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参试的18个玉米品种中,既抗灰斑又抗大斑兼抗丝黑穗三大玉米风险性病害的品种有:陕单2001、正大999、奥利10号、农科大8号、丹玉69号;现代1号、长单48号、华玉5号抗灰斑病和大斑病,但感丝黑穗病;安森7号、安玉2166两品种高抗灰斑病,但中感大斑病;潞玉6号、陕单22号中感灰斑病,但抗大斑病;正大12号中抗灰斑病,登海605中感灰斑病,但两品种均高感大斑病;敦玉518、临奥1号、登海11号均属高感灰斑病的品种;秦奥23号中感灰斑病、中抗大斑病,但高感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2.
在2012年马铃薯收获期间,对定西师专试验田马铃薯块茎病害进行调查,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早大白、新大坪、陇薯3号、克新1号.结果表明:5个品种中晚疫病发病率均较高,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费乌瑞它(52.54%)、早大白(47.49%)、新大坪(46.21%)、克新1号(23.42%)、陇薯3号(16.03%).说明本次试验中陇薯3号对晚疫病的抗性最强,其次为克新1号,费乌瑞它的抗性最差,新大坪和早大白对晚疫病的抗性较弱.除晚疫病之外,在不同品种中还出现了粉痂病、黑痣病和疮痂病,具体为:费乌瑞它有疮痂病出现,发病率为10.59%;新大坪有粉痂病,发病率为4.12%;早大白有黑痣病,发病率为8.94%;克新1号有粉痂病、黑痣病和疮痂病,发病率分别为1.27%、3.80%和3.80%;陇薯3号有粉痂病和疮痂病.  相似文献   

3.
中温带半干旱区主粮化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陇薯7号为对照,研究了青薯9号、陇薯10号、冀张薯12号和陇薯3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及抗病性。结果表明,适宜定西市种植的主食化品种为青薯9号,该品种产量最高,长势最好,高抗黑痣病、疮痂病、晚疫病,抗旱抗病,适合在干旱山区大面积推广。陇薯3号适口性好,但薯型不整齐,且黑痣病发病率44.33%、晚疫病发病率2.10%,尤其多雨季节病害发生更加严重,建议在干旱区慎重推广。冀张薯12号适口性好,薯型整齐,抗晚疫病,黑痣病发病率45.57%、疮痂病发病率3.03%,建议在干旱区适度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主栽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特性及产量潜力,以黑龙江省讷河市为玉米新区代表,对该地区推广的16个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特性及产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表现存在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变化范围为4.81~36.30。玉米抗大斑病表现好的品种(病指≤15)为众单1号、齐山2号、龙单39等;中等抗病表现的品种(15病指≤30)为德美亚2号和龙单29;抗性表现较差的品种(病指30)为绥玉19;不同玉米品种按产量大致可分三个等级,即高产品种为齐山2号、海玉11号和甘玉2号等;中产品种为克单14、众单1号和哈丰3号等;低产品种为德美亚2号和绥玉13。从抗大斑病和产量水平综合分析,供试的16个玉米品种中齐山2号、海玉11和甘玉2号3个品种表现最佳,德美亚2号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5.
楚雄州面对5号病传染的威胁,1999年初,州农牧局召开了会议,全州10个县、市畜牧局长签订防制5号病的责任状.姚安县畜牧局的责任状是保证一年内本县不发生5号病,检疫组保证全县消费者吃上放心肉.由于检疫人员忠于职守,尽心尽责把好畜产品检验质量关,1999年未发生5号病.  相似文献   

6.
11个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田间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上海交通大学七宝校区农场和闵行区两地测定了11个水稻品种(楚梗3号、楚梗24号、95Y-2、水晶3号、桂朝2号-6542、寒优湘晴、楚梗22号、合系41、9522、9363、东繁1号)对稻曲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分析表明,水晶3号为抗病品种、9522为感病品种,东繁1号为中抗品种.通过田间观察发现: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易感病,田块的边缘发病重,中间轻.  相似文献   

7.
水稻品种混植控制稻瘟病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2003年分别在吉林省蛟河市新站镇和梅河口市海龙镇选择抗性不同的当地主栽品种按不同比例搭配种植,进行了控制稻瘟病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混合间栽可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控病效果主要体现在感病品种上。对感病品种“吉优1号”的控制效果达95.94%,对“丰优301”的控病效果达57.14%和49.21%,对“超产2号”的控病效果达63.59%。选择抗谱不同的品种搭配种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松粳6号”与“吉优1号”组合,2个品种的致病菌谱完全不同,对感病品种“吉优1号”的控病效果高达95.94%。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5,(6):76-79
本研究选择大庆、安达地区24个试验点,采用病土盆栽法和田间病圃法相结合应用鉴别寄主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定,确定大庆地区生理小种主要以3号小种为主,并混合有6号,13号和1号等生理小种,而安达地区则以14号小种为主,4号和9号小种为辅。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及3年大面积生产调查,结果表明,在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区域,"淮稻9号"、"连粳6号"、"连粳7号"、"盐稻8号"、"盐粳7号"、"徐稻4号"、"徐稻3号"、"扬幅粳8号"、"武连粳1号"等品种耐病性较好,可根据生产需要择优种植。"武陵粳1号"、"淮稻5号"、"淮稻6号"、"华粳6号"、"特优559"、"武运粳21号"等品种较易感病,不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主栽品种对2种棉花苗期病害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新疆当前棉花主栽品种对红腐病和立枯病的抗性,为病害的高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拟轮枝镰孢霉和立枯丝核菌新疆菌株,通过人工接菌条件下的室内盆栽鉴定和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新疆20个棉花主栽品种对红腐病和立枯病的单一抗性水平和兼抗水平。【结果】大多数棉花品种对2种病害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抗性差异;供试品种中没有表现为免疫或高抗的品种,多数品种对2种病害表现为感病或高感,仅有少数品种对红腐病或立枯病表现为抗病或中抗;对红腐病表现为抗病的有中棉72号和新陆早53号,表现中抗的有中棉50号、新陆早57号和新陆早61号等5个品种;对立枯病表现为中抗的有新陆早53号、中棉72号和中棉50号等6个品种;对2种病害的兼抗性表现为中抗的有新陆早53号、中棉72号和中棉50号等6个品种。【结论】当前新疆棉花主栽品种中,对红腐病和立枯病均存在显著的抗性差异,缺乏对红腐病和立枯病高度抗病品种;对2种病害的抗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对立枯病表现为中抗的品种多数兼具对红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枣保1号对壶瓶枣3种主要病害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311-1314
为了研究枣保1号在防控壶瓶枣黑顶病的同时对缩果病和裂果的综合防效,于2014年7—9月,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小白乡红枣基地选取试验枣园,喷施了4次浓度为0.75%的防控剂——枣保1号,在枣果近成熟期调查枣黑顶病、缩果病、裂果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喷施枣保1号在极显著降低壶瓶枣黑顶病的同时,也可以极显著地降低缩果病和裂果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3种病害的平均防效分别达74.49%±1.16%,76.40%±11.48%和67.07%±7.95%。说明枣保1号在防控枣黑顶病的同时对缩果病、裂果也有很好的防效,为枣保1号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霞多丽、品丽珠为对照品种,对“红杂系列”4个酿酒葡萄新品系的农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四个品系的早实丰产特性均优于对照。其中红杂一号扦插第二年开花株率达100%,第三、四年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2082.8kg/666.7m^2,3397.3kg/666.7m^2。②红杂一号、二号、四号对霜霉病和白腐病的感病率和感病指数均低于对照品种霞多丽,其中红杂四号抗病性最强,霜霉病感病率和感病指数为4%,1.5,白腐病未发现感病果穗、果粒。③红杂二号抗寒性极强,各品系抗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红杂二号→红杂四号→霞多丽→红杂三号→红杂一号→品丽珠。“红杂系列”新品系的选育成功,丰富了酿酒葡萄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育种提供了种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鲜薯块接种法对甘肃省14个主栽马铃薯品种的炭疽病、枯萎病、束梗孢褐腐病和坏疽病抗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马铃薯品种上梁红花、陇薯10号、紫花白、定薯1号、大白花、陇薯3号、9810-18对束梗孢褐腐病抗性最强,费乌瑞它和青薯9号抗性最弱。品种定薯1号、L7、庄薯3号对坏疽病抗性最强,青薯9号抗性最弱。品种紫花白和定薯1号对炭疽病抗性最强,新大坪和中薯9抗性最弱。新大坪、庄薯3号、青薯9号、9810-18、陇薯3号、陇薯10号、大白花、中薯9、紫花白、上梁红花、定薯1号、陇薯6号对枯萎病抗性最强,费乌瑞它抗性最弱。综合分析定薯1号、大白花、紫花白、陇薯10号、上梁红花、陇薯6号、庄薯3号和陇薯3号适宜在贮藏期病害发生较重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花生品种(系)对叶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自然病圃和人工接种的方法 ,对来自河南省的 1 3个花生品种 (系 )分别进行了抗褐斑病、黑斑病与抗网斑病性能鉴定。结果表明 ,供试的 1 3个花生品种对叶部病害抗性存在显著差异 ,但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对花生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 :890 3为抗病类型 ,豫花 1 5号、932 6- 2 2 - 2为中抗类型 ,其余属感病或高感类型 ;对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 :开农 31、豫花 6号、濮花 80 30、豫花 1 1号、豫花 1 5号属抗病类型 ,豫花 1 4号、9331 -A2 为中抗类型 ,其余 6个品种属感病或高感类型  相似文献   

15.
大白菜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品种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大白菜黑斑病进行调查、病样采集、病菌分离及形态鉴定,并对12份大白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黑斑病由芸薹链格孢引起,12份大白菜品种对黑斑病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感病品种有孙家湾5号、天津小青、河头早,中抗品种有辽白21号、辽白7号、辽白12号和辽白8号,抗病品种有辽白19号、辽白22号、辽白10号、秋绿75和水师营10号。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进行了不同水稻品种的抗性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间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有显著差异,"淮稻5号"最感病,"镇稻99"、"淮病8号"抗病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Mutants Rseistant to Powdery 本文是探讨辐谢小麦抗白粉病突变体,感病品种经人工接种和自然感染白粉病后,植物体内同工酶的变化趋势,以及与感病程度之间的关系。 取宁麦3号辐射抗白粉病突变体(34080)扬麦3号辐射抗白粉病突变体(34132、34133、34157、34158):抗病品种:白免3号、黔欢2号对照为宁麦3号场麦3号未经辐射之感病材料。材料分为两郎分:一部分播于田间自然感病,另  相似文献   

18.
枯萎病菌对不同抗性黄瓜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抗病品种中农13号、津优3号、津优30号和感病品种中农6号、津研4号、秋棚4号接种黄瓜枯萎病病原菌,测定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具有周期性,抗病品种出现3次与抗性相关的峰值,感病品种出现两次与抗性有关的峰值。PAL酶活性与抗病性呈正相关关系。PAL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不仅与抗性有关,而且与感病与否有关。发病植株的PAL酶活性高于未发病植株。  相似文献   

19.
选用中薯18号、L0529-2、陇薯12号、LY1011-15、L0527-4、陇薯13号、LY08104-12、中薯21号8个不同马铃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别对其物候期、薯块特征、病害率、产量、单株块茎、商品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薯18号生育期最短,为116 d,最长的是LY08104-12,为131 d;陇薯13号商品率最高,为87%,中薯21号商品率最低,为53%;陇薯13号黑痣病、早疫病及晚疫病发病率与病指均最低,抗病性好,陇薯12号、LY1011-15黑痣病发病率低,陇薯12号不抗早疫病,L0527-4黑痣病、晚疫病发病率均较低,早疫病发病率相对较高;陇薯13号产量最高,为36 402 kg/hm2,中薯21号产量最低,为26 652.0 kg/hm2。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而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来源苏州、江宁、兴化、宜兴和六合共五个地区的小麦黄花叶病病土对镇麦5号、6号、镇麦168、镇麦8号和镇麦9号等镇麦系列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镇麦系列品种在不同的病土中发病程度不同;同一品种,对有的地区病土的小麦黄花叶病病毒表现为抗性,而对其他来源的黄花叶病病毒表现感病,不同来源的小麦黄花叶病毒和品种间存在互作效应。建议在小麦新品种审定时,在对黄花叶病的抗性进行鉴定的过程中,考虑品种在不同病土中的发病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