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近年来,日照市东港区对虾池养殖缢蛏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规格 1.2~2.0cm的蛏苗当年养成,每亩蛏畦产量达 1000 kg左右,平均规格达 6 cm以上,养殖成活率 60%以上;虾池亩均效益 2 000元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水库套养鱼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大水面开发,实行精养高产已成为水库渔业的发展方向,少数地区已率先实施并取得了成功经验。传统养殖水库放养鱼种一是投放大规格鱼种(133cm以上),二是投放鱼种时间多在冬春季。近几年来,我们在百花、白龙池、王店水库进行了套养夏花培育鱼种的试验,获得成功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水库套养鱼种技术作初步探讨,供养殖者参考。1 水库套养鱼种与传统放养鱼种的比较水库效仿池塘实行精养高产,每1hm2水面需投放大规格鱼种750~1125kg(50~75kg/亩),鱼种成本3000~4500元(200~300元/亩)。按传统生产此数量鱼种需苗种池1000~2000… 相似文献
7.
随着虾池综合利用面积的增加,虾池套养文蛤出现漂蛤现象。由于文蛤长时间的下潜无力,导致文蛤的消瘦,最后死亡,给养殖者造成极大的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及调查分析,初步摸索出虾池养殖文蛤漂蛤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预防对策,在养殖生产中收到较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我们在一口2.2hm2,净水面1.87hm2的池塘单养罗氏沼虾。2月27日购罗氏沼虾苗220万尾,4月9日又购苗100万尾。由于在温棚培育罗氏沼虾幼虾过程中操作失误,致使罗氏沼虾苗培育成活率不高,至5月10日拆棚放养时,早期苗的培育成活率约为30%,比正常降低了10%左右,后期苗成活率约为70%。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又发现部分罗氏沼虾体长达到4~5 相似文献
9.
龙虾肉质丰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因“中国龙虾节”而一举成为名贵的淡水虾类;河蟹因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龙虾、河蟹已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之一.2012年,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项目实施中,将龙虾、河蟹确定为主推品种,在示范户韦爱良的40亩的池塘内进行龙虾与河蟹套养技术试验,有效地解决了单养龙虾产量不稳定,虾池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取得了667m2产龙虾141kg、河蟹31.3kg、鱼类225kg,效益5,030.25元的喜人成绩,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又培育出了新亮点.现将养殖方法与结果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池塘选择与修建 选择离海边较近,进排水方便,小潮也能换水的池塘.附近有淡水资源以便调节池水盐度.池塘的大小在3.3hm2以上为宜,越大越好.平均水深1.0m以上,至少1/4的池塘面积要达到1.5m深,越深越好.池边的坡度越陡越好,坡度偏小的应在池边水深0.5m处加围网或塑料布,以防海蜇抢滩死亡. 相似文献
12.
海蜇是一种大型水母,高蛋白、低脂肪,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海蜇的人工养殖蓬勃发展,2003年,东营区海洋与渔业局利用新开发的池塘进行海蜇养殖试验,取得成功。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养殖池条件1.水源 养殖用水为无污染、饵料生物丰富的自然海水。2.海蜇池 养殖池为2002年冬季新开发的池塘,面积共计200亩,池深2.5m~3.0m,养殖水深2.0m~2.5m,软泥底质,池坡较陡,池塘两端设有进、排水闸。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消毒 用漂白粉30ppm~50ppm进行全池泼洒消毒。2.注水 池塘消毒后,在进、排水口各设置40目~60目的围网进行注水。三、苗种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双斑东方鲍、日本对虾及缢蛏在一口面积为1.6ha的海水池中混养试验情况.经合理搭配、精心饲养,通过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人为调节,使养殖池形成一个稳定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鱼、虾、蛏混养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均较为理想,获得了显著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三疣梭子蟹是目前虾池养殖的主要对象.但是传统的养殖方式不能克服梭子蟹同类相残的生产难题,也不能防止梭子蟹残杀同池对虾、蛤类等混养品种,因而造成池养产量、效益较低.1999年我们进行了三疣梭子蟹吊漂养殖300亩,总产量达48吨,亩产160公斤,亩产值11200元,亩净收益7200元,养殖成活率80%,总结养殖经验,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虾贝混养,有利于净化虾塘水质和生态平衡,挖掘虾塘生产潜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江苏省赣榆县1999年实施虾蛏混养面积9800亩,收获缢蛏1638吨,对虾410吨,亩增加收入1800元。 本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适宜在泥质或泥沙底质的虾塘泥滩推广;其模式建设的技术要点如下: 一、虾塘选择与清整 1.水质水源:以自然纳潮为主,水质无污染,海水比重1.008~1.022之间,最适1.010~1.015,水温3~32℃,最适15~25℃, pH值7.5~8.4。 2.虾塘底质:以软泥质或泥沙混合质为佳,纯沙质… 相似文献
16.
利用26.7hm2池塘,通过接种单胞藻培养优势生物种群,使用有益微生物改良水质的方法,稳定和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每hm2产海蜇6180kg、缢蛏5100kg、牙鲆360kg、对虾157.5kg,实现总产值416.7万元,利润252.8万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凡纳滨对虾单养及其与泥蚶混养实验的沉积物的理化特性、小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其生物量的变化,研究贝类对对虾池中小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实验中对虾放养密度均为17×10~4个/hm~2,泥蚶密度分别为0粒/m~2(S)、60粒/m~2(SC1)、120粒个/m~2(SC2)和180粒/m~2(SC3)。结果显示,随养殖时间增加:(1)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pH与氧化还原电位逐渐下降;随贝类放养密度增加,底质环境恶化程度趋缓;(2)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呈下降趋势,随着贝类放养密度增加,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逐渐减少;(3)回归分析表明,介形类与线虫比值与对虾产量呈较好的相关性,一定密度贝类混养有利于底泥中介形类与线虫比值的提高,初步结果为养殖过程中该比值平均要达到6,单次值不低于3.5。研究表明,对虾与泥蚶混养有利于底质的改善和小型底栖动物的生长,较高密度的泥蚶(80~140个/m~2)有明显净化底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对复合微生物渔肥与常规化肥在池塘养鱼中的使用效果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使用化肥相比,复合微生物渔肥能显著降解水体中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害物质,增加水体溶氧量,加快水体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为鱼、虾等水生生物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并提高水产养殖品种的免疫力,促进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为人们提... 相似文献
20.
1.从“深”字上着手。现在池塘大部分都是老池塘,老池塘连年淤积,水位越来越浅。要想达到高产,鱼种他和成鱼池水深应分别达到1.5~2.5m。生产实践证明,包地每增深0.5m,产量可提高10~30%。同时,一亩鱼池挖深0.5m,可取塘泥333m3,经有关科研单位测定:这些塘泥的肥效相当于144kg尿素,170kg过磷酸钙和44.4kg氯化钾,此外,还含有大量腐殖质,这些塘泥送进田地当肥料,可促使农作物增产。2从“种”上着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投放鱼种的规格和数量与池塘养鱼的产量和效益有密切关系,高产池塘投放12cm以上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