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西安市蔬菜研究所自“六五”至“八五”以来,先后育成抗烟草花叶病毒病(TMV)的“早丰”、“早魁”、“西粉三号”、“西粉一号”等番茄品种;并最先在全国育成抗蚜虫、白粉虱和高抗烟草花叶病毒、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的优质、丰产中晚熟一代茸毛番茄:“毛粉 802”等品种。这些品种已通过国家、省、市品委会审定,深受广大菜农欢迎而驰名全国29个省市自  相似文献   

2.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世界性的番茄主要病害之一,它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而且日趋严重。近年来,西安市矮秧番茄的花叶病毒病,在近郊一些田块的病株率常达100%。对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因此,选育抗TMV的番茄品种和杂种一代,已成为当前番茄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国外在四十年代通过远缘杂交,开展了番茄抗TMV的育种工作。到六十年代先后选育出不少抗TMV的品种和一代杂种,并应用于生产,从而在番茄抗TMV育种  相似文献   

3.
1981和1982年,在哈尔滨地区11个点,调查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品种番茄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和以含抗 TMV 基因的品种为亲本所获杂种一代抗病性的表现,并对病毒病毒源类型进行鉴定。结果指出,感病程度因不同品种而异,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抗病性也不同。强力米寿(具有抗 TMV 的 Tm-1基因)有一定的抗病性,但在某些条件下发病率很高。以矮黄(具有抗 TMV 的 Tm-2nv 基因)和俄亥俄 MR-9(具有抗TMV 的 Tm-2~a 基因)为亲本的 F_1,田间抗病性显著高于对照品种6613。两年来,先后25批采集病毒标样共250个,在无虫网室内经过生物鉴定和物理抗性测定,指出在哈尔滨地区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源类型是烟草花叶病毒(TMV)。研究结果指出,用含 Tm-2nv 和 Tm-2~a 抗病基因的番茄品种与经济性状优良的番茄品种杂交获得抗病性高、经济性状优良的杂种一代或育成新的抗病品种,是解决番茄上烟草花叶病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今日农村》2004,(7):47-47
品种来源: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育成的结球白菜一代杂种。1997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秋绿津白系列品种之一,1998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1999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农业名牌系列产品”称号,2001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推广)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正> 鲁番茄3号是以含“nv”抗烟草花叶病毒材料“齐 T85-1”为母本,以特大果、优质品系“历强粉01”为父本育成的杂交一代种,经两年区试和一年生产试验,表现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高产、优质、高抗病毒病。1990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已开始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 秋绿75大白菜 品种来源: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育成的大白菜一代杂种。1997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秋绿津白系列品种之一,1998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合作908是由上海市农业科技人员育成的早中熟杂交一代番茄新品种,最近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该品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深受各地菜农和消费者欢迎。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无限生长类型,早中熟,植株长势旺盛,株高100~150厘米,第1  相似文献   

8.
<正> 农大108(见照片)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于1991年育成。1997年通过北京市、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2月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已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列为“九五”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9.
番茄雄蕊退化型不育系,因其含有少量可育花粉,容易保持、繁殖。杂交制种时不但可以节省去雄手续,提高制种效率,降低种子成本,并可有效地防止假杂种,是推广番茄杂种一代,特别是抗TMV—Tm-2nv杂种一代的理想材料。雄性不育系可以通过杂交选育获得,还可以从杂交后代的分离中选  相似文献   

10.
甘蓝自交系几个数量性状配合力的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是我国各地普遍种植的一种重要蔬菜。国内外大量资料证明,通过杂交育成一代杂种或新品种是提高甘蓝生产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单位自1970年以来开始进行甘蓝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并与北京市农科院等单位协作先后育成“京丰1号”、“报春”、“秋丰”、“庆丰”、“晚丰”、“双金”、“园春”等7个早、中、晚熟配套的甘蓝一代杂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众所周知,亲本品种或自交系配合力的  相似文献   

11.
用含 Tm-2nv 基因的“矮黄”为中心亲本,与以适当的番茄品种作为父本,配制成9个杂交组合,以期选育抗 TMV 的番茄杂种一代。研究中采用同亲回归分析方法,并估算配合力、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矮黄”具有很高的配合力,尤其表现在早期产量和总产量,是一个优良的杂交亲本。并评价比较各杂交组合,初步选出矮黄×早粉二号、矮黄×宁红二号和矮黄×汉因茲三个组合。  相似文献   

12.
浙杂806为无限生长类型番茄杂交一代品种。母本为加工品种浙红20和美国引进材料Manapal Tm-2^nv的杂交后代中经多代株系选育而成的T217,它具有高抗TMV的Tm-2^nv基因和黄绿叶、绿茎双隐性基因控制的标记性状,可方便剔除假杂种。父本87-122-4从上海地方品种小鸡心中系选而成。该品种适合长江流域冬春大棚栽培,尤适春季露地和夏秋高山栽培,高抗TMV、中抗CMV,单果重220g,果实大红色、高圆形,产量5000kg/667m^2左右,高产可达7000kg/667m^2以上。在浙江、福建等地已推广1000hm^2,200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  相似文献   

13.
甘蓝一代杂种优势显著,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一代杂种种子国内外都已做了大量工作,选育出了大批优良一代杂种。为了选育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优良一代杂种,本所于1976年开始利用南京地方品种晨光平头进行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及杂种选配工作,育成早中熟秋甘蓝一代杂种苏晨1号,在省区域试验及全国区域试验中均表现良好,是一个适合早秋栽培或秋季栽培的优良品种。 一、选育经过 亲本材料之一的晨光平头系五十年代南京地方秋甘蓝品种,经多年选育,表现中熟、  相似文献   

14.
中晚熟黄瓜是接续早黄瓜、连接秋黄瓜、供应期较长的蔬菜。为了增加所需的中晚熟黄瓜品种,我们利用从日本引入的“北星”一代杂种黄瓜,经后代自交分离,多代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培育成中晚熟、抗霜霉病、丰产的长春无刺黄瓜品种,198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准予在省内适应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 合作903、合作906是由上海市农业科技人员针对我国原有自封顶品种长势弱、果实小、品质差、抗病力低的缺点,经多年配制,反复试验。终于育成了熟性早、长势旺盛、果型大、品质优、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杂交一代番茄新品种,并于最近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深受各地菜农和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6.
中甘17号系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新育成的以春季为主的春秋兼用早熟甘蓝一代杂种,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包括黄化、抗TMV 品种(系)在内的7个番茄品种(系),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组合特殊配合力的遗传参数值。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各性状遗传参数差异较大,反映出各参试材料配合力的强弱。黄化和非黄化材料中,都有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较高的材料。通过转育的办法,可以育成配合力较高、兼具Tm—2nv 基因的材料,一般配合力表明亲本品种的加性效应,还反映了品种的遗传传递能力。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普通番茄作母本,与性状间一般配合力高低各有不同而又可以互补的黄化材料杂交,有希望育出特殊配合力高的杂种一代。在育种材料的早世代选择时,狭义遗传力更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科技》2004,(11):10-11
一、中杂9号番茄 中杂9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配的番茄一代杂种,1994、1995、1996、1998年分别通过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番茄是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种,近年来,番茄叶霉病、筋腐病、青枯病在一些地区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设施栽培番茄最主要的病害。为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开展了番茄设施品种选育工作,以国外引进的温室品种为材料,育成了无限生长类型大红果一代杂种“浙杂203”。该品种在浙江、山东、山西、福建、湖北、江  相似文献   

20.
1978~1981年在竹木大棚观测番茄、辣椒和黄瓜不同品种及其一代杂种的产量表现.在番茄一代杂种中,早期产量以早×524为最高,折合亩产2520斤; 其次为早×402(亩产2480斤)和早×201(亩产2133斤).这三个一代杂种早熟性均较突出.总产量以早×201为最高,折合亩产11507斤.早×201含抗病基因Tm_2,是适合大棚高架栽培的无限生长型一代杂种.具有Tm_2抗病基因的自封顶一代杂种矮黄×524和矮黄×402,早期产量比早×201高43.4%和92.7%,亩产量均在13000斤左右,是适合大棚矮架栽培的自封顶型一代杂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