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市1985年用汕优64作晚稻示范种植500亩,平均亩产518公斤,比威优64亩产高24公斤,比晚粳鄂宜105亩产高108公斤;1986年扩大到3.8万亩,平均亩产509公斤,1987年发展到11万亩,平均亩产511公斤;1988年17万亩,平均亩产502公斤;1989年在种子紧缺下,种植了12万亩,平均亩产514公斤。五年共种43.85万亩,平均亩产508公斤,比同期鄂宜105亩产高97公斤,共增稻谷4253万公斤。该组合作晚稻种植与威优64比有四个明显优点:一是秧龄弹性稍好;二是对白叶枯病抗性较强;三是米质较优;四是产量潜力较大。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合理配茬,适时播插。汕优64在我地作晚…  相似文献   

2.
新香优63     
新香优63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新选育的不育系新香A与恢复系明恢63配组而成的香稻组合,该组台在湖南既可作中熟中稻栽培.又可作迟熟晚稻栽培。它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香味纯正,适应性广,抗性好等特点。1产量表现该组合1993年参加课题组晚稻品比,平均亩产575kg,居参试12个组合第一位,比对照威优46增产5.5%。1994年参加湖南省多点联合品比,5个试点平均亩产479.4kg,与同熟期对照组合威优46产量相等。湘阴县姑嫂乡下坝湖村村民李东明种植1.6亩,产稻谷750多kg,亩产达450kg…  相似文献   

3.
杂交早稻“威优35”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周坤炉用成优20不育系与26窄早恢复系配制而成。我县桥墩、灵溪区1984年从福鼎县引进少量种子试种,面积约30亩,其中沪山乡百丈村3.3亩,平均亩产为542公斤,农户金钦标种植1.179亩,平均亩产达577.3公斤,比当地常规品种亩增164公斤,增产40.2%;1985年全县威优35试种面积为1010亩,据25.37亩调查,平均亩产491公斤,比竹菲10号、竹科2号、矮青3号等其他中迟熟品种平均亩产408.5公斤,亩增82.5公斤,增产20.2%;仓桥乡农科员吴传坤种植1.3亩,平均亩产达564公斤,比当地同熟品种增产约3成;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4.
汕优287     
杂交稻新组合“汕优287”即“珍汕97A×水源287”,是袁隆平同志于1983年配制的中熟籼型组合。1984年冬黔阳县引进并组织专人赴海南试制3亩,得种子550斤。1985年试种示范面积180亩,据大崇乡岩脚村铁二组验收9.1亩,平均亩产1391斤;龙田乡胜利村作晚稻栽培0.9亩,亩产1222斤。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6200亩,其中作中稻栽培3500亩,作双季晚稻种植2700亩,主要分布在大崇、硖洲、龙田、沙馒、太平、 头等乡村。大崇乡作中稻栽培,验收240亩,平均亩产1250斤;作晚稻栽培的60亩,亩产960斤。熟坪乡罗翁村泽古 组属海拔500—800米的山区冷浸田,种植中稻13.5…  相似文献   

5.
威优64(V20A ×测064—7) 1981年由袁隆平等育成。其恢复系测64—7是从IR9761—19—1群体中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的。该组合属早熟中籼类型,在湖南作早稻全生育期125天左右,作中稻130天左右,作晚稻108—110天,适合于华南北部地区作早稻,长江流域部分山区、高海拨地区作一季中稻和双季稻地区作中熟晚稻栽培。 该组合1982—1983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85.8斤,比统一对照汕优2号增产3.55%,1984在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027.8斤,比统一对照湘矮早 9号增产13.9%。在大面积上作早稻一般亩产900—1000斤,作…  相似文献   

6.
汕优六三是福建三明地区农科所用珍汕97A与明恢63配制的籼型杂交中稻。1984年引进在我省部分县、市作中稻栽培,1985年又在一些县、市进行了双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汕优六三增产优势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优于目前推广的杂交稻,在我省适合作中稻和双晚栽培。 1985年郴州地区共试种36.5亩双晚汕优六三,平均亩产482公斤,比当年杂交晚稻平均亩产371公斤,增产30%,其中最高亩产617公斤。作双晚栽培的汕优六三全生育期128~135  相似文献   

7.
“威优402”(V20A×R402)是湖南省安江农校选配的杂交早稻迟熟组合。1991年3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可在全省双季稻区推广。 一、产量表现:1988年怀化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05.7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号增产17.7%。1989~1990年两年参加湖南省区试,平均亩产516.9公斤,比对照威优49增产2.8%,日产量4.45公斤,比威优49高0.13公斤。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丘块可超过550公斤,如怀化市桐木乡1990年成片种植100亩,平均亩产525公斤。 二、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6天,与威优49相同。一般3月底播种,5月初移栽,6月中下旬抽…  相似文献   

8.
“常优64”是湖南常德地区农科所用本所选的常菲22A与测64-7配组育成的。1986年参加地区试,1987年地区品审组审定通过,并大面积示范推广,同时湖北、广西等省也引种种植,1988年在全区推广将近100万亩。 该组合为中熟杂交晚籼,在湘北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08天,比威优64短1天。1986年地区区试各点平均产量509.7公斤,居参试组第二位,比对照威优64略高,日产量4.72公斤,比对照威优64高0.06公斤,居该组第一位。该组合株叶型适中,分蘖力较强,有效穗多,穗粒结构好,一般每穗总粒数100y左右,结实率75%以上,千粒重27.8克。。大面积栽培一般亩产4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9.
协优432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于1986年利用安徽广德县农科所育成的协青早不育系与新恢复系432配组而成。其恢复432是1983年以测64-7为母本,IR56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中经多代选择与多次测交筛选而成。 一、区试及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1987年协优432参加湖南省杂交晚稻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亩产490.6公斤,熟期比威优64迟2.6天,所有试点均比威优6.4增产,幅度为3.3~11.45%,平均增产6.13%,居中熟组12个组合的第一位。1988~1989年参加湖南省晚稻区试。1988年15个试点平均亩产470.5公斤,比对照I威优64增产1.8%,比对照II威优6号增产6.4%(达极显著值),居…  相似文献   

10.
威优254是湖南农学院农学系用V20A与恢复系254配制的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254系人工制恢选育而成,其亲本配组方式是:测64—7///密阳23/圭 630,//26窄早。 at优 254已通过岳阳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 1991年参加岳阳市杂交晚稻区试,平均亩产507.1kg,比对照汕优64亩产468·1kg亩增39.0kg,增产8.3%,增产达显著水平,产量居中热组第1位.7个试点,个个试点产量超汕优64,比同时参试的威优 77亩增 20. 3kg,增产 4. 2%。 1992年岳阳市区试续试,亩产49.0kg,比对照I汕优64增产9.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Ⅱ威优46产量略高,生育期短吊…  相似文献   

11.
汕优桂44     
汕优桂44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1984年用珍汕97A和新选育的恢复系84—4(即桂44)配组而成,属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1988年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一、试验试种情况 1984年参加水稻所杂交晚稻型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52.5公斤,比汕优30选亩增63.5公斤,增产16.3%。1985~1987年参加广西杂交晚稻区试,三年22个区试点平均亩产均比对照种增产,名列第一。1985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450.5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21%;1986年桂南8个试点平均亩产383.4公斤,比对照汕优30选增产7.12%;1987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319.2公斤,比对照汕优3…  相似文献   

12.
威优647,父本647是从籼粳复式杂交组合[G733(粳)//矮黄米//测64-7]B1F1/IR2035中通过多代系造而育成。与V20A等不育系测交配组表现优势强,结实率高,生育期适中等优点。从1987年开始连续5年7次参加省联合鉴定、省区试和全国区试,获5次第1名,2次第2名,比威优64、威优6号、威优46等3个对照都不同程度增产,特别是米饭食味极佳。1 品比联鉴区试结果 1987年安江农校晚稻3次重复正规品比,获参试12个组合第1位,比对照威优64增产4.9%;1988年在湖南省杂交晚稻联合鉴定中,获参试迟熟组11个组合第1名,比对照威优6号亩增35.3kg,增产8.6%;1989年因参加…  相似文献   

13.
威优77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其恢复系明恢77是用明恢63与测64杂交选育而成。1989年早季参加省、市早杂优组区试,省区试18个点平均亩产454.4公斤,居9个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威优64增产4.06;市区试11个点平均亩产470.85公斤,居9个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威优63增产13.31%,增产达极显著. 该组合在福建省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与威优64相同.株高90~100厘米,穗长21.60厘米,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8~20万。大穗大粒,每穗总粒数120~125粒,千粒重28.5克,结实率80%以上。根系发地望秆粗壮,耐肥抗倒,抽穗整齐、苗期较耐寒。后…  相似文献   

14.
协优49系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和地区种子站利用协青早不育系与测64—49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适合于闽东稻瘟病轻病区扩大示范的早杂优新组合。一、产量表现该组合在宁德地区作双早栽培,一般大田亩产400~45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500公斤以上;双晚种植(倒种),7月下旬播种,8月5日前插秧,一般亩产可达350~400公斤。1992年早季,霞浦县州洋乡沙头村示范种植1000多亩,经验收平均亩产506.4公斤,最高亩产达663.5公斤。1993年早季,福安溪柄村阮瑞国户示范种植10亩,实割亩产480公斤,比威优64亩增16.3公斤,增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们在耕作制度改革、调整作物结构中,选择有条件的地方改双季稻为花生——杂交稻。从1982年起我们与郴县廖家湾农科站共同在该乡薛家组进行试验,获得了成功。1982年试种13.7亩,花生品种是粤油551—116,亩产花生280.1斤,最高蚯1.26亩,亩产386.5斤,后作晚稻威优六号平均亩产705斤;1983年连片种植花生——稻17.43宙,花生平均亩产371.5斤,最高坵1.2亩,亩产528.4斤;晚稻威优九八平均亩产858斤,其中高产坵1.23亩,平均亩产1006斤;1984年连片种植23.5亩,花生平均亩产456厅,最高坵0.56亩,折合亩产596.5斤,晚稻是威优六号,威优四○、威优九八等组合,平均亩产804斤,最高坵1.2亩,威优四○亩产1023斤。  相似文献   

16.
黔阳县位于湖南的雪峰山脚下,是杂交稻起源之地,十多年来,我县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狠抓了组合的梯级建设,在稳定当家组合和组合及时更新换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主要是。坚持以早中熟组合为主,压缩迟熟组合,在制种季节上,以春夏制为主,不搞秋制。1990年有6个乡14个村(包括场所)单位。共计制种7225.5亩,总产杂交稻种子1826399.5公斤,平均亩产252.7公斤,比1989年制种7050.5亩,平均亩产170.2公斤,亩增82.5公斤,增产48.5%。熟坪乡罗翁村648亩“威优49”制种田,平均亩产358公斤,90亩“威优63”,亩产334.5公斤;竹坡村制191亩“威优64”,亩产324.…  相似文献   

17.
威优测50     
威优测50(V20A×测50-1),1984年由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育成。其恢复系测 50-1-是从IR9224-117-2-8-3群体中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的。该组合属早籼稻迟熟类型,在江西作早稻全生育期123天左右,作中稻130天左右,作晚稻105-110天。   该组合1984年作早稻进入新组合预试,亩产470公斤,名列第一位。1985、1986两年参加江西省级杂交早稻区试,10个试点平均亩产478.53公斤及480.13公斤,分别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13.65%、21.93%,均名列首位。1986年参加全国籼型杂交水稻早、中稻区试。早稻区试14个点平均亩产485.2公斤,比统一一一对照威优35减产4.85…  相似文献   

18.
汕优玉83     
汕优玉83是广西玉林地区农科所1985年用珍汕97A作母本,与从IR36变异株中选出的恢复系玉83配组而成的早籼早熟组合。1989年10月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一、试验试种情况 1987~1988年参加玉林地区杂交早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397.9公斤和389.1公斤。1989年在桂中稻区复试,6个试点平均亩产478.4公斤,比对照广二矮104亩产455.4公斤,增产5.05%。1987年晚造,北流县六麻乡试种12540亩,用勾割法验收,最高亩产548.25公斤,最低亩产415.2公斤。博白县那林镇试种1200亩,勾割验收54.2亩,平均亩产405.6公斤,最高亩产562.5公斤。 由于汕优玉83…  相似文献   

19.
威优86049     
威优86049是安徽省青阳县种子公司育成的早籼新组合。其父本86049系IR26通过CO60—γ射线辐射诱变后代经多代测交选育而成。该组合1988年在青阳县初试鉴定,熟期早于广陆矮4号,平均亩产521.28公斤,比对照品种广四增产15%以上。1989年参加省早杂区试,平均亩产485.63公斤,居第二位。1990年参加省区试续试和沿江五省区试,在省区试续试中平均亩产482.47公斤,居第二位;在沿江五省区试中比对照威优48一2略有增产,熟期较早,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定为1991年沿江五省栽培试验统一组合。1990年在省内示范201亩,据对46.96亩连片示范实收统计,平均亩产51…  相似文献   

20.
一、示范情况及产量表现 孝感市位于江汉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我省双季稻产区之一。为了把杂交水稻生产推向新台阶,实现亩产吨粮,1986年我市从湖南岳阳建新农场农科所引进了杂交粳稻虎优11.5种子8万余斤,在朋兴、龙店、杨店等三个区作大面积高产示范,共12000亩,其他区也试种共1465亩。全市种植面积为13465亩,平均亩产935.5斤,比常规稻亩产757斤,增产23.58%。现将三个示范区的种植结果分述如下; 朋兴平原区种植6000亩,平均亩产898斤,其中用作中稻种植的1046亩,平均亩产1126斤,比常规中稻亩产850斤,增产32.5%;作双季晚稻种植的4954亩,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