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0年6月中旬,吉林省洮南市大通乡新开垦的18公顷盐碱地水田,发生稻水蝇虫。开始发现个别稻池的秧苗叶片变黄,部分秧苗死去,拔出变黄秧苗,即见有稻水蝇幼虫钩在稻根上,在水层中也发现有稻水蝇幼虫活动。4-5天后虫量大增,遍及全田,最多的有30余头幼虫及蛹成串地钩在一条稻根上,稻苗成穴死亡,造成漂秧,由于防治的较及时,避免了毁灭性灾害,但遭稻水蝇严重危害,使残存稻苗的生长受到极大影响,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稻水蝇是钻心为害水稻上的一种蝇类害虫,自七十年代以来,该虫上升为我县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多年来对该虫定名较混乱,发生规律不太清楚,防治比较被动,在生产上往往受害较重。现已确定我县的稻水蝇与上海昆虫研究所范滋德先生最近鉴定的菲岛稻水蝇相同,为国内一种新害虫。属双翅目、水蝇科、毛眼水蝇属,种名为(Hydrellia philippinaFerino),中文名称:菲岛稻水蝇,亦称菲岛毛眼水蝇(以下简称稻水蝇)。该虫除为害水稻 相似文献
3.
兴山县地处鄂西南山区,属山区一季作水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在2600hm2左右,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等。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栽培(育秧)方式的改变,稻杆蝇成了兴山县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在2500hm... 相似文献
4.
稻茎毛眼水蝇Hydrellia sasakiiYuasa et Isitani为2—2.5毫米大的灰黑色小蝇,双翅目水蝇科。70年代以来,危害越来越重,尤其晚稻被害株率达30—60%,成了水稻生产上的一大障碍。为此,我们对该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稻水蝇(Ephydra macellaria Egger.)是盐碱土稻区苗期危害最大的害虫。1989年以来,敖汉旗近4万亩稻田普遍发生。据下洼四道湾子两镇几年的多点调查,秧田幼虫蛀食刚发芽的稻种,造成烂秧缺苗。在本田幼虫咬食或钩断水稻初生根和次生根引起漂 相似文献
7.
我县1990年引进6.9%骠马(西德产,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进行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试验,试验表明骠马药效快速,药后20天禾本科杂草即进入死亡高峰。亩用40、50、60毫升在出草高峰后兑水喷雾,对日本看麦娘、看麦娘的株、鲜重防效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稻杆潜蝇 Chlorops oryzae(Matsumura)又名稻杆蝇。以前在我区很少发生,至70年代末,由于杂交稻的推广,冬种面积的扩大,发生量逐年上升,为害逐年加重。已上升为丘陵山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我县1980年以来,杂交中稻秧苗被害株率常在4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后期被害穗率达22%左右。从1982年起开始向低山区发展。丘坪区早稻秧苗被害率常达3%左右,高达9.5%;晚稻秧苗被害株率达2.5%左右,后期被害穗率达1%左右。 相似文献
9.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研究了稻水蝇危害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产量(y,kg/hm2)与田间虫口密度(x,头 /m2)、穗损失率 (x5,% )间0.01水平显著时的关系符合方程:y^=9433.965-6.6637x1-402.7469x5;产量损失(Y,kg/hm2)与田间虫口密度(x,头/m2)间关系符合下列方程 :Y^=-13.4989+6.0043x(r=0.9647**)。通径分析显示 ,穗损失率和虫口密度对产量建成直接效应最大 ,分别为-0.9218和-0.1422 相似文献
10.
11.
豌豆潜叶蝇近年在豌豆上发生严重,幼虫蛀食叶肉,使叶片布满白色隧道,使提早落叶,影响结荚;也能蛀食嫩荚及花梗,使植株枯死。1990年种植面积30.2万亩,受害面积28.6万亩,损失554.8万多公斤。1990—1991年按照不同生态区域选择有代表性的豌豆田块,对6乡17村188户的豌豆田3190亩进行调查,受害面积2920亩,减产10%的占21.6%;减产15%的占23.5%;减产20%的占30.4%;减产25%的占14.7%;减产50%以上的占9.9%。1992年对豌豆潜叶蝇的发生发展规律、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 据田间多点观察,在会宁、靖远一带4月中下旬豌豆幼苗开始被害,表明此时已完成了成 相似文献
12.
稻茎毛眼水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茎毛眼水蝇是一种水稻害虫。为阐明该虫的发生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作者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茎毛眼水蝇在江西1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均在白天进行。羽化高峰在7:30~10:00之间。1对成虫一生平均交配7.83次,交配持续时间平均4分48秒,经过交配的成虫比未交配的成虫每雌产卵量多10.77粒,产卵前期和寿命分别缩短68.2小时和42小时。成虫产卵喜选择矮秆品种。卵大多数产在叶片下部,单粒产,卵全天24小时均可孵化,孵化盛期在22:00至次日4:00。幼虫取食叶肉和幼穗,在叶鞘内化蛹。 相似文献
13.
14.
稻茎毛眼水蝇是一种水稻害虫。为阐明该虫的发生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作者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茎毛眼水蝇在江西1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均在白天进行。羽化高峰在7:30~10:00之间。1对成虫一生平均交配7.83次,交配持续时间平均4分48秒,经过交配的成虫比未交配的成虫每雌产卵量多10.77粒,产卵前期和寿命分别缩短68.2小时和42小时。成虫产卵喜选择矮秆品种。卵大多数产在叶片下部,单粒产,卵全天24小时均可孵化,孵化盛期在22:00至次日4:00。幼虫取食叶肉和幼穗,在叶鞘内化蛹。 相似文献
15.
16.
17.
稻潜叶蝇是冀东滨海盐碱地稻区的主要害虫,为控制其危害,我们进行了发生规律特性的研究,并摸索出了防治措施,现简介如下:一、发生特点1.在秧田、本田均可成害:本稻区采用常规薄膜育秧及单一的一季稻栽培体制.播种、插秧早而集中,秧田4月下旬揭膜时,正值越冬代潜叶蝇成虫活动产卵盛期,5月中旬即可使 相似文献
18.
19.
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oryzopilusKuschel)为鞘翅目象甲科昆虫 ,主要危害水稻。 1986年我国将其定为对外检疫对象 ,1988年在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 ,1991年传入辽宁省丹东市 ,1998年传入鞍山市宋三台镇 ,1999年大发生 ,全镇 2 4 6 7hm2 水田 相似文献
20.
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 Lissorhoptus oryzophilusKuschel 原分布于加拿大、美国以及墨西哥原野和山林中,其幼虫和成虫均能危害水稻,为美国水稻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自1976年5月传入日本以来,蔓延十分迅速,到1983年几乎扩展到全境,发生面积约占日本水稻种植总面积15%,给水稻生产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失。据估计,一般减产10—20%,受害严重田块减产50%。由于该虫能营孤雌生殖,适应性强,其成虫有可能借人为的移动(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