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发病情况该猪场为农村小规模猪场,存栏母猪40头,母猪于空怀期免疫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产前35~40天免疫伪狂犬病疫苗,仔猪于25日龄免疫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陆续分娩11窝,共产仔112头。仔猪于哺乳期间未见异常,但均于断奶后10~15天发病,表现被毛粗乱、消瘦、  相似文献   

2.
用邹县某猪场3头健康母猪同日所生仔猪23头,出生后立即肌肉注射1头份/头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后60~120分钟让仔猪吃初乳。于免疫后10、30日及2、3、4、5、6、7及8个月分别用免疫扩散法监测猪瘟抗体效价。当免疫猪266日龄时,从23头猪中任选4头,经肌肉攻击经复壮后的猪瘟血毒lml/头。结果,免疫后10天,抗体未阳转,30天时,19/23阳性,2月龄以后至8个月,抗体均23/23阳性,266日龄攻毒4/4保护(对照3/3死亡)。说明该免疫程序是可靠的,能够控制猪瘟的发生。哺乳前免疫需要饲养人员与兽医密切配合,这一工作最好在母猪  相似文献   

3.
利用来源于同一猪场的2头猪瘟病毒(HCV)持续感染的带毒母猪及所产35头仔猪(包括13头死胎)和6头阴性对照猪,观察母猪的胎儿发育成活状况、仔猪HCV带毒率及HCV垂直传播对仔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免疫效力的干扰作用,同时进行水平传播试验和观察HCV持续感染对母猪繁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CV持续感染对其中1头母猪的胎儿发育和成活有明显影响,而对另1头母猪的胎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HCV持续感染母猪可经过胎盘垂直传播病毒给仔猪,传播率达45%~86%;吃初乳和接种HCLV不能阻止带毒仔猪的死亡,9头带毒仔猪在45d内死亡4头;免疫HCLV不能使带毒仔猪产生免疫保护力。5头猪在强毒攻击后死亡4头;HCV垂直传播的带毒猪可发生水平传播,并引起3/4感染猪死亡;HCV持续感染可引起母猪生殖系统病理变化。导致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4.
宁宜宝 《养猪》2004,(5):34-34
宁宜宝等选择北京顺义区某猪场的2头猪瘟病毒(HCV)持续感染的带毒经产怀孕母猪,1头母猪产仔11头,全部存活且发育正常,其中5头HCV阳性;另1头母猪产仔14头,瘦弱,且有3头死胎,其中12头HCV阳性。2头母猪各自为1组,将各自所产活仔按产仔顺序隔头组合分成2组,1组零时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1组不免疫作对照,每窝仔猪和相应的母猪混合饲养,并放入2头60日龄阴性对照猪(共6头,4头用于水平传播试验,2头用于攻毒试验)进行水平传播试验,观察63天。结果表明,HCV垂直传播可导致仔猪死亡;吃初乳和接种HCLV不能阻止带毒仔猪的死亡,零时免疫…  相似文献   

5.
猪瘟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持续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仔猪吮吸免疫猪瘟疫苗母猪的初乳后,监测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的消长规律,以探索仔猪猪瘟疫苗最佳首免日龄.试验选择3个场共12头母猪,产前136~140天进行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疫苗接种,4毫升/头.通过猪瘟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竞争性ELISA)检测其所产仔猪7、14、21、28、35和42日龄时血清中抗体水平.结果发现,3个猪场试验仔猪母源抗体下降幅度不一,甲场第28天降到最低,丙场第21天降到最低,之后其抗体水平均出现升高现象.但3个猪场之间不同日龄仔猪抗体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用猪瘟兔化弱毒苗4头份免疫后的母猪3头,分别于分娩后定期日龄采血分离24头份血清样品,初生仔猪16头,分别于出生后定期日龄前腔静脉采血分离128头份血清样品,用单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猪瘟抗体滴度,结果表明,母猪猪瘟抗体效价持续较高,达100%保护率,哺乳前仔猪抗体效价为0,吃初乳后抗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抗体总体效价较低,仅有57.89%的保护率;仔猪20日龄前平源抗体水平差异较大,与母猪抗体水平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猪瘟不同顺序零天免疫的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分别免疫3组初生仔猪,每头1.5头剂。第1组20头先免疫,1小时后吸初乳。第2组15头,吸初乳后1小时免疫。每3组13头,吸初乳后半小时免疫。75日龄,以猪瘟弱毒单抗酶联方法测定3组动物的平均抗体(OD值)分别为0.25、0.23及0.21。80日龄,每组各随机抽出4头猪,连同非免疫对照猪6头以猪瘟石门系强毒攻击后,对照猪全死,第1组100%保护,第2组75%保护,第3组50%保护。第1组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验证新生仔猪哺乳前后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的免疫效果,笔者继1986年测定抗体效价之后,于1987年4月在通渭县什川乡进行野毒攻击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 1.试验猪选自本省通渭县什川乡农民饲养的健康杂交母猪7头,于分娩前30天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每猪注射1头份。然后将其所产59头仔猪供试验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不同胎次的剑河白香猪仔猪猪瘟母源抗体衰减规律以确定不同胎次仔猪首次免疫猪瘟疫苗的时间,对种母猪及仔猪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在剑河白香猪原种场随机选取孕育第1胎~第6胎的种母猪共58头,在种母猪产后第1天采集全血,分离血清;从每头种母猪所产仔猪中随机选取4头,分别于1周龄、2周龄、3周龄、4周龄、5周龄、6周龄采集全血,分离血清。采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liquid-phase blocking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LPB-ELISA)法对种母猪及仔猪的血清进行猪瘟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孕育第1胎~第6胎的种母猪产后第1天的猪瘟抗体阻断率分别是87.31%、86.32%、86.36%、78.37%、61.58%、34.05%,第1胎~第6胎的仔猪在1周龄时猪瘟抗体阻断率分别是86.12%、85.29%、85.30%、76.23%、60.38%、31.26%,表明第1胎~第6胎的仔猪1周龄时猪瘟抗体阻断率整体与种母猪抗体阻断率相近且高度相关;第1胎~第3胎、第4胎、第5胎、第6胎仔猪猪瘟抗体阻断率分别在6周龄(39.04%、37.2...  相似文献   

10.
试验随机选取24头30日龄(体重范围为7.5~9.0 kg)健康仔猪,16头健康后备母猪。24头小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头;16头母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头;各分为试验1组和试验2组。其中仔猪和母猪的试验1组接种猪瘟疫苗A,试验2组接种猪瘟疫苗B。疫苗在0 d进行首免,30 d进行二免。每头接种2 mL。仔猪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首免后第15、30、60天各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猪瘟抗体阻断率。母猪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首免后第30、60天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猪瘟抗体阻断率。结果表明,不管仔猪还是母猪,接种的两种猪瘟疫苗A和B的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且从总体上来看,两种猪瘟疫苗免疫60 d后都能使仔猪和后备母猪获得良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1.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猪瘟的预防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母猪所产亲代仔猪的母源抗体对疫苗注射的抑制免疫明显,选含母源抗体中和价滴度在32以上的仔猪进行1至3头剂量的免疫,等免疫至9个月时,攻击猪瘟石门系强毒,免疫抑制占50%以上,通过加大免疫剂量对仔猪免疫,可排除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障碍。  相似文献   

12.
重庆某猪场4头濒死仔猪病理变化疑以猪瘟,病科脾、淋巴结用兔体交互免疫试验检测也为猪瘟阳性。采用中国兽药监察所的猪瘟单抗纯化的强、弱毒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该场的母猪及仔猪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9.69%(19/196)的母猪及16.83%(33/188)的仔猪血清中即为猪瘟强毒(野毒)抗体阳性,又为猪瘟兔化弱毒抗体阳性。试验结果显示,猪瘟是该场母猪繁殖障碍及仔猪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猪瘟免化弱毒细胞苗分别免疫5组初生仔猪,每头1.5头剂。第1组20头先免疫,1小时后吸初乳。第2组15头,吸初乳后1小时免疫。第5组15头,吸初乳后半小时免疫。75日龄,以猪瘟弱毒单抗酶联方法测定1组动物的平均抗体(OD值)分别为0.25、0.25及0.21。80日龄,每组各随机抽出4头猪,连同非免疫对照猪6头以猪瘟石门系强毒攻击后,对照猪全死,第1组100%保护,第2组75%保护,第5组50%保护。第1组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14.
以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分别免疫3组初生仔猪,每头1.5头剂。第1组20头先免疫,1小时后吸初乳。第2组15头,吸初乳后1小时免疫。第3组13头,吸初乳后半小时免疫。75日龄,以猪瘟弱毒单抗酶联方法测定3组动物的平均抗体(OD值)分别为0.25、0.23及0.21。80日龄,每组各随机抽出4头猪,连同非免疫对照猪6头以猪瘟石门系强毒攻击后,对照猪全死,第1组100%保护,第2组75%保护,第3组50%保护。第1组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组。  相似文献   

15.
根据PPA-ELISA测定的猪瘟弱毒抗体OD值来决定的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的猪瘟免疫程序为:使用猪瘟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免疫的母猪,其仔猪在20日龄进行首免,60日龄或断乳后进行二免,育肥猪直至出栏,不再免疫。种猪于配种前进行第三次免疫,以后每半年于断奶后配种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每次免疫接种剂量均是2头剂猪瘟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  相似文献   

16.
仔猪出生未哺乳前立即肌注1头剂猪瘟疫苗,1.5至2小时后再哺喂初乳,50至60日龄第2次肌注2头份猪瘟疫苗,培育母猪6月龄时再肌注3头份猪瘟疫苗,以后公母猪每6个月(春、秋)各预防一次,使我场持续一年左右的猪瘟流行迅速得到控制,至今二年未发生猪瘟。实际证明新生仔猪哺乳前免疫和加大剂量是猪瘟疫情场控制和扑灭猪瘟的有效措施。一、我场猪瘟流行情况1988年11月14日发现猪瘟病猪3头,即对全场600多头公、母猪及肉猪逐头检查,  相似文献   

17.
利用2头人工感染中等毒力猪瘟野毒耐过猪进行配种,诱发了猪瘟野毒垂直传播.带毒母猪于带毒后171 d产下9头仔猪,其中3头为死胎,6头为木乃伊.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RT-PCR检测,9头均为阳性.测序结果表明,3头测序仔猪中,2头仔猪所分离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与公猪所接种病毒的一致;另1头仔猪所分离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与公猪所接种病毒的同源性高于与母猪所接种病毒的同源性.母猪在与公猪配种前后,其所分离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发生了变化,配种后与公猪所分离病毒的一致,说明猪瘟病毒在猪体内的繁殖存在一定的优势选择现象.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日龄的猪用不同剂量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免疫 ,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猪瘟抗体监测。结果表明 ,用 1头份猪瘟弱毒疫苗在配种前 1 5d免疫母猪可保证其仔猪体内母源抗体较高 ;对仔猪首免用 1头份猪瘟疫苗进行超前免疫、在 60日龄用 2头份的猪瘟疫苗进行二免的免疫效果最好 ;阉割等应激反应可降低仔猪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选取母猪20头,分为2组,10头/组。免疫组母猪分别于配种前25d、10d进行2次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4头份/次,肌肉注射。对照组接种疫苗稀释液,1mL/头。待母猪分娩后3h采集乳样,并分别于产后2d、3d、4d、5d、6d、7d、8d、9d、10d、15d、20d、25d、30d采集乳样。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猪瘟IgG、IgM抗体OD值,并绘制动态变化曲线,观察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待上述免疫组母猪产仔后,各组随机选取10头仔猪,仔猪分别于产后0(未吃初乳)、5、10、15、25、35、40、50、60、70、80、90日龄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其母源猪瘟抗体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免疫组母猪乳清中IgG、IgM抗体效价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分娩后1d,随后抗体效价迅速降低,一般泌乳7d以后,免疫组母猪乳中各种抗体效价与常乳基本一致。初生仔猪的母源抗体在5~10日龄达到高峰,10日龄后开始下降,至25日龄保护率已达不到100%,抗体水平接近保护线。  相似文献   

20.
利用2头人工感染中等毒力猪瘟野毒耐过猪进行配种,诱发了猪瘟野毒垂直传播。带毒母猪于带毒后171d产下9头仔猪,其中3头为死胎,6头为木乃伊。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RT—PCR检测,9头均为阳性。测序结果表明,3头测序仔猪中,2头仔猪所分离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与公猪所接种病毒的一致;另1头仔猪所分离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与公猪所接种病毒的同源性高于与母猪所接种病毒的同源性。母猪在与公猪配种前后,其所分离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发生了变化,配种后与公猪所分离病毒的一致,说明猪瘟病毒在猪体内的繁殖存在一定的优势选择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