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有乐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31-34,49
通过2003年干旱对1~3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的杉木造林成活率、1~3年生杉木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显著低于降水量正常的年份(2000~2002年)。干旱期间1年生杉木林平均造林成活率为81 5%,下降11 5%,平均地径当年生长量为0 70cm,下降54 3%,平均树高当年生长量为0 53m,下降36 4%;2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8 8%和34 2%,3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6 0%和43 1%。  相似文献   

2.
木荷人工林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出在第10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15年;直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也出现在第10年;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到34年时均未达到高峰,推测数量成熟年龄为50~60年。木荷人工林生长过程可分3期:1~5年为幼林期、5~15年为速生期、15~34年为杆材阶段。该树种对立地和坡位反应敏感,不同坡位生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宝鸡市不同城市绿地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0~12月及2003年3~5月对宝鸡市植物园的乔木林地、灌丛地、草地3种城市绿地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对其测定结果分析显示:不同绿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规律基本一致,但有效水分含量差异较大;在土壤容积含水量随土层的垂直分布上均有上高下低,上下过渡剧烈,最后趋于稳定的共同特点;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程度(用变异系数衡量)上看,乔木林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013 2~0.001 8;灌丛地次之,为0.006 8~0.002 3;草地最小,为0.004 2~0.002 1.0~200 cm土层的土壤容积含水量,以草地优于乔木林地和灌丛地,而乔木林地又优于灌丛地.研究发现城市绿地中林、草地的土壤水分高于裸地.  相似文献   

4.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理坐标为45°53′~48°56′N,122°24′~126°41′E。全市总面积42469万hm2,行政区包括9个县(市)和7个区,其中龙江县、甘南县、泰来县、富裕县、讷河市、梅里斯区、昂昂溪区、龙沙区、富拉尔基区、建华区、铁锋区和碾子山区地处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西部的嫩江沙地范围。最低海拔122m,最高海拔为170m,沙丘与低地的相对高差25m左右。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42℃,年降水量380~460mm,年蒸发量1400~1800mm。为配合嫩江沙地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对齐齐哈尔市嫩江沙地沙化土地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5.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3种成熟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745块标准地、17株解析木和962株标准木解析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5个立地指数级的数量成熟、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结果表明,数量成熟龄为25~30年;工艺成熟龄分别为:梁材40~50年、檩材20~35年、交手杆15~20年、椽材10~15年;经济成熟龄为25~35年。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广西田林县不同年龄的尾叶桉人工林植物群落调查的数据资料,用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对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年龄尾叶桉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5~3.2,灌木层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050~0.1430,各样地间有一定的差异。Pielou均匀度为0.57~0.84,各样地间的变幅较小。其多样性指标的总体趋势是:2.5年群落4.5年群落0.5年群落;而草本层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11~0.3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95~2.9,Pielou均匀度为0.5~0.8,其相应的指数比灌木层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为:0.5年群落最大,2.5年群落次之,4.5年群落最小。该项研究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干象幼虫空间分布型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与方法 1987年6月在奈曼旗新镇林场的杨树人工林内,按不同被害程度、不同立地条件,选取10块标准地。标准地多为10~15年生杨树纯林,郁闭度为0.6~0.8。利用全查法,每块样地至少调查50株,逐株记录幼虫数。采用扩散系数(C),David和Moore指标(I)、C_A、  相似文献   

8.
为发掘绿竹在南充地区的培育潜力,在南充3个区县采用绿竹桶装苗开展夏季和冬季栽培试验,对绿竹成活、发笋数量、成竹地径和株高等形态性状,耐寒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绿竹成活率均在82%以上;夏季种植后,当年即可发笋,平均出笋3.4~5个,冬季笋发育为一代成竹时,平均地径1.76 cm~2.49 cm、平均株高于2.4 m~3.1 m;第二年一代成竹平均出笋2个,笋成竹后平均地径为一代地径的1.5倍,平均株高为一代株高的1.56~1.85倍。冬季种植后,第二年夏秋季可出笋5.1~5.8个,其发育的成竹平均地径2.11 cm~3 cm,平均株高2.65 m~3.86 m;绿竹冬季未表现出明显的冻害。研究认为重庆绿竹适宜于在南充地区引种培养,相关研究将重庆绿竹适生范围往北提高了2~3个纬度。  相似文献   

9.
对连香树人工群落平均木个体的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人工种植的连香树在树龄为6年后即开始郁闭,连香树生长极快,6年可郁闭成材。另外,连香树地径生长高峰期在第6~7年龄、胸径生长高峰在第5~6年龄、树高生长高峰在第4~5年龄,材积生长高峰期在第8~9年龄。建立了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4个生长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立地条件的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利用实测数据对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进行分析,分别建立生长过程模型。其结果表明:马尾松的胸径生长过程中,Ⅰ类地和Ⅱ类地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在第4~6年,Ⅲ类地在第8年;树高连年生长量Ⅰ、Ⅱ类地的最大值出现在第10~12年,Ⅲ类地在5~8年达到高峰;材积连年生长量Ⅱ类地和Ⅲ类在16~18年达到最大值,Ⅰ类地仍处于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11.
包头市土右旗黄河林场,地临黄河右岸,林地大部为河床至防洪堤之间的河头地,近几年来由于水利设施的控制,凌、汛期淹没面积不大,因此有向干旱、盐渍化发展的趋势,但仍然提水灌溉。林场自一九六四年以来,造林保存二万余亩,大部为杨、柳树,幼林年平均高生长为0.5~0.6米,有的0.8~1米,粗生长相应为0.5~0.6厘米至0.8~1厘米。为了实现林木速生丰产,尽快为国家提供木材,从1972年起对现有幼林采取了间伐、灌水、施肥等不同管理措施,并作为科研课题之一进行了林木速生丰产的试验工作,经过三年的试验观察,这些措施对促进幼林生长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为耐低温、抗干旱树种 ,能忍耐 - 40℃~ - 5 0℃的低温 ,在土壤水分含量为 2 %~ 3%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 ,但在干旱沙丘地带 ,自然条件恶劣 ,水、肥、热分配悬殊 ,采用常规的造林技术很难成功。因此 ,从 1 998年开始 ,我们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西部的沙丘地带 ,进行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 ,在提高造林成活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造林地自然条件造林地选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西部沙丘地带 ,海拔高度为 1 32 0~ 1 5 0 0m ,年平均气温 - 1 .4℃ ,年积温 2 1 0 0℃ ,年降雨量为 35 0~ 480mm ,年蒸发量在 1 2 0 0mm左右 ,土壤贫瘠 ,植…  相似文献   

13.
红锥嫁接技术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于2001~2002年在我省龙眼洞林场营建的红锥种子园进行不同的嫁接方法、不同嫁接时间、不同砧木地径及接口高度的嫁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于春季的3月采用腹接法嫁接红锥,采用地径为1.4~2.2cm的砧木,嫁接高度为10~20cm,接株的成活率较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盐碱地改土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笔者在大安市盐碱地上(0~20厘米土层PH值为10.2、含盐量为0.3%),采用改土造柳办法营造青皮柳、旱快柳,获得成功。四年生平均高2.5~2.95米,平均地径2.5~4.5厘米,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有机肥(猪粪)、化肥(尿素+钾肥混合)作为基肥进行邓恩按造林试验,并以不施基肥进行对比。经过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以猪粪作为基肥的标准地地径和树高平均生长量与对照两年均有极显著差异,以猪粪为基肥的标准地平均地径生长量为对照的4~5倍,平均树高生长量为对照的2~3倍,增效极其明显;而以混合的化肥为基肥的标准地地径和树高平均生长量与对照有一定增幅,当年生长量无显著差异,而第2年则有显著差异,地径和树高相比对照增幅在40%~98%之间。  相似文献   

16.
华山松是我区高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从1956年到目前为止,引进并人工造林10万余亩,绝大部份巳经成林。1983~1987年在现场调查,华山松活立木受松树皮象(Hylobius sp.)严重危害,20~27年生华山松林受害株率为85~95%,7~10年生幼林受害株率为78%,对华山松林已构成威胁。作者在芷江、新晃、靖县、淑浦等地调查,发现此虫为害华山松、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特别是西南华山松受害十  相似文献   

17.
赤松梢斑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松梢斑螟是红松幼林主要害虫之一,危害红松的嫩梢(主梢为主)及球果,平均被害率嫩梢为20.3%、球果为22.7%。1991~1995年,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1研究方法1.1赤松梢斑螟幼虫调查方法调查地海拔高度为250m,坡度为低山缓坡(8~9°),坡向东南,土壤为暗棕壤,土层厚度为45~50cm。林地为红松纯林,树高10~12m、胸径8~12cm,1960~1970年造林。调查是结合1993年10周鹤岗市红旗林场红松幼林疏伐抚育进行的,调查前先选择好样地,即59林班6小班、60林班20小班、75林班2小班。在样地内每隔2株间伐1株,并对伐倒木进行逐株调…  相似文献   

18.
盐城滩涂沙棘引种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成江  谢庆良 《沙棘》2001,14(2):15-19
为改良滩涂盐碱地,并合理地对其开发利用,2000年在北纬32°34′~34°28′,东经119°27′~120°54′,年平均降雨量850 mm,年均温15.1℃的江苏省盐城市滩涂进行了中国沙棘及俄罗斯沙棘的引种试验,结果初步表明(1)引进的中国沙棘在盐度为0.1%~1.2%、土壤为重壤、中壤及砂壤区、地下水较高的滩涂成活率在80%以上,苗高1年生长量在61.8~71.4 cm之间,最高达156 cm,地径生长在0.69~0.78 cm之间,枝叶繁盛,新生枝多(平均为15~21个),新生枝年伸长量平均为27~42 cm,长势良好,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抗盐碱能力;(2)俄罗斯沙棘三个品种(女友、火光、红晕)的生态适应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对1年生俄罗斯花楸播种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量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1 m2产苗量34~178株,最大苗高114.5 cm,最大地径17.36 mm,总体平均苗高为38.24 cm,地径平均为7.24 mm。初步确定俄罗斯花楸1年生播种苗最适宜密度为60株/m2,在此密度下苗高平均为50.28 cm,地径平均为9.38 mm。苗高、地径和密度相关性显著,苗高与地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9,苗高、地径与密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2、-0.372,密度越大,苗高、地径越小。  相似文献   

20.
红楠属于天然杂交种,苗高与地径性状遵循数量性状遗传,通过对4000株红楠容器苗应用大样本抽样调查法和"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调查与分类,结果表明:红楠1年半生容器苗的高生长与地径生长呈正态分布,而且表现出较大生长差异,应用"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作为理论依据划分该树种苗木等级标准,同时将苗高35~43 cm、地径0.50~0.58 cm的定为Ⅱ级苗,将苗高0.58~0.66 cm、地径43~51 cm的定为Ⅰ级苗,将苗高0.66~0.74 cm、地径51 cm~59 cm的定为优质苗,将苗高0.74 cm以上、地径59 cm以上的定为特级苗。当前标准为苗高35 cm,地径0.5 cm,经过验证,较为合理,应继续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