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物源库理论在产量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综述了近年来作物源库理论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其在产量形成中的应用成果并加以分析,指出在新疆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源库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稻品种的源库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汕优多系1号等组合为材料,在不同栽培密度下,通过对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状况,茎,鞘光合产物分配及籽粒灌浆情况和经济性状的测定和分析,找出规律以确定不同水稻品种的源库特征,将供试品种分为增源产类和增源增库互作增产类2个类型。增源产型:茎鞘物质的输出率和转换率较高,穗实粒数较低,千粒重较高,上部叶片,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而增库增产型则相反,并对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4.
作物库源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年来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1):1-10
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配是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源库理论是分析作物同化物生产制造、分配转运和转化积累过程及器官间相互作用规律的重要理论框架,对于作物高产优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源库强度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同化物装卸载与转运分配及其对源库互作的响应、源库互作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节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库源关系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旨为今后源库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不同栽培模式下山栏稻源库流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山栏稻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栏稻山川24为试验材料,以传统旱作为对照,设普通水作、水作覆膜、水旱交替和水旱覆膜4种水旱栽培处理,测定其主要生育期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等指标,并于抽穗后10 d取样观察穗颈的横切解剖结构.[结果]与传统旱作相比,普通水作、水作覆膜、水旱交替和水旱覆膜处理均可提高孕穗期叶绿素含量和山栏稻灌浆期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提高源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普通水作和水作覆膜处理的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运量、转运率显著高于传统旱作(P<0.05,下同);水作覆膜、普通水作和水旱交替处理的穗颈直径显著大于传统旱作,分别提高34.44%、24.44%和22.78%;4种栽培方式均可显著提高山栏稻的实际产量、每穴有效穗和库容量,库容量表现为水作覆膜>普通水作>水旱覆膜>水旱交替>传统旱作.[结论]与传统旱作相比,不同水旱栽培方式均可通过增加源库流的协调互作性来提高山栏稻产量,其中水作覆膜处理的穗颈结构相对较优,符合源足、流畅和库大的要求,实际产量最高,是较适合山栏稻山川24推广种植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
7.
8.
不同控释肥对夏玉米源库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测定群体光合速率(CAP)、叶面积指数(LAI)、果穗叶SPAD值.子粒灌浆速率、产量、基部节间伤流强度及穗柄伤流强度等指标,研究了控释肥对夏玉米源库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控释肥显著改善了吐丝期以后群体各项生理指标,各控释肥处理的CAP,LAI和果穗叶SPAD值分别提高了5.45%~37.02%,4.61%~26.42%和1.28%~7.51%;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增幅分别为5.56%~20.24%,5.00%~9.50%,3.73%~14.67%和3.38%~13.36%,子粒日增重的平均值增加了14.18%~19.32%;基部节间伤流强度和穗柄伤流强度的增幅分别为2.42%~74.97%和1.41%~116.67%.在本试验条件下,控释肥能明显调节夏玉米源库流特性,其中硫加树脂包膜尿素控释肥的调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小麦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小麦植株的源、库理论;讨论了源、库、流之间相关效应及源、库、流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小麦源、库、流协调发展理论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及实现小麦高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玉米灌浆结实期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玉米品种掖单13和鲁玉10进行剪叶剪穗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籽粒灌浆结实期,群体源库两因素均是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库的作用更大。其主要机理是叶面积的减少,库容的相对变大增强了净同化率,促进了茎鞘物质的向籽粒的运转,使花后物质生产量,籽粒库容及其活力的减少小于叶面积的减少量;籽粒库容的减少因单位库容及活力的补偿能力小,相对小的 容降低了净同化率,使花后物质生产量近于剪穗量的减少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库源关系对杂交水稻根系及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库源关系对杂交水稻根系及叶片衰老的影响效果,在水稻抽穗期,剪去穗部部分枝梗和叶片,形成不同的库源比,研究其与根系和叶片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汕优63相比,亚种间杂交水稻5460/广抗粳2号库源矛盾大,根系和叶片衰老快;降低库源比,能明显减缓其根系细胞分裂素含量的降低和^32P吸收的下降,并能减缓其叶片中蛋白质、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和SOD活性的降低以及两二醛含量的升高,说明杂交水稻叶片和根系衰老与其库源比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系统碳汇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允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8,(5)
研究我国现实和未来农业系统碳汇功能,提出该系统碳排放和碳固定清单。以1990、1995和2000年为例,对周年碳平衡进行计算分析,绘制出全国农业系统碳平衡概图。碳的排放、固定、转移量占当年吸收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6%—84.4%、14.5%—15.7%和1.1%—1.7%,年固碳量为1.1×108—1.4×108t。无论是现阶段还是气候变化后,我国农业系统对碳的吸收均大于排放,对大气CO2而言,不是源而是汇。在全球温室气体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农业系统碳汇功能,为减缓大气CO2浓度的增加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17.
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1992-2007年河南省各地市主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碳源/汇及碳汇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碳增汇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992-2007年,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及其强度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碳吸收明显大于碳排放,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不断增强;化肥施用带来的间接碳排放成为主要的碳排放源;1992年以来,农田生态系统碳汇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区域单位面积产量越大,碳汇强度也越高;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强度自东北到西南逐渐降低,平原地区明显大于山区。 相似文献
18.
19.
5个籼稻品种的产量形成特点和库源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4):321-324
采用疏花、降密、去叶等改变库源比例的方法,对5个籼稻品种的库源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库的接纳能力对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华矮21的结实率随抽穗后同化产物供应量的增减而急剧升降,为源限型品种:扬稻6号和景龙6号的结实率不因抽穗后颖花数的减少和密度的减低而提高,为库限型品种;在一定范围内,库-源比例的改变对嘉育948和988的结实率的影响明显小于华矮21而略大于扬稻6号和景龙5号,二者为库源互作型品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