒食活性为95.2%;化合物5.1,5.8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具有显著的活性,其中5.1在150 mg/L的浓度下对白纹伊蚊的死亡率为94.6%。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浓度为1 mg·mL-1的3个醌类化合物和1个蒽酮类化合物对粘虫、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3种醌类化合物对供试昆虫的拒食作用明显.胡桃醌、α-萘醌、蓝雪醌对粘虫3龄幼虫24 h的拒食率分别为90.48、76.59、65.08,48 h的拒食率分别为93.33、81.82、73.08;对小菜蛾3龄幼虫24 h的拒食率分别为63.89、72.22、77.78,48 h的拒食率为74.05、88.11、88.67.胡桃醌、α-萘醌、蓝雪醌对粘虫24 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0.386、0.524、0.705 mg·mL-1,48 h的AFC50分别为0.284、0.435、0.570 mg·mL-1;对小菜蛾24 h的AFC50分别为0.571、0.619、0.593 mg·mL-1,48 h的AFC50分别为0.407、0.561、0.512 mg·mL-1.表明3种醌类化合物对2种供试昆虫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印楝素A为原料,采用氢化加成反应合成了22,23-二氢印楝素A,用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2,23-二氢印楝素A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24和48h,22,23-二氢印楝素A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AFC50值为6.55和12.61μg/mL,处理后48h,3μg/mL 22,23-二氢印楝素A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80.29%,5μg/mL 22,23-二氢印楝素A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81.16%.  相似文献   

7.
松油烯-4-醇酯醚类衍生物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油烯-4-醇为原料,合成了6种松油烯-4-醇酯类衍生物Z1-Z6和2种松油烯-4-醇醚类衍生物M1-M2,分别采用三角瓶熏蒸法和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合成衍生物对家蝇的杀虫作用。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普遍对家蝇具有一定的熏蒸和触杀活性,其中丙酸酯衍生物触杀活性明显提高,其LD50为0.0387 mg/头,触杀毒力是松油烯-4-醇的3.42倍;苯甲酸酯、苯磺酸酯和对甲苯磺酸酯衍生物的活性也有所提高;而松油烯-4-醇的丙烯酸酯、甲醚、乙醚衍生物的活性则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8.
微红新月蕨的杀虫活性和活性组分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红新月蕨(Pronephrium megacuspe)的杀虫成分并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通过生物活性测定确定微红新月蕨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方式,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薄层层析制备、重结晶、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活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对家蝇成虫(Musca domestica)、白纹伊蚊4龄幼虫(Aedes albopictus)、桃蚜(Myzus persicae)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菜粉蝶(Pieris rapae)3龄幼虫具有拒食活性。从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了4种化合物,即7-羟基-5-甲氧基-6,8-二甲基黄烷酮、2',4'-二羟基-3'-甲基-6'-甲氧基查尔酮、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和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上述4种化合物在50 mg•L-1的浓度下,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都具有拒食活性;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弱的拒食活性,24 h的平均拒食率为40.51%,另外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没有拒食活性;2 ?g/头的剂量下,这4种化合物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没有触杀活性,24和48 h的平均死亡率为0;1 ?g/头的剂量下,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对小菜蛾3龄幼虫48 h的平均死亡率为33.76%,另外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也基本没有触杀活性。【结论】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对多种害虫具有较高的活性,从该植物中已分离鉴定出的4种化合物母体结构一致,但取代基不同或取代的位置不同,其活性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微红新月蕨中其它化学成分及其构效关系值得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苦皮藤果实中农药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用 5种溶剂对苦皮藤假种皮进行了系统提取 ,在灵敏的活性追踪指导下 ,分别从苦皮藤假种皮体积分数 2 5 %和 5 0 %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4个化合物 :卫矛醇 (化合物 )、1α,2 α,4β,6 β,8α,9β,13-七羟基 -二氢沉香呋喃 (化合物 )、9β-苯甲酰氧基 - 1α,8β,13-三乙酰氧基 -二氢沉香呋喃 (化合物 )、β-谷甾醇 (化合物 ) ;其中化合物 有杀菌活性 ,化合物 有杀虫活性 ,化合物 为在苦皮藤中首次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0.
萘乙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α-萘乙酸出发,衍生合成了萘乙酸甲酯、萘乙酰肼、丙酮萘乙酰腙、唑酮萘乙酰腙、萘乙酸三唑醇酯和萘乙酸烯唑醇酯,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所有化合物诱导大豆苗生根的活性和萘乙酸三唑醇酯、萘乙酸烯唑醇酯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所有衍生物均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活性的大小与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没有直接的相关性;α-萘乙酸与三唑醇和烯唑醇等杀菌剂成酯反应后,酯化产物的抑菌活性比三唑醇和烯唑醇本身的抑菌活性低.  相似文献   

11.
己唑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己唑醇的杀菌广谱性以及杀菌活性,参考己唑醇的化学结构,以戊酰氯和取代苯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Corey-Chaykovsky环氧化反应、开环反应得到8种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选取常用木材腐朽菌——白腐菌(彩绒革盖菌、乳白耙齿菌)、褐腐菌(密粘褶菌、绵腐卧孔菌)和霉菌——黑曲霉作为实验菌株,采用滤纸片法研究8种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0.5%~2.0%范围内,除化合物A4、A5外,其余化合物对彩绒革盖菌、乳白耙齿菌、密粘褶菌、绵腐卧孔菌和黑曲霉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抑菌能力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通过与己唑醇对照可知,化合物C3总体抑菌效果最好,并优于己唑醇;化合物C2对腐朽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己唑醇,对黑曲霉的抑菌效果弱于己唑醇;化合物A1、A2、A3、C1的抑菌效果均弱于己唑醇;化合物A4、A5对木材腐朽菌和霉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可见,卤素(F、Cl)对苯环2,4-二位上的取代、叔醇碳上异丁基的引入均有利于提高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角果木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JG-1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理化常数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同时,对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以及全齿复活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从角果木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JG-12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5S)-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3-heptanone(1),ilicicolin H(2),2-chloro-3,5-dimethoxybenzyl alcohol(3),(7R)-methoxypurpuride(4),(5a S,9S,9a S)-1,3,4,5,5a,6,7,8,9,9a-decahydro-6,6,9a-trimethyl-3-oxonaphtho[1,2-c]furan-9-yl N-acetyl-L-valinate(5),ergosterolperoxide(3β-hydroxy-5,8-epidioxy-ergosta-6,22-diene)(6)。其中,化合物1具有抗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活性,化合物3具有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活性;化合物1和3~5具有全齿复活线虫抑制活性;化合物1~5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3种微生态制剂的氨基酸组成及对鲤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HPLC法分析了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氨基酸含量,这3种不同的微生态制剂的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3.2g/100g干基,56.4g/100g干基,59.5g/100g干基。在统一饵料的基础上,分别按0.1%,0.2%和0.5%添加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养殖鲤鱼45d,分析了鲤鱼肠道和肝胰脏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添加纳豆芽孢杆菌0.1%~0.5%的试验组能显著地提高鲤鱼肠道蛋白酶的活性,0.1%和0.2%剂量组可显著地提高鲤鱼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0.1%剂量组可较显著地提高鲤鱼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的活性。枯草芽孢杆菌对鱼类消化酶的影响作用与纳豆芽孢杆菌不尽相同。其0.1%-0.5%试验组对鲤鱼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均有较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对鱼类肝胰脏的消化酶活力影响不大。相对于蛋白酶而言,枯草芽孢杆菌对鲤鱼肠道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更为有效。复合微生态制剂0.1%-0.5%的各试验组能显著地提高鲤鱼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其对鲤鱼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的提高率要优于单一菌种的微生态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作为水产养殖生物的饵料添加剂使用,应根据不同食性的鱼类和不同的饵料组成加以选择和组配,合理的添加量在0.1%~0.2%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14.
华中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中五味子藤茎为材料,采用硅胶柱层析、MCI树脂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ABTS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全面了解华中五味子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藤茎中药效成分及活性作用。结果表明:1)从藤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pinobatol (2)、Matairesinol 4′-O-glucoside (3)、(-)-secoisolariciresinol-O-a-L-rhamnopyranoside (4)、(-)-secoisolariciresinol 9-O-α-L-arabinopyranoside (5)、(-)-儿茶素 (6) 和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2)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化合物2~7清除ABTS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14.43、13.45、7.39、3.84、1.88、14.11 μg·mL-1;化合物4~6抗氧化活性与阳性对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活性基团拼接原理合成了10个具有新型分子结构的N-甲氧基-N-2-{[2-甲基-取代苯亚胺甲基-硫亚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和LC/MS分析确认.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部分化合物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2-甲基苯甲酰甲酸甲酯通过与甲胺、甲氧基胺的盐酸盐、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和取代苯乙酮肟多步反应合成了11个含双肟醚结构的2-甲氧亚氨基-2-(2-(取代苯基)苯基)乙酰甲胺的衍生物(G1~G11)。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和GC-MS确认。用10μg.mL-1目标化合物进行初步离体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G4对油菜菌核病、蔬菜灰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有抑菌活性;G11对蔬菜灰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卡枯醇衍生物的抑菌活性,旨在探索其抑菌活性与构效关系。【方法】首先以芝麻酚、α-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通过傅克酰基化合成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卡枯醇衍生物,即化合物1(1-(2-羟基-4,5-亚甲二氧基)苯基-2-甲基丙烯酮),然后经醚化反应合成了8个目标化合物2a~2h, 采用核磁共振仪(1H-NMR、13C-NMR)和质谱仪(ESI-MS)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化合物2a~2h对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8个1-(2-羟基-4,5-亚甲二氧基)苯基-2-甲基丙烯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ESI-MS予以了确认。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8种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原菌均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化合物2a、2b、2c和2f对供试菌种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较高,其中对供试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基本达到了100.0%。此外,2a、2b、2c和2f对黄瓜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高于噻菌灵。【结论】合成的8个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原菌均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对部分菌种的菌丝生长抑制率高于噻菌灵原药。  相似文献   

18.
王伟  姜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63-14667
该试验从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内生的露湿漆斑菌属真菌Myrothecium roridum(IFB-E009)液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为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5~6为酰胺类化合物,7为环二肽化合物,8为尿嘧啶。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4有细胞毒活性,对SW1116(人结肠癌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25.68和38.93μmol/L,而对照药阿霉素的IC50为5.31μmol/L。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药用植物内生菌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Eight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cultures of r 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er gosterol(1), 6β-hydroxysitostenone(2), sitostenone(3), m-h ydroxyphenylacetic acid(4), methyl m-h ydroxyphenylacetate(5), m-hydroxymethylphenyl pentanoate(6),(Z)-3-methylpent-2-en-1,5-dioic acid(7) and 3-methoxyfuran-2-carboxylic acid(8) by means of physico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 mong them, 2, 3, 5–8 were isolated from R. solani for the first time. All th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4–6 and 8 showed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ies on the radical and germ elongation of rice seeds. 1, 4 and 7 showed moderat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 some bacteria. 4, 7 and 8 exhibited weak inhibitory activities on spore germination of Magnaporthe oryzae. 8 showed moderate antioxidant activity with the 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 and β-carotene-linoleic acid assay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reveal compounds 5, 6 and 8 from r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R. solani to have in vitro phytotox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20.
对甲苯磺酰胺与2,4-二氯嘧啶在氢化钠作敷酸剂,N,N-二甲基乙酰胺作溶剂的条件下反应,合成了2-氯-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2-氯-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再与甲醇钠反应,合成了2-甲氧基-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通过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类化合物有一定的除草活性,2-氯-4-(4-甲基苯磺酰胺基)嘧啶浓度100μg/ml时对油菜根长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