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棉花适宜叶面积指数的动态知识模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分析和提炼棉花叶面积指数的最新研究资料,在综合考虑目标产量、种植密度、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等影响因子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建立了棉花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利用不同产量目标、不同种植密度、不同生态点和不同品种等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经过1987和1988两年在河南安阳和江苏扬州二个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分别建立了棉花纤维产量构成因素公顷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对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以及播期、追施氮肥、密度、喷缩节安、去早蕾、留果枝数等栽培措施对产量构成各因素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指出,产量构成因素的重要地位随地区不同而变化,主要栽培措施是依据一定地区和一定年份而言的。在安阳地区,铃重是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而去早蕾、密度和追施氮肥又是影响铃重的主要栽培措施,这三项措施的重要性顺序随着年份不同而不一样;在扬州地区,公顷铃数是贡献于产量的最重要因素,而密度又是影响公顷铃数的关键栽培措施,留果枝数和追施氮肥的地位则因年份不同而分别居第二、第三位。这为棉花生产因地因时制宜,抓主要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棉花适宜密度与播种量设计的动态知识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和提炼有关棉花种植密度与播种量的最新研究资料,在综合量化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产量目标、管理水平和品种特性等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时空适应性的棉花种植密度和播种量设计动态知识模型,可用于精确定量不同环境和不同产量目标下的种植密度和播种量。利用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产量目标等资料对知识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决策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模型的棉花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怀志  朱艳  曹卫星 《棉花学报》2005,17(4):201-206
通过对棉花栽培研究资料和专家知识的总结归纳,运用系统学方法和结构化途径,建立了基于知识模型的棉花管理决策支持系统(KMDSSCM)。它由数据库、知识模型库、专家咨询库和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可以实现栽培方案设计、适宜生育指标确定、适时苗情调控、专家知识咨询和系统维护等功能,具有普适性强,独立性好等特点。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可以根据决策点的基础农情条件,设计出适宜的综合性栽培管理方案和生育指标动态。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模型和GIS的棉花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引入知识模型概念,建立以棉花生产潜力知识模型为特征的知识系统,将知识工程和数据库有机结合,以 Mapinfo 5.5 为系统开发平台,利用 MapBasic和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建立基于知识模型的棉花生产潜力评价系统,实现棉花生产潜力评价的计算机辅助决策。应用本系统对江苏地区棉花生产潜力进行实例评价,并与实际单产相比较,进行单产潜力、潜力系数和总产潜力的对比分析,确定棉花生产地域优势。  相似文献   

6.
棉花产量遥感预测的L-Y模型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LAI动态与棉花产量的关系建立了叶面积指数—产量(L-Y)模型,以期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实现对棉花产量定量遥感预测。模型建立以小区控制和大田生产试验数据为基础,以农学原理为背景,采用数学推演方法,具简单、灵活、普适性强等特点。检验结果表明,用便携式光谱辐射计测定棉花冠层高光谱反射率,以棉花全生育期LAI动态与棉花产量的关系和近地高光谱遥感参数模型监测的多时相LAI,可很好地定量预测棉花产量,估算误差约为5.44%,RMSE达到116.2 kg·hm-2,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836,达极显著水平。L-Y模型为棉花卫星遥感估产提供了参考模型,对其他作物使用动态生长信息提高遥感估产水平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棉花产量组分的改良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1973~1996年黄淮棉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资料来研究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产量组分的改良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从750kg·hm  相似文献   

8.
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模拟模型(CGSM)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太阳辐射、气温为驱动变量,建立了棉花生长发育与形态发生及产量形成的动态模拟模型(CGSM)。模型通过太阳辐射能利用率的变化,逐日模拟出棉田当日生产的净生物量,并分配到各个器官分别生长,从而可得到各所需时间的单位面积总干重、茎枝总重、总叶重、蕾花铃总重和叶面积系数等;根据棉花生长所经历的温度,可模拟株高、主茎叶数、果枝数、果节和蕾铃发生与分布并可在计算机上显示出生长期内任意时刻的彩色棉株图。经检验证明,本模型基本上能较准确地模拟高产棉花的生长发育动态,可在一定的程度上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任颐  薛晶 《种子》1991,(1):20-24
传统的棉种产量结构模式与直播棉和棉种的粗加工(毛子剥绒子)相适应,我们概括这一模式为: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单位面积铃数×霜前铃%×铃种子数×粒重。新扩展的棉花良种产量结构模式与育苗移栽和棉种的深加工(硫酸脱绒子、包衣子)相适应,我们概括这一模式为:单位面积良种产量=单位面积铃数×霜前铃%×铃成熟种子数×粒重。铃成熟种子数既是数量构成因素,又有质量的内涵,是实际而有效用于生产的种子,作者建议将扩展模式中诸因素形成的产量定名为良种,以便与传统模式种子产量相区别。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从两种模式不同株型产量结构诸因子中作出比较和判断,找出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从筛选最佳株型入手,明确产质量结构的主攻目标,对促进棉种专业化生产水平的发展,社会化效益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棉花单一群体创“150”产量构成及其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位面积铃数、单铃重和衣分是构成棉花产量的三个重要因素。单位面积铃数对创“150”(公顷2250kg,后同)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单铃重和衣分次之。偏相关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铃数与单铃重和衣分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增加单位面积铃数与提高单铃重和衣分是创“150”高产的不同主攻方向。主攻单位面积铃数时,实收密度不得低于4.65万株·hm-2。选用高铃重高衣分优良品种,创高产的风险性较小。创高产群体要求生物学产量稳定在15t·hm-2以上,子棉经济系数稳定在0.383以上。  相似文献   

12.
供钾水平对棉花产量构成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34个棉花材料,于2007-2008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供钾水平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二者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在气候条件不利的2008年表现更为明显;铃数受供钾水平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铃重,衣分受影响最小.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缺钾条件下衣分与产量的关系相对密切,而供钾水平对...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120个陆地棉品系产量构成的三个因素进行分段研究表明,(1)构成皮棉产量的三因素间存在动态平衡,不同组合模式,其产量表现不同。(2)单株铃数、衣分、铃重都存在最佳选择范围,在此范围内容易形成高产皮棉的优化组合。(3)三因素中某一因素的过高选择,会降低另外两个因素的选择动态,不易形成最佳产量组合。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棉花产量及棉铃内部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杂交种中棉所75和常规种鲁棉研28为材料,从冠层、单株以及单铃内部几个不同层次深入研究了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显著影响棉花产量,且这种影响可追溯到单株,甚至单个棉铃内部的单个种子上。5.1万株和8.7万株·hm-2密度下皮棉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5万株·hm-2密度的产量。在该试验密度范围,随着密度增加,棉株上部果枝和外围果节的成铃率显著降低;铃重、单粒种子截面积和单铃内种子数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单粒种子上纤维质量与种子所处位置相关,在棉铃基部和中部其随密度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韩祥铭  刘英欣 《作物学报》2002,28(4):533-536
采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28个组合的7个产量性状的两年试验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并非分量和F1、F2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加性×环境各产量性状均极显著,铃重、衣分、籽指还受显性×环境的极显著影响,7项产量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棉花需钾规律,找出合理的施钾方法,以‘华杂棉H318’为试验材料,大田研究了钾肥施用时期和比率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及棉花在移栽期,初花期,盛花期3个时期对钾肥的需求规律。大田试验3个钾肥施用时期分别为A(基肥)、B(初花肥)、C(盛花肥);各实验处理钾肥分两次施入,3个施钾时期组合(T)分别是AB(基肥和初花肥)、AC(基肥和盛花肥)、BC(初花肥和盛花肥);两次钾肥施用量之比(R)有4种,分别是2:1、1:1、1:2、1:3。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初花期和盛花期追施(BC处理)可提高棉花子指和单株结铃数。钾肥基施时,初花期追施(AB处理)比盛花期追施(AC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单铃重、果枝数以及整体衣分。钾肥基施和盛花期追施(AC处理)产量构成因素的大小在各处理间居中,但籽棉产量却是最高。当钾肥施入比率为1:2时,可提高子指、衣分、单株结铃数、果枝数和籽棉重。所以,棉花在移栽期对钾肥需求量较少,但钾肥是移栽期必不可少的肥料,初花期和盛花期是钾肥需求量最大的时期,也是生殖生长的高峰期,对提高棉花产量具有决定作用。钾肥分两次施入,钾肥基施和盛花期追施效果较佳;适当加大盛花期钾肥施入比率(即A1C2处理),对棉花生长和发育的效果最佳,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皮棉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明确其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以1套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及F1为材料,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的方法,对5种环境条件下代换系亲本及F1的皮棉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以铃数最大,铃重次之,衣分最小,且F1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在所有环境下均比代换系亲本要小。铃数、衣分及铃重与皮棉产量均呈正相关,除个别环境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和偏相关系数在代换系亲本中以铃数最大,而F1中则以衣分最大。衣分,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程度受环境影响小,而铃重受环境影响较大。除1种环境外,代换系亲本的直接通径系数以铃数最大,衣分次之,铃重最小,而F1中则以衣分最大,铃数次之,铃重最小;代换系亲本中各因素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而F1中铃数与铃重相互之间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材料类型和环境条件不同,其产量构成因素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程度及贡献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异。代换系亲本产量育种的主攻目标前期应该重在衣分,后期重在铃数,而F1则始终以提高衣分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