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尖吻鲈养殖     
尖吻鲈系东南亚许多国家在咸淡水、淡水池塘以及网箱中进行商品化养殖的主要对象,而网箱养殖技术目前已建立,池塘养成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10年来,尖吻鲈养殖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尖吻鲈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特别鱼苗阶段,规格1—20  相似文献   

2.
在菲律宾邦阿西楠水域采集的篮子鱼苗体长为10—35毫米,多数体长为20—30毫米;在比萨扬群岛采集的篮子鱼苗体长为10—40毫米,估计为1—3个月龄。以色列在红海采集的蠕纹篮子鱼苗体长为45—95毫米。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养殖部孵化场孵化的  相似文献   

3.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 (Bloch)俗称“盲曹”,为热带广盐性海洋鱼类,我国东南沿海广有分布。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快,盐度适应性广,是海水、咸淡水及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已有养殖,种苗主要来源于泰国的人工繁殖。由于种苗来源困难、价格昂贵,限制了生产的发展。为此,我们在1985年的5月和8月,先后从泰国引进了二批全长7~12毫米的幼苗进行培育,并于1986年着手尖吻鲈的人工繁殖工作,1989、1990两年相继催产成功,培育出种苗4批,完成了尖吻鲈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及种苗培育的全过程工作。本文着重描述从1日龄仔鱼至3厘米鱼苗的培苗过程。  相似文献   

4.
饵料和摄食是影响尖吻鲈苗生长和存活的两个最重要的因子,刚孵化的尖吻鲈苗放养在园形500升玻璃钢水池中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承担的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尖吻鲈室内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及南沙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研究"进行现场测试,结果显示,该项目成功培育体长3cm~6cm的尖吻鲈苗种208572尾,为后续开展尖吻鲈南沙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杜涛  罗杰  林向阳 《水产养殖》2004,25(3):34-36
进行了红鳍笛鲷、紫红笛鲷、斜带髭鲷、美国红鱼、尖吻鲈、卵形鲳堃等10种海水鱼人工育苗的研究,试验共计32次,培育出了一定数量的鱼苗,其中尖吻鲈鱼苗391万尾,布氏鲳堃鱼苗88万尾,卵形鲳鱼堃苗23万尾,红鳍笛鲷鱼苗0.5万尾,花尾胡椒鲷鱼苗10.7万尾,斜带髭鲷鱼苗20.1万尾,大黄鱼鱼苗56万尾,美国红鱼鱼苗234万尾,其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3%、49%、58%、0.1%、14%、6%、42%、48%。对各种鱼类的人工育苗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海水鱼类人工育苗的方法及目前育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试验表明:海水鱼类的人工育苗与藻类、海水比重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尖吻鲈(Lates calacrifer Biocn)俗称盲(?);泰国称红目鲈、西(?);我国台湾称金目鲈。属热带广盐性鱼类。在海水、半咸水或全淡水中均可养殖。由于该鱼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近十多年来在东南亚及我国台湾省、香港等地均被视为优质品种广为养殖。我国南方沿海鱼池也有天然纳苗养殖,但是作为优良品种专门养殖乃是近两年的事,主要是种苗来源困难。为了研究人工育苗和鱼苗培育,通过港商1983年自泰国引进鱼苗,1984年5月又自马来西亚运进受精卵,人工育苗和鱼苗培育在深圳均获初步成功。现把两年试验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鱼苗培育 1983年5月引进二批鱼苗,分别为12,000尾和5000尾。鱼苗采用60×90cm~2塑  相似文献   

8.
亚洲尖吻鲈(Latescalcarifer)是咸淡水养殖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生活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如中国的东海南部及南海、印度、缅甸等地。由于亚洲尖吻鲈生长速度快,在8个月时间内可以生长至上市规格,一般生长速度为1kg/年,且亚洲尖吻鲈具有很多特性使得其适合于进行沿海养殖,如在浑浊度高而盐度不断变化的水中生长良好、能够适应粗养及网箱高密度养殖条件、比较容易驯化等,故而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海水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对亚洲尖吻鲈的养殖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养殖工作者参考。一、亚洲尖吻鲈养殖环境的水质条…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台山市烽火角种养基地在去年养殖优质鱼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以市场为导向,认为尖吻鲈(俗名盲曹)最有竞争能力。因此,今年在养殖品种方面进行了筛选,集中资金大力发展尖吻鲈养殖。该基地从4月10日至5月11日,投资近40万元,先后四次从外地引进尖吻鲈苗共19万多尾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10.
优良新品种—金鲈和银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产澳大利亚的金鲈和银鲈,象一对孪生姐妹,是我国淡水名贵鱼——鳜鱼的近亲,同属鲈形目。它们的外形很象鳜鱼,背鳍前部为鳍棘,后部为鳍条,背鳍和臀鳍都有尖锐的硬棘。都具有细栉鳞。一、形态特征金鲈体侧扁,头小,吻尖,口裂大,尾鳍圆。背部深棕色或青铜色,腹部变淡呈黄白色,鳍黄色或淡红色。体长可达76厘米,体重达23公斤,但一般小于5公斤;银鲈头小,眼  相似文献   

11.
<正> 尖吻鲈又称雷子鱼,是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经济鱼类,早期生活在海水和咸淡水海区,成鱼可在海水或淡水中养殖。其幼鱼为杂食性,成鱼为肉食性。尖吻鲈在泰国的性成熟年龄为3周龄。花鲈俗称七星鲈,在我国有丰富的天然种苗资源。花鲈为广温近岸浅海凶猛鱼类,喜栖于河口咸淡水区,也生活于淡水,秋末冬初到河口产卵。大口黑鲈俗称加洲鲈,原产美国加里福尼亚洲,是适温较广的肉食性鱼类。在盐度12‰以下的咸淡水和淡水中均可养殖。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饵科,成鱼为肉食性。  相似文献   

12.
尖吻鲈温室水泥池饲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摸索出一套尖吻鲈温室淡水池饲养技术,在温室水泥池内进行了饲养试验。试验结果:1.平均体重189g的鱼种,经过近4个月的饲养,平均规格达到706.4g,饲料系数1.25,养成成活率97.5%;2.尖吻鲈的养殖优势十分明显,集中表现在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抗病能力强、单位面积养殖产量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池养尖吻鲈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在华南地区的池塘饲养条件下,可以从鱼苗培育成性腺成熟的亲鱼,其强化培育主要措施是在适当的放养密度下掌握好饲料的日常投喂和季节性调整,并注意池塘水质和盐度等。成熟亲鱼的外观特征与其它池养鱼类的性成熟特征基本相似。本试验于1990年9月初进行催产,共五批,计19组次,其中受精率较高的两批分别为89.94%和96.6%,孵化率为83.94%和88.0%,总计获苗409万尾,达到了批量生产的规模。通过比较,催产剂以使用LRH-A+DOM较好;结合生产试验,对尖吻鲈的胚胎发育亦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14.
<正>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在各国池塘和网箱中广泛养殖。据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SEAFDEC)报道,池塘养殖尖吻鲈,当年可收回74%的投资;网箱养殖尖吻鲈,1.4年可收回成本。现将尖吻鲈繁殖、养殖以及国外市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2006,27(5):42-42
由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和舟山市科技局共同立项的“条石鲷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在嵊泗县金平水产育苗厂首次获得突破,并通过了来自上海、浙江两省水产专家的现场验收,经验收组抽样计数和测量,4个育苗池分三批共育出健康条石鲷苗31.9万尾,第一批鱼苗平均体长33毫米,第二批鱼苗平均体长20毫米,第三批鱼苗平均体长10.1毫米。  相似文献   

16.
尖吻鲈幼鱼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钢  陈刚  黎祖福 《内陆水产》2006,31(6):38-39
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对两种规格尖吻鲈幼鱼的耗氧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水温和规格对耗氧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小规格的明显高于大规格的,分别为0.1028±0.0251mg·g-1·h-1和0.0879±0.0215mg·g-1·h-1;(2)尖吻鲈幼鱼夜间的耗氧率比白天明显要高,分别为0.1109±0.0187mg·g-1·h-1和0.0799±±0.0186mg·g-1·h-1。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冬季培育鲤鱼苗的饲料问题,从1981年冬开始,对鲤鱼苗的人工饲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983年初研制成功“5号”人工开口饲料。用这种饲料直接喂养鲤鱼苗,可使其成活及正常生长。在鱼苗放养密度分别为20万尾/米。和10万尾,米^2,水中不合饵料生物的条件下,经过15天饲养,鱼苗体长分别可达到11—13毫米,体重可达15—22毫克,成活率为77—97%.5号饲料的成份为:粗蛋白36.7%,粗脂肪5.5%,粗纤维1.8%,水分8%,灰分19.0%,碳水化合物29%。  相似文献   

18.
陆忠康 《现代渔业信息》1991,6(12):21-23,20
尖吻鲈是咸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最近几年来,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对尖吻鲈养殖已引起极大的兴趣,已深入开展尖吻鲈养殖生物学和繁殖机制的研究。本文着重概述东南亚海洋渔业开发中心研究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Bloch)人工繁殖技术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运用阿尔新蓝—茜素红分染染色法对尖吻鲈仔、稚鱼(1~20日龄)尾部骨骼发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尖吻鲈仔鱼体长为(1.86±0.05)mm时眼睛发育完全、口张开、消化道形成,骨骼开始发育,脊柱出现弯曲,头部与躯干形成139°~149°的夹角;在体长(2.48±0.1)mm时,第一片尾下骨出现;体长(2.58±0.1)mm时,第二片尾下骨和第三片尾下骨同时出现;体长(2.85±0.1)mm时第四片尾下骨、第五片尾下骨和尾下骨旁骨同时出现;体长(3.28±0.1)mm时尾杆骨的上翘逐渐明显,尾下骨变宽,尾杆骨尚未缩短;体长(5.11±0.2)mm时,尾杆骨缩短,尾部骨骼变形完成;体长(10.11±0.5)mm时,胸鳍发育完成,鱼体骨骼发育趋于成熟,变态发育完成。  相似文献   

20.
解剖观察自埃及引进的尼罗尖吻鲈(Lates niloticus L.),对其形态特征做了详细记录,并在养殖过程中对生物学特性做了观察。尼罗尖吻鲈体延长,侧扁;DⅦ~Ⅷ,10~14。前鳃盖下缘有强棘;鳃盖后缘呈锯齿状,有一硬棘。被鳞为栉鳞,中等大小,侧线清晰与体背缘平行,具侧线鳞60~80枚。尾鳍圆滑不分叉。成鱼鱼体银白色,并有暗色条纹,幼鱼背部大多有青黑色斑块,下半部银色。消化道粗短,与体长之比约为0.66。尼罗尖吻鲈是热带种类,肉食性,适宜生长温度为26~32℃,生长速度快,一般2~3年性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