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重要的年代,是我国加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上取得决定性成绩的年代,也是展望我省蚕桑生产,进入了实现蚕茧产量超历史的年代。我们应满怀喜悦的信心,为促进我省蚕茧出现蓬勃发展的形势,蚕茧产量大幅度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以及为国家多创汇,为社队多积累,多分配,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过去我省蚕茧生产基地,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在八十年代初被迫由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经济发展较慢的山区转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新的蚕茧生产基地已经建立,蚕茧产量已超过解放后最高产量,种桑养蚕并已成为新蚕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当前又面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这对我省新蚕区的生产和进一步发展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在目前蚕桑生产状况下,要稳定和巩固我省蚕茧生产基地,必须  相似文献   

3.
<正> 1 1998年我省蚕业工作回顾 1998年我省蚕业生产,历经严重自然灾害、发种量下降、资金紧缺、蚕茧及茧丝市场大幅度波动、行业极为困难等诸多不利条件,但通过蚕业战线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蚕业生产仍取得了好成绩。 一是蚕茧生产、收购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去年全省生产蚕茧170余万担,比1997年增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建立以来,广东桑蚕育种取得了卓越成就,先后育成了许多桑蚕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广东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获得了全年饲养二化白茧种的成功,实现了我省蚕业工作者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广东桑蚕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我省高温造用的家蚕多化性品种,过去长期采用即制即用,在蚕种产销上历史性地存在产销平衡困难局面.七十年代在高温造自推广“广农三号”“广农四号”代替“南农七号”后,我省多化蚕茧品质和担桑产值都有了提高,但由于多化“广农” 的原种滞育卵不稳定,原种在高温造饲养困难,繁育系数低,在蚕种生产上又出现了较大困难,至今仍无法解决.我们认为:根据我省蚕种生产实际情况,既要提高蚕茧品质,又要解决高温造原蚕难养,有必要选育出滞育卵稳定的多化新品种,利用我省春秋造较好气候  相似文献   

6.
我省蚕茧生产具有悠久历史,在全国生产中具有一定比重。解放后我省家蚕品种选育工作,经过科研、教育、生产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的日夜辛勤劳动,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四十年来,先后育成并在大田推广的蚕品种有解放一号、南农七号、南农六号、东_(34)×系_(12)、广农三号、广农四号、群育七号、两广一号等品种,从而改变了我省原有生产黄茧后进面貌,缩短了我省和全国蚕茧质量差距,提高了我省生丝出口竞争力。在选育出的蚕品种中有两对品种,即南农六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已有6千多年历史,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起点于古长安。1918年我省蚕茧产量达14070吨,到1949年下降到325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提倡蚕丝业,我省养蚕业也出现了新的转机,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蚕茧产量有了较大发展。1986年蚕茧产量超过5000吨,为解放以来最好水平。我省蚕桑生产虽然逐年提高,但与江浙等省比较,发展速度、仍显缓慢,经济效益不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1991年,是广东省全面实现“全年二化白茧化”的一年,饲养多化性蚕种已成为历史,这是我省养蚕业的重要里程碑! 解放后,广东省的蚕桑生产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蚕茧产量1990年比1949年增加4倍多,亩桑产茧增长3.8倍,养蚕技术革新也取得很大成绩,但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实现“全年二化白茧化”。本文就涉及全年二化白茧化问题,结合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继续向新的台阶攀登。一、历史的回顾“全年二化白茧化”是广东养蚕业的一个特殊问题,是指改革过去饲养多化性黄茧  相似文献   

9.
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农村示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80年代以来,我国蚕茧生产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我省珠三角洲的蚕茧生产萎缩消失,继而转向粤西、粤北山区发展。然而,由于三高农业的发展,其他农作物生产中高新科技的应用,农村劳动力的外流转移,蚕茧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加上国际市场及国内有关政策的影响,我省蚕茧生产连  相似文献   

10.
<正> 由江苏省农林厅召开的江苏省蚕桑生产、区划会议于1月13日——17日在浒墅关蚕种场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省10个地区、市近70个县蚕桑生产主管部的133位代表。省农委区划办公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蚕种公司、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等单位亦派员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我省蚕桑生产上的一次盛会,因为这个会不仅是蚕桑生产会,又是蚕桑区划会,蚕品种签定会,桑品种签定会,蚕种场原种会,蚕学会理事会,也是全省蚕茧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一次庆功会。朱竹雯副厅长作了“再接再励,乘胜前进为夺取1981年蚕茧优质丰产而努力”的报告,报告说:我省蚕茧生产形势和全国一样,取得了连续大幅度增产,1980年全省蚕茧总产  相似文献   

11.
<正> 蚕茧生产是我省农村的重要骨干副业,丝绸是我省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要使我省的丝绸产品经久不衰,争取多出口,多创汇,为国家多作贡献,首先要抓好蚕茧生产这个基础。其关键之一就是要提高广大蚕农  相似文献   

12.
良种良法合理配套使用与农民增产增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品种、蚕品种杂交优势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桑叶和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发挥了桑、蚕品种的生产潜能,为蚕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蚕茧生产形势并不乐观,即使高产优质新桑、新蚕品种在生产上广泛使用,我省蚕茧的产量、质量提高并不大,  相似文献   

13.
在十四大春风的吹拂下,我省蚕茧经营管理如何转换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当前农工商部门关注的中心议题.笔者就对此谈一点粗浅认识.一、浙江蚕茧经营管理现状我省的蚕茧经营管理体制几经演变,形成了目前的农业部门负责蚕桑生产,供销部门负责蚕茧"三代",丝绸公司经营蚕茧,丝厂使用蚕茧的状况.这个体制在前几年"蚕茧大战"时,对制止内战,把大多数蚕茧统一收购曾起过一定作用.但在蚕茧产大于求,丝绸市场疲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这样的体制已成为阻碍我省茧丝绸协调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桑园面积由1980年的76.5万亩增加到1989年的149.7万亩,增长近1倍,蚕茧产量由1980年的3.82万吨增加到1989年的10.735万吨,增长近2倍。要使我省的蚕茧生产再上新台阶,其着眼点已不可能放在继续扩面上了。这是因为我省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我省又是粮食重点生产省,因此,为稳定粮食面积,蚕桑生产不可能仅依赖扩面的方法来增加蚕茧产量。当前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只有走内涵挖潜之路方是良策。作者分析了有关资料,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看,我省蚕业从内涵挖潜增产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5.
谢忠良 《四川蚕业》2000,28(4):52-53
<正> 四川人口众多,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茧丝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栽桑养蚕始祖就出自于我省盐亭县。解放以来,我省蚕业生产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我省最高年分发放蚕种600万张,生产茧近300万担,蚕茧总量排在全国首位,为四川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随着国际丝绸市场持续疲软,以及我省行业自身原因的影响,蚕业生产出现了整  相似文献   

16.
八三年我县试种桑22亩,采桑叶养蚕生产蚕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随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至九○年,桑园面积达18000亩,产茧40000担,收购蚕茧30000担,成为我省的蚕茧主产县之一。蚕桑生产是种养结合的劳动集约产业,需要掌握种桑养蚕技术,才能种好桑,多养蚕,养好蚕,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蚕桑业才得以巩固和发展。我县是新蚕区,蚕户种养  相似文献   

17.
<正> 解放三十多年来,我省蚕桑生产的恢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蚕桑生产几乎遍及全省。桑园面积由1949年的46万亩发展到1984的126.50万亩;蚕茧产量1949年为6.85万公担,1984年为64.95万公担;张种产茧  相似文献   

18.
<正> 宝鸡县丝绸厂从筹建到今天已整整二十年了。近几年来,随着陕西蚕茧产量的迅速增加和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丝绸生产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为支援四化建设,振兴陕西贡献了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蚕茧生产结束了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蚕茧产量由  相似文献   

19.
"六五"期间,我省蚕茧生产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85年蚕茧产量达到84573吨,比1980年增加30.1%,年递增5.4%,基本满足了丝绸工业对原料茧的需求.蚕茧生产的经济效益也有明显提高,1985年亩桑产茧量达到64.5公斤,比1980年提高24.7%.商品茧基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1985年产茧500吨以上的有26个县,产量达77516吨,占  相似文献   

20.
建国前的蚕种业一直为专业场经营,建国后由于农村发展蚕茧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蚕种需求量增加,靠专业场生产蚕种已不能满足蚕茧生产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开始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通过试点,1952年正式建立德清原蚕区种场,从此开创了原蚕区制种的新纪元,至1957年我省原蚕区种场的制种量已超过专业场,确保了蚕种供应,促进了蚕茧生产的发展,进入80年代,原蚕区制种发展更快,全国蚕种生产量中有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