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珍稀植物珙桐引种栽培现状及园林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珙桐是我国特有单型属植物,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本文阐述了珙桐的生态分布和引种栽培现状,探讨了珙桐在园林绿化中的功能与应用形式,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并提出了其在引种栽培中要克服的关键问题,以期为该树种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种源的珙桐引种栽培,珙桐在鄂北低山气候条件下,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均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3.
珙桐种壳坚硬,透水透气性差,种子休眠期较长,用种子繁殖珙桐幼苗难度较大,故引种繁殖首选还是直接移植小苗进行驯化栽培。珙桐移植到低海拔地区成活的关键是苗木的过夏问题,尤其是高温炎热的夏季,日光强烈直射,易导致幼苗叶片萎蔫,通过遮荫降低温度,加强水分管理,提高湿度,人为创造适合珙桐生长发育的环境,帮助其进行光合作用,以期适应新的环境 。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播种育苗技术,并对其在黄山树木园引种28a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开花期延后的原因,提出了在华东地区珙桐引种驯化必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珙桐繁殖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珙桐种子外壳坚硬,透水透气性差,繁殖困难;该文研究了烘桐育苗和栽培等繁殖过程,提出了有效的人工繁殖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6.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优势种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趋势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优势种种群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仅在与包果石栎、青冈组成的群落中其种群表现为集群分布。分析优势种个体百分率与胸径径级的关系表明:分布于碧峰沟上源和范坝竹园沟珙桐群落内的珙桐幼年个体百分率极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失去优势种地位,而以伴生种形式存在于其它增长型优势种群形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分布于石磨河上源的珙桐群落,珙桐、千金榆为增长型种群,亮叶桦、白桦无幼年个体,为衰退种群,经过一定时期,二者将不再为优势种,逐渐从群落中消逝。  相似文献   

7.
8.
为科学有效地保护梵净山珙桐和冷杉,保障梵净山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稳定梵净山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以梵净山典型珍稀植物梵净山冷杉和珙桐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种植株不同部位的碳氮磷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碳、氮、磷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2种珍稀植物C和P含量的分布规律为冷杉叶冷杉茎珙桐茎珙桐叶,N含量的分布特征为珙桐叶冷杉叶珙桐茎冷杉茎;C∶N分布规律为珙桐茎冷杉叶冷杉茎珙桐叶,C∶P和N∶P的分布特征为珙桐叶珙桐茎冷杉茎冷杉叶。根据2种珍稀植物的化学计量数比判断,该地区植物更多受氮限制(N∶P14),但有充足的磷。珙桐土壤的N含量与茎的N含量呈正相关性但差异不显著,与叶的N含量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冷杉土壤的N含量与冷杉茎和叶的N含量均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珙桐土壤的P含量与珙桐茎的P含量呈正相关且显著,与叶的P含量呈正相关且极显著;冷杉土壤的P含量与茎的呈正相关且极显著,与叶的P含量呈正相关且显著。  相似文献   

9.
董社琴  李冰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76-9177
[目的]筛选诱导珙桐茎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建立悬浮细胞系以及大规模繁殖珙桐提供前期技术基础。[方法]采集5年生以下珙桐的嫩枝条幼嫩茎为外植体,环割后接种在改良MS培养基上,培养基设25个处理,分别添加浓度为0、0.1、0.2、0.3、0.4 mg/L的NAA,浓度为0、10、20、30、40 mg/L的豆芽汁和浓度为0、5、10、15、20 mg/L的番茄汁。[结果]天然提取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珙桐茎诱导愈伤组织都有影响,其影响程度是NAA>豆芽汁>番茄汁。改良MS培养基添加30 mg/L豆芽汁+20 mg/L番茄汁+0.4 mg/LNAA是诱导珙桐茎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好,出愈率高达98%。[结论]添加天然提取物可诱导出质量好的珙桐茎愈伤组织,这与豆芽汁和番茄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有关。  相似文献   

10.
珙桐繁殖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珙桐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弄清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在于种胚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探讨了种子休眠萌发机理,用人工低温冷冻或GA+6-BA处理,可使层积2年尚未萌发的种子70%左右在半月内迅速萌发出苗,缩短休眠期约1年,经不同处理的扦插试验,5%的插条可生根成苗。  相似文献   

11.
珙桐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研究发现珙桐除具2苞片外,还有3个和4个苞片的珙桐,这可能比其已被公认的变种──光叶珙桐更具有分类和研究价值。栽植在郑州的珙桐于1993年春已开花,说明珙桐可以人工栽培,并可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和造林事业中。  相似文献   

12.
珙桐初代培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以珙桐芽作为外植体诱导其顶芽发育的过程和初代培养中愈伤组织的表现及变异的表现,结果表明:培养基1/2MS+BA1 5mg/L+IBA1mg/L的组合效果最好,可显著提高芽的再生率。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种类较多,对上部芽的生长影响不同。新生出叶片变异程度与激素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郭文久 《农学学报》2016,6(2):92-95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是一种濒危的孑遗植物,由于其花形优美,在园林绿化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珙桐种子繁殖或扦插等繁殖方式都非常困难,无论从种质保护还是经济应用的需要,开展珙桐的快速繁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都十分重要。本研究对珙桐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选择、消毒液升汞的不同浓度和基本培养基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春季的鳞芽及半木质化的带芽枝条效果较好,75%的酒精消毒10 s 及0.1%升汞消毒10 min 基本能达到要求,而基本培养基以WPM培养基效果最好。研究结果构建了珙桐的以芽繁芽技术体系,但组培苗的生根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外植体种类、无菌体系的建立、培养基及激素选择、生根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珙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珙桐为我国特有珍稀树种,起源古老,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树种。依据相关文献,系统阐述了珙桐的资源特征与文化内涵,总结了其综合价值和城市园林绿化的利用途径,并分析了在城乡园林绿化中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生境下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遗传多样性,以珙桐叶片为材料优化建立珙桐的AFLP反应体系。对酶切与连接中DNA的浓度、预扩增的引物、选择扩增中Mg2+和dNTPs的浓度进行梯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酶切与连接过程中DNA的浓度变化对结果影响不大,预扩增的引物是否带有选择碱基对结果影响明显,选择扩增中dNTPs浓度的变化对最终谱带影响不大,而Mg2+浓度变化会对最终谱带产生影响,以1.75 mmol/L为宜。采用优化后的体系,从12对Mse I、EcoR I引物的144组AFLP选择扩增引物组合中筛选出能够得到清晰扩增谱带的7组引物组合,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殊比、人工授粉和套袋等方法,对珙桐的开花状态、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群平均花期为26d,但同一地点的不同年份,相同年份的不同地点均有所不同;同一棵树树冠预部枝条和基部枝条开花时间也有差异。花序从开始散粉到散粉末期一般持续8-10d,开花过程中柱头高于花药的位置,雄花的花药散粉时间早,两性花2-3d。两性花柱头具可授性的时间早两性花花药开裂1-2d。由于其杂交指数等于4,花粉-胚珠比等于14885.2,结合人工套袋和授粉试验结果确定该种的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还有一定程度的自交。花粉竞争可能是珙桐结籽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