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考察不同时间预热对红参中精氨酸单糖苷(AF)、精氨酸双糖苷(AFG)含量的影响。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红参中AF、AF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预热时间的延长,AFG与AF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红参淀粉糊化更加完全,红参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红参加工中4个主要条件对精氨酸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烘干温度对人参体内精氨酸转化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1次烘干时间、蒸参时间、蒸参温度。在本试验的条件下,第1次烘干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精氨酸转化量越大。红参加工过程是人参体内游离精氨酸参与梅拉德反应转化为新活性物质的过程。其精氨酸的含量必然降低。  相似文献   

3.
西洋参中精氨酸双糖甙的发现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日立-835型氨基酸分析仪,对西洋参加工样品进行检测,发现经过一定时期贮存的西洋参中含有精氨酸双糖甙,其含量为0.1054%,而在新加工的西洋参中未检出,新鲜的西洋参加工为西洋红参,其含量达0.7867%。  相似文献   

4.
以华盛顿脐橙离体春梢1月龄叶片为试材,在擦我及控温(30±1)℃条件下进行24h50mmol/L NH4Cl饲喂处理并对相关代谢产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片NH3=NH^=4,游离精氨酸及腐胺含量的均直线上升,且呈平行变化;对精氨酸生物合成强度及精氨酸脱羧酶活性的^14C示踪测定证实了二者的加强导致精氨酸物腐胺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缺钾对粗柠檬幼苗鲜重和干重均较正常供钾植株减少了4倍。连续8个月最新展开叶的氨代谢分析结果显示:缺钾植株叶片氨含量比对照高2.5倍;精氨酸代谢加强,游离精氨酸浓度增加比对照高3.5倍;游离脯氨酸较对照高1.6倍,而丁二胺含量增加了10倍;缺钾条件下叶片精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红参加工中梅拉德反应及其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鲜人参被加工成红参过程中所发生的梅拉德反应(Mailardreaction),阐明了梅拉德反应产物中几种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及相关化合物彼此关系,揭示出该化学反应机理和历程,讨论了这些活性成分生成的反应条件,为提高红参加工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华盛顿脐橙(Citrussinensis)离体春梢1月龄叶片为试材,在控光(0.5μmol/m2s及控温(30±1)℃条件下进行24h50mmol/LNH4Cl饲喂处理并对相关代谢产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片NH3-NH+4、游离精氨酸及腐胺含量均直线上升,且呈平行变化;对精氨酸生物合成强度及精氨酸脱羧酶活性的14C示踪测定证实了二者的加强是导致精氨酸和腐胺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直线回归分析显示,上述代谢产物之间及其与精氨酸生物合成强度和精氨酸脱羧酶活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李加友  陈涛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9):1651-1653
为了研究黄酒中精氨酸代谢,尤其是其关键酶精氨酸脱亚胺酶对氨基甲酸乙酯形成的影响,对黄酒酿造过程中精氨酸、瓜氨酸含量和精氨酸脱亚胺酶活性开展定期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酒酿造过程中,精氨酸脱亚胺酶活性可分为2个阶段显著增加:4~12 d为第1阶段,24~44 d为第2阶段。精氨酸脱亚胺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当醪液起始pH值为3时,产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仅为醪液起始pH值为3.5时(对照)的35%。由此可知,控制黄酒酿造起始pH可以通过抑制精氨酸脱亚胺酶活性影响精氨酸代谢,从而有效降低产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  相似文献   

9.
茭白鞘叶的营养成分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春龙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0):28-29,72
对2个茭白品种“河姆渡双季茭”和“水珍1号”采收期的叶鞘和叶片中的基本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茭白的鞘叶中含有较高的粗蛋白、粗纤维和总糖含量,但灰分也较高;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尤以K2O和Fe含量较高,但SiO2含量偏高。茭白鞘叶中含有较高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其中丝氨酸(Ser)所占的比例最大。其含量较高的游离氨基酸有甘氨酸(Gly)、精氨酸(Arg)、苏氨酸(Thr)、丙氨酸(A1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等几种。因此,茭白鞘叶适合作为食用菌培养料和畜禽饲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阻塞性黄疸时,加味大柴胡汤联合L-精氨酸(L—Arg)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胆总管结扎组、胆总管结扎+L-Arg组(L-Arg组)和胆总管结扎+大柴胡汤+L-Arg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第2天起,假手术组及单纯胆总管结扎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Arg组腹腔注射L—Arg,中西医结合组既注射L—Arg又喂加味大柴胡汤,连用9d,观察各组肾功能的变化,同时测定血和肾组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肾功能明显得到改善,且血和肾组织ET下降,NO升高。结论精氨酸和加味大柴胡汤联合使用较单用精氨酸更能减轻阻塞性黄疸时的肾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ET水平、升高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精氨酸衍生物对微循环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精氨酸双糖甙与精氨酸单甙对兔微循环的作用,应用无麻醉条件下经动脉给予AFG、AF,然后测定AFG、AF对兔血压及其耳廓细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经口给予AFG、h、2h血液中未检出AF给予量AFG1mg/kg,动脉血压下降为2.67kPa,持续1min。血流速度,AFG为1mg/kg时,从0.6mm/s增加到1.2mm/s;2mg/kg时,从0.7mm/s增加到1.4mm/s。AF为1mg/kg  相似文献   

12.
红参加工中麦芽酚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加工品类人参进行了麦芽酚含有情况的对比试验,证实麦芽酚红为参特有成分之一。结合红参加工过程跟踪检查麦芽酚产生情况。结果表明,麦芽酚出现于第一次烘干之后。应用正交设计法探讨人参加工工艺不同参数对麦芽酚形成的影响,优选加工工艺参数A2B2D2组合为红参中麦芽酚形成成最佳工艺,最后,探讨了麦芽酚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田七素在红参加工炮制中的变化及其转化机理。以甲醇为溶剂,采用渗淋法进行提取;正丁醇萃取,Sephadex-LH-20凝胶柱分离,经UV、IR、^1H-NMR、^13C-NMR和MS/FD鉴定,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田七素在鲜人参和生晒参中的含量为0.51%、0.50%,加工成红参后含量降低为0.26%,其机理在于田七素受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生成1-醛基-二氨基丙酸,并生成CO2和H2O,从而降低人参的毒性。这一结果揭示了人参加工炮制减毒作用的另外一个机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人参花芽形态建成的内在规律性,为人参花芽分化的调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参花芽分化形态。结果人参的花芽分化从芽苞原基分化开始到花芽形态建成结束经历2年的时间,当人参地上部分处于浆果红熟期时,其越冬芽的分化正处于由叶原基分化向花序原基分化转变的时期。人参花芽分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鲜人参、红参和蒸参水中醚溶性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人参及其副产物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C-MS分离测定样品成分。[结果]从鲜人参中分离了94个化合物,鉴定了31个化合物;从红参中分离出95个化合物,鉴定了33个化合物;从蒸参水中分离了24个化合物,鉴定了10个化合物;从鲜人参和红参中鉴定了15种相同的化合物;首次从鲜人参和红参中分离鉴定了具有抗癌活性的镰叶芹醇和具有免疫活性的角鲨烯。[结论]该试验对鲜人参、红参和蒸参水中醚溶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人参及其副产物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将西洋参加工成干洋参(西洋参风干参),白洋参(西洋参白参)、红洋参(西洋参红参)3种洋参制品,并进行了总皂甙、氨基酸等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为西洋参加工做了一些开拓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红参加工中皂苷的脱羧降解反应及其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鲜人参中提取分离出天然皂苷,模拟红参加工工艺过程,探讨红参加工中天然皂苷成分转化过程,以揭示出皂苷成分转化机理。方法:将红参粉以甲醇提取,乙醚脱脂,正丁醇萃取;水层通过大孔树脂(D101型)吸附,水洗除去水溶性发质和糖分。再经过硅胶柱层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获得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模拟红参加工工艺过程得转化物,对该转化物进行分离鉴定,诸如化学试验、IR、FD-MS等仪器分析。结果表明:从鲜人参中分离出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2和-Rb2等皂苷,通过模拟红参加工试验发现在75℃烘干过程,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2转化为乙酰基人参皂苷-Rb2,即人参皂苷Rs1。结论:人参皂苷Rs1是红参加工烘干阶段产生的,对其分解产物的分析有二氧化碳放出,说明该反应是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上的丙二元到遇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人参,西洋参不同生育期的根系活力,发现人参根系活力在6月中旬(开花期)较低,是人参红皮病发病的主要时期,7月上旬(结果期)明显升高,西洋参根系活力在6月中旬(展叶期)较低,7月上旬(开花期)达高峰,随后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农田人参的最佳遮荫方式,以3年生人参为材料,设4种遮荫棚处理(P1M1.拱形棚覆盖蓝色棚膜;P1M2.拱形棚覆盖黄色棚膜;P2M1.梯形棚覆盖蓝色棚膜;P2M2.梯形棚覆盖黄色棚膜),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人参叶片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相关参数,研究了不同遮荫棚下农田人参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农田人参叶片在全生育期内净光合速率呈现双峰曲线,在展叶期和绿果期出现峰值,开花期略低,红果期后逐渐降低,黄叶期最低。不同遮荫棚下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P1M1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P2M1处理的次之,P2M2处理的最低。生育期内,P1M1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分别比P2M1、P1M2和P2M2处理的高15.02%、48.99%和81.97%;P2M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P1M2和P2M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高29.53%和58.20%。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效率和表观叶肉导度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相同。这说明在拱形棚覆盖蓝色棚膜下,农田人参叶片光合代谢较强,水分利用最好,有利于其生长,为农田人参最佳遮荫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