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是防控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保障稻米安全的关键技术.在对江苏省苏南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基础上,采用1+3+X的减量用药模式,于2015—2017年在江苏省太仓市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减量用药方案和常规方案均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减量用药方案在纵卷叶螟、稻飞虱、大螟、纹枯病、稻曲病的防...  相似文献   

2.
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是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发生保障优质稻米生产的关键。针对江苏省不同稻作生态区,结合水稻品种特性和当地技术水平,设计了优质粳稻组合用药过程管控体系,制定了用药关口前移,加大孕穗期和破口期用药防控力度,杜绝齐穗后用药全生育期规范化科学用药技术方案,于2016年在江苏省淮安地区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规范化用药方案对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的防效略优于常规方案,2种用药方案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水稻枯萎病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同时对水稻具有防衰增产作用。通过规范化用药防治,以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烯啶虫胺、嘧菌酯等对病虫草害高效的药剂替代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丙溴磷、杀虫双、三环唑等老品种药剂,在保证了良好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农药投入量60.39%,有效保护了稻田生态安全和稻米农药残留超标风险。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1981~2003年江苏省迟熟中粳稻区域试验资料,结果表明:(1)品种整体产量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品种整体产量水平达到600kg/667m^2以上;(2)农艺性状得到明显改良,每穗粒数增加.穗型由弯曲穗逐步过渡到半直立穗、直立穗,着粒密度提高,同时有效穗数下降,提高了品种群体的光能利用率;(3)品质改良效果不明显,品种的外观品质和食味较差;(4)整体抗性水平无明显提高,对稻瘟病、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水平较差,近年来条纹叶枯痫的危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近20年来江苏省迟熟中粳稻品种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其中每穗粒数对产量起首要作用;(2)多数农艺性状与产量存在显著相关,适当缩短上部3张叶的长度,增加茎秆粗度、穗颈粗度、着粒密度、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有利于增加每穗粒数和提高产量;(3)除粒长的增加对整精米率的选择、粒宽的增加对垩白度的选择、千粒重和茎秆粗度的增加对垩白度和消减值(RVA值)的选择存在负面影响外,产量及多数农艺性状的选择对品质不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表明选育集高产与优质为一体的迟熟中粳稻品种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郭万胜  王曙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10-411,419
以迟熟中粳广陵香粳为材料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广陵香粳要获得 10 5 0 0kg/hm2左右的产量 ,在土壤基础地力产量 60 0 0~ 675 0kg/hm2 ,10 0kg稻谷吸氮量为 2 .11~ 2 .2 0kg ,氮肥当季利用率为 40 .5 %~ 42 .4%的条件下 ,大面积生产总施氮量为 2 2 6.65~ 2 81.2 5kg/hm2 。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应性好、产量潜力大、综合性状优的新品种,在扬州市里下河地区开展了粳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7个优质粳稻品种(系)中,武4326的产量最高,达到11 712.0 kg/hm~2;其次是丰粳3227、武运粳80、扬农稻1号,均达到9 000 kg/hm~2以上。每穗总粒数最高的品种是武运粳80,达149.3粒,武4326与丰粳3227分别排第2、第3位。苏垦118的结实率最高,为97.4%;丰粳3227排第2位,为94.7%。千粒重武4326为最高,达27.4 g;扬粳805与武运粳80分别排第2、第3位,分别为27.0、26.8 g。综合比较,武4326、丰粳3227、武运粳80这3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可以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机插迟熟中粳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探索机插迟熟中粳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解决机插迟熟中粳稻秧龄短、抽穗期推迟、灌浆慢的主要方法是控制株高,延长秧龄,实行长秧龄机插。长秧龄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是攻足穗,留足基本苗,基苗肥一次性基施,促花肥与保花肥兼顾。  相似文献   

8.
在扬州市里下河地区开展粳稻新品种展示,以求筛选适应性好、产量潜力大、综合性状优的新品种。结果表明:7个优质粳稻品种(系)中,武4326的产量最高,达到780.8 kg/667m2,其次是丰粳3227、武运粳80、扬农稻1号,均达到600 kg/667m2以上;每穗粒数最高的品种是武运粳80,达149.3粒,武4326与丰粳3227分别排第二、第三;苏垦118的结实率最高,为97.4%,丰粳3227排第二,为94.7%;千粒重最高为武4326,达27.4g,扬粳805与武运粳80分别排第二、第三,分别为27.0g与26.8g。综合比较,武4326、丰粳3227、武运粳80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可以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1a(1963~1993)气象资料的考查,发现江苏兴化市迟熟中粳稻生育进程与各时段的温光资源有较好的同步吻合关系,有利于育秧期培育壮秧、移栽期减轻植伤以及拔节长穗期形成壮秆大穗多穗和抽穗灌浆期扬花受粉、灌浆结实.同时与中籼稻和中熟中粳稻比较,迟熟中粳稻的生育期较长,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我地有效的光热资源,又能及时让茬秋播,因而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1a(1963~1993)气象资料的考查,发现江苏兴化市迟熟中粳稻生育进程与各时段的温光资源有较好的同步吻合关系,有利于育秧期培育壮秧、移栽期减轻植伤以及拔节长穗期形成壮秆大穗多穗和抽穗灌浆期扬花受粉、灌浆结实。同时与中籼稻和中熟中粳稻比较,迟熟中粳稻的生育期较长,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我地有效的光热资源,又能及时让茬秋播,因而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针对黑龙江省秋季温度低、时间短,当年水稻秸秆不能完全熟化,第2年稻田生态不良等特点,开展初期秸秆还田土壤环境演化特点及水稻生长发育状态研究;开展稻草加速腐熟技术的研究,对相关性的秸秆腐熟剂进行筛选。1试验材料与方法1.1北方粳稻秸秆加速腐熟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减量用药防治水稻病虫害试验示范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潭市地处湖南省中东部,是双季水稻主产区,水稻复种指数和单产居全省前列。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5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45万t以上,连续9年实现了粮食持续增产。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全市植保系统按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要求,与相关企业合作,制订了湘潭市水稻病虫害减量喷施防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镇稻8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一个品质较好的晚粳品系91-5242(盐粳2号/秀水04)作母本与多抗品系R904-14作父本进行杂交育成的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适口性好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水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磷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起着重要作用。磷肥施用量直接影响着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磷肥利用率。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减小,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效磷含量呈递增趋势;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磷肥利用率减小。就当前土壤肥力水平下,建议公顷施纯磷41.4kg,公顷产量可达9892.5kg,公顷净增效益205.50元。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迟熟中粳稻偏矮秆、超大穗变异材料的性状分析,说明常规粳稻也能取得稻谷1.35×104kg/hm2以上的超高产。偏矮秆、大穗乃至超大穗是迟熟中粳稻超高产育种的方向。在提高叶片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粒叶比,使叶面积相对稳定而颖花量大幅度提高,是通向超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延长生育期以及选配强优势杂交组合是进一步增强生长优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葡萄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农药化肥过量、超量使用情况普遍,对植株健康生长和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采取避雨栽培、自然生草、粘虫板、性诱剂诱虫、生物药剂、免疫诱抗剂与化学药剂配合、先进施药机械应用、狠抓关键节点用药等防控集成技术,使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全程施用水溶肥技术,水溶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30%~40%,化肥总用量减少了35%以上。示范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667 m~2挂果量2 000-2 500穗,每穗果量80~120粒,每粒果重11~12 g,平均单穗重量1~1.25 kg,667m~2产量2 000~2 500 kg,含糖量15%以上,商品果率在85%以上,土壤和叶片N、P、K含量更为合理,植株生长健壮,促进了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迟熟中粳稻偏矮秆、超大穗变异材料的性状分析,说明常规粳稻也能取得稻谷1.35×104kg/hm2以上的超高产.偏矮秆、大穗乃至超大穗是迟熟中粳稻超高产育种的方向.在提高叶片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粒叶比,使叶面积相对稳定而颖花量大幅度提高,是通向超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延长生育期以及选配强优势杂交组合是进一步增强生长优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盐稻9号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等特点。一般单产9 750 kg/hm2,最高单产11 250 kg/hm2,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华粳7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华粳7号选育经过进行详细介绍,并综合阐述了华粳7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