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工业和城市废物对土壤的污染。工业和城市废物是当前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这些污染物通过三个途径进入土壤: 一是工业和城市污水通过灌溉直接进入土壤。二是工业排放的废气进入大气,然后再以飘尘、降尘等形式降落进入土壤。三是通过污泥、废渣、垃圾等固体废物堆放或作肥料进入土壤。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往往造成土壤比较严重的污染,最显见的事例是引灌含盐、酸、碱的工厂废水,使土壤盐化,酸化、碱化,使其生产能力下降。更严重的是某些工厂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随污水进入土壤,在土壤中积累后,一时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2.
一、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污染现状(一)工业污染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排出的"三废"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即污染大气、水质、土壤,又直接或间接污染农作物。根据县环保局监测,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且带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是飘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氟化物以及砷、铅、镉等重金属。漂浮在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植物气孔直接进入植物体内,  相似文献   

3.
一、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污染现状(一)工业污染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排出的"三废"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即污染大气、水质、土壤,又直接或间接污染农作物。根据县环保局监测,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且带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是飘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氟化物以及砷、铅、镉等重金属。漂浮在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植物气孔直接进入植物体内,  相似文献   

4.
一、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条件要求 1.大气 不含有污染源,如燃烧含硫的煤、石油和焦油;含氟为原料的化工厂、冶金厂、磷肥厂和炼铝厂;氯气主要来源于食盐电解工业及农药制造厂,漂白剂、消毒剂、塑料、合成纤维等工厂;煤、烟粉尘、金属飘尘以至塑料薄膜的"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县域尺度下不同时序茶园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及适宜粒度范围对揭示茶园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02—2018年雅安市名山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从斑块类型水平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在10~300 m内的粒度效应确定适宜粒度范围,结合景观面积损失模型确定雅安市名山区茶园景观演变的最佳粒度。【结果】不同景观指数均表现出一定的尺度依赖性,对粒度变化存在高敏感度、中敏感度和低敏感度;景观指数随粒度增加包括单调递减、单调递增及复杂变化3种类型;茶园景观随粒度增加形状趋于规则化,景观空间破碎度和连接度随粒度增加而降低,但同一粒度下景观空间连接度和集聚度随时间增加有所提升。【结论】不同景观指数粒度效应不同,综合景观结构稳定性和信息损失度,确定雅安市名山区茶园景观的适宜分析粒度域为60~110 m,最佳空间粒度为60 m。  相似文献   

6.
万寿菊中叶黄素酯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叶黄素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万寿菊为材料,研究不同溶剂(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乙醚、石油醚)、料液比(g/ml)(1∶5、1∶10、1∶15)、万寿菊粒度(20、40、60、80目)和浸提时间对叶黄素酯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乙醚的提取效果最好,其次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乙醇的提取效果最差 当万寿菊粒度≤60目时,叶黄素酯的提取率随粒度的减小而增加,当粒度为80目时,提取率下降 在20~60 min内,叶黄素酯的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60~80 min内,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增加缓慢,在80~240min内,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论]万寿菊中叶黄素酯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醚为提取剂,万寿菊粒度60目,料液比1∶5,提取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的自然调节器,它利用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CO2和O2的浓度平衡;利用对太阳辐射较强的反射与吸收能力,调整局部地区气温;吸收大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吸附各类飘尘和降尘,净化空气,以减轻城市污染,提高城市生态质量。该文以临沂市为例,介绍了临沂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为临沂市的绿地景观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土地覆盖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包括空间粒度和幅度)属性。近年来,尺度问题成为景观空间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研究土地覆盖景观特征的粒度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本文以湖北省咸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分别从类型水平及景观水平上对其土地覆盖景观特征的粒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增加对优势景观有加强作用,随着空间粒度逐渐增大,景观中的优势覆盖类型面积比率增大,其他景观覆盖类型面积逐渐减少。各景观指数对粒度变化敏感程度各不相同,较敏感的是有效网格大小、斑块密度、凝聚度指数。不同景观特征与粒度变化的相关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类型水平上,不同景观指数对粒度响应程度不同,而相同指数在不同粒度范围受粒度变化影响也不同;景观水平上,各土地覆盖类型景观随粒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异质性,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木瓜蛋白酶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粒度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了木瓜蛋白酶纳米脂质体,探讨了卵磷脂浓度、超声时间和滤膜孔径对脂质体粒径及其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木瓜蛋白酶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脂质体平均粒径随卵磷脂浓度增加而增大,粒度分布随微孔滤膜孔径的减小、超声时间的延长而变窄。制备的木瓜蛋白酶脂质体平均粒径小于100nm,颗粒圆形度高,轮廓清晰,形态规整,彼此分散。  相似文献   

10.
张磊  袁信华  徐一平  过世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02-10304
研究了不同粒度下鱼粉的物理特性,包括粒度的测定以及不同粒度下鱼粉松密度、振实密度、堆积角、塌落角、自流角、水溶性指数(WSI)和吸水指数(WAI)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鱼粉粒度的减小,其松密度逐渐降低,振实密度也相应减小,但振实密度基本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颗粒越细,则堆积角越大,塌落角也越大,鱼粉与光滑铁板的自流角随粒度的减小而增大。随着鱼粉粒度降低,吸水指数逐渐降低,水溶性指数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粒度及成型压力对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方法 相同压力(50 Mpa)下,分别测试由3种不同粒度的粉体(球磨时间为24 h、48 h和72 h)制作的微晶玻璃样品的密度及硬度,比较变化趋势;相同原料粒度下(球磨时间48 h),分别测试在不同压力下(35 Mpa、50 Mpa、75 Mpa和100 Mpa)样品的坯体密度及烧结体密度,比较变化趋势.结果相同压力下,样品密度及硬度随粒度减小而增大,但趋势变缓;相同粒度下,随压力增大,样品密度先增大,当超过50 Mpa后,样品密度又减小.结论 原料粒度与成型压力对微晶玻璃的性能有显著影响.粒度过细,成型压力过大也会导致微晶玻璃性能不稳.  相似文献   

12.
稻秆着火及燃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对稻秆着火、燃烧燃烬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稻秆的挥发分着火、燃烧燃烬特性的特性参数,并测算了反映燃烧性能的燃烧特性指数和挥发分特性指数。结果表明,稻秆的着火温度随升温速度、样品粒度、和样品质量的增加而增加,燃烧特性指数随升温速度的增大、样品质量的增加和样品粒度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湿法超微粉碎对大豆膳食纤维素微粒结构及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湿法超微粉碎对非水溶性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0%和90%的大豆膳食纤维素微粒结构和物理性质(持水力、膨胀力、黏度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胶体磨对大豆膳食纤维素进行超微粉碎可获得粒度为4~20μm的细小颗粒。物料在湿状态下呈硬脆特性,在外力作用下一般发生刚性断裂。非水溶性成分质量分数为70%的大豆膳食纤维素的持水力在磨齿间隙大于15μm时随纤维素粒度减小逐渐上升,而在磨齿间隙为15~5μm时随纤维素粒度减小呈下降趋势,但膨胀力和黏度则随纤维素粒度减小显著增大;非水溶性成分质量分数为90%的大豆膳食纤维素粒度减小后持水力和黏度都降低,但膨胀力增加。超微粉碎使二者的结构都发生整体性破坏,但聚合物的结晶状态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张海军  陈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33-6035
根据2005年1月20日至2月4日在柞水地区进行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试验得到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低空风场随高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随时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柞水地区冬季低空盛行风向随高度的变化明显,从地面到150 m高度内,盛行风从偏西北风逐渐转为偏东南风。而在150 m高度以上的大气层均为盛行偏东风或偏东南风。冬季低空平均风速随高度变化,在地面到100 m高度层风速随高度的增加变化较快,而在100 m以上的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较小。风速随时间的分布,在11:00至14:00左右整层大气存在一个风速相对较小的区域,随后风速开始增大。在17:00至20:00左右整层大气存在一个风速相对较大的区域,在17:00 600 m高度左右风速达到最大,为2.3 m/s。  相似文献   

15.
苔藓是最敏感的大气污染指示植物之一,利用其可识别污染源,揭示大气重金属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污染的时空变化格局,进而评价某地区的环境状况。从国内外发展概况入手,综述苔藓植物对大气重金属污染指示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方莹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6):197-199
提出了一种基于层叠条件随机场模型(C-CRF)的农业领域命名实体识别方法。该方法在底层以字作为切分粒度,充分利用农作物特征词典,识别简单命名实体。识别结果作为高层条件随机场的输入,在高层以词作为切分粒度,结合复杂特征,识别嵌套命名实体。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涡度相关观测系统,连续监测2013年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变化,应用FSAM模型,分析不同大气条件、不同风向下通量贡献区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通量贡献区范围在各风向均随大气稳定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稳定的大气条件下,通量贡献区范围显著大于不稳定大气条件;大气稳定与不稳定条件下各风向源区的水平范围分别为205.09~2 176.92 m和72.56~709.39 m,横向范围分别为802.36~883.16 m和337.92~392.84m;不同时间贡献区大小也有不同。通量贡献区93.05%的信息来源于观测塔东南、东北、西北3个方向,比例分别为37.45%、27.43%与28.17%。  相似文献   

18.
在控制土壤湿度水平下,模拟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和辐射增强对柠条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2浓度饱和点以下,柠条的光合速率对CO2浓度的响应表现为线性关系,对辐射的响应表现为对数函数关系。柠条光合速率随辐射强度增加和/或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土壤湿度较大时,柠条光合速率的变化率随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土壤湿度较小时,光合速率在辐射强度为500μmol·m-·2s-1时对CO2浓度的响应最敏感。柠条的暗呼吸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土壤湿度越小,柠条的暗呼吸对CO2浓度的响应越敏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田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的昼夜观测,确定温度为影响SPAC水分运移的重要因素.随土壤温度升高土壤水势增大,显示温度对田间土壤水势的正效应,且高肥力的正效应大于低肥力.温度对小麦叶水势具有显着负效应,即小麦叶水势随气温升高而降低.温度与大气水势也呈现负相关,随着温度升高大气水势降低.温度与土壤-植物及植物-大气间水势梯度呈正相关,随气温升高,两者水势梯度增大.  相似文献   

20.
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与大气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青海云杉林林冠层截留量及其与大气降水量的关系,模拟出了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降水模型。结果表明:在一定降雨量范围内,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青海云杉林林冠层平均截留降水率为29.4 %,它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